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歷史(藝考生文化課)第一講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課件.ppt
《2019屆高考歷史(藝考生文化課)第一講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歷史(藝考生文化課)第一講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課件.ppt(5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部分 課程標準與考綱解讀 課程標準 1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2 知道 始皇帝 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 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3 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 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4 了解明朝內閣 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 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第一部分 課程標準與考綱解讀 考綱要求和解讀 1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一直是高考中的高頻高考點 重點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點 作用和影響 同時多注意教材中的隱形知識 如占卜 王權神化 分封示意圖 禮樂制度等 2 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屬于高考高頻考點 需重點關注 主要考點有秦統(tǒng)一 制度創(chuàng)新 分封制到郡縣制 三公九卿制等 3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重點關注點有漢至元朝的地方制度 中央官制 選官用官制度 同時加強對郡國并行制 推恩令 行省制度 內外朝制 三省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察舉制 科舉制等概念的理解 4 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 主要考查方向是明清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表現(xiàn) 如廢丞相 設內閣 司禮監(jiān) 廠衛(wèi)特務機構 南書房 軍機處等 本課還需從整體上把握中央集權制的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與歷史特點 以及其歷史作用與社會影響 第二部分 近年考題及高考分析 1 2018 新課標 卷文綜歷史 1 據(jù) 史記 記載 商湯見野外有人捕獵鳥獸 張設的羅網(wǎng)四面密實 認為這樣便將鳥獸殺絕了 乃去其三面 因此獲得諸侯的擁護 最終推翻夏桀 創(chuàng)立商朝 這一記載意在說明 A 商湯成功緣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獵是夏商時主要經濟活動C 商朝已經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D 資源爭奪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 A 解析 商湯認為野外捕鳥之人設的四面密實的網(wǎng)會將鳥獸殺絕 所以采取了 去其三面 的做法 這表面看是對鳥獸的仁慈 不趕盡殺絕 實際上 史記 的作者司馬遷有意在說商湯能夠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結果 故選A 夏商時期我國華夏族居民大多已經過上定居的生活 所以農耕應該是主要的經濟活動 故B不符合史實 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是題目的主旨 而且題干沒有說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 故排除C 題干提到的是商湯的舉動與夏商更替的關系 而不是資源爭奪 故排除D 第二部分 近年考題及高考分析 2 2018 新課標 卷文綜歷史 2 據(jù)學者研究 唐朝 安史之亂 后百余年間的藩鎮(zhèn)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亂 后百余年間唐朝藩鎮(zhèn)基本情況表由此可知 這一時期的藩鎮(zhèn) 第二部分 近年考題及高考分析 A 控制了朝廷財政收入B 彼此之間攻伐不已C 注重維護中央的權威D 延續(xù)了唐朝的統(tǒng)治 答案 D 解析 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 唐代的藩鎮(zhèn)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員 擁兵自立外 其他類型的藩鎮(zhèn)均由中央任免 并且駐兵防止分裂和異族侵犯 維護社會治安 由此可知 安史之亂 后的藩鎮(zhèn)基本維護了唐朝的統(tǒng)治 故D正確 材料中大部分藩鎮(zhèn)是上繳賦稅的 并且唐朝除了藩鎮(zhèn)的稅收外 還有其他財政收入 故A錯誤 表格體現(xiàn)不出藩鎮(zhèn)彼此攻伐不已 故B錯誤 河朔型藩鎮(zhèn)擁兵自重 與朝廷對抗 威脅到中央權威 故C錯誤 第二部分 近年考題及高考分析 3 2018 新課標 卷文綜歷史 3 武則天時期 將中書 門下二省名稱分別改為鳳閣 鸞臺 通過加授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頭銜 使低品階官員得以與鳳閣 鸞臺長官共同議政 宰相數(shù)量大增 且更替頻繁 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擴大中書 門下二省的職權B 為官員提供迅速晉升的機會C 便于實現(xiàn)對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強化宰相參政議政職能 答案 C 解析 武則天時將中書 門下二省名稱分別改為鳳閣 鸞臺 就有加強皇權的色彩 而與此同時 宰相數(shù)量大增 且更替頻繁 這明顯是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員 以加強皇權 故選C 排除A 通過加授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頭銜 使低品階官員得以與鳳閣 鸞臺長官共同議政 并沒有使得這樣的官員迅速晉升 只是給了其參與議政的權力和機會 故B不符合題意 題干中參與議政的宰相數(shù)量增多 是在弱化宰相參政議政的職能 而不是強化 故排除D 第二部分 近年考題及高考分析 4 2018 江蘇卷文綜歷史 2 下圖是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鎮(zhèn)出土的東漢 射爵射侯 畫像石 圖中樹上有20多只雀和猴 樹下兩人持弓仰射 古代 雀 爵 相通 猴 侯 同音 這類畫像在漢代石刻中較為常見 這反映了當時人們 第二部分 近年考題及高考分析 A 抑制王侯勢力的政治訴求B 追求顯貴地位的價值取向C 關注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理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會風氣 答案 B 解析 古代 雀 爵 相通 猴 侯 同音 射爵射侯 就是追求封爵 封侯 因此這類畫像石刻體現(xiàn)了人們希望加官進爵甚至封侯 即追求顯貴地位的價值取向 故B正確 抑制王侯勢力是在西漢 推恩令 東漢時期王侯勢力已對中央不構成威脅 故A錯誤 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理念相違背 故C錯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會風氣是對畫像石的誤讀 不符合材料關鍵信息 射爵射侯 的真實含義 故D錯 第二部分 近年考題及高考分析 5 2018 江蘇卷文綜歷史 3 有學者認為 唐代前期中央各級行政機關以及地方諸道州府 行政上皆承受于尚書省 有事皆申尚書省取裁聞奏 不能徑奏君相 詔令制敕亦必先下尚書省詳定 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見 尚書省 A 剝奪中書與門下省的權力B 擁有起草詔令制敕的職權C 阻隔皇帝與各州府的聯(lián)系D 成為全國行政運行的樞紐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信息 唐代前期中央各級行政機關以及地方諸道州府 行政上皆承受于尚書省 說明尚書省在中央與地方行政運行中處于中樞的位置 故D項正確 唐朝三省各有其職責 中書省負責決策 門下省負責審議 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 材料反映的是尚書省在履行自身的職責 故A項錯誤 擁有起草詔令制敕權力的是中書省 故B項錯誤 C項說法不符合史實 第二部分 近年考題及高考分析 6 2018 北京卷 3 乾隆繼位之初 曾裁撤軍機處 但第二年又下旨 目前兩路軍務尚未全竣 且朕日理萬機 亦問有特召交出之事 仍須就近承辦 將其恢復 此后軍機處 軍國大計 罔不總攬 內閣宰輔名存而已 這表明 A 清朝內閣權利得到加強B 清朝中央集權遭到削弱C 軍機大臣獲得宰相職位D 軍機處有助于加強皇權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 內閣宰輔名存而已 可知內閣已經名存實亡 不可能權力得到加強 排除A 清朝中央集權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 排除B 結合所學可知 軍機大臣品級不高 每日接受皇帝召見 跪受筆錄 本身無決策權 不能等同于宰相 C錯 結合所學 乾隆從裁撤軍機處到恢復軍機處 關鍵在于軍機處有助于加強皇權 故選D 第三部分 基礎知識清單 清單一 西周政治制度 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知識清單一 西周政治制度 一 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封邦建國 又稱為封建制度 分封的紐帶 土地 義務 1 目的 封建親戚 以藩屏周 鞏固周王朝的統(tǒng)治 2 對象 王族 功臣 先代貴族 分封的主體為同姓宗室 3 主要諸侯國有燕 深入東北最遠的姬姓貴族 魯 姬姓貴族封國中位置最東 宋 晉 衛(wèi) 齊 功臣姜尚 楚等 4 權力 諸侯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 5 義務 服從命令 鎮(zhèn)守疆土 隨從作戰(zhàn) 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 6 等級 使統(tǒng)治集團形成 周王 諸侯 卿 大夫 士 的等級秩序 7 作用 確立了周王 天下共主 的地位 鞏固了統(tǒng)治 擴大了疆域 8 瓦解 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 諸侯國實力不斷地增強 分封制走向瓦解 知識清單一 西周政治制度 二 宗法制1 目的 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 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2 性質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 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 3 核心 嫡長子繼承制 4 內容 確立相對的大宗 小宗體系 5 作用 1 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 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穩(wěn)定與團結 2 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內部紛爭 強化王權 從而實現(xiàn) 國 和 家 一體化 3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 齊家治國 家國一體 即起源于此 6 與分封制關系 互為表里 分封制是表 宗法制是里 注 1 同姓不通婚 如 秦晉之好 請關注西周分封示意圖 2 禮樂制度是日常行為中宗法制的具體體現(xiàn) 3 西周宗法等級類似于西歐封建等級制 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知識清單一 西周政治制度 三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1 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 2 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 3 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祭祀 4 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 5 具有相對的延續(xù)性 繼承性 和穩(wěn)定性 知識清單一 西周政治制度 1 2017 全國新課標 卷 24 周滅商之后 推行分封制 如封武王弟康叔于衛(wèi) 都朝歌 今河南淇縣 封周公長子伯禽于魯 都奄 今山東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 都薊 今北京 分封 A 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B 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C 實現(xiàn)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D 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 知識清單一 西周政治制度 答案 A 解析 分封制是關于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而且統(tǒng)治集團沒有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 君主專制制度是在秦統(tǒng)一后正式確立 排除B 分封制下地方諸侯有相對的獨立性 沒有實現(xiàn)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排除C 注意題干中 武王弟 周公長子 召公爽 可見分封對象多為貴族 但沒有反映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 而且貴族世襲特權在夏商時期已經出現(xiàn) 排除D 分封制擴大了周朝的統(tǒng)治疆域 有利于中原文化的傳播 因此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 故A項正確 知識清單一 西周政治制度 2 2017 海南卷單科歷史 1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輝縣琉璃閣發(fā)掘了一座春秋時期的諸侯墓 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分封制度的崩潰C 等級制度的顛覆D 禮樂制度的破壞 答案 D 解析 周禮規(guī)定 天子九鼎 諸侯七鼎 卿大夫五鼎 諸侯墓出土了九鼎 說明春秋時期禮樂制度的破壞 故D項正確 宗法制度的瓦解和分封制度的崩潰是在戰(zhàn)國時期 故A B項錯誤 材料信息說明的是等級制度的破壞 不能說顛覆 故C項錯誤 知識清單一 西周政治制度 3 2016 新課標全國卷 24 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相比 字數(shù)越來越多 語句也愈加格式化 這些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yè)績 追頌祖先功德 希冀子孫保用 這表明西周時 A 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字體系B 形成了重視歷史傳承的風尚C 宗法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D 青銅器的功用發(fā)生重大改變 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 記述個人業(yè)績 追頌祖先功德 希冀子孫保用 可知當時人們重視歷史的傳承 故選擇B項 字數(shù)越來越多 語句也愈加格式化 不能證明西周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文字體系 故A項錯誤 希冀子孫保用 說明銘文已經可以傳遞信息 發(fā)揮文書的功能 無法體現(xiàn)宗法制度受到挑戰(zhàn) 故C項錯誤 青銅器的功用發(fā)生重大改變 題干材料沒有體現(xiàn) 故D項錯誤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一 概念 分為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兩個內容 主要是指地方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權于皇帝 二 實行的原因經濟根源 小農經濟具有分散性理論基礎 戰(zhàn)國時期法家理論現(xiàn)實因素 秦統(tǒng)一后疆域遼闊 為鞏固國家統(tǒng)一 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的需要 三 兩對基本矛盾 中央和地方 皇權與相權四 發(fā)展趨勢 皇權不斷強化 相權不斷削弱直到廢除相權 明太祖 中央權力不斷強化 地方權力不斷削弱 五 基本內容 皇帝制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官吏的選拔與監(jiān)督制度等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六 發(fā)展歷程 一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1 皇帝制度 1 由來 秦始皇從三皇 五帝中各取一個字構成了 皇帝 2 內涵 皇帝獨尊 皇權至上 皇位世襲 注 皇帝總攬全國政治 經濟 軍事等一切大權 中央 地方官員都要由皇帝任命 人事任免權 軍隊的調動以皇帝控制 發(fā)給的虎符為憑據(jù) 右在皇帝 左在陽陵 2 三公九卿 中央 1 三公 丞相 輔佐皇帝 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中央最高行政長官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執(zhí)掌群臣奏章 下達皇帝詔令 并負責監(jiān)察百官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太尉 負責全國軍務 地位與丞相相同 秦始皇未設 執(zhí)掌軍權 秦朝時太尉是虛設 2 丞相之下設九卿 分別掌管各項具體政務 它們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 如奉常 掌管宗廟禮儀 郎中令 掌管宮廷警衛(wèi) 太仆 管理宮廷車馬 衛(wèi)尉 掌管皇宮保衛(wèi) 典客 處理少數(shù)民族事務和外交 廷尉 掌管司法 治粟內史 掌管全國農業(yè)和財政稅收 宗正 管理皇族內部事務 少府 掌管全國山河湖海稅收和手工業(yè)制造 以供皇室需要 主要為皇室服務 3 郡縣制 地方 1 由來 春秋時期 就已有縣和郡 商鞅變法時 廢分封 行縣制 秦統(tǒng)一后 在全國廢除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 2 內容 地方政權機構分郡 縣兩級 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任免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3 作用 是中央集權制度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 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襲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4 秦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1 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 有利于封建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 3 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 秦朝專制暴政使階級矛盾激化 秦迅速滅亡 5 鉗制了思想 摧殘了文化 不利于民主科學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例題 1 2016 江蘇單科 2 史記 記載 秦王發(fā)圖 圖窮匕首見 荊軻 乃引其匕首以擲秦王 不中 中銅柱 山東嘉祥武氏祠的漢代畫像石 荊軻刺秦王 如圖 再現(xiàn)了這一場景 史記 記載和這塊畫像石 A 描繪上是一致的B 形式上是一致的C 風格上是一致的D 主題上是一致的 答案 D 解析 根據(jù)題干圖文信息 可知二者描繪明顯不一致 故A項錯誤 史記 是文獻記載 漢代畫像石是通過圖像形式表述 故B項錯誤 史記 站在官方立場 漢代畫像石從民間立場角度 風格不一致 故C項錯誤 兩則史料都是描述荊軻刺秦王的史實 內容一致 故D項正確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2 2015 江蘇單科 2 據(jù)秦瑯邪石刻 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 東有東海 但西漢學者編寫的 淮南子 等書說顓頊帝即已 西濟于流沙 大禹 東漸于海 西被于流沙 更有 紂之地 左東海 右流沙 上述差異最能說明 A 淮南子 等書以傳說貶抑秦始皇B 年代久遠導致歷史記述莫衷一是C 歷史材料的運用首先要辨別真?zhèn)蜠 石刻與文獻形成證據(jù)鏈印證歷史 答案 C 解析 淮南子 是漢初黃老之學的代表作 主張堅持漢初舊制 無為而治 劉安作 淮南子 的目的 是反對漢武帝推行削弱諸侯 加強中央的政治改革 材料未涉及 貶抑秦始皇 故A項錯誤 年代相近也可能導致歷史記述不同 與 最能說明 不符 故B項錯誤 顓頊是上古傳說中的 五帝 之一 淮南子 保存了部分神話材料 而 秦瑯邪石刻 是考古資料 是最可信的秦代傳世石刻之一 故C項正確 石刻與文獻兩者相互矛盾 未能 形成證據(jù)鏈印證 故D項錯誤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3 2013 浙江高考 15 公元前221年 秦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 讀下圖判斷 符合秦滅六國先后順序的部分排列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 是楚國 是韓國 是魏國 是趙國 是齊國 是燕國 再根據(jù)秦滅六國的順序 韓 趙 魏 楚 燕 齊 可知先后順序是 符合的只有A項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二 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朝1 中央 中外朝制度 漢初 丞相位高權重 設中朝牽制外朝 漢代布衣為相 內朝尚書臺為朝廷的決策機構 2 地方 1 郡國并行制度 西漢初年 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 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國 郡國兩制并行 后產生王國問題 漢武帝頒布 推恩令 基本解決了王國問題 注 并未廢除郡國并行制度 2 刺史制度 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 各置刺史一人 代表中央監(jiān)察地方 后刺史成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魏晉南北朝中央 掌握實權的先是尚書省 后有中書省 門下省 逐漸形成三省體制 唐朝1 中央 三省六部制 1 三省 中書省 負責決策 門下省 負責審核 尚書省 負責執(zhí)行 中書 門下 尚書三省最高長官都是宰相 宰相權力一分為三 三省之間分工明確 提高了辦事效率 互相牽制和監(jiān)督 有利于加強皇權 能減少中央政令的失誤和腐敗 但不能從根本上杜絕 2 六部 尚書省下設六部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戶部 戶籍 土地和賦稅 禮部 禮儀 科舉 兵部 軍政 刑部 刑獄 工部 工程建設 2 地方 節(jié)度使 唐朝中期 地方設置許多節(jié)度使 安史之亂后 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北宋1 中央 二府三司 中書門下為最高行政機構 又設參知政事 樞密使 三司 鹽鐵 度支 戶部 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軍權和財權 2 地方 收兵權 主要將領兵權收歸中央 抽調各地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 收政權 派文官任地方長官 知州 設通判監(jiān)督 收財權 地方財政除留一小部分作地方開支 其余由中央掌控 設轉運使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元朝1 中央 一省制度 只設中書省 為最高行政機關 中書省長官行使宰相權 宣政院統(tǒng)領宗教和西藏事務 2 地方 行省制度 1 除河北 山西 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 地方設行中書省 行省之下設路 府 州 縣 邊遠民族地區(qū)設置宣慰司 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 關注元朝行省圖 2 作用 是我國省制的開端 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例題 1 2018 天津卷文綜歷史 2 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 行省 掌國庶務 統(tǒng)郡縣 鎮(zhèn)邊鄙 凡錢糧 兵甲 屯種 漕運 軍國重事 無不領之 但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 調動行省所屬軍隊須皇帝批準 這表明元朝 A 地方擁有適度權力B 地方缺乏實際權力C 行省權力集中專斷D 君主專制得以加強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經濟 軍事和行政等大權 但是其官吏的選用與所屬軍隊的調動權則分別由中書省 吏部與皇帝掌管 體現(xiàn)了其權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說明元朝地方擁有適度的權力 故A正確 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擁有地方的經濟 軍事和行政等大權 缺乏實際權力 的表述與題意不符 B錯誤 材料反映了行省不具備官吏的選用與軍隊的調用權力 因此 權力集中專斷 的表格錯誤 故C錯誤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權力范圍 君主專制得以加強 不合題意 故D錯誤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2 2017 全國新課標 卷 25 表一表一為西漢朝廷直接管轄的郡級政區(qū)變化表 據(jù)此可知 A 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漸趨激化B 中央行政體制進行了調整C 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D 王國控制的區(qū)域日益擴大 答案 C 解析 表格反映了西漢朝廷直接管轄的郡級政區(qū)數(shù)量增多 結合所學知識 漢初到漢武帝時期 中央集權逐漸加強 王國問題逐漸解決 因此不能說明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漸趨激化 更不是反映王國控制的區(qū)域日益擴大 排除A D 西漢朝廷直接管轄的郡級政區(qū)數(shù)量增多體現(xiàn)地方行政體制進行了調整 排除B 中央集權逐漸加強有利于增強國家的實力 可以集中力量解決匈奴邊患 故C項正確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3 2017 江蘇卷單科歷史 3 唐初 三省長官都是宰相 后來發(fā)生了兩種變化 一是皇帝選拔中級官吏出任宰相 二是執(zhí)掌行政職能的尚書省地位下降 與決策職能相關聯(lián)的中書省 門下省地位上升 這表明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廢除B 政府的行政效率極大提高C 君權與相權的關系有所調整D 中書省 門下省決策權擴大 答案 C 解析 三省六部原先是三個省之間權力相互牽制 材料中提到中級官員地位上升 尚書省權力下降 說明君權和相權的關系有所調整 故C項正確 三省六部在唐朝一直存在 并沒有廢除 故A項錯誤 材料中看不出導致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 故B項錯誤 門下省是負責審核 與史實不符 故D項錯誤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三 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明朝1 明太祖廢丞相 秦始皇 明太祖 導火線 胡惟庸案 明太祖廢丞相 權分六部 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 標志著皇權在與相權的斗爭中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皇權達到高度集權 但政務纏身于皇帝 2 明成祖設內閣 1 原因 皇權過于集中 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力不從心 皇權過于集中也不利于國家大事的妥善解決 2 形成與發(fā)展 明太祖 設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 明成祖 殿閣大學士入值文淵閣 內閣出現(xiàn) 明宣宗 授予內閣票擬權 對奏章擬出處理意見 明神宗 內閣權力膨脹 部權盡歸內閣 首輔權壓群臣 3 性質 明朝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 而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 4 評價 內閣是君主專制的產物 不可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清朝設軍機處1 設立 雍正年間為適應西北軍務的需要始設軍機房 不久改名軍機處 2 職權 由單純處理軍事逐步擴大到其他政務 軍機大臣跪受筆錄 上傳下達 3 特點 簡 機構簡單 精 人員精干 速 辦事高效 密 政治決策封閉 4 作用 軍機處的設立明顯提高了中央集權政府的行政效率 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 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的發(fā)展達到頂峰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例題 1 2017 全國新課標 卷 27 明初朱元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 但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 士大夫甚至有針對性地編纂適合宦官學習的讀本 由此可以推知 明代中后期 A 中樞決策過程發(fā)生異變B 皇帝權力日趨衰落C 內閣議政功能已經喪失D 宦官掌握決策權力 答案 A 解析 材料說明宦官在中樞決策過程中越來越發(fā)揮較大的作用 因此才有對于宦官在讀書學習方面看法的改變 故答案為A項 B項不符合史實 材料所述現(xiàn)象是伴隨著君主專制不斷加強而出現(xiàn)的 排除B項 材料不能反映內閣議政功能已經喪失 C項不符合史實 排除 宦官參與議政 并非掌握決策權力 排除D項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2 2016 新課標全國卷 27 明初改行省 地方分設三司 分別掌管一地民政與財政 司法 軍事 直屬六部 明中葉以后 皇帝臨時派遣的巡撫逐漸演變?yōu)槿局系牡胤阶罡咝姓L官 這一變化有助于 A 擴大地方行政權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權限D 緩解中央與地方的對立 答案 B 解析 題干材料表明原來的三司分屬三個機構 各自為政 權力分散 后來的巡撫成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權力相對集中 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造成的互不統(tǒng)屬 運轉不靈的弊端 提高了辦事效率 故選B 不論哪種方式 都是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排除A 題干材料并未說明巡撫不再歸屬六部 看不出六部權限的削弱 排除C 明朝時 地方權力分散 難以與中央政府形成對立 排除D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3 2014 新課標 卷 27 明初廢丞相 設顧問性質的內閣大學士 嚴防權臣亂政 明中后期嚴嵩 張居正等內閣首輔操縱朝政 權傾一時 這表明 A 皇權漸趨衰弱B 君主集權加強C 內閣取代六部D 首輔權力失控 答案 B 解析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內閣是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 辦公機構 雖然偶有內閣大臣專權現(xiàn)象 因為大學士是依附于皇權的 如同秘書的權利來自首長 大學士的權力也是來自皇權 如果沒有皇權集中 大學士如何號令朝野 所以本題答案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強化的表現(xiàn) 故選B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四 古代選官制度和監(jiān)察制度1 古代選官制度 1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主要階段 世官制 先秦時期 察舉制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 科舉制 隋唐至明清時期 2 察舉制 漢武帝時確立 含義 察舉制作為選官制度 即選官要先經官吏察訪 然后推薦給中央予以任用 舉薦的標準 德行和才能 魏晉 九品中正制 按門第高低 作用 解決世官制的弊端 向底層征召優(yōu)秀人才 弊端 被世家大族控制 形成了士族 庶族人士很難躋身上層 不利于統(tǒng)治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3 科舉制度 是考試選官的制度 發(fā)展 開始于隋煬帝 確立于唐 唐太宗 明經科 進士科 武則天 武舉 殿試 發(fā)展于宋 王安石變法廢明經科 設明法科 成熟 衰亡于明清 八股取士 1905年廢除 優(yōu)點 A 打破了貴族壟斷官場的情形 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 B 有利于中央集權 C 通過考試擇優(yōu)錄取 從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來看有一定合理性 D 保證了有相當文化素養(yǎng)的士人從政 為行政效率提高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有益于社會形成重學風的風尚 弊端 科舉考試的內容多不出儒學經典范圍 特別是八股取士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 阻礙社會進步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2 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為出身低微的士人提供了參政機會 不僅擴大了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 也促進了官僚體制的進一步成熟 為官僚隊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成為中華帝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 3 古代監(jiān)察體制 1 秦 御史大夫 2 漢 刺史 3 唐 門下省 御史臺 4 宋 通判 提點刑獄司 5 明清 都察院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例題 1 2018 全國 卷文綜歷史 2 表1宋代宰相祖輩任官情況表表1據(jù)學者研究整理而成 反映出兩宋時期 A 世家大族影響巨大B 社會階層流動加強C 宰相權力日益下降D 科舉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 B 解析 通過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輩任官情況可知 北宋時期宰相祖輩擔任高級官員的人數(shù)和比重較大 而南宋時有所減少 兩宋時宰相祖輩擔任無官職記錄的人數(shù)和比重較大 說明越來越多的沒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機會擔任宰相職務 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階層流動性加強 B符合題意 材料沒有涉及宰相權力的變化 C不正確 身份地位較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 得益于科舉制的推行 D說法不正確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2 2017 海南卷單科歷史 3 東漢實行察舉制 郡察孝廉 州舉茂才 州 郡都必須定期向朝廷舉薦一定數(shù)量的人才 而判斷孝廉 茂才的標準包括對儒家經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聲望的高低等 這客觀上 A 推動了獨尊儒學局面的出現(xiàn)B 促使社會階層趨于固化C 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政權的壟斷D 動搖了郡縣制的基礎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說明東漢察舉制選官的標準是儒家經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聲望高低 而能達到這些標準的只能是地主階級 東漢后期演變成門閥士族 這就促使了社會階層的固化 故B項正確 A項是在漢武帝時 故錯誤 C項指的是科舉制 故錯誤 郡縣制的基礎是中央集權制度 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中央集權 故D項錯誤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3 2016 新課標全國卷 25 兩漢實行州郡推薦 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 經魏晉九品中正制 至隋唐演變?yōu)樽杂赏犊?差額錄用的科舉制 科舉制更有利于 A 選拔最優(yōu)秀的官吏B 鑒別官員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會文化水平 答案 D 解析 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也能選拔優(yōu)秀官吏 A項說法過于絕對 察舉制更注重考查官員的品行 科舉制在這方面并不具有優(yōu)勢 故B項錯誤 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 并不排除世家子弟 故C項錯誤 與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 科舉制通過考試的形式選拔人才 有利于推動社會讀書風氣的盛行 因此更有利于提升社會的文化水平 故D項正確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七 中央集權制度的歷史作用與社會影響1 積極影響 封建社會前期 1 政治上 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鞏固和發(fā)展 有利于維護祖國統(tǒng)一與領土完整 維護社會穩(wěn)定 抵御外來侵略 2 民族關系 在統(tǒng)一的環(huán)境下 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加強民族交流 防止分裂割據(jù) 3 經濟上 有利于組織水利工程 發(fā)展社會經濟 4 文化上 有利于封建文化的發(fā)展繁榮 2 消極影響 封建社會后期 1 政治上 君主的專制容易導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隊伍 致使政治黑暗 腐敗 2 經濟上 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使中國落后于西方 3 思想文化 導致了思想禁錮和文化專制主義 使科技的運用和發(fā)展受到抑制 也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例題 1 2016 新課標全國卷 25 東漢王充在 論衡 中說 蕭何入秦 收拾文書 國家檔案文獻 漢所以能制九州者 文書之力也 其意在說明 西漢成功地實現(xiàn)對全國的統(tǒng)治 是因為漢初 A 實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繼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發(fā)揮文書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 入秦 收拾文書 國家檔案文獻 漢所以能制九州者 文書之力也 可知漢朝實現(xiàn)對全國統(tǒng)治的原因是繼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故選擇B項 材料中的 文書 為國家檔案文獻 而非儒家典籍 故A項錯誤 根據(jù) 文書之力也 可知文書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故C項錯誤 D項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材料中并沒有提及 故排除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2 2015 新課標 卷文綜 25 漢宣帝曾稱 與朕共治天下者 其唯良二千石 郡太守 乎 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 這主要體現(xiàn)了 A 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C 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后代所沿用D 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 答案 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的關鍵句子就是漢宣帝的那句話 漢宣帝說能夠與他一同統(tǒng)治天下的人只有稱職的郡太守 這說明漢宣帝對待地方問題的重視 因此A選項正確 再根據(jù)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視這個問題 進一步說明地方的穩(wěn)定對于國家的統(tǒng)治是很重要的 但不是說歷代帝王對漢宣帝尊崇 只是推崇漢宣帝對地方吏治的高度重視 因此D選項錯誤 結合所學知識 中國地方制度是不斷演變的 后代并沒有沿用漢代的地方制度 因此C選項錯誤 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出中央和地方權力關系的變化 故B項錯誤 知識清單二 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發(fā)展 3 2015 四川文綜 2 中書 尚書令在西漢為少府屬官 在東漢亦屬少府 雖典機要 而去公卿甚遠 魏晉以來 浸以華重 唐遂為三省官長 居真宰相之任 這段話意在指出 A 漢代少府份屬九卿 位尊權重B 唐代中書令和尚書令是真宰相C 中書令和尚書令地位逐漸提高D 三省制經歷了曲折的發(fā)展過程 答案 C 解析 根據(jù)題干中 中書 尚書令 亦屬少府 雖典機要 而去公卿甚遠 這句話可知其介紹的是少府屬官中書 尚書令 故A項錯誤 根據(jù)題干中 居真宰相之任 這句話可知唐代中書令和尚書令的職權和宰相差不多但并不能代表他們就是真正的宰相 故B項錯誤 根據(jù)題干中 中書 尚書令 去公卿甚遠 浸以華重 居真宰相之任 的描述可知中書 尚書令的地位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提高 故C項正確 題干中關于中書 尚書令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并未表現(xiàn)出曲折的經歷 故D項錯誤 第四部分 重難點精講 一 分封制的實質及其利弊分封制實質上是一種周王室依據(jù)宗法血緣關系 聯(lián)合同姓及異姓貴族建立起來的武裝駐防 以維持周王對各族人民的統(tǒng)治 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內部及家族之間的矛盾 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生產力的發(fā)展 使周天子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同時擴大了疆域 更重要的是 打破了殷商時代各國聚族而居的血緣政治狀態(tài) 為未來向成熟的地緣國家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促進了作為中華民族主體的華夏族的生長聚合 由于通過分封建立起來的是一個以宗法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政治軍事同盟 所以各諸侯國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 具有較強的離心力 因此 王室軍事實力一旦削弱 就必然形成諸侯割據(jù)局面 危及統(tǒng)一和安定 第四部分 重難點精講 二 宗法制對現(xiàn)代的影響及認識1 積極 重視家庭建設 提倡尊老愛幼 有利于社會安定 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2 消極 強調家庭本位 過分重視人情關系 人為劃分遠近尊卑 個體自主意識和平等權利受到約束 與現(xiàn)代平等和法制意識相違背 3 認識 對待宗法制我們要學會揚棄 批判地繼承和發(fā)展 三 宗法制與郡縣制的不同1 劃分基礎 前者以血緣關系為基礎 后者按地域劃分 2 產生方式 前者世襲 后者由皇帝或朝廷任免 3 權力大小 前者有很強的政治 經濟和軍事獨立性 后者則是地方行政機構 絕對服從中央 第四部分 重難點精講 四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三次轉折1 原始社會后期的禪讓制被以王權為中心的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 它避免了因王權交替而導致的混戰(zhàn) 保證了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保證了奴隸主貴族在政治上的特權 2 以王權為核心的宗法制 分封制到以皇權為核心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自秦至清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完善強化 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貫穿始終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于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和中國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起了積極作用 但后期也阻礙了新經濟因素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進步 3 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轉變 明清時期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出現(xiàn)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一些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鴉片戰(zhàn)爭后 受西方代議制和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 中國艱難地向近代民主政治邁進 第四部分 重難點精講 五 中國古代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1 加強君主權力 如秦始皇確立皇權至上的皇帝制度 漢武帝利用新儒學神化王權 明清強化君主專制等 2 加強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書坑儒 漢武帝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明清八股取士 大興文字獄等 3 變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機構 如秦朝實行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縣制 漢代實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明代廢丞相 設內閣 清設軍機處等 4 注重選拔官吏和任免官吏 自秦廢分封制后 官吏任免權由皇帝一人決定 隋唐之后科舉考試 也是培養(yǎng)和選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徑 5 加強監(jiān)察機制 如秦代設御史大夫 漢代設刺史 宋代地方設通判 明代的東廠 西廠 錦衣衛(wèi)等 第四部分 重難點精講 總之 從漢至清 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書省 樞密院并重直至廢丞相 設內閣 軍機處 體現(xiàn)了皇權不斷加強 而以丞相為首的中樞機構權力逐漸削弱 消失 地方由郡國并行到州縣兩級制再到行省的設立直至權分三司 體現(xiàn)了地方日益聽命于中央 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強化的趨勢 第五部分 鞏固與提升 1 以往的諸侯國 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產生的土著氏族組織 而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則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親戚為首領的外來氏族與土著氏族的結合體 這說明周朝的分封制 A 實現(xiàn)了周王權力的高度集中B 有利于對地方直接管理C 有助于國家整體觀念的形成D 強化了舊有的宗族意識 答案 C 解析 周朝分封諸侯擁有諸侯國的統(tǒng)治權力 周王并未權力高度集中 故A項錯誤 分封制下地方由分封的諸侯管理 不是周王直接管理 故B項錯誤 據(jù)材料 以往的諸侯國 土著氏族組織 和 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則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親戚為首領的外來氏族與土著氏族的結合體 說明周朝的分封國由單純的血緣依據(jù)到國家政治任命與血緣結合 有助于國家整體觀念的形成 故C項正確 據(jù)材料 外來氏族與土著氏族的結合體 可知沖擊了原有的宗族意識 故D項錯誤 第五部分 鞏固與提升 2 錢穆先生指出 中國版圖的恢廓 蓋自秦時已奠其規(guī)模 近世言秦政 率斥其專制 然按實而論 秦人初創(chuàng)中國統(tǒng)一之新局 其所努力 亦均為當時事勢所需 實未可一一深非也 這一統(tǒng)一的變局還體現(xiàn)出 A 從血緣世襲到宗法世襲B 從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權C 從世襲政治到官僚政治D 從禮樂治理到法律治理 答案 B 解析 此題容易誤選C項或者D項 解題的關鍵在于 統(tǒng)一的變局 而C D均不能體現(xiàn)出統(tǒng)一的格局 只有B項能夠體現(xiàn) 統(tǒng)一的變局 第五部分 鞏固與提升 3 中國古代為監(jiān)察和約束官員而設計出了相應的制度 以下官職的設置能體現(xiàn)此目的的是 A 秦朝丞相漢朝中書令B 秦朝太尉唐朝節(jié)度使C 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 宋朝樞密使明朝殿閣大學士 答案 C 解析 秦朝掌管監(jiān)察權的是御史大夫 漢朝中書令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 故A項錯誤 秦朝太尉掌管軍事 唐朝在地方設置節(jié)度使管理地方軍政 故B項錯誤 秦朝御史大夫負責監(jiān)察百官 宋朝通判負責監(jiān)督文官 故C項正確 宋朝樞密使掌管軍事 明朝殿閣大學士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 故D項錯誤 第五部分 鞏固與提升 4 下表是中國古代主要朝代丞相 宰相 副相 的人數(shù)統(tǒng)計 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A 中國古代宰相權力持續(xù)削弱B 宰相人數(shù)變化反映君主專制加強C 唐宋時期宰相增多威脅皇權D 明代宰相人數(shù)減少行政效率提高 答案 B 解析 中國古代宰相權力總趨勢不斷削弱 但元代的中書省的權力很大 故A項錯誤 唐宋為了分割相權 加強皇權設置的宰相數(shù)量很多 明太祖為了加強皇權廢除了丞相 故B項正確 唐宋時期宰相增多是削弱了相權 加強了皇權 故C項錯誤 明代宰相人數(shù)減少是因為明太祖為了加強皇權 廢除了丞相 故D項錯誤 第五部分 鞏固與提升 5 對內閣的認識 明代人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 只備論思顧問之職 原非宰相 另一種觀點認為 雖無相名 實有相職 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A 君主專制制度受到沖擊B 閣臣擁有 批紅 的權力C 閣臣職權因時因人而變D 明太祖以內閣取代宰相 答案 C 解析 內閣的出現(xiàn)是君主專制加強的表現(xiàn) 故A項錯誤 批紅 是皇帝獨有的權力 故B項錯誤 由材料 一種觀點認為 只備論思顧問之職 原非宰相 另一種觀點認為 雖無相名 實有相職 可知閣臣職權的大小因皇帝旨意而定 因時因人而變 故C項正確 明太祖廢丞相 明成祖設內閣 故D項錯誤-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歷史藝考生文化課第一講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課件 2019 高考 歷史 考生 文化課 第一 古代 中國 政治制度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567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