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用)2018-2019版高中語文 專題二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 文本11 師說學案 蘇教版必修1.doc
《(浙江專用)2018-2019版高中語文 專題二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 文本11 師說學案 蘇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用)2018-2019版高中語文 專題二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 文本11 師說學案 蘇教版必修1.doc(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文本11 師 說 學習目標 1.積累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2.理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思想,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3.學習本文的對比論證方法。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句讀( ) (2)或不焉( ) (3)郯子( ) (4)老聃( ) (5)李氏子蟠( ) (6)六藝經(jīng)傳( ) (7)以貽之( ) (8)官盛則近諛( ) 答案 (1)du (2)fǒu (3)tn (4)dān (5)pn (6)zhun (7)y (8)y 二、識記文中基礎知識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聞道: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出人: (4)句讀: (5)官盛則近諛: (6)不齒: (7)圣人無常師: (8)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煟骸? (9)術業(yè)有專攻: (10)六藝經(jīng)傳: (11)不拘于時: (12)余嘉其能行古道: (13)作《師說》以貽之: 答案 (1)得知。(2)庸,豈,難道;知,了解,知道。(3)超出一般人。(4)句,文句意思表達完畢,叫“句”;讀,同“逗”,句子中間需要稍稍停頓的地方?!熬渥x”在這里泛指文字的誦讀。(5)阿諛,奉承。(6)不屑一提。意思是極度鄙視。(7)固定的老師。(8)行,走路;必,一定。(9)術業(yè),學問和技藝;攻,學習,研究。(10)六藝的經(jīng)文和傳記。六藝,即六經(jīng),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傳,傳記,解釋六經(jīng)的著作。(11)時俗,指當時士大夫中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12)贊賞。(13)贈送。 2.寫出下列通假字及意義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或師焉,或不焉: 答案 (1)同“授”,教授。(2)同“否”。 3.寫出下列加點詞的古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 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 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3)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古義: 今義:大家,許多人。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 今義: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5)吾從而師之 古義: 今義: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結果、目的等;因此就。 答案 (1)求學的人。(2)用來……的。(3)一般人。(4)不一定。(5)從,跟從;而,并且。 4.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義 (1)惑 (2)賢 (3)傳 (4)師 (5)道 答案 (1)名詞,疑難問題/形容詞,糊涂 (2)名詞,才能,學問/形容詞,高明 (3)讀chun,動詞,傳授/讀chun,動詞,流傳/讀zhun,名詞,傳記,解釋六經(jīng)的著作 (4)名詞,老師/動詞,從師學習/名詞,有專門知識、技能的人/名詞,軍隊 (5)名詞,儒家之道/名詞,風尚/名詞,道德,學問 5.掌握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寫出其含義 (1)名詞的活用 ①名詞用作動詞 a.則恥師焉: b.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②名詞的意動用法 a.吾從而師之: b.孔子師郯子: (2)形容詞的活用 ①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于師: ②形容詞用作名詞 a.小學而大遺: b.吾未見其明也: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③形容詞用作動詞 惑而不從師: (3)動詞的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答案 (1)①a.從師,拜師。b.不及。②a.以……為師。b.以……為師。(2)①以……為恥。②a.小的方面;大的方面。b.明智的地方。c.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③遇到疑難問題。(3)使……學習。 6.寫出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則 (2)乎 (3)其 答案 (1)連詞,表轉折,卻/連詞,表順承關系,就/副詞,表判斷,就是 (2)語氣詞,呢/介詞,相當于“于”,在/介詞,相當于“于”,不譯 (3)代詞,他/指示代詞,那些/代詞,他們,指古之圣人/代詞,他的/語氣副詞,表猜測,大概/語氣副詞,表感嘆,多么 7.翻譯下列文中的句子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譯文: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 (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譯文: 答案 (1)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 (2)因此無論高貴,無論低賤,無論年紀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3)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則足以感到恥辱;以官大的人為師,則被認為近于諂媚。 三、名言警句 1.課文名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2.課外名句 (1)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n愈《進學解》 (2)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n愈《調(diào)張籍》 (3)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韓愈《馬說》 一、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自謂郡望昌黎,故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卒謚“文”,世稱韓文公。蘇軾稱贊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他與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合稱為“唐宋八大家”。與柳宗元共同倡導“中唐古文運動”,合稱“韓柳”。 韓愈的散文、詩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他所謂的“古文”是和當時流行的重詞藻、輕內(nèi)容的駢文相對立的,即奇句單行,是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內(nèi)容、取法先秦兩漢文體的散文。實際上是以復古為解放,目的在于繼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語言抒情達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韓愈主張寫文章要“唯陳言之務去”,提倡學習古人寫文章“師其意,不師其辭”的傳統(tǒng),強調(diào)“文從字順”“詞必己出”,可見這實際上是一種文風和文學語言的革新運動。 二、背景展示 《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論文。此文作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這一年,韓愈35歲,任國子監(jiān)四門博士,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職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壇上早已有了名望。他倡導的“古文運動”也已經(jīng)開展。他是這個運動公認的領袖。這篇文章是針對當時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于師”的壞風氣寫的。門第觀念源于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為代表的門閥制度,重門第之分,嚴士庶之別,士族的子弟憑高貴的門第可以做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他們尊“家法”而鄙從師。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廢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為區(qū)分門第的標準。這對擇師也有很大的影響,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就普遍存在著從師“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韓愈反對這種錯誤的觀念,提出以“道”為師,“道”在即師在,這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 三、文學常識 說 “說”是古代的一種用議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罢f”的語言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罢f”可以先敘后議,也可以夾敘夾議?!恶R說》《愛蓮說》等都屬于“說”這類文體。 唐宋古文運動 “唐宋古文運動”指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學的思想內(nèi)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zhì)?!肮盼摹边@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辭藻及對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tǒng),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tǒng),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yōu)橄噍o相成的運動。他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diào)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也是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 文白對譯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古人對老師的尊敬;現(xiàn)代社會尊師重道也蔚然成風,毫不遜色于古人,人們把老師比喻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然而,在魏晉以后門閥制度仍有沿襲的唐代,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們輕賤老師,社會上的從師之風日下。在這種情況下,唐代散文家韓愈卻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批判“恥學于師”的陋習?,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千古佳作《師說》,從中感受韓愈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三個問題: (1)本文第一部分從三個角度探討“古之學者必有師”,請根據(jù)圖示內(nèi)容,在圖中空缺處(①②)填出其他兩個角度。 (2)本文第二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根據(jù)圖示內(nèi)容,填在圖中空缺處(③)。 (3)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請根據(jù)圖示內(nèi)容,填在圖中空缺處(④)。 答案 (1)①從師的必要?、趽駧煹臉藴省?2)③對比 (3)④勉勵從師學習 1.這篇課文論述了從師之道。課文的第一段是怎樣逐步推出論點的?第二、三段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答: 答案 (1)第一段開篇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緊接著正面概述教師的職能和任務是“傳道受業(yè)解惑”;然后轉而論述從師的必要性,無師不能解惑;最后正面論述擇師的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為師,并歸納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第二段評述當時不從師的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從師的必要。第三段舉歷史事例正面論述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 2.在《師說》中,韓愈有關“師道”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在他的心目中“師”的標準有哪些?文章最后為什么贊許李蟠的“好古文”與“不拘于時”? 答: 答案 (1)“師道”的主要思想: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2)“師”的標準:①作用,“傳道受業(yè)解惑”。②擇師的標準,“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③師生關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④多方面地向別人學習,“無常師”。⑤好古文,行古道,不拘于時。(3)原因:①韓愈反對浮靡的文風,倡導古文運動,而李蟠“好”的正是韓愈倡導的“六藝經(jīng)傳”。②當時社會風氣不好,人們不肯從師學習,李蟠不受風氣影響,拜韓愈為師。③既是對李蟠不從流俗的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恥學于師”的有力批判。 3.韓愈把“句讀之師”和“傳道解惑之師”區(qū)別開來,究竟有沒有道理? 答: 答案 韓愈的學習觀就是倡導從師問道,要向一切可以學習的人學習?!熬渥x之不知”,在韓愈看來,這是基本知識的欠缺,可以由“句讀之師”來解決(在以后的教育看來,學生也可通過自學來解決);而對“道”的認識,是一般教師解決不了的。韓愈把“句讀之師”和“傳道解惑之師”進行了區(qū)分,但是他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從師學習時,將其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求師進行對比,無意中流露出對底層勞動者的輕視,這是社會等級觀念所致。 本文講了許多從師的道理,有人認為這些思想是進步的,有創(chuàng)新;有人認為具有階級局限性,你怎么看? 答: 答案 韓愈在《師說》中的創(chuàng)新,從內(nèi)容上來說至少有三點: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對老師作用認識的局限,從“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受業(yè)”擴大到“傳道”“解惑”,明確提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對老師的作用給予了全面而嶄新的界定,這在當時是個了不起的進步,在今天仍有現(xiàn)實意義。 二是針對“士大夫之族”的門第觀念,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全新的從師觀念,從師即學道,唯“道”是問,凡是聞道者無論貴賤長幼都可為師。這是石破天驚的新觀念,開拓了為師者的廣闊領域。 三是在“道之所存,師之所存”觀點的指導下,從“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的客觀事實出發(fā),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嶄新觀點,說明師生關系是相對的,教與學是可以相長的,閃耀著樸素的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光輝。 但韓愈是站在封建階級的立場上。他所說的“道”指“圣人之道”,他認為“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是為“君子不齒”的,“士大夫之族”本應比他們高明,這表現(xiàn)了作者的階級局限性。又如作者重“傳道”,而輕“彼童子之師”的“授之書”“習其句讀”,這種觀點也是片面的。 對比論證 文本第二段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第一層,把“古之圣人”從師而問和“今之眾人”恥學于師相對比,指出是否尊師重道,是圣愚分野的關鍵所在;第二層,以為子擇師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指出“小學而大遺”的謬誤;第三層,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作對比,批判當時社會上輕視師道的風氣。通過這三組對比論證,在對比中驗證結論: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從批判反面現(xiàn)象中闡明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技巧點撥 對比手法,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遷移運用 請運用對比的藝術手法寫一個片段,描寫出一個場景或表現(xiàn)一個人物,不少于300字。 答: 答案 (示例)試卷又發(fā)下來了。有的試卷的上面寫著鮮紅的“100”,得著這樣卷子的人自然很高興,其中有的人不免洋洋自得,腿不停地上下擺動,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有的人把頭埋在桌子上,不用問就知:一定沒考好。他頭下壓著的試卷上露出了好幾個紅紅的大叉,其醒目程度不亞于別人的“100”。有的則拿著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嘰嘰喳喳地談著:“其實這道題我會做,就是馬虎了。”“本來我都做對了,又改錯了?!薄? 話音最大的是我的同桌。他一手拍著試卷,一手拍著大腿,不住地嚷嚷著:“只差一分,只差一分!為什么只差一分呢?”他的試卷上紅藍黑色俱全:黑色的試題、藍色的回答、紅色的勾勾叉叉,這些和別人的差不多。但是,在他試卷的右上角,赫然寫著的是一個紅色的“59”,好像比別人試卷上的分數(shù)都要大,都要醒目。他的話音吸引了不少同學前來圍觀,一時間教室里沸反盈天。 一、課本素材 點擊文本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運用示例 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是獲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徑。只有謙虛的人才能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指導和幫助,使自己不斷進步。這個道理仿佛誰都明白,但在實際生活中,有的人往往表現(xiàn)得不夠謙虛,只要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認為自己什么都懂了,不愿請教他人,這實在是幼稚無知的表現(xiàn)。古往今來,有多少卓越的科學家總把謙虛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告訴自己學無止境,要虛心向他人學習。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的幾十年間,讀過八百多種典籍。在研讀古書時,發(fā)現(xiàn)諸家說法并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實際,親自“采藥”,同時向許多有實踐經(jīng)驗的醫(yī)生、藥工、樵夫、漁夫等人請教,終于鑒別考證了歷代記載的一千多種藥物,重新得出了科學的結論。我國古代學者劉開說過:“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睂W與問相輔相成。一個人智慧有限,知識無涯,學習中總會碰到許多疑難問題。我們提倡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就是碰到問題,實事求是,不懂不要裝懂,不懂就要多向人請教,而且要有點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這樣才能獲得知識。 二、課外素材 陳寅?。航淌诘慕淌? 陳寅恪(1890—1969),中國現(xiàn)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與王國維、梁啟超并稱為“清華三巨頭”,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塞征稿》《論〈再生緣〉》《柳如是別傳》等歷史著作。在中國百年學術史上,他是學貫中西的“泰斗”,更是學院派知識分子的標桿性人物。他一貫堅持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是中國學界頂禮膜拜的精神信條。 擁有長達十六年留學之旅的他先后在日本、歐洲、美國等地求學,所讀高校不乏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諸如此類的名校,擁有閱讀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等多種語言文獻的能力。但他讀書以掌握知識為目的,往往興起而學,興盡而歇,只要聽說哪里有好大學、好教授,他就去旁聽,而且樂此不疲,因而未曾拿到一個學位。 1925年,陳寅恪在清華任教。他的課堂總是座無虛席。座下聽課的教授比學生還要多。在當時,胡適、傅斯年、金岳霖等人和學術界人士就用“陳先生的學問三百年來一人而已”“教授之教授”“太老師”“蓋世奇才”“活字典”等評價陳寅恪。 然而,如此受師生歡迎的博學鴻儒,進入清華園之初,幾乎遭到了校方的拒絕。清華國學院籌建于1925年春天。在用人之際,主持國學院籌建的教務長吳宓和甫任國學院導師的梁啟超,分別向清華校長曹云祥竭力推薦正在德國柏林大學研攻梵文的陳寅恪。而陳寅恪當時既沒有學位,又沒有著作,這讓曹云祥非常為難,梁啟超向曹校長力薦道:“陳先生學問遠勝于我!”最終,曹云祥破格錄取陳寅恪,也為清華成就了一段經(jīng)典。 選材感言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陳寅恪先生的清華經(jīng)歷固然與先生自己的學識密不可分,但吳宓和梁啟超先生的遠見卓識、曹云祥校長的任人唯賢也確實是清華的一段佳話。 火中生蓮 李 舫 文章隨代起,煙瘴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 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清代兩廣總督吳興祚一路向東,從廣州來到潮州的韓文公祠。遠山如駿馬奔騰而來,石階似巨龍蜿蜒入云。吳興祚感慨萬分,題詩勒石。這一年是1684年。此后300余年,因為這首詩,吳興祚與他傾慕不已的文公韓愈一道,被鐫刻在中國南疆的文化碑林。 以這一刻為終點,時光向前倒退865年——這是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短暫的“元和中興”已經(jīng)攀到了頂峰。這一年,還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小到同這一年的任何一件事相比,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計。然而,恰恰是這件小事,改變了中國文化的命運。 史料記載,“十四年正月,憲宗遣宦官赴法門寺迎佛骨至長安。留宮中供奉三日,然后送各個寺院供奉。長安王公百姓瞻視施舍,唯恐不及”。刑部侍郎韓愈卻不以為然,他“不合時宜”地上表切諫,慷慨陳詞,直言將佛骨送到寺院里讓百姓供養(yǎng),毫無意義且勞民傷財。在中國數(shù)千年、數(shù)萬計的“表”中,這份秉筆直言、震古爍今的《論佛骨表》,是中國文化史中足以彪炳史冊的大文章,也是中國政治史上文人因言獲罪的恥辱一頁。 元和十四年元月十四日,1 200年前一個陰冷晦暗的冬日,韓愈蹣跚著走出長安,以戴罪之身一路向東、向南,再向東、向南。 潮州是韓愈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在被押送出京后不久,韓愈的家眷亦被斥逐離京。就在陜西商縣層峰驛,他那年僅十二歲的女兒竟病死在路上。仕途的蹬蹭,女兒的夭折,家庭的不幸,命運的乖蹇;因孤忠而罹罪的錐心之恨,因喪女而愧疚的切膚之痛;對宦海的愁懼,對京師的眷戀……悲、憤、痛、憂,一齊降臨到韓愈頭上。 然而,這又怎樣?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恰是韓愈的憂思與隱忍,與百姓的憂愁悲苦相比,個人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四月二十五日,韓愈輾轉三月余,終于抵達潮州,行程八千里,費時近百天。但是,他甫一抵潮,即理州事,芒鞋竹杖草笠蓑衣,與官吏相見,詢問百姓疾苦。元和十四年的潮州,風不調(diào),雨不順,災患頻仍,稼穡艱難。先是六月盛夏的“淫雨將為人災”,韓愈祭雨乞晴。淫雨既霽,稻粟盡熟的深秋,又遭遇綿綿陰雨。過量的雨水使得韓愈焦慮不已,他為自己無力救災而深感愧疚,“非神之不愛人,刺史失所職也。百姓何罪,使至極也!”熾誠竣切,躍然紙上。此后不久,韓愈還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祭祀鱷魚的活動。潮州鱷魚的殘暴酷烈,韓愈途經(jīng)粵北昌樂瀧時,即有耳聞。為此,韓愈寫了《祭鱷魚文》,文字矯捷凌厲,雄健激昂。一篇檄文,數(shù)次圍剿,常年困擾百姓的鱷魚被驅逐,韓愈迅速贏得了百姓的信任。韓愈在潮州還有修堤鑿渠之舉?!逗j柨h志堤防》引陳玨《修堤策》曰,北堤“筑自唐韓文公”。潮州磷溪鎮(zhèn)有一道水渠叫金沙溪,當?shù)貍髡f是韓愈命人開鑿的。清澈的渠水,至今仍在滋潤著兩岸的田疇。碧堤芳草,遏拒洪流;銀渠金沙,奔涌浩蕩;稻海谷浪,揚波疊翠。潺潺的水聲,千百年來,似乎在不斷地訴說著韓愈當年的功績。 韓愈不是潮州鄉(xiāng)學的創(chuàng)辦者,但對潮州文化教育卻有不可磨滅的功績。為了辦好潮州鄉(xiāng)校,“刺史出己俸百千,以為舉本,收其贏余,以供學生廚饌”。百千之數(shù),其值幾何?據(jù)李翱著《李文公集》所載,元和末年,一斗米合五十錢,故百千可折合米兩百石。如此算來,百千相當于韓愈八個多月的俸金。也就是說,韓愈把治潮八個月的俸金,全數(shù)捐給了學校。韓愈對潮州文化的最大貢獻,還在于他大膽起用當?shù)厝瞬?,推薦地方雋彥趙德主持州學。起用當?shù)厝瞬胖鞒种輰W,這是一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決策。 以元和十四年為起點,時光向后翻過273年——這是公元1092年,另一個失意文人蘇東坡在不遠處的揚州獨自徘徊,氣貫長虹的《潮州韓文公廟碑》橫空出世。蘇東坡凜然發(fā)問:韓愈一介布衣,何以“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何以“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 韓愈沒有把自己刻在潮州的石碑上,卻留在了百姓的口碑里。感戴韓愈在潮州的所作所為,潮州百姓將此地江山以韓愈命名:韓江、韓山、韓堤、韓文公祠、景韓亭、昌黎路、祭鱷臺、待郎亭……草木如有知,能不憶韓郎? 誰也未曾料想,一個卑微行者捧出的虔誠心腸,在此后的1 200年,緊貼著大地,散播成中華民族的氣度和風骨…… 元和十四年,韓愈于潮州還曾親手栽植橡木。而今,這些橡木已蓊郁成林,環(huán)繞韓文公祠,狀如華蓋,遮天蔽日。此樹含苞不易,著花更難,時或春夏之交偶放一枝,熊熊若火蓮,肅穆端莊,異常美麗。 讀后啟悟 文章一開始就用“文章隨代起,煙瘴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給韓公定調(diào),寫出了韓愈的磅礴大氣。在行文中,作者以物喻人,含蓄表達了對韓愈愛民精神的贊美。作者在文章最后描寫韓愈當年所植橡木已蓊郁成林的盛狀,暗喻韓愈當年的潮州之為澤被后世。橡樹著花熊熊似火蓮,與文題“火中生蓮”呼應。 1.[名句]長幼有序?!盾髯泳悠? [大意]指年長者和年幼者之間的先后尊卑。 2.[名句]學問不厭?!盾髯哟舐浴? [大意]厭:足。本句的大意是學習與求教不應該有滿足的時候。這是中國人治學所追求的—種境界?!皩W”與“問”是學習過程中的兩個重要范疇,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獲取真知不可或缺的兩個基本條件。知識無止境,學問也應該永不滿足,它不僅道出了一個規(guī)律,而且道出了人的一種精神。正因為如此,這一名句成為千古習誦的格言。 3.[名句]惡之者眾則危?!盾髯诱摗? [大意]惡(w):憎恨。本句大意是憎恨這人的多了,這人就危險了。得人心則安,失人心則危,因此遭到憎恨的多少,就是一個人(或一個國家)危險與否的標志。 4.[名句]務本節(jié)用財無極?!盾髯映上嗥? [大意]務本:古時經(jīng)濟以農(nóng)為本,務本就是搞好耕、織這個根本。簡釋:務本節(jié)用,就是開源節(jié)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財?shù)母?,努力?chuàng)造財富;一方面有計劃地合理消費,節(jié)約開支。這樣,財富就會不斷積累,無限豐富。 一、基礎知識檢測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古之學者必有師 B.小學而大遺 C.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D.聞道有先后 答案 D 解析 A項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項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給兒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礎教育;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古時小學先教六書,所以有這個名稱)。C項古義:一般人。今義:大家,許多人。 2.下列對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 D 解析?、俅~,他;②指示代詞,那些。③連詞,表轉折,卻;④連詞,表順承關系,就。 3.下列各句中,與例句的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躡足行伍之間 B.師不必賢于弟子 C.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D.忌不自信 答案 D 解析 D項和例句均為賓語前置句。A項省略句,省略了介詞“于”。B項介詞結構后置句。C項判斷句。 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師者,________________。 (2)吾師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歟! (4)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則必有我?guī)煛?5)作《師說》以貽之 二、課內(nèi)閱讀強化 閱讀下面課文選段,完成5~9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之學者必有師 學者:求學的人 B.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聞:得知 C.吾從而師之 師:以……為師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庸俗 答案 D 解析 庸:豈,難道。 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古之學者必有師 B.吾從而師之 C.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D.彼童子之師 答案 B 解析 B項代詞,他。其他三項均為結構助詞,的。 7.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篇點題,說明古人重視師道,暗含借古諷今之意。 B.文章第一段論述了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和擇師的標準,從正面闡明從師之道。 C.第二段慨嘆師道之不傳,運用對比手法,批判士大夫“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從反面闡述從師之道。 D.文段采用正反對比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手法,論述了從師的相關問題。 答案 D 解析 D項“比喻論證”錯。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B.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D.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答案 D 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文: 答案 (1)因此無論高貴,無論低賤,無論年紀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2)不明句讀,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從師,有的不從師,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丟棄了,我沒有看出這種人是明智的。 三、課外閱讀拓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書云,欲相師。仆道不篤,業(yè)甚淺近,環(huán)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庇晌骸x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 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逼屯動?、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予以為過言。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數(shù)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鬧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辭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雖仆敢為師,亦何所增加也!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其為不敢也決矣。茍亟來以廣是道,子不有得焉,則我得矣,又何以師云爾哉!取其實而去其名,無招越蜀吠怪,而為外廷所笑,則幸矣。宗元復白。(有刪改)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為眾人師且不敢 眾人:一般人 B.炊不暇熟 暇:空閑 C.被南越中數(shù)州 被:披散 D.皆蒼黃吠噬 倉黃:即“倉皇”,驚慌 答案 C 解析 被:覆蓋。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項均為助詞,表陳述語氣。A項代詞,指代自己的“道”“業(yè)”/語氣副詞,表反詰。C項助詞,的/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D項副詞,才/副詞,竟然。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寫對韋中立的“欲相師”直接謝絕。 B.第二段寫韓愈因反對不事師的壞風氣,抗顏為師,而遭到笑罵攻擊,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其位。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此說明師道之衰,及自己不敢為師的社會原因。 C.第三段不僅贊美了韓愈提倡師道的勇敢精神,斥責了那些群怪聚罵反對從師的人,同時也表達了自己不敢為師的苦衷和怕連累后學的心情。 D.第三段中作者一連用了三個反問句,表達了對士大夫之流壓抑“從師”正確意見的憤慨與沉痛之情。 答案 A 解析 不是直接謝絕,而是婉拒。 13.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今 之 世 不 聞 有 師 有 輒 嘩 笑 之 以 為 狂 人 獨 韓 愈 奮 不 顧 流 俗 犯 笑 侮 收 召 后 學 作 《師 說》 因 抗 顏 而 為 師 答案 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 譯文: (2)取其實而去其名,無招越蜀吠怪,而為外廷所笑,則幸矣。 譯文: 答案 (1)然而雪和太陽難道有過錯嗎?只是狂叫的是狗罷了! (2)取交流寫文章之道的實質(zhì),去掉拜師的虛名,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之狗的驚怪狂叫,被朝廷里的人嘲笑,那就萬幸了。 參考譯文 二十一日,宗元陳述如下: 承蒙您來信說,想要認我做老師。我的道德修養(yǎng)不深,學識非常淺薄,從各方面審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學習的東西。雖然經(jīng)常喜歡發(fā)些議論、寫點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為都是正確的。沒有想到您從京城來到偏遠的永州,我竟幸運地被您看中。我自己估量本來就沒有什么可取的東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別人的老師。做一般人的老師尚且不敢,更何況敢做您的老師呢? 孟子說:“人們的毛病在于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從魏、晉以來,人們更加不尊奉老師。在當今的時代,沒聽說還有老師,如果有,人們就會嘩然譏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韓愈奮然不顧時俗,冒著人們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輩學生,寫作《師說》,就嚴正不屈地當起老師來。世人果然都感到驚怪而相聚咒罵,對他指指點點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編造謠言來攻擊他。韓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聲,他住在長安,煮飯都來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東奔,像這樣的情況有好幾次了。 屈原的賦里說:“城鎮(zhèn)中的狗成群地亂叫,叫的是它們感到奇怪的東西?!蔽疫^去聽說庸、蜀的南邊,經(jīng)常下雨,很少出太陽,太陽一出來就會引起狗叫,我以為這是過分夸大的話。六七年前,我來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遇到下大雪,越過了五嶺,覆蓋了南越的幾個州。這幾個州的狗,都驚慌地叫著、咬著,瘋狂地奔跑了好幾天,直到?jīng)]有雪了才靜止下來,這以后我才相信過去所聽說的話。如今韓愈已經(jīng)把自己當作蜀地的太陽,而您又想使我成為越地的雪,我豈不要因此受到辱罵嗎?不僅我會被辱罵,人們也會因此辱罵您。然而雪和太陽難道有過錯嗎?只是狂叫的是狗罷了!試想當今天下見到奇異的事情不像狗那樣亂叫的能有幾個人?因而誰又敢在眾人眼前顯出自己與眾不同,來招惹人們的喧鬧和惱怒呢? 您的品行敦厚,文辭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氣魄宏大,有古人的風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師,對您又有什么幫助呢!如果要我判定是不是來教您,我的才能不夠,而且又顧忌前面所說的那些情況,我不敢做您的老師是肯定的。如果我們經(jīng)常往來交談,以擴充發(fā)揮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幫助有什么收獲,我卻因為您的幫助而有所收獲,又何必以老師來稱呼這種關系呢!取交流寫文章之道的實質(zhì),去掉拜師的虛名,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之狗的驚怪狂叫,被朝廷里的人嘲笑,那就萬幸了。宗元再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浙江專用2018-2019版高中語文 專題二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 文本11 師說學案 蘇教版必修1 浙江 專用 2018 2019 高中語文 專題 獲得 教養(yǎng) 途徑 文本 11 蘇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393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