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可編輯,無水印,高清圖,,壓縮包內文檔可直接點開預覽,需要原稿請自助充值下載,請見壓縮包內的文件,所見才能所得,下載可得到【資源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哦--有疑問可咨詢QQ:1304139763 或 414951605
XX大 學
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自動點焊機的設計
系 部 XX系
專 業(yè)
班 級
學 號
姓 名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簽名) 年 月 日
XX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學號
學生姓名
系部
專業(yè)年級
指導教師
職稱
設計(論文)題目
自動點焊機的設計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及意義:
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工業(yè)生產的操作方式也發(fā)生著革命性的變化,從手工作坊式的勞動,逐漸演變成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方式,人類也逐漸無法完成某些 生產過程,所以為了適應生產的需要出現(xiàn)了特殊的生產工具——點焊機。與此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生產活動,在這些生產活動中,有些是屬于高危險的,對人體傷 害較大,有些領域不適宜人類工作長時間的工作,點焊機則正好適應這類工作。防止了一些化學物品對人類的傷害。
在當今大規(guī)模制造業(yè)中,企業(yè)為 提高生產效率,保障產品質量,普遍重視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程度,工業(yè)機器作為自動化生產線上的重要成員,逐漸被企業(yè)所認同并采用。工業(yè)機器的技術水平和應用 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工業(yè)自動化的水平,目前,工業(yè)焊接機主要承擔著焊接、噴涂、搬運等重復性并且勞動強度極大的工作,工作方式一般采取示教再 現(xiàn)的方式。
點焊機是按照給定程序、軌跡和要求實現(xiàn)自動移動、焊接的操作的自動機械裝置[6]。實現(xiàn)了自動化的工作并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工勞動。本文對多工位點焊機利用PLC的控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點焊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正負兩極在瞬間短路時產生的高溫電弧來熔化電焊條上的焊料和被焊材料,來達到使它們結合的目的[7]。點焊機是由焊頭、點焊槍等組成。點焊槍是四工位點焊機電氣控制系統(tǒng)的核心。利用電磁閥控制點焊槍的伸縮及溫度
解決人工無法完成的困難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fā)展,工業(yè)生產的方式正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從傳統(tǒng)的手工作坊式的勞動,逐漸演變成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方式,本項目自主設計研發(fā)的焊接集散控制系統(tǒng)能使焊接部分與非焊接部分硬度均勻一致,提高了產品質量,從而提高產品的經(jīng)濟效益,也使得企業(yè)的技術和管理自動化水平提高。C控制焊接自動化系統(tǒng)可以將其三合一 ,而且能使焊接部分與非焊接部分硬度均勻一致 ,解決了焊后變形大的問題。而使用手工焊接方法工作量較大,而且難于保證焊接質量。現(xiàn)設計焊接自動化工作臺,提高產品加工質量。
提高生產效率
在當今社會的大規(guī)模生產過程中,人力的局限性無法跟上工業(yè)自動化時代的工作效率,所以企業(yè)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保障產品質量,普遍重視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程度,自動化生產線也逐漸被企業(yè)所認同并采用。點焊機自動控制系統(tǒng)是按照給定程序、軌跡和要求實現(xiàn)自動移動、焊接的操作的自動控制裝置。實現(xiàn)了自動化的工作并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工勞動,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改善現(xiàn)有點焊機的工作性能
點焊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正負兩極在瞬間短路時產生的高溫電弧來熔化電焊條上的焊料和被焊材料,來達到使它們結合的目的?,F(xiàn)設計焊接自動化工作臺,提高產品加工質量和加工效率。自動化工作臺主要完成旋轉、 進退和抬升動作。自動化焊接過程滿足焊接工藝 (隔點焊接,內外圈焊點錯位和工件壓緊防變形)要求.項目研發(fā)的系統(tǒng)將從焊點分布、焊接順序、時間、電流、 溫度、受力和平面度等方面保障基體質量 ,使焊接部分與非焊接部分硬度均勻一致,解決焊后變形問題,并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次品率,從而提高生產的經(jīng)濟效益,也使得整個技術和管理的自動化水平提高.
畢業(yè)設計(論文)研究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下面的絲桿為 X軸 上面橫著的為Y 軸 上面豎著的為Z 軸 都用電動機帶動。 X Y 實現(xiàn)定位 Z 實現(xiàn)點焊 將上圖 Z 軸上的物體(畫紅圈的) 換成焊頭。焊頭是裝上彈簧 有緩沖等。防止撞壞工作臺就行。滾珠絲桿螺母副跟總體尺寸都由你們確定??傃b配圖要有總體尺寸 裝配尺寸 還要有技術要求等。 設計說明說主要包括 絲桿螺母副的選擇 電動機的選擇 還有焊頭的設計 如何實現(xiàn)自動點焊等 成本設計等。大概10000字左右。
Y軸和Z軸采用絲杠傳動
X軸采用絲杠加導軌形式
電焊頭緩沖裝置結構示意圖
畢業(yè)設計(論文)研究方法、步驟及措施:
1、查閱設計資料和手冊,了解基本結構和原理;
2、確定工作機的主要動力和運動機構;
3、零部件的設計及其主要零件圖和裝配圖的詳細繪制。
目 錄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目 錄 IV
第1章 緒論 7
1.1 選題的依據(jù)及意義 7
1.1.1 選題的依據(jù) 7
1.1.2 選題的意義 7
1.2 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7
1.2.1 自動點焊機研究現(xiàn)狀 8
1.2.2 自動點焊機機構設計的發(fā)展趨勢 9
1.3 本課題的研究設計內容及方法 9
第2章 自動點焊機構總體設計 10
2.1 設計原理 10
2.2 導向桿機構的選用要點 11
2.3 方案討論 12
2.4 本章小結 12
第3章 自動點焊機Y向結構設計 13
3.1絲杠螺母導程的確定 13
3.2確定絲杠的等效轉速 13
3.3 絲杠的等效負載 13
3.4 確定絲杠所受的最大動載荷 13
3.5 計算軸承動載荷 14
3.6 絲杠拉壓振動和扭轉振動的固有頻率驗算 14
3.7 絲杠的扭轉剛度 15
3.8 傳動精度計算 15
3.9 電動機的計算選擇 16
第4章 自動點焊機X向結構設計 17
4.1滾珠絲杠螺母副的計算和選型 17
4.2 精度的選擇 17
4.3絲杠導程的確定 17
4.4 最大工作載荷的計算 17
4.5 最大動載荷的計算 18
4.6 滾珠絲杠螺母副的選型 18
4.7 滾珠絲杠副的支承方式 19
4.8 傳動效率的計算 19
4.9 剛度的驗算 19
4.10 穩(wěn)定性校核 20
4.11 臨界轉速的驗證 21
4.12 步進電機的選擇 22
4.13 滾動直線導軌副 25
第5章 自動點焊機Z向結構設計 27
5.1 Z向精度設計 27
5.2 滾珠絲杠疲勞強度 27
5.3選用滾珠絲杠 28
5.4 滾珠絲杠穩(wěn)定性驗算 28
5.5 滾珠絲杠剛度驗算 29
5.6 滾珠絲杠效率驗算 30
5.7 Z向電機選型 30
第6章 焊頭設計 32
6.1 焊頭設計 32
6.2 自動點焊設計 33
第7章 成本設計 34
總結與展望 35
致 謝 37
參 考 文 獻 38
步驟
(1)XX(時間)-XX(時間)
接受畢業(yè)設計任務書,學習畢業(yè)設計(論文)要求及有關規(guī)定。
(2) XX(時間)-XX(時間)
閱讀指定的參考資料及文獻(包括10萬個印刷符號外文資料),基本完成開題報告、外文翻譯等任務。
(3) XX(時間)-XX(時間)
進一步修訂完善開題報告、外文翻譯,使其在內容及格式上符合畢業(yè)設計(論文)規(guī)范要求。
(4)2 XX(時間)-XX(時間)
上交開題報告、外文翻譯,指導教師批閱。
(5) XX(時間)-XX(時間)
按照開題報告的技術路線和設計方案進行總體設計。
(6) XX(時間)-XX(時間)
完成圖紙論文任務。
完成畢業(yè)設計,全部成果交指導教師批閱。
(7) XX(時間)-XX(時間)
畢業(yè)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1] 原 魁.工業(yè)自動點焊機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J].MC 現(xiàn)代零部件,2007,(01):33~34.
[2] 張效祖.工業(yè)自動點焊機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 WMEM,2007,(05):25~26.
[3] 宋海宏.自動點焊機技術展望[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4):43~45.
[4] 吳林.全球工業(yè)自動點焊機產業(yè)現(xiàn)狀與趨勢[J] .機電一體化,20006,(02):56~57.
[5] 坪島茂彥 中村修照 .電動機實用技術指南[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6] 熊有倫.自動點焊機技術基礎[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7] 溫效朔.自動點焊機技術在農業(yè)上的開發(fā)與應用現(xiàn)狀[M] .合肥: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11):124~125.
[8] 周伯英.工業(yè)自動點焊機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5.
[9] 吳林,張廣軍,高洪明.自動點焊機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
[10] 吳宗澤.機械零件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
[11] I.OM.索羅門采夫.工業(yè)自動點焊機圖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12] 鄭相鋒,胡小建.弧焊自動點焊機焊接區(qū)視覺信息傳感與控制技術[J].點焊機,2005.
[13] 孔宇,戴明,吳林.自動點焊機結構光視覺三點焊縫定位技術[J].焊接學報,1997.
[14] 章向明等.工程力學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5] 濮良貴等.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6] 孫恒,陳作模等..機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是否可以進入設計(論文)研究: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是否可以進入設計(論文)研究:
教研室(系、研究所)主任簽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