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上冊 3.3《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第1課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級生物上冊 3.3《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第1課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生物上冊 3.3《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第1課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說明植物體內水分運輸?shù)耐緩健? 重點和難點 說明植物體內水分運輸?shù)耐緩健?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整體感知 相互表達和交流的基礎上,概括出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大體途徑是“根→莖→葉、花、果實等”。達到整體感知本節(jié)課內容的目的。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同學共同合作大膽結合組織討論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猜想“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二、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1.第一步,由生物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講述參與老師培養(yǎng)“長出根毛的幼苗”的過程: (1)將10X100厘米的試管洗凈,在試管的內管口附近放入棉花球; (2)把剛剛萌發(fā)的小麥種子6~3粒)放在棉花球上,上面蓋上少量棉花。整個棉花球上要滴足清水,使它經常保持濕潤。三四天后,小麥的幼根鉆出棉花球向下伸展,幼根的前端密布著根毛,肉眼可見,如果用放大鏡觀察則更清楚。生物課外活動小組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全班的其他同學對其中一些不清楚的或感興趣的問題,可進行提問,共同討論。 老師做引導和補充 然后,讓學生閱讀P110的“觀察與思考”,對思考題進行探討,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2.理解根吸水的意義。 四人小組進行討論,暫時不下結論,讓問題留在頭腦中隨知識擴展不斷完善 進行達標檢測(一),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檢測題:(1)移栽植物時,如果根損傷大多,植物會有什么變化? (2)扦插后的枝條如何處理,成活率會提高? 水分運輸?shù)耐緩? 第一步:莖的結構 學生猜想莖的結構。在學生猜想的過程中,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確認猜想的莖的結構是否正確。 教師首先聯(lián)系俗語‘人要臉,樹要皮’,鼓勵學生猜想莖的結構。在學生猜想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并指導學生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 第三步,導管是水分在體內的運輸途徑。 看P109觀察與思考 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水是通過什么途徑跑到葉片中的? 2.將莖橫向切斷,在橫切面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根據(jù)莖的結構知識,判斷是莖的哪部分變紅了? 3.將莖縱剖開,在縱剖面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根據(jù)莖的結構知識,判斷是莖的哪部分變紅了? 4.通過這個實驗,你可得出什么結論?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學會自學獲得知識。 教師要引導學生確認出最佳方案。 分發(fā)已變紅的植物縱剖開的莖,讓學生邊觀察討論,歸納出結論: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進行達標檢測(二),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達標檢測(二) (1)把幼嫩的植物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會滲出汁液,這汁液是從那里來的? (2)你能用所學知識解釋一下“樹怕去皮,不怕空心”這句話嗎? 附:(演示實驗)取甲、乙兩枝大葉的木本植物的枝條,摘掉甲枝條全部的葉片,保留乙枝條全部的葉片,將它們插入盛有紅墨水的錐形瓶中,移到陽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條葉脈微紅時,取出甲、乙兩枝枝條,用清水洗凈縱切兩枝條,進行觀察比較。(可放映視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七年級生物上冊 3.3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第1課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年級 生物 上冊 3.3 綠色植物 生物圈 水循環(huán) 課時 教案 新版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337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