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設計包含CAD圖紙 和 DOC文檔,均可以在線預覽,所見即所得,,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超高清,可編輯,無任何水印,,充值下載得到【資源目錄】里展示的所有文件======課題帶三維,則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維源文件,由于三維組成零件數量較多,為保證預覽的簡潔性,店家將三維文件夾進行了打包。三維預覽圖,均為店主電腦打開軟件進行截圖的,保證能夠打開,下載后解壓即可。======詳情可咨詢QQ:1304139763
SY-025-BY-2
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
學生姓名
陳才東
系部
汽車系
專業(yè)、班級
車輛工程B05-17班
指導教師姓名
王慧文
職稱
教授
從事
專業(yè)
車輛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題目名稱
雙立柱巷道物流堆垛起重機設計
一、設計(論文)目的、意義
現(xiàn)代物流系統(tǒng)是在計算機、自適應控制、及gps、gis等技術的發(fā)展而建立起來的,它不僅改善了物流系統(tǒng)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技術,而且降低了勞動消耗,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倉儲設備是其中最關鍵的技術設備,物品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倉庫中停留和周轉,因此其設備和技術的先進性和控制水平將直接影響物流效率和勞動生產率。自動化立體物流倉庫是先進的物流倉儲設備,對其進行研究和設計是必要的。
二、設計(論文)內容、技術要求(研究方法)
1.設計內容
1).概述,分析題目研究的內容和意義;
2).自動化立體物流倉庫的選型、設備的分析;
3).雙立柱巷道物流堆垛起重機組成、機構原理分析,選型和總體方案設計;
4).雙立柱巷道物流堆垛起重機整體和零件設計說明書。
2、技術路線(研究方法)
1)在現(xiàn)有的資料和實驗室器材的基礎上進行結構尺寸的分析、設計、布置,如有必要進行調研,參考相近似的同類機型。
2)雙立柱巷道物流堆垛起重機的選型分析、結構分析,運動分析和強度計算,液壓系統(tǒng)圖的設計,電氣控制圖的設計。
3)在對各個主要部件、總成的尺寸參數進行設計后,利用CAD軟件繪制裝配裝配圖。
三、設計(論文)完成后應提交的成果
雙立柱巷道物流堆垛起重機裝配圖及零件圖紙若干,說明書一份。
四、設計(論文)進度安排
1.調研,查閱相關文獻,寫文獻綜述及開題報告;第1~2周(3月2日~3月15日)
2.對課題雙立柱巷道物流堆垛起重機零件進行設計計算;第3~8周(3月16日~4月26日)
3.期中考核; 第9周(4月27日~5月3日)
小四號宋體,加粗
4.對課題計算數據進行CAD繪制裝配圖及部分零件圖;第10~13周(5月4日~5月31日)
5.對裝配圖、零件圖進行修改;第14周(6月1日~6月7日)
6.審核;第15周(6月8日~6月14日)
7.修改、撰寫說明書;第16周(6月15日~6月21日)
8.畢業(yè)設計答辯準備及答辯;第17周(6月22日~6月 28日)
五、主要參考資料
[1]巷道式堆垛起重機形式與基本參數,JB/T2960-1999
[2]有軌巷道式堆垛起重技術條件,JB/T7016-1993
[3]有軌巷道式堆垛起重技安全規(guī)范,JB/T5319。2-1991
[4]余華,汪浩.有軌巷道堆垛機水平運行機構的設計,機電產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04年第17
[5]吳國輝,張力.單立柱有軌巷道式堆垛機運行過程的仿真分析,現(xiàn)代制造工程,2007年 第08期
[6]宋章領,沈敏德,張紅俠.小型有軌巷道堆垛機的系列化設計,工程機械,2007年第38卷 第10期
[7]劉惟信.汽車設計[J].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7
[8]秦明森,王方智.實用物流技術.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1991
[9]斯麥霍夫A A.自動化倉庫[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84
[10]施康,鄒春曦 工程車輛作業(yè)穩(wěn)定性試驗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2000
[11]GB3811-83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S]
[12]GB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S]
[13]張曉萍,等.現(xiàn)代生產物流及仿真「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14]宋甲宗,石永鐸.物流機械化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1.
[15]ANSIB 30.13-1997.可控機械倉庫起重機
[16]JB/T 7016-93.有軌巷道堆垛起重機技術條件
[17] G.Partridge&P.w.MeMrnillanGlas,Teehnology,4,1963,173
[18]ZuXiongChenandPWMemillanPhyChemGlass25(5),(1984)142
[19]MessacA, IsmailY A. Multiobjective robustdesign using physical programming[ J].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2002, 23(5): 357~371.
[20]MessacA. Physical programming: effective optimization for computational design[J]. AIAA Journa,l 1996, 34(1): 149~158.
[21]Au F TK, ChengY S, Tham L G et a.l Robust design of structures using convexmodels[J].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2003,81: 2611~2619.
六、備注
指導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簽字:
年 月 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