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2課 大一統(tǒng)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
《2018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2課 大一統(tǒng)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2課 大一統(tǒng)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2課 大一統(tǒng)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從容說課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喪失了自己的權威,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原則遭到破壞,諸侯稱霸。中國歷史進入到了群雄割據(jù)的混亂局面。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統(tǒng)天下,建立了秦帝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秦王嬴政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權體制。而這套體制經過后世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成為我國兩千多年來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對中國的歷史有深遠的影響。 對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要明確同屬于東周時期,二要明了分封制與宗法制遭到破壞的表現(xiàn)。對于本課的重點“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是后面學習的基礎,務必牢固掌握和理解。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歷經幾千年的變化,演繹了無數(shù)的歷史故事,這一開端也就尤顯重要。 本課的歷史知識比較分散,應采用歸納法,將同一類的歷史知識進行歸類,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如秦朝是如何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來鞏固統(tǒng)一的?這樣既可以掌握重點,也可以突破難點。 教學重點 1.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是重點。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對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秦始皇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以來,以后歷朝歷代都是圍繞著這一制度來組織自己的政府,來管理國家的。盡管這其中有許多的變化,但是加強皇帝的權力,加強中央的權力,將權力牢牢地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就成為歷朝歷代皇帝的思想核心了。 2.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度是重點。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就是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度,秦始皇確立的這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成為以后歷朝歷代的模版,也是我們學習后面關于中央集權制度的基礎。所以,要給學生講透。 教學難點 中央集權制度的含義是難點。只有講清楚什么是中央集權制度才能使學生對后面的內容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學生只有理解了什么是中央集權制度,才能夠理解為什么秦始皇會采取三公九卿制度,為什么會廢分封設郡縣,學生才能夠更好更深地理解后面學習的加強中央集權的種種措施。所以,這節(jié)課的內容也可以說是本書2~4課的基礎,要加強講解。 教具準備 精心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包括從網絡上搜集與教材相關的圖片、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新聞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三公九卿制、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為在爭霸稱雄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勝對方,均重視選賢任能,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國強兵,這在客觀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長,加速了奴隸制的崩潰和封建制的產生,推進了新舊體制的更替過程。 3.引導學生具體分析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措施的歷史作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 4.讓學生評價秦始皇,培養(yǎng)學生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在講述本章引言時,注意強調秦漢王朝在中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及在當時世界的地位,以激發(fā)學生探求這一時期歷史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在講授本節(jié)教材時,要注意讓學生把握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理解:①秦朝的統(tǒng)一具備客觀條件,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②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也大大加強了統(tǒng)治人民的力量,加上徭役賦稅繁重,法律的嚴酷等,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秦末農民戰(zhàn)爭的爆發(fā),秦朝由此滅亡。③秦朝存在的時間雖不長,但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它開創(chuàng)的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的制度和措施,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 3.評價人物和事件的方法總結:①將歷史人物和事件還原到當時特定的歷史時間、空間中,抓住有關的內在聯(lián)系。②注意分析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時代屬性、社會屬性和階級屬性。③正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解決問題,聯(lián)系史實,客觀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及事件。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侯割據(jù)稱雄的分裂局面,為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統(tǒng)思想從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有利于封建經濟和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時也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 3.通過對中央集權制度的學習和了解,使學生加深對“制度是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而制定的,是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人民的工具”的認識。明白無論制度怎么變化,都是統(tǒng)治者加強自己統(tǒng)治的手段。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分封制與宗法制緊密結合,使周王朝鞏固了統(tǒng)治,擴大了疆域。但是到了春秋時期,舊有的統(tǒng)治秩序被打破,出現(xiàn)了長期的分裂割據(jù)的局面。那么,諸侯割據(jù)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又是如何結束的?怎樣才能真正地保證王權不受威脅,保證王權永遠至高無上?這節(jié)課我們將來探討這些問題。 推進新課 板 書: 一、從群雄割據(jù)到大統(tǒng)一 1.諸侯力量增強,大宗取代小宗 2.尊王攘夷,大國吞并小國 3.諸侯稱王,大夫政變 4.各國變法,嬴政統(tǒng)一 師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西周滅亡,春秋時期開始。從此,舊有的統(tǒng)治秩序被打亂。那么,舊有的統(tǒng)治秩序是什么?它被打亂的表現(xiàn)是什么? 生 舊有的統(tǒng)治秩序指的就是通過宗法分封制確立的“王—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嚴格等級序列。而宗法分封制被打亂的表現(xiàn)有以下這些方面:一、原為周王壟斷的分封權力下移,諸侯不斷擅自進行分封;二、小宗取代大宗的現(xiàn)象也頻繁發(fā)生;三、諸侯爭霸,戰(zhàn)爭頻繁。 師 這樣,到了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國歷史進入到了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國時期,為了適應諸侯國之間的競爭,保存自己的封國,各國紛紛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進行變革。而這些變革中最成功的是秦的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之后,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結束了中國數(shù)百年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統(tǒng)一的大帝國。為了防止春秋戰(zhàn)國時代諸侯威脅王室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也就是說,秦朝采取的維護王室統(tǒng)治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多媒體課件顯示秦滅六國圖及秦始皇兵馬俑圖: 生 (閱讀教材,思考作答)秦朝統(tǒng)一以后,建立起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板 書: 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始皇帝”與三公九卿 師 那么,這種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的特點是什么?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 生 (閱讀教材,思考作答) 師 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基本特征是權力的高度集中。它的具體表現(xiàn)為:①皇權至上;國家的一切權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軍事等大權總攬于皇帝一人之手。②“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度是君主權力集中的又一表現(xiàn)。 總體來說,中央集權指的就是皇帝個人的集權。為了維護這樣的皇權至上的政治體制,保障皇帝的權威,秦朝又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那么,秦朝都制定了哪些措施來維護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生 秦朝的中央政府由三公九卿組成,即三公九卿制度;秦朝的地方政府由郡縣組成,即郡縣制;完備的官僚選拔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備的法律制度。 師 秦朝鞏固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措施有以上四點。那么,三公九卿制度指的是什么? 生 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九卿則是指除了三公以外的中央政府的其他官員。三公九卿在皇帝的直接管理下,協(xié)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事務。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任務,互相牽制又互相配合,任何人也無法獨攬朝政,這樣,軍國大權始終都掌握在皇帝手中,體現(xiàn)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性。 多媒體課件顯示三公九卿制及相互關系圖: 板 書: 2.調整地方政權組織 師 郡縣制又是怎么實行的? 生 秦統(tǒng)一以后,嬴政否定了分封制,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郡縣制。所謂的郡縣制,就是秦朝設置的地方政府機關,分郡縣兩級。與此相適應,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級官僚體系??な侵醒胝韵碌囊患壗y(tǒng)治機構,郡設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設若干縣,縣置縣令(長)、縣丞和縣尉。縣以下有鄉(xiāng)、里等基層機構,鄉(xiāng)有鄉(xiāng)吏,里有里典?;实鄣拿钔ㄟ^三公九卿,經由郡、縣,再通過鄉(xiāng)、里,就可以直達百姓。這樣,權力就掌握在了皇帝一個人手里,其他人再也無法對皇帝的權力構成威脅了。 板 書: 3.制定選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師 秦朝是如何選拔和考察官吏的? 生 那就是嚴格的官吏選拔和考核制度。秦朝的官吏考核和選拔制度,徹底地否定了“世卿世祿”的等級制度。許多出身卑微的人也有可能當上三公九卿或是各級官吏了。這樣,皇帝就成為這些人能夠飛黃騰達的恩主。皇權加強了。 師 秦法又是怎樣的法律? 生 為了保證這種統(tǒng)治秩序能一直傳承下去,秦朝以法律的形式將之固定下來,這就是秦法。秦法也成為嬴政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工具。 板 書: 4.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師 這些措施又是怎樣維護和鞏固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請同學們詳細地閱讀教材,并結合以前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話總結出答案。 多媒體課件顯示秦朝官僚機構示意圖: 秦朝官僚機構示意圖 生 秦帝國通過中央到地方較為完善的統(tǒng)治機構,推行了一系列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一、為防御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匈奴,嬴政下令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二、為加強境內的聯(lián)系,又拆除了阻礙交通的關塞、堡壘,修建了馳道和直道。三、統(tǒng)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使小篆和隸書成為全國通行的文字。四、整頓各地的風俗。 多媒體課件顯示長城圖片: 長城 板 書: 5.影響 師 (總結歸納及補充)這樣,秦朝的統(tǒng)一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秩序也確立了。秦朝確立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對我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請問這個深遠的影響是什么? 生 由秦朝開始形成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首先,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貴族分封制;其次,它是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王朝制度的基礎。所以,對此后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維護,也就是秦朝中央集權加強的措施,學習時應該注意歸納和總結,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為以后各朝代的中央集權提供了范本。在以后的學習中,應注意前后知識點的聯(lián)系。 板書設計 第2課 大一統(tǒng)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一、從群雄割據(jù)到大統(tǒng)一 1.諸侯力量增強,小宗取代大宗 2.尊王攘夷,大國吞并小國 3.諸侯稱王,大夫政變 4.各國變法,嬴政統(tǒng)一 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始皇帝”與三公九卿 2.調整地方政權組織 3.制定選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4.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5.影響 活動與探究 1.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可以設計、展示秦朝遺留下來的歷史遺跡,如兵馬俑、萬里長城以及秦皇島等地名來吸引學生,談談對秦朝的看法。 2.通過對中央集權制的學習,可以分析探究這一制度的利與弊,以利于我們當今的民主政治建設。 習題詳解 自我測評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考察官吏制度、秦法。 2.由秦代開始形成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徹底打破了貴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中國大一統(tǒng)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后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 活動建議 略 備課資料 1.秦朝中央集權制度能夠建立的原因和條件(背景) 客觀條件:秦的統(tǒng)一和強盛。 經濟上:封建經濟的發(fā)展。 政治上:維護利益、鞏固統(tǒng)一的需要。 思想上:韓非子關于中央集權和法制的思想,為秦建立中央集權制奠定了理論基礎。(法家思想) 實踐上:商鞅變法初步確立起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 2.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和實質 (1)特點:①皇權至高無上。②皇權的壟斷(以皇位終身制和皇位的世襲制為主要特征)。 ③權力高度集中(中央無條件服從皇帝,地方無條件服從中央)。④人治色彩濃厚。 (2)實質:新興的封建地主階級壓迫統(tǒng)治人民的工具。 3.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的作用和影響(積極的、消極的) (1)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發(fā)展和統(tǒng)一,但易產生暴政。 (2)有利于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從事大規(guī)模的經濟活動,興建大型工程。 (3)打破了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王朝制度的基礎,為后世所沿用。 4.對今天我國政治改革的啟發(fā) (1)堅持中央集權領導 ,但必須發(fā)揚民主集中制,防止個人獨裁專斷。 (2)充分發(fā)揮中央集體領導的政府效能,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和經濟的發(fā)展。 (3)發(fā)揚民主政治,加強法制建設,以法治國,體恤民情,人文關懷。-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2課 大一統(tǒng)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 2018 高中歷史 第一 單元 中國古代 中央集權 制度 大一統(tǒng) 秦朝 確立 教案 岳麓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549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