血液制品臨床使用指南.doc
《血液制品臨床使用指南.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血液制品臨床使用指南.doc(5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血液制品臨床應用指南 血液制品在臨床各科多種疾病的治療上廣泛應用。但臨床存在不合理應用問題非常突出,給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響。為規(guī)范血液制品的臨床應用,提高臨床醫(yī)師和輸血工作者對血液制品的認識,保障醫(yī)療質(zhì)量和醫(yī)療安全,控制不合理醫(yī)藥費用,依據(jù)《血液制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結(jié)合我院實際,特制訂《血液制品臨床應用指南》,臨床在診療過程中應參考或遵循本指南。 一、血液制品臨床應用基本原則 血液制品是指從人類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療物質(zhì),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漿源醫(yī)藥產(chǎn)品。目前,血液是一種稀缺資源,血液制品資源有限,雖進行嚴格檢測,但仍具有傳播疾病的風險,不當輸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針對目前血液制品臨床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現(xiàn)象,提出以下血液制品臨床應用基本原則。 (一)嚴格掌握適應證和應用指征 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險或需要改善生活質(zhì)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應盡可能避免或減少輸注血液制品,如治療或預防血液成分的減少或丟失,應盡量選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二)血液制品的選擇 奪適;年齡較大的兒童,應當盡量選擇多種亞型相配根據(jù)患者的需求,合理選擇血液制品的種類。選擇血液制品時,要保障來源合法性。安全的血液制品來自無償獻血者和國家法定的采、供血機構(gòu)。商業(yè)來源的血液制品傳播疾病的風險最高。 (三)避免輸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應 在輸注血液制品時,要密切觀察患者輸注情況,避免可能發(fā)生的任何不良反應,并做好不良反應處理應急預案。 二、各類血液制品使用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 (一)全血 【適應證】 1.用于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紅蛋白(hemoglobin,Hb)和血容量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癥狀時。血容量丟失大于總量30%,Hb<70g/L或紅細胞壓積<0.22L/L,或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時可考慮輸注。 2.用于新生兒溶血疾病或其它需全血置換的疾病治療。 【注意事項】 1.輸注全血前應仔細核對其外包裝、血液外觀、有效期及輸血相容性檢測結(jié)果等,確保血液符合臨床輸注標準。 2.輸注前應將血液搖勻。 3.除9g/L的生理鹽水外,血液不得與任何藥劑在同一輸液器內(nèi)輸注。 4.輸注前后用靜脈注射用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 4.輸注速度應先慢后快,在開始輸注4小時內(nèi)完成。 5.全血輸注不適用于慢性貧血及初期心力衰竭的患者。 6.常見不良反應的處理:發(fā)生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停止輸注,并進行對癥處理和必要的生命支持。如發(fā)生溶血時按溶血性輸血反應的原則處理,引起發(fā)熱應首先除外細菌污染,發(fā)生過敏反應時應及時給予抗過敏治療等。 (二)紅細胞 紅細胞類成分血,是使用多聯(lián)袋采集全血,通過物理方法在完全密閉條件下移除血漿、血小板和白細胞等血液成分,或經(jīng)生理鹽水洗滌及白細胞過濾等過程制備的以紅細胞成分為主的血液制品。臨床常用的紅細胞類成分血包括濃縮紅細胞、懸浮紅細胞、去白細胞濃縮紅細胞、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洗滌紅細胞、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等。 【適應證】 1.濃縮紅細胞:適用于所有需提高血液攜氧能力以減輕組織缺氧的貧血患者,以及有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的貧血患者。 2.懸浮紅細胞:紅細胞保存較好,粘度低,易輸注,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紅細胞類血液成分。適應證同濃縮紅細胞。 3. 去白細胞濃縮紅細胞或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去除白細胞后,可顯著減少反復輸血患者發(fā)生白細胞引起的免疫反應,降低經(jīng)輸血傳播巨細胞病毒的風險。適用于有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長期輸血和器官移植的患者。 4.洗滌紅細胞:適用于免疫相關的溶血性貧血、對血漿蛋白有過敏反應或有輸血發(fā)熱反應的貧血患者。 5.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適用于稀有血型、自身輸血以及有發(fā)熱或過敏反應的患者。 【注意事項】 1.由于濃縮紅細胞壓積高,粘度較大,不易通過小孔徑針頭,為改善輸血流速,可使用Y型輸血器。 2.少白細胞紅細胞類血液成分并不能去除所有的白細胞,若需預防輸血相關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應對血液成分進行輻照處理。 3.紅細胞類血液成分不適用于新生兒換血治療。 4.余參見“全血”。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 國內(nèi)的血小板制品主要有單采血小板和濃縮血小板兩種。單采血小板是用血細胞分離機采集單個供血者循環(huán)血液中的血小板,每袋血小板定義為1個治療量(PLT≥2.51011)。濃縮血小板為從全血中分離出來的血小板,國內(nèi)以每200 ml全血分離出的血小板定義為1個單位(U, PLT≥0.21011),10~12U濃縮血小板約折合1個治療量的單采血小板。 【適應證】 1.治療性血小板輸注。 (1)血小板減少并導致出血。如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大量輸血引起的稀釋性血小板減少;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壞或消耗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等。 (2)先天性或獲得性血小板病,伴有明顯出血傾向。 2.預防性血小板輸注:用于預防顱內(nèi)出血和內(nèi)臟出血等嚴重出血性并發(fā)癥。 (1)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功能異常,同時伴有出血風險的患者。①無其他止血異常或高出血風險的血小板明顯減少的患者,預防性輸注血小板的指征為PLT≤10109/L,輸注后維持PLT >20109/L以上。②存在其它止血異常(如遺傳性或獲得性凝血障礙)或存在高出血風險(如發(fā)熱、敗血癥、貧血,腫瘤放、化療后等)的患者,預防性輸注的指征為PLT<30109/L。③大量輸血致稀釋性血小板減少和體外循環(huán)、膜肺等情況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減少,預防性輸注的指征定為PLT<50109/L。 (2)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功能異常,擬接受有創(chuàng)操作或手術的患者。①各種有創(chuàng)操作的血小板計數(shù)安全參考值為:輕微有創(chuàng)操作PLT>20109/L;留置導管、胸腔穿刺、肝活檢、經(jīng)支氣管活檢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PLT>20109/L,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PLT>10109/L時,大多可承受腰穿而無嚴重出血并發(fā)癥;骨髓穿刺和活檢操作前一般無需輸注血小板。②各種手術的血小板計數(shù)安全參考值為:拔牙或補牙PLT≥50109/L;小手術、硬膜外麻醉PLT范圍是50~80109/L;正常陰道分娩PLT≥50109/L;剖腹產(chǎn)PLT≥80109/L;大手術PLT范圍是80~100109/L。 【注意事項】 1.血小板應在20℃至24℃搖床下保存,保存時間1至5天。 2.優(yōu)先選用單采血小板。 3.優(yōu)先輸注少白細胞血小板或用白細胞濾器去除白細胞 4.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嚴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建議輸注輻照血小板。 5.輸注血小板時應根據(jù)患者的耐受性適當快速輸注。 6.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肝素誘發(fā)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輸注血小板可能加重血栓形成,應慎用。 7.輸血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禁忌輸注血小板。 8.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禁忌預防性輸注血小板,僅輕度出血時盡量避免治療性輸注。 9.擬接受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移植前不輸注或較少輸注血小板。 10.血小板輸注無效的處理:主要是輸注的血小板破壞加速所致,分為免疫介導的和非免疫介導的破壞加速兩種。 (1)免疫介導的血小板破壞加速。主要由體內(nèi)生成的針對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和血小板抗原的特異性異體抗體引起,可采用的處理方法有:①血小板輸注量加倍,并盡量輸注24小時內(nèi)采集的血小板。②輸注交叉配型的血小板。③輸注HLA相合的單采血小板。④證實存在抗HLA抗體類型后,輸注缺乏相應抗原的血小板。 (2)非免疫介導的血小板破壞加速。主要見于脾臟增大、使用抗生素(如兩性霉素B)、發(fā)熱、感染、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患者(沒寫處理方法)。使用兩性霉素B的患者應在給藥后2小時以上再輸注血小板。 11.不良反應的處理參見本章“全血”。 (四)單采中性粒細胞 【適應證】 1.骨髓粒系增生減低:經(jīng)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療5天以上,中性粒細胞持續(xù)低于0.5109/L,并伴有嚴重的細菌或霉菌感染 2.新生兒敗血癥。 3.嚴重粒細胞機能不良。 【注意事項】 1.制備后的粒細胞懸液在室溫下保存,保存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不可搖蕩,并應盡快輸注。 2.輸注粒細胞懸液須使用帶有標準濾網(wǎng)的輸血器,以避免凝集物輸入體內(nèi)。 3.輸注時如發(fā)生呼吸窘迫癥,可能與輸入白細胞凝集物有關,應立即停止輸注并給予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 4.輸注后注意觀察巨細胞病毒等多種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同種異體免疫反應。 5.不良反應的處理同全血輸注。 (五)血漿 血漿(Plasma)是在采全血后進行分離及冰凍的非細胞成分,主要包括新鮮冰凍血漿(FFP)和普通冰凍血漿。 【適應證】 1.凝血因子缺乏。 (1)單一凝血因子缺乏:當V因子缺乏等某種凝血因子缺乏,而無該凝血因子濃縮制劑時,用于出血的治療或預防。 (2)多種凝血因子缺乏或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用于多種因子缺乏時發(fā)生嚴重出血和(或)急性DIC合并出血。 2.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血漿含有TTP患者缺乏的一種活性金屬蛋白酶,有助于改善TTP。優(yōu)先選用去冷沉淀血漿。 3. 華法林過量導致的嚴重出血:當需要快速糾正華法林抗凝作用(如急診手術)或者華法林治療過量導致的嚴重出血時,可輸注FFP 12~15ml/kg。 4. 肝臟疾病合并凝血障礙:不推薦常規(guī)使用。當患者存在活動性出血,同時凝血酶原時間的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大于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延長大于正常對照中位值1.5倍時,建議輸注FFP。肝臟疾病患者需行外科手術、肝活檢或靜脈曲張破裂時,若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大于4 s,建議輸注FFP15 ml/kg。 5. 手術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患者INR>1.5或APTT 大于正常對照中位值1.5倍時,若需外科手術或侵入性操作,可考慮輸注血漿;患者INR>1.3時,若進行肝臟穿刺,應考慮輸注血漿。輸注血漿致PT延長不超過1.5倍時,手術或侵入性操作是相對安全的。 6.大量輸血:患者大量輸血時常需輸注血漿。大量輸血的患者當纖維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長大于正常對照中位值1.5倍時,考慮輸注FFP。 7. 維生素K不足導致的凝血異常:不推薦常規(guī)使用。在急診手術或創(chuàng)傷需緊急糾正凝血異常時,才應考慮輸注FFP。 【注意事項】 1.以下情況不建議輸注血漿: (1)補充血容量。 (2)提高白蛋白水平。 (3)營養(yǎng)支持。 (4)治療免疫功能缺陷。 (5)無出血表現(xiàn)的凝血功能異?;駾IC。 2. 血漿的選擇: (1)全血和單采制備的FFP糾正凝血障礙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相同。 (2)選擇病原傳播風險低的制品,可使需要大量或反復接受血漿的患者受益,如去病毒血漿。 (3)血型:血漿輸注不需要交叉配血及Rh血型相符,但應首選輸注ABO同型的血漿。 3.血漿輸注劑量:取決于凝血功能的監(jiān)測及患者的具體情況。在糾正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時,一般血漿輸注劑量按10~15 ml/kg輸注。 4.常見不良反應的處理:主要為對癥治療,如對蕁麻疹等的處理。 (六)冷沉淀 冷沉淀是新鮮冰凍血漿在低溫(1~6 ℃)解凍、離心后的白色沉淀物。200 ml血漿制備的冷沉淀定義為1個單位(U),含有纖維蛋白原(0.1~0.25 g)、凝血因子Ⅷ(FⅧ)(80~100U)、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和纖維連接蛋白等。 【適應證】 1.獲得性(肝臟疾病、DIC和左旋門冬酰胺酶治療等相關的)或先天性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當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于1.0g/L伴活躍出血或擬行手術,而血漿源性纖維蛋白原供應缺乏時,可使用冷沉淀補充纖維蛋白原。 2.大量輸血伴出血:當單純輸注FFP不能維持纖維蛋白原水平在1.0 g/L以上時,可同時輸注冷沉淀。 3.FⅩⅢ缺乏癥:用于活躍出血者的止血;手術后出血、刀口愈合延遲或愈合不良的預防;預防FⅩⅢ缺乏相關的習慣性流產(chǎn)。FⅩⅢ的半壽期約為9天,血漿水平達5%就能維持有效止血,故先天性FⅩⅢ缺乏者每2至3周按每10至20 kg體重輸注1單位冷沉淀即可。 4.血友病A:血漿源制品FⅧ短缺時,可輸注冷沉淀。 5.部分類型的血管性血友?。╲WD):含vWF的血漿源性FⅧ供應短缺時,用于1型vWD(去精氨酸加壓素無效)和2B、2N型vWD(禁忌使用去精氨酸加壓素)。 6.尿毒癥伴止血功能異常:冷沉淀可用于治療出血時間延長、血小板聚集功能減弱的尿毒癥并出血的患者,。 7.溶栓治療過度。 8.原位肝移植出血。 【注意事項】 1.冷沉淀在20~24 ℃下放置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融化后不得再次凍存,應及時輸注。 2.宜快速輸注。 3.輸注未經(jīng)病毒滅活的冷沉淀存在感染病毒和其它病原體的潛在風險。 4.不良反應:可出現(xiàn)發(fā)熱、寒顫等過敏反應。ABO血型不合時,可發(fā)生溶血反應。 (七)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具有增加循環(huán)血容量和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作用,是臨床使用最廣泛的血液制品之一。 【適應證】 1.失血、創(chuàng)傷及燒傷等引起的休克。一般在燒傷24小時后使用。 2.腦水腫及大腦損傷所致的顱壓升高。 3.肝硬化或腎病引起的水腫或腹水。 4.防治低蛋白血癥。 5.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 6.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7.用于心肺分流術、燒傷和血液透析的輔助治療。 【注意事項】 1.盛放人血白蛋白的容器開啟后,應單人單次使用。 2.輸注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患者有不適反應,應立即停止輸注。 3.僅供靜脈滴注用,滴注時應選用有濾網(wǎng)的輸液器。 4.凍干制劑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一般根據(jù)白蛋白裝量加入適量溶解液稀釋為100g/L白蛋白溶液,可在15min內(nèi)溶解完畢。當需要獲得200~25g/L高濃度白蛋白時,則溶解時間較長。 5.為防止大量注射本品時導致機體組織脫水,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適當稀釋后靜脈滴注。滴注開始15 min內(nèi)緩慢輸注,輸注速度不超過2ml/min。 6.不宜過量使用,以免引起循環(huán)血量過大和組織脫水。 7.嚴重貧血、心力衰竭者嚴格控制用量。 8.本品不能與其他藥物混合滴注。 9.運輸及貯存過程中嚴禁凍結(jié)。 10.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發(fā)熱、寒戰(zhàn)、面部潮紅、手腳發(fā)癢、皮疹,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血壓下降甚至過敏性休克。 (2)過量輸注或輸注過快可導致心功能不全。 (八)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制劑是不含血細胞成分的血液制品,包括肌注免疫球蛋白、靜注免疫球蛋白、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 1.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適應證】 主要用于預防麻疹和甲型肝炎等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項】 (1)本品為肌肉注射制劑,不可靜脈注射。 (2)制劑過期、混濁或有搖不散的沉淀禁用。 (3)本品應一次用完,不得分次或給第二人使用。 (4)運輸及貯存過程中嚴禁凍結(jié)。 (5)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紅腫疼痛,頭痛、發(fā)熱、寒戰(zhàn)、面部潮紅、頭暈、惡心及皮膚反應,嚴重者可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 2.靜注人免疫球蛋白。 【適應證】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可用于預防或治療體液免疫缺乏患者的感染,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的免疫功能。 (1)原發(fā)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癥,如X連鎖低免疫球蛋白血癥、常見變異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球蛋白G亞型缺陷病等。 (2)繼發(fā)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癥,如重癥感染、新生兒敗血癥、艾滋病等。 (3)身免疫性疾病,如原發(f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重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川崎病。 【注意事項】 (1)本品專供靜脈輸注使用。 (2)應單獨使用,不得與其它藥物混合輸注。 (3)液體制劑和凍干制劑加入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后,應為無色或淡黃色澄清液體,如有異物、渾濁、絮狀物或沉淀不得使用。 (4)本品應一次輸注完畢,不得分次或給第二人使用。 (5)輸注本品可使部分患者的血液粘滯性增加。伴有心血管或腎臟疾病的老年患者,應注意減慢輸注速度,保證溶液量充足。 (6)見不良反應: ①過敏反應:面部潮紅和腫脹、呼吸急促、頭痛、頭暈、惡心、血壓下降等。頭疼癥狀可自行緩解,也可應用強止痛劑。 ②可能導致老年心血管或腎臟疾病患者發(fā)生中風、肺栓塞、心肌梗死等。 ③極少數(shù)患者輸注本品后48-72小時內(nèi)可發(fā)生無菌性腦膜炎伴有腦脊液細胞數(shù)增多。 3.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適應證】用于乙型肝炎的預防。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及其新生嬰兒,新生兒出生后12小時內(nèi)注射,需要和乙型肝炎疫苗聯(lián)合免疫。 (2)預防意外感染人群,如血友病患者、腎透析患者、醫(yī)務人員或皮膚破損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血液或分泌物污染者等,在意外暴露12小時內(nèi)應用。 (3)與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密切接觸者。 (4)接受肝移植手術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疾病患者。接受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骨髓的移植患者,可注射本品并接種乙型肝炎疫苗預防病毒感染。 【注意事項】 (1)凍干制劑用注射用水溶解成100 U/ml溶液,溶液應為澄明或可帶乳光的液體。 (2)本品主要用于肌內(nèi)注射。接受肝移植手術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疾病患者,可給予大劑量靜脈注射。 (3)本品應多次連續(xù)注射,以獲得持久的保護作用。與乙型肝炎疫苗聯(lián)合使用,可獲得較為滿意的預防效果。 (4)不良反應:包括皮疹、發(fā)熱、寒戰(zhàn)、面部潮紅、頭痛、頭暈、惡心、注射部位紅腫疼痛等。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4.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適應證】 主要配合狂犬病疫苗使用。當被狂犬或其他可疑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嚴重咬傷(Ⅲ級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級以上的暴露),患者在接受狂犬疫苗預防注射的同時使用本品,提高預防性治療效果。被咬傷后應盡早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咬傷后7日內(nèi)注射本品仍然有效。 【注意事項】 (1)注射本品應與首針疫苗接種同時進行(暴露后盡早注射)。咬傷后7日內(nèi)注射本品仍然有效。 (2)在傷口周圍浸潤注射,同時應避免多次重復針刺傷口。假如手指或足趾需要浸潤注射,必須小心進行以防止間隔綜合征。剩余制劑應在遠離疫苗注射點的肌肉內(nèi)注射。注意不要將本品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 (3)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應單獨使用注射器。 (4)推薦劑量為20 IU/kg體重,注射劑量一般不應超過推薦劑量。 (5)其余參見“免疫球蛋白”。 5.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 【適應證】 用于預防和治療破傷風。尤其適用于對破傷風抗毒素(TAT)有過敏反應者。 【注意事項】 (1)應用本品作被動免疫同時,可使用吸附破傷風疫苗進行自動免疫,但注射部位和用具應分開。 (2)只限于臀部肌肉注射,不需作皮試,禁止靜脈注射。 (3)其余參見“免疫球蛋白”。 6.纖維蛋白原 目前國內(nèi)生產(chǎn)的制品有凍干人纖維蛋白原。 【適應證】 (1)獲得性低纖維蛋白原血癥。 (2)DIC:在解除和治療原發(fā)疾病的基礎上輸注使用,宜同時使用肝素。 (2)病理產(chǎn)科出血:可伴有或不伴有DIC。在解除病因的基礎上補充纖維蛋白原制品。 (3)嚴重肝病出血:如重癥肝炎、失代償性肝硬化、晚期肝癌和肝移植等。 (4)原發(fā)性纖溶癥:在解除原發(fā)病因的同時補充纖維蛋白原。 (5)大量輸血伴出血:單純輸注FFP不能糾正低纖維蛋白原血癥時可同時輸注纖維蛋白原。 2.先天性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在出血、創(chuàng)傷、手術時酌情使用。 3.先天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有表現(xiàn)為出血傾向的患者在急性出血、創(chuàng)傷和手術時酌情使用。 輸注纖維蛋白原制品的指征為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于1.0g/L,伴活躍出血或擬行手術。在無嚴重損耗和活躍出血的情況下,每輸注2g纖維蛋白原制品可使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0.5g/L。根據(jù)基礎病因、纖維蛋白原損耗的速率、纖維蛋白原的生物半壽期和監(jiān)測的纖維蛋白原水平?jīng)Q定具體劑量和輸注頻度。 【注意事項】 1.在配制中如發(fā)現(xiàn)有塊狀沉淀或凝膠狀物,應棄之不用。 2.靜脈滴注時應使用有濾網(wǎng)的輸血器,速度以40~60滴/min為宜。 3.如出現(xiàn)紫紺、心動過速、發(fā)熱和過敏者應立即停用,以后禁用。 4.患有動(靜)脈血栓、血栓性靜脈炎和腎功能不全、尿閉患者禁用。 5.輸注纖維蛋白原存在現(xiàn)行方法不能滅活的病毒和其它未知病原感染的潛在風險。 十、凝血酶原復合物 凝血酶原復合物(PCC)主要含有凝血因子Ⅱ(FⅡ,又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Ⅸ(FⅨ)和凝血因子Ⅹ(FⅩ)等四種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國產(chǎn)PCC中所含凝血因子以1 ml血漿中FⅨ的含量作為1 U?!? 【適應證】 1.血友病B(缺乏FⅨ)患者的替代治療: (1)出血的治療:控制關節(jié)、皮膚、黏膜、肌肉和內(nèi)臟等部位的出血。 (2)圍手術期的治療:預防和治療圍手術期的出血。根據(jù)FⅨ:C基礎水平、出血和傷口恢復情況及FⅨ:C或APTT的監(jiān)測結(jié)果,制定及調(diào)整給藥劑量、每日次數(shù)和療程。 (3)預防性治療:重型患者定期或不定期輸注PCC,預防出血的發(fā)生,防止關節(jié)畸形的加重。 2.血友病A(缺乏FⅧ)患者的旁路替代治療:當FⅧ制品治療效果差、抗體滴度大于5000 BU/L時,F(xiàn)Ⅷ抑制物陽性的血友病A患者出現(xiàn)急性出血,可使用PCC治療。 3.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缺乏癥:口服維生素K拮抗劑(華法林)過量、重癥肝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病、腸道吸收不良和滅菌綜合征、抗凝血類滅鼠藥中毒等原因?qū)е卵獫{FⅡ、FⅦ、FⅨ和FⅩ水平減低,當患者有明顯出血需快速糾正因子缺乏時,可輸注PCC,同時酌情補充維生素K。 4.肝臟移植:移植過程中,因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和纖溶活性亢進引起嚴重出血時,輸注PCC 10~20 U/kg。根據(jù)PT和FⅦ∶C水平調(diào)節(jié)PCC劑量,確定使用時間間隔和次數(shù)。 5. DIC:在去除病因、應用肝素和補充新鮮血漿的同時,必要時輔以PCC。 6.遺傳性凝血酶原、FⅦ或FⅩ缺陷癥:輸注PCC以糾正出血和圍手術期止血。根據(jù)所缺因子的生物半壽期、出血嚴重度和手術大小決定給藥劑量、間隔和療程。 7.非血友病患者出現(xiàn)獲得性FⅧ抑制物的替代治療:急性出血時輸注PCC可“繞過”FⅧ激活凝血系統(tǒng),發(fā)揮止血作用。 【注意事項】 1.使用前應檢查制品的包裝、標簽、劑量、效價、有效期。盡量采用產(chǎn)品包裝中自帶的溶液進行配制,溶解制品時應輕輕搖動,避免產(chǎn)生泡沫,使制品完全溶解。PCC制品在溶解后不宜久置,應采用帶有過濾網(wǎng)的輸液器進行靜脈滴注。如發(fā)現(xiàn)有塊狀不溶物,應停止滴注。 2.輸注時若出現(xiàn)輸注部位腫痛,應拔出針頭,局部冷敷、按壓,并選擇其他血管輸注。 3.可出現(xiàn)頭痛、寒顫等過敏反應,大多較輕微。嚴重過敏反應少見,如支氣管痙攣、休克等,需酌情處理。 4.PCC含有多種凝血因子,部分凝血因子可能已被激活,輸注劑量過大或輸注不當,有引起血栓形成的可能。在制品中加入適量肝素(1U/ml)有助于預防血栓形成。 5.若合用抗纖溶藥物,應在PCC輸注后4~6小時使用,以降低發(fā)生血栓栓塞的風險。 6.輸注PCC存在現(xiàn)行方法不能滅活的病毒和其它未知病原感染的潛在風險。 十一、凝血因子Ⅷ 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包括血漿源性凍干人FⅧ和重組人FⅧ(rhFⅧ)有兩類。 【適應證】 1.血友病A的替代治療。 (1)出血治療:控制關節(jié)、皮膚、黏膜、肌肉和內(nèi)臟等部位的出血。 (2)圍手術期的治療:預防和治療圍手術期的出血。根據(jù)FⅧ:C基礎水平、出血和傷口恢復情況及FⅧ:C或APTT的監(jiān)測結(jié)果,制定及調(diào)整給藥劑量、每日次數(shù)和療程。 (3)預防治療:重型患者定期或不定期輸注FⅧ制品,預防出血的發(fā)生,防止關節(jié)畸形的加重。 (4)FⅧ抑制物陽性的血友病A患者的治療:①急性出血。FⅧ制品只適用于抑制物的滴度<5000 BU/L的低反應型患者。②免疫耐受治療。需大劑量、長程輸注FⅧ制品,使抑制物滴度降低或消失。 2.非血友病患者出現(xiàn)獲得性FⅧ抑制物的替代治療。急性出血時需使用較大劑量。 3.部分類型的血管性血友病的替代治療。大多類型的血管性血友病在急性嚴重出血時可使用FⅧ制品。 【注意事項】 1.開始治療越早,F(xiàn)Ⅷ制品的需要量越少,康復越快。有條件者鼓勵開展家庭治療,以贏得及時治療時間。根據(jù)FⅧ:C基礎水平、出血糾正情況及FⅧ:C或APTT的監(jiān)測結(jié)果,制定及調(diào)整給藥劑量、每日次數(shù)和療程。 2.大量、反復輸注時有可能出現(xiàn)肺水腫。 3.反復輸注FⅧ制品可能會產(chǎn)生FⅧ抑制物。在使用FⅧ制品出現(xiàn)效果明顯降低時應測定抑制物滴度。 4.輸注含血液成分的FⅧ制品存在現(xiàn)行方法不能滅活的病毒和其它未知病原感染的潛在風險。 5.其余參見本章“凝血酶原復合物”。 第四章 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 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注血液制品的過程中或輸注后,受血者發(fā)生了與輸血相關的新的異常表現(xiàn)或疾病。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可達1%~10%,即使按照嚴格標準執(zhí)行獻血者挑選、血液采集、加工和貯存,發(fā)生與輸血相關不良反應的幾率仍然存在,甚至危及生命。臨床醫(yī)生對輸血不良反應要有充分認識,并應能積極避免、及時正確處理輸血不良反應,保證臨床輸血安全。 根據(jù)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緩急和臨床表現(xiàn),將輸血不良反應分為急性輸血反應和遲發(fā)性輸血反應兩種類型。各種類型輸血不良反應具有相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處理原則、方法。 一、急性輸血反應 急性輸血反應是指發(fā)生于輸注血液制品過程中或輸注后24小時內(nèi)的輸血不良反應。分為急性免疫性輸血反應和急性非免疫性輸血發(fā)應兩種。其中急性免疫性輸血反應是由于供受者血型抗原-抗體不合引起的,包括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等導致的急性溶血反應;因白細胞抗體產(chǎn)生的發(fā)熱性非溶血反應;IgA抗體介導的過敏性休克反應;輸入抗受者白細胞或血小板抗體的血液導致的輸血相關性肺損傷及蕁麻疹等。急性非免疫性輸血反應是由于某些非血型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包括因血制品污染導致的高熱、甚至感染性休克;循環(huán)超負荷導致的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細胞因理化因素破壞發(fā)生的溶血反應;空氣栓塞及輸入大量庫存血導致的枸櫞酸鈉中毒等。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及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臨床上常將急性輸血反應分為三種。 (一)輕度反應。 患者在輸血數(shù)分鐘內(nèi)出現(xiàn)皮膚反應,如:皮疹、蕁麻疹伴有皮膚瘙癢。 其常見的處理方法是: 1.減慢輸注血液制品速度。 2.肌注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0.1 mg/kg)。一般經(jīng)以上處理30 min后癥狀緩解,可繼續(xù)以正常速度輸血,如30 min內(nèi)無臨床病狀改善或有惡化,則按照中重度反應處理。 3.一般應在輸注血液制品前30 min預防性給予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或靜注,或異丙嗪50mg,口服。 (二)中重度反應。 患者一般在輸注血液制品30~60 min內(nèi)出現(xiàn)發(fā)熱、寒戰(zhàn)、面色潮紅、蕁麻疹、皮膚劇烈瘙癢、煩躁、心跳加快,輕微呼吸困難及頭痛。其常見的處理方法如下: 1.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注器械,以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路通暢。 2.將輸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鮮的尿樣及從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樣(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庫和檢驗部門分析。 3.肌注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0.1 mg/kg或與之相當?shù)钠渌幬铮?。口服(對乙酰氨基?0 mg/kg)或肛塞退熱藥物(如吲哚美辛栓50~100 mg)。 4.若出現(xiàn)過敏反應癥狀,如支氣管痙攣和哮喘等,靜注皮質(zhì)類固醇藥物。一般經(jīng)以上處理15 min后癥狀改善,可換一袋血液重新緩慢輸注,密切觀察;如15 min內(nèi)無臨床癥狀改善或有惡化趨勢,則按照有生命危險的反應處理。 5.對于反復定期輸血患者、曾有兩次以上輸血相關的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者,應減慢輸血速度并且可在輸血前60 min預防性給予退熱藥物。如果條件允許,可采用去除白細胞或過濾的紅細胞和血小板。 (三)有生命危險的反應。 常見急性血管內(nèi)溶血,細菌污染及敗血癥休克,液體超負荷,過敏性休克,輸血相關肺損傷等。 1.急性血管內(nèi)溶血:急性血管內(nèi)溶血是由于輸注血型不合紅細胞導致?;颊哐獫{中抗體與輸注的異型血紅細胞發(fā)生溶血反應。主要見于ABO血型不合,其他的血型不合也有發(fā)生,如Rh血型等。即使少量異型血(5~10ml)輸注也可以引起嚴重的溶血。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寒戰(zhàn)、心率增快、低血壓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頭痛、煩躁焦慮、腰背疼痛、少尿、血紅蛋白尿、DIC。處理方法如下。 (1)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注器械,以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路通暢。 (2)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予高濃度面罩吸氧。 (3)循環(huán)支持:輸注生理鹽水20~30 mg/kg,保持血容量和收縮壓;如果需要可用強心劑及升壓藥支持血循環(huán),如腎上腺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 (4)預防腎功能衰竭,在保持血容量及血壓穩(wěn)定前提下用利尿劑,如速尿1~2 mg/kg。 (5)監(jiān)測凝血狀態(tài),預防及糾正DIC。 (6)核查血液標簽及送檢樣本:將輸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鮮的尿樣及從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樣(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庫和檢驗部門。核查交叉配血及血型,監(jiān)測腎功能及血常規(guī)變化,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檢測抗體,并進行血氣分析、尿潛血、血紅蛋白尿及膽紅素水平檢查。 (7)出現(xiàn)過敏反應癥狀,如支氣管痙攣和哮喘等,靜注糖皮質(zhì)類固醇藥物。 2.細菌污染及敗血癥休克:一般在輸注開始后迅速出現(xiàn)癥狀,也可延遲至數(shù)小時后發(fā)生。表現(xiàn)為突起高熱寒戰(zhàn)和低血壓。處理方法如下。 (1)發(fā)現(xiàn)癥狀立刻停止輸注,將輸血器械及剩余血液作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所輸血液行涂片染色檢查。 (2)應用廣譜抗生素。 (3)如發(fā)生休克,積極進行抗休克治療。 3.液體超負荷:輸血速度過快可導致液體超負荷,引發(fā)急性心衰和肺水腫。尤其易發(fā)生于嚴重慢性貧血患者及以往有心血管疾病者。對此類患者應減慢輸血速度。 4.過敏性休克:輸血相關的過敏性休克相對比較罕見。典型情況發(fā)生在血漿置換時使用大量新鮮冰凍血漿。另外任何血制品均可使IgA缺陷受血者發(fā)生過敏反應。常在輸血開始后數(shù)分鐘后產(chǎn)生。典型表現(xiàn)為心功能衰竭,心率加快、低血壓、休克、呼吸困難、呼吸窘迫,患者常焦躁不安。處理方法如下。 (1)立即停止輸注。 (2)應用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0.1 mg/kg或與之相當?shù)钠渌幬铮? (3)皮下或靜注0.1%腎上腺素。 (4)對于IgA抗體陽性患者,應輸注IgA陰性的血液制品。 5.輸血相關性肺損傷:通常由于供者血漿中含有針對受血者白細胞的抗體。一般在輸血開始后1~4小時發(fā)病,表現(xiàn)為快速的呼吸衰竭,肺部X線檢查見彌漫性陰影。治療上無特定方法,主要進行呼吸支持治療。 二、遲發(fā)性輸血反應 遲發(fā)性輸血反應是指發(fā)生于輸注血液制品后數(shù)日、數(shù)周或數(shù)月的輸血相關不良反應??煞譃檩斞獋鞑バ约膊『推渌t發(fā)性輸血反應兩種類型。 (一)輸血傳播性疾病。 獻血者的血液中可能含有傳染性病原體,輸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均有傳播疾病的風險。通常輸血傳播疾病是指經(jīng)輸血傳播的肝炎、AIDS、梅毒、瘧疾等疾病。輸血傳播疾病的風險取決于采血地區(qū)感染的發(fā)病率。 1.常見的輸血傳播性疾病。 (1)獲得性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致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2)乙型肝炎(長期輸血的患者應注射乙肝疫苗)。 (3)丙型肝炎。 (4)梅毒。 (5)巨細胞病毒(CMV)感染(高危人群應輸注CMV陰性或去白細胞的血液成分)。 (6)瘧疾。 (7)其他少見的輸血傳播疾?。喊ㄈ祟惗绦〔《綛19感染、EB病毒感染、錐蟲病、布魯菌病、弓形體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萊姆病和克-雅氏病等。 2.血液篩查項目。 (1)谷丙轉(zhuǎn)氨酶(ALT)。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3)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 (4)梅毒螺旋體。 (5)艾滋病病毒抗體(抗-HIV1+2)。 3.影響因素。雖然經(jīng)過嚴格的血液檢驗,但依然存在輸血傳播性疾病,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窗口期”。 (2)檢測手段還不夠先進。 (3)檢測方法本身的誤差可造成漏檢。 (4)由于某些獻血員自身的免疫力差,即便是感染了某些病原體,機體在短期內(nèi)不會產(chǎn)生抗體,或產(chǎn)生抗體所需時間長,因而造成輸血感染。 4.預防措施。為了保證受血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強血液全面質(zhì)量管理,保障輸血安全,采取預防措施如下。 (1)開展無償獻血。 (2)嚴格篩查:獻血前對獻血者進行咨詢,全面健康檢查,拒絕高危人群獻血。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做好血液初、復檢,對可疑標本進行第三次、第四次檢測,直到結(jié)果準確無誤。同時檢測儀器要先進、精密度高,保證檢測質(zhì)量。 (3)開展成分輸血:要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科學合理用血。 (4)積極開展自身輸血。 (5)提倡應用傳播疾病風險小的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劑:現(xiàn)有的生物制劑如白蛋白,采用低溫乙醇法制備,進行了病毒滅活,減少了經(jīng)輸血傳播的疾病。某些基因重組或單克隆抗體純化的生物制品,如重組的FⅧ、FⅨ等,沒有病毒傳播的風險。 (6)加強采供血質(zhì)量管理。 (二)其他遲發(fā)性輸血反應。 主要包括遲發(fā)性溶血反應,輸血后紫癜,輸血相關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多次輸血后鐵超負荷等。 1.遲發(fā)性溶血反應: 一般為血管外溶血。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黃疸、貧血、偶有血紅蛋白尿。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如有休克、DIC、腎功能衰竭發(fā)生時,則按照相應的情況進行處理。 2 .輸血后紫癜:多見于女性患者,在輸注紅細胞或血小板后5~10天發(fā)生急性血小板減少,PLT<100109/L。一般血小板高于50109/L時可不特殊處理。如低于20109/L或有明顯出血表現(xiàn)可按照原發(f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處理。必要時應選用與患者抗原相合的血小板輸注。 3.輸血相關的移植物抗宿主?。═A-GVHD):TA-GVHD是一種致死性的輸血并發(fā)癥。參見第五章“造血干細胞移植”。 4.鐵超負荷:反復輸注紅細胞后,過多鐵在機體累積,出現(xiàn)血色素沉著癥,甚至導致臟器功能衰竭,尤其是心、肝功能衰竭。采用鐵結(jié)合因子,如去鐵胺,20~60 mgkg-1d-1,進行皮下注射或靜脈滴注,將血清鐵蛋白保持在2000μg/L水平,可以有效的減少鐵在體內(nèi)聚積,逆轉(zhuǎn)心臟及肝臟疾病。 第五章 血液制品在不同疾病中應用的原則及方法 一、血液病 (一)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治療原則】 1.IDA患者一般不首選輸血治療,應在尋找并去除基礎疾病的前提下,給予充分鐵劑補充治療。 2.IDA患者在Hb<60g/L及紅細胞比容相應降低、或有合并癥時可考慮輸血治療。 3.IDA患者輸血治療的目的在于改善組織缺氧臨床癥狀,不需依靠輸血將血紅蛋白濃度提高至正常值。 【血液制品應用指征】 1.Hb<60 g/L。 2.當IDA患者有合并癥,如嚴重的心肺疾病導致機體代償能力不足,加重了組織缺氧臨床癥狀,應將Hb提高至80~100g/L。 3.IDA患者在需要急診手術、合并嚴重外傷、妊娠分娩等急癥情況時,Hb在60~80 g/L也應考慮進行輸血治療。一般應將Hb提高至80~100g/L。 4.對于老年IDA患者(年齡>65歲),Hb60~80g/L亦可考慮進行輸血治療,一般應將Hb提高至80~100g/L。 【血液制品的應用】 1.IDA患者應選擇濃縮紅細胞輸注(或紅細胞懸液)。 2.首次可考慮給予濃縮紅細胞1~2U。 3.IDA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應在改善組織氧供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輸注的劑量,以避免液體過負荷導致心臟負擔的加重。如確需進行輸血治療,應盡可能延長輸注的時間。 【療效評估】 一般輸注2 U濃縮紅細胞,可以使得Hb濃度提高10~20 g/L。輸血后應進行評估,包括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比容、組織缺氧臨床癥狀及體征有無改善。有效的輸注應使血紅蛋白濃度在原有基礎上提高20 g/L及紅細胞比容相應升高,并能保持穩(wěn)定。 【注意事項】 如輸注無效,應去除無效原因后繼續(xù)輸血。 (二)溶血性貧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 【治療原則】 因輸血可能加劇患者紅細胞的破壞,臨診醫(yī)師應注意嚴格掌握應用指征。在輸血的同時治療引起AIHA的原發(fā)病。 【血液制品應用指征】 1.Hb<40g/L或Hct<0.13,并在安靜狀態(tài)下有明顯貧血癥狀者。 2.Hb>40g/L,但因急性起病并進展較快,伴有心絞痛或心功能不全者。 3.出現(xiàn)嗜睡,反應遲鈍,精神錯亂及昏迷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者。 4.AIHA患者年齡較大(年齡>65歲)或合并有心肺疾病,如冠心病、心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或嚴重感染時,可根據(jù)具體病情考慮酌情輸血,將Hb濃度提高至80 g/L,或在原基礎上提高20 g/L。 5.AIHA患者需手術、妊娠分娩、外傷或有出血傾向時,如沒有心肺疾病等禁忌癥情況下,應在短時間內(nèi)輸血治療,將Hb迅速提高到80~100 g/L,以滿足應激情況下的需求。 【血液制品的應用】 1.首選輸入洗滌紅細胞。在沒有洗滌紅細胞供應時,也可給患者輸入濃縮紅細胞或懸浮紅細胞。原則不用全血細胞輸入,減少全血導致溶血加重的危險。 2.如存在同種抗體,則應選擇與同種抗體相容的血液輸注。 3.在交叉配血不完全相合時,應選擇多份ABO血型相同的血液作配合性試驗,輸注患者血清與供者紅細胞反應最弱的血液。 4.如病情危重患者的ABO血型一時難以確定,可立即輸注O型洗滌紅細胞。 5.盡可能少量多次輸血,一般每次輸注1~2U。具體輸血量和輸血頻率應由臨診醫(yī)師根據(jù)病情具體掌握。 6.AIHA合并心肺功能較差的患者輸血速度不宜超過1mlkg-1d-1。 【療效評估】 輸血后應進行評估,包括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比容,還應注意網(wǎng)織紅細胞百分比、組織缺氧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效的輸血血紅蛋白濃度在原有基礎上應提高20 g/L及紅細胞比容相應升高、組織缺氧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改善。 【注意事項】 1.當AIHA患者持續(xù)溶血、且需反復輸血時,應考慮是否存在同種抗體引起的持續(xù)性溶血,應了解患者的紅細胞血型。 2.如確有應用指征,在輸血前或開始時給于地塞米松5 mg或氫化可的松200mg。 3.AIHA患者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有效治療尚未發(fā)生療效之前,比較適合少量多次輸血。首次劑量以1~2 U為宜,輸血速度要慢。必要時可一日輸注2次。 4.冷凝集綜合征患者可輸注加溫血液制品(37℃水浴不超過30 min)。 Evans綜合征 【治療原則】 Evens綜合征的治療主要是積極查找并祛除原因,治療原發(fā)病。在患者出現(xiàn)溶血危象威脅生命或血小板減少引起器官出血風險時才應考慮血液制品輸入。 【血液制品應用指征】 1.紅細胞制品輸注指征同AIHA。 2.血小板輸入標準:參見本章“原發(fā)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但在臨床上出血原因除外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還與血小板功能、血中抗凝物質(zhì)等諸多因素相關。血小板數(shù)量不是血小板輸注的絕對指征,臨診醫(yī)師應綜合考慮患者情況。 【血液制品的應用】 1.紅細胞制品輸注見AIHA。 2.如需輸注血小板時,應輸入單采血小板,一般應在采集后6小時輸入為宜,可保持80%~90%血小板活力,利于臨床出血情況得到有效控制。 【療效評估】 1.溶血:同AIHA。 2.輸血小板后應及時進行檢測,密切觀察臨床出血情況是否有改善;出血情況與血小板數(shù)量是否相符合。一般情況輸注1U(2~31011)的血小板能平均提高PLT20109/L以上。 【注意事項】 1.輸注無效時應調(diào)整藥物積極控制本身疾病。 2.使用HLA配型的血小板可以從某種程度上避免血小板抗體的產(chǎn)生。 3.一旦產(chǎn)生血小板抗體,應控制血小板的輸注量。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 輸血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可避免骨髓過度增生和骨髓腔擴展,抑制紅細胞的生成,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治療原則】 1.輕、中間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無癥狀時不輸血。 2.中間型α或β地中海貧血患者在感染或妊娠貧血顯著加重時可考慮輸血。 3.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一旦確診,應盡早有規(guī)律的進行高輸血療法。重型病例需定時定量輸濃縮紅細胞,使血紅蛋白維持在100g/L以上,以維持基本生理功能,減少嚴重感染和延緩脾臟腫大。 【血液制品應用指征】 1.重度貧血 (血紅蛋白在50g/L以下)。 2.溶血加重。 3.合并嚴重感染。 4.貧血性心衰。 【血液制品的應用】 首選輸注去除白細胞的紅細胞,可以延遲非溶血性發(fā)熱性輸血反應的發(fā)生或減輕嚴重程度。也可從初始階段既輸注紅細胞表型相配的紅細胞,以減少同種免疫抗體引起即刻或延遲性溶血性輸血反應。輸注方案如下。 1.“中量”輸血方案:此方案為間歇輸紅細胞,使Hb維持在60~70 g/L的“安全”水平,國內(nèi)多采用這種輸血方案。 2.“高量”輸血方案:此方案通過輸紅細胞使Hb維持在100 g/L左右,開始宜短期內(nèi)反復輸注,待Hb達到上述水平后適當延長輸血的間歇期。見“兒科疾病地中海貧血”。 【療效評估】 近期療效為貧血癥狀的改善,遠期療效目前無可靠資料。 【注意事項】 1.長期反復輸血容易產(chǎn)生同種免疫,患者將產(chǎn)生針對紅細胞的抗體,導致輸血不良反應并降低輸血療效。注意血型Kell、RhD和E。 2.輸血前應檢測紅細胞抗體,盡量選擇多種亞型相合的血液制品。 3.長期輸血引起鐵負荷增加,最終導致鐵的蓄積,可引起含鐵血黃素沉著癥或血色病。對此可用螯合劑去鐵治療。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G6PD)無特殊治療,可輸注血液制品減輕貧血癥狀。 【治療原則】 G6PD缺乏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僅在溶血嚴重引起貧血時考慮輸血。 【血液制品應用指征】 1.貧血癥狀嚴重、Hb<40g/L或住院后仍有顯著血紅蛋白尿者可考慮。 2.急性溶血,有嚴重合并癥。 【血液制品的應用】 1.應選擇濃縮紅細胞(或懸浮紅細胞); 2.輸血時一次輸注2 U紅細胞即可。少數(shù)患者一次輸血后,由于溶血尚未終止(需進行臨床及實驗室評估),癥狀未緩解,可考慮第二次輸血。 【療效評估】 參見本章“AIHA”。 【注意事項】 1.盡量選用非G6PD缺乏者作為供血者。 2.注意祛除引起G6PD缺乏的誘因,如感染、藥物(退熱藥、磺胺藥、砜類藥)等。 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 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為良性慢性疾病,呈發(fā)作性,貧血嚴重程度不等。 【治療原則】 溶血發(fā)作、且血紅蛋白濃度及紅細胞比容明顯降低或有其他合并癥時可考慮輸血治療。其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組織缺氧臨床癥狀,不需依靠輸血將血紅蛋白濃度提高至正常值。 【血液制品應用指征】 1.PNH患者Hb<60g/L伴有較為嚴重的貧血癥狀,如頭暈、心慌、心痛等。 2.在PNH合并有妊娠、分娩、感染、外傷及手術等應激情況時,如沒有輸血的禁忌癥,臨診醫(yī)師根據(jù)臨床病情可適當放寬輸血的指標,將Hb濃度維持在80~100g/L。 3.PNH患者年齡大于65歲,或合并有心肺疾?。ɡ绻谛牟?、心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或嚴重感染時,Hb濃度小于80g/L時,可根據(jù)具體病情酌情輸注。 【血液制品的應用】 1.首選少白細胞的紅細胞,其次為洗滌紅細胞。 2.每次可輸注紅細胞2~4 U,每次輸血間隔時間應依據(jù)基礎血紅蛋白數(shù)和患者臨床貧血癥狀進行。 【療效評估】 參見本章“AIHA”。 【注意事項】 1.輸注無效時應考慮是否已祛除導致貧血的誘因。必要時應調(diào)整治療藥物。 2.急性溶血引起嚴重貧血需要輸血時只需輸注紅細胞,不宜使用全血細胞,輸入全血(補體輸入)也可導致輸血無效。 (三)慢性病貧血(anemia of chronie disorders,ACD)。 ACD的治療主要考慮糾正基礎疾病。 【治療原則】 ACD病因比較復雜,患者常有較好的耐受性,所以血液制品應用指征不以血紅蛋白高低為主要判斷指標,而需綜合考慮患者病因、臨床癥狀和當前治療情況。 【血液制品應用指征】 1.Hb>100g/L不必輸血。 2.當Hb在80~100g/L之間時,一般不需要積極輸血治療。 3.當Hb<80g/L并有較為嚴重的貧血癥狀,如乏力、心慌、氣短、暈厥等等,可考慮輸血治療。 4.患者年齡大于65歲,或合并有心肺疾?。ü谛牟 ⑿墓δ芩ソ?、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嚴重感染,當Hb<100 g/L時,可根據(jù)具體病情酌情選擇。 5.如果患者需手術、妊娠分娩或有出血時,在沒有輸血禁忌癥的情況下,應在短時間內(nèi)輸入足量紅細胞懸液,將血紅蛋白迅速提高到80~100g/L。臨床醫(yī)師應根據(jù)病情確定輸血量和輸血頻率。 【血液制品的應用】 1.ACD輸血時一般選擇輸注懸浮紅細胞(或濃縮紅細胞)。 2.對于合并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多次少量輸血,可采取每次輸1 U紅細胞,每日1次或隔日1次輸注,以免過多的容量負荷影響心功能。 3.一般可輸注懸浮紅細胞1~2 U/每次,每次輸血間隔時間應取決于基礎血紅蛋白水平和臨床貧血癥狀。目標是Hb>80 g/L或上述貧血癥狀得到改善。 【療效評估】 一般輸注2U懸浮紅細胞,可以使得Hb水平提高10~20 g/L。輸血后應從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比容、組織缺氧癥狀及體征等進行評估,有效的輸血應使血紅蛋白濃度在原有基礎上提高20 g/L及紅細胞比容相應升高;組織缺氧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并能維持穩(wěn)定。 【注意事項】 1.如輸注無效應進一步檢查是否合并AIHA。 2.部分腫瘤特別是消化道腫瘤患者可能并發(fā)出血。 3.患者多次輸注紅細胞懸液后,體內(nèi)可能出現(xiàn)異種抗原,導致無效輸注。 (四)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特征為骨髓造血組織顯著減少,臨床上呈全血細胞減少,常表現(xiàn)為嚴重貧血、感染和出血。重型再障發(fā)生快且重,應積極輸血支持治療;慢性或輕型再障發(fā)病緩,多表現(xiàn)為慢性貧血。 重型再障 1.重型再障引起的貧血 【治療原則】 (1)輸血以能改善患者貧血癥狀,緩解缺氧狀態(tài)為宜,無需將血紅蛋白水平糾正至正常值。 (2)老年(年齡>65歲)、代償反應能力受限(如伴有心肺疾?。⑿柩趿吭黾樱ㄈ绺腥?、發(fā)熱、疼痛等)、氧氣供應缺乏加重(如失血、肺炎等),可放寬輸注閾值。 【血液制品應用指征】 (1)Hb<60 g/L。 (2)難以耐受的重度貧血癥狀,或貧血失代償:意識狀態(tài)改變、脈搏減弱、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腫大、周圍循環(huán)灌注不足等。 【血液制品的應用】 (1)盡量輸注紅細胞而不是全血(如無紅細胞時除外),用量隨病情而定。 (2)有發(fā)生心力衰竭風險者,控制輸注速度,按2~4小時輸1 U紅細胞(以濃縮紅細胞為宜),可適當予以利尿劑。 (3)擬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應輸注經(jīng)輻照后的紅細胞。 (4)輸注后若重度貧血癥狀仍存在,再輸注紅細胞1~2 U。 【療效評估】 一般輸注2U濃縮紅細胞,可以使得血紅蛋白濃度提高10~20 g/L,紅細胞比容相應升高,并能在1周內(nèi)保持穩(wěn)定。 【注意事項】 (1)應盡量減少輸血,延長輸血間期,避免發(fā)生繼發(fā)性血色病。 (2)再障患者白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其貧血也應該輸濃縮紅細胞。 (3)輸血治療無效應考慮患者是否同時存在有活動性出血,及時檢查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及潛血。 2.重型再障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和出血 【治療原則】 重型再障患者PLT<20109/L時,易發(fā)生重要器官的出血,危及生命。通常應預防性輸注血小板。 【血液制品應用指征】 (1)PLT<20109/L、而病情穩(wěn)定者,預防性輸注臨界點為10109/L。 (2)活動性出血可能發(fā)展為大出血,應輸注血小板。 (3)已發(fā)生嚴重出血,內(nèi)臟如胃腸道出血、血尿,或伴有頭痛、嘔吐等顱壓增高的癥狀或顱內(nèi)出血時,應即刻輸注血小板。 (4)外周血血-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血液制品 臨床 使用指南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885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