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備課必備:第三單元 第三節(jié)《圈層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魯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備課必備:第三單元 第三節(jié)《圈層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魯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地理備課必備:第三單元 第三節(jié)《圈層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魯教版必修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1 第三節(jié) 圈層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成因 一、課程標準: 1、舉例說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2、舉例說明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二、教學目標: 1、以桂林“山水”的成因為案例,說明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和演變是圈層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加深理解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2、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并聯(lián)系其他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地理問題。 3、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動機,培養(yǎng)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增強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認識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名稱的由來(閱讀歸納) 喀斯特是歐洲原南斯拉夫的一個石灰?guī)r高原的名稱,那里發(fā)育著各種奇特的地貌。19世紀末,歐洲學者借用該地名稱呼石灰?guī)r地區(qū)的地貌,水文現(xiàn)象和景觀。后來“喀斯特”一詞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專門術語。 2、我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與研究(閱讀知識窗) 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又被稱為巖溶地貌、徐霞客,早在歐洲人之前就對廣西、云南、貴州一帶的喀斯特地貌進行實地勘察,記錄與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記》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現(xiàn)象的最早紀錄。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重點分析) 喀斯特作用的本質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對可溶性巖石的溶蝕與淀積作用。其溶蝕與淀積的作用分別體現(xiàn)了化學過程: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 影響其形成的因素可以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 (1)巖石圈:首先巖石不可溶性是最基本的條件,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巖石是碳酸鹽類巖石如:碳巖、云巖等,其次是透水性,巖石空隙與裂隙越多,透水性愈好,喀斯特地貌發(fā)育越典型。 (2)水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離不開水,氣候愈濕潤,降水愈豐富,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流動性愈好,從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的發(fā)育程度。 (3)大氣圈:首先大氣中的與水體中CO2的含量是影響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物質,其次氣溫愈高,有利于加快上進化學反應,可促進喀斯特地貌的發(fā)育,由此,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較低緯度地帶。 (4)生物圈:水的溶蝕作用不僅取決于水中CO2的含量,而與水中有機酸與無機酸的數(shù)量有關,而水中酸性含量與生物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4、喀斯特地貌形態(tài)(閱讀教材圖3-3-2) 峰 林 峰 叢 孤 峰 溶蝕洼地 落 水 洞 地面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 洞 地 下 河 石針乳 石 筍 石 柱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結合前面影響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因素與中國地理知識,要求學生從巖石圖、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四大圖層去探究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具體過程為:首先,學生個人根據(jù)課本、地圖冊及資料,探究原因、其次分組討論,尋求小組一致意見并委派一名代表發(fā)言,全班交流,最后教師歸納課后請每位同學寫一篇小論文。 評估檢測 一、選擇題(第1-12題為單項選擇題,第13-18題為雙項選擇題) 圖3-3-1表示四種地貌景觀。讀圖回答1—4題。 圖3-3-1 1.圖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 ) A.a B.b C.c D.d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褶皺隆起 B.流水搬運與沉積作用 C.水的化學溶蝕作用 D.可溶性巖石構成地表 3.喀斯特作用的本質是( ) A.流水對巖石圈的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對可溶性巖石的溶蝕和淀積作用 C.風力對巖石圈的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 D.冰川對山體的侵蝕作用 4.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最基本條件是( ) A.巖石有風化裂隙 B.巖石中含有化石 C.巖石具有層理構造 D.巖石具有可溶性 5.水對碳酸鹽類巖石的溶蝕力大小主要取決于( ) A.二氧化碳、有機酸和無機酸的數(shù)量多少 B.二氧化碳和堿性物質的數(shù)量多少 C.堿性物質的數(shù)量多少 D.二氧化氮、有機酸和無機酸的數(shù)量多少 6.對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流動性影響最小的是( ) A.大氣降水 B.地面坡度 C.太陽輻射 D.巖石裂隙的類型和連通性 7.與桂林山水形成和發(fā)育關系不密切的是( ) A.巖石條件 B.土壤條件 C.氣候條件 D.生物條件 8.桂林地區(qū)的石灰?guī)r屬于( ) A.火山噴發(fā)作用形成的巖漿巖 B.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變質巖 C.巖漿活動形成的沉積巖 D.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積巖 9.有關桂林地區(qū)自然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與氣候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和富積 B.漓江谷地自東向西橫貫全境 C.流水的搬運與沉積作用強烈 D.地勢南高北低 10.喀斯特地貌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是( ) A.地表崎嶇、地基穩(wěn)定性強,有利于交通線的建設 B.地表崎嶇、地基不穩(wěn)定,不利于交通線的建設 C.平地雖小、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種植業(yè)發(fā)展 D.窮山惡水、資源貧乏,不利于經濟的發(fā)展 圖3-3-4表示我國某地地形發(fā)育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 圖3-3-4 11.圖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國的( ) A.黃土高原 B.云貴高原 C.內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12.下列選項中,描述該地區(qū)景觀的是( ) A.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B.會當嶺絕頂,一覽眾山小 C.山在兩岸走,人在畫中游 D.一片孤城萬仞山 13.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最主要巖石有( ) A.石灰?guī)r B.花崗巖 C.白云巖 D.石英砂巖 14.巖石的透水性取決于( ) A.巖石的硬度 B.巖石的結構與區(qū)域構造 C.巖石的酸堿度 D.巖石的空隙和裂隙的發(fā)育程度 15.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 ) A.峰林 B.石筍 C.石柱 D.落水洞 16下列自然景觀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是( ) A.壺口瀑布 B.桂林山水 C.路南石林 D.黃山群峰 17.有利于桂林“山水”形成的自然條件是( ) A.桂林地處亞熱帶濕潤區(qū),氣候溫暖,全年降水豐富 B.桂林地區(qū)石灰?guī)r廣布,巖性純 C.桂林地區(qū)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少 D.桂林地區(qū)地形相對較平坦 18.桂林山水是四大圈層相互作用的結果,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桂林氣候條件有利于生物生長,為喀斯特地貌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B.桂林地區(qū)山地多平地少,不利于植物的生長發(fā)育 C.桂林地區(qū)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豐富,,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D.桂林地區(qū)的石灰?guī)r厚度大、巖性純,不利于水的下滲 二、綜合題 圖3-3-2 19.讀圖3-3-2,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的溶洞是由于石灰?guī)r受到含有 的流 水的 作用而形成的,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圖中a是 ,b是 ,c是 。它們是由于 作用而形成的。其形成過程中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圖中地貌形態(tài)主要在我國 、 (省或自治區(qū))分布非常普遍。 (4)寫出你所知道的如圖景觀的著名旅游景點名稱兩個: 、 。 圖3-3-3 20.圖3-3-3是我國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示地形分布在我國 (地形區(qū)),該地形區(qū)屬于 氣候,氣候特點是 。 (2)圖中地貌發(fā)育的最基本條件是 ,形成該地貌的最主要巖石是 類巖石。 (3)圖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是 、 、 、 相互作用的結果。 21.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徐霞客在考察了廣西、貴州、云南后,對這一帶發(fā)育的峰林地貌作了總結:“峭峰離立,分行競穎”,“磅礴數(shù)千里,為西南奇勝”。他還指出這“磅礴數(shù)千里”的巖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點:廣西之山的特點是“有純石者,有間石者,各自分行獨挺,不相混雜”;云南之山,“皆土峰繚繞,間有纓石,亦十不一、二,故環(huán)洼為多”;貴州之山,“則界于二者之間,獨以逼聳見奇”。又說: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雍流成海,而流多渾濁”;廣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貴州則“界于二者之間”。 ——選自《徐霞客游記導讀》 (1)徐霞客為 代人,著名的 學家。 (2)比《徐霞客游記》更早記載溶洞的著作包括成書于戰(zhàn)國年間的《 》和北魏酈道元的《 》等。 (3)西南地區(qū)巖溶地貌發(fā)育的主要自然條件是什么? (4)文中“雍流成?!钡摹昂!笔侵? ;“流多渾濁”的原因是 ;文中“穿穴之流”是指 。 圖3-3-5 22.讀圖3-3-5回答下列各題。 (1)黃果樹瀑布位于A的位置,此地區(qū)的地形特點是 ,氣候特點是 。 (2)從成因看,黃果樹瀑布主要由 (內力或外力)作用形成,具體表現(xiàn)為受 作用的結果。我國還有哪些著名的瀑布景觀,請舉2個例子 。 (3)“桂林山水”位于圖中 處(填字母),屬于 (省區(qū))。它是 地貌的典型景觀。唐韓愈有“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概括其特色。應如何欣賞“桂林山水”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4)你能用所學過的化學知識解釋“桂林山水”的石灰?guī)r的“巖溶”原因嗎?(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圈層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高中地理備課必備:第三單元 第三節(jié)圈層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魯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備課 必備 第三 單元 三節(jié) 相互作用 案例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849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