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章 從宇宙看地球 第2講 等高線地形圖課后達標檢測 魯教版.do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章 從宇宙看地球 第2講 等高線地形圖課后達標檢測 魯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章 從宇宙看地球 第2講 等高線地形圖課后達標檢測 魯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講 等高線地形圖 (時間:45分鐘 分值:9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2018江西八校聯(lián)考)讀大別山東南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如圖),回答1~2題。 1.明初時期該地“水草豐曠,遍布茅灘”,是著名的養(yǎng)馬基地,當時馬廄最有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遠處的地平線上,一輪太陽將要落下,西邊的晚霞揮動著絢麗的紗巾,迷糊間,山坡的茅草都鍍上了一片金黃色?!比缭撐臅鴮懹诒卑肭蚨占抑?,則該同學家的住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題,馬廄應該修建在地勢平坦開闊,且不易出現(xiàn)地質(zhì)、水文災害的地方;圖示②地等高線較稀疏,且處于山前坡地,不易出現(xiàn)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災害。第2題,北半球冬日太陽日落于西南方位,該處能看到地平線上的日落景觀,說明其西南方?jīng)]有山地阻擋視線。圖示四個地點唯有①地符合條件。 答案:1.B 2.A 下圖為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某區(qū)域等高線(單位:m)分布示意圖,圖中水庫水面海拔165 m。讀圖完成3~4題。 3.圖中古牌坊與甲山峰之間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 A.1 050 m B.985 m C.915 m D.790 m 4.圖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驢友小王想拍攝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處應選擇的拍攝點是 (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解析:第3題,圖中水庫水面海拔165 m,古牌坊所在地的海拔在165~200 m,甲山峰海拔在1 000~1 100 m,故兩地的相對高度在800~935 m,C項符合。第4題,①處地勢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②處東南部有山脊阻擋視線,因不能通視,不能看到村落全貌;③處有小山丘阻擋視線,也不能看到村落全貌;④處地勢較高,視野開闊,是理想的拍攝地點。 答案:3.C 4.D 讀某地區(qū)等高線(單位:m)示意圖,完成5~6題。 5.若在圖中①河段畫出等高線,則該等高線此處的凸出方向為( )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6.最近幾十年,②處等高線不斷向東移動,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沿海地區(qū)濫采濫挖珊瑚礁 B.河口段經(jīng)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C.流域內(nèi)植被破壞嚴重,入海泥沙沉積加強 D.沿海地區(qū)紅樹林遭到嚴重破壞 解析:第5題,由圖可知,①河段河流的流向為自西北向東南,河谷地區(qū)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故等高線此處凸向西北方向。第6題,等高線不斷向東移動,說明②處海水深度越來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該河流域植被破壞越來越嚴重,河水的含沙量越來越大,入??诟浇嗌吵练e加強。 答案:5.D 6.C 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一獵人欲到該地打獵,獵人熟悉動物習性,知道山羊喜歡在陡峻的山崖活動。讀圖完成7~8題。 7.獵人爬上山頂時,他可以看到的地點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獵人想捕獲山羊,可選擇蹲守在(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解析:第7題,獵人站在山頂上向甲、乙、丙、丁四個地點看,甲處附近與山頂之間存在一高聳的地形,不能通視;乙處與山頂之間隔著一條山脊,不能通視;從丙處到山頂屬于凹坡,能通視;從丁處到山頂屬于凸坡,不能通視。第8題,分析圖中的等高線分布特點可知,①處為山麓緩坡地帶,③地為山谷,④處為山脊,②處有多條等高線重合,存在陡崖,地勢陡峻,可能有山羊活動。 答案:7.C 8.B 下圖為某區(qū)域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甲、乙兩地建有養(yǎng)殖場。讀圖完成9~11題。 9.從圖中可知( ) A.山峰的海拔可能為1 044 m B.乙地海拔可能為1 035 m C.①處陡崖相對高度為10~20 m D.區(qū)域內(nèi)最大高差近60 m 10.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可以看到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11.若圖中建有一小型水庫,甲養(yǎng)殖場瀕臨水庫最高水位,則( ) A.水庫最深為10~15 m B.水壩高度為15~20 m C.庫區(qū)水面大于1 km2 D.甲、乙兩養(yǎng)殖場將污染水庫 解析:第9題,由圖中等高線分布可知,山峰海拔為1 035~1 040 m;乙地海拔為1 030~1 035 m,但不等于1 035 m;①處陡崖有3條等高線重疊,相對高度為10~20 m;區(qū)域內(nèi)最大高差為45~55 m。第10題,由圖中等高線分布可知,①②之間為凹坡,②③之間為凸坡,②⑤之間為谷地,在②地可看到①⑤,看不到③;②④分別位于陡崖的上、下方,但②地不在陡崖邊緣處,且不知道②地坡度和④地距崖底的距離,不能判斷兩地能否通視。第11題,甲養(yǎng)殖場最低處靠近1 020 m等高線,將該等高線作為最高水位線計算,水庫最低點為1 005~1 010 m,故水庫最深為10~15 m;水壩高度為5~10 m;由比例尺可知,庫區(qū)水面最大寬度小于0.5 km,故庫區(qū)水面小于0.25 km2;從地形相對位置看,乙養(yǎng)殖場不會污染水庫。 答案:9.C 10.B 11.A 二、綜合題(共46分) 12.(2018石家莊聯(lián)考)讀我國東南地區(qū)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22分) (1)圖中CD和EF兩河段水流較急的是________河段,簡述判斷的理由。(6分) (2)判讀M陡崖頂部海拔的范圍。(4分) (3)該地欲開發(fā)區(qū)域內(nèi)的水力資源,有G、H兩處建壩方案,比較說明兩方案各自的優(yōu)勢。(6分) (4)觀測者站在P點,能否看到乙村的最北部Q點?試繪地形剖面圖說明理由。(6分) 解析:(1)主要是比較等高線疏密情況。比較CD和EF兩處等高線,CD處等高線比較密集,所以地面坡度大。(2)經(jīng)過M陡崖的最高等高線為300 m,等高距為50 m,結合崖頂計算公式即可求出答案。(3)從圖中可以分析,G方案所在區(qū)域無村莊,所以不需要移民,面積較小,占用耕地少,修建大壩工程量較小,位于等高線較密集處,地勢落差大。H方案流域面積大,庫區(qū)面積大,庫容量較大。(4)通過連線P點和乙村,可以發(fā)現(xiàn)中間有個山脊擋住視線。 答案:(1)CD CD間等高線密集,地面坡度大,河流落差大,水流較急。 (2)大于等于300 m,小于350 m。 (3)G方案無需移民,占用耕地少,工程量較小,落差大。H方案流域面積大,庫區(qū)面積大,庫容量較大。 (4)不能。P點和乙村最北部間有山脊阻擋,圖示如下: 13.(2018合肥模擬)讀圖,完成下列問題。(24分) (1)說明圖中D處地形和判斷的理由。(4分) (2)若B點氣溫是20 ℃,根據(jù)氣溫垂直遞減規(guī)律,則C點的氣溫應是多少?(2分) (3)判斷A處附近河流干流流向。若在該地區(qū)修筑一水庫,則水壩的位置應建在A處,選擇該處的優(yōu)點有哪些?(8分) (4)若從B地修筑一條公路到E地,BGE與BFE兩條線路中哪一條較合理。說出理由。(4分) (5)判斷在M、N、L三個地點中,能目測到鐵路上經(jīng)過H處車輛的是哪一點,說出理由。(6分) 解析:(1)D處等高線閉合,四周低中間高,所以應為山地。(2)B點的海拔為100 m,C點的海拔為500 m,根據(jù)氣溫的垂直遞減規(guī)律,海拔每增加100 m,溫度約降低0.6 ℃,增高400 m,溫度約降低2.4 ℃,那么C點氣溫應是17.6 ℃。(3)從圖中的指向標可以看出,A處附近河流的干流流向是從西北流向東南,A處為峽谷位置,宜于建壩。(4)該區(qū)域以山地為主,修建公路受地勢起伏的影響較大,對比BGE與BFE兩條線路,BFE基本沿等高線修建,線路地勢起伏小,故工程量小,難度小,所以選擇BFE線路。(5)從三點向H處做連線,M、N線中間有地勢高處阻擋視線,而L至H的等高線先密后疏且L處海拔高,中間沒有阻擋視線的障礙。 答案:(1)山峰(山地)?!〉雀呔€閉合,四周低中間高。 (2)17.6 ℃。 (3)西北流向東南?!】s短壩長;減少工程量,降低成本;庫容量大;垂直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任答3點即可) (4)BFE?!」こ塘啃?,難度小(公路選址要盡量沿自然等高線選線)。 (5)L?!至H處等高線先密后疏,L地海拔高于H(L與H之間是一個凹坡)。-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章 從宇宙看地球 第2講 等高線地形圖課后達標檢測 魯教版 2019 高考 地理 一輪 復習 宇宙 地球 等高線 地形圖 課后 達標 檢測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389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