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25《杜甫詩三首》教學設(shè)計新人教版.DOC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25《杜甫詩三首》教學設(shè)計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25《杜甫詩三首》教學設(shè)計新人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25《杜甫詩三首》教學設(shè)計 新人教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目標: 1.背誦這三首詩歌。 2.理解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學過程: 《望岳》 一、 導入。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 讀讀講講問問。 1.整體感知。 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2.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lián)”“頸聯(lián)”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shù)?;“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lián)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jié)果。)“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jù)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xiàn),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這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三、 總結(jié)。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fā)生以后,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于這動蕩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后,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春望》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洞和穼懹诖文耆?。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xù)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此聯(lián)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皣啤睂Α俺谴骸?,兩意相反?!皣啤钡念j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皣啤敝吕^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lián)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guī),濃濃淡淡,動奪天巧?!薄短埔艄锖灐肪砭?。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zhuǎn)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狈榛鸨榈?,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石壕吏》 一、介紹背景導入,簡介作者: 1.介紹背景。 2.簡介作者。 二、整體感知: 1.質(zhì)疑,畫出難懂的句子。 2.談?wù)勀愕某醪礁形颉? 三、看圖理解課文: 1.根據(jù)圖畫找出對應句。 2.有人認為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問出來的。試據(jù)此想象吏與婦對話的情景。 五、說一說: 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復述課文——“走進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這戶人家,留下的老翁、兒媳、幼孫三人以及老嫗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九、當堂背誦全詩。 附: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為著名的詩人,杜甫受到了不同時代,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的喜愛。頂著“詩圣”頭銜的他可謂是聲名遠播,婦孺皆知。但若問及杜甫究竟憑何得以居于千古大浪淘沙的蕓蕓詩人之上時,相信少有人能體察出這”圣”字之深遠含義。 《杜甫詩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的巧心組合足以對這個問題獻上答案了。 回看幾千年的文化史,飽受儒家文化浸淫的中國文化中,對偉大的判斷不外有二層:一是藝術(shù)上的造就,即憑借頂尖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文體或者使前人所創(chuàng)的其中某些臻于完美。二是思想內(nèi)容上的前瞻性和深刻性:既反映代表時代精神,又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即是所謂的“妙筆生文章,鐵肩擔道義”。而將兩者融于一體又達爐火純青的確實不多。杜甫之前有屈原:創(chuàng)新騷體以抒愛國之情成為典范;與杜甫同時的有李白:兼擅各體,重立“不為富貴折腰”的骨氣。傳至杜工部,除了沉郁頓挫的詩風之外,在歷史上留下最為濃重的一筆就是“士”——這個特殊群體作為理性,公平,正義維護者形象的完善吧。 “士”,這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英們,歷來以社會良知來作為其理想人格。即深切關(guān)懷國家,社會以及世上的一切有關(guān)公共事物,人,事,以無所畏懼的心去憂患國家命運,批判眼前不平,重建理想之國。而杜甫的憂患意識又尤為突出。據(jù)劉明華在《杜甫研究論集》中對憂患所下定義:憂患意識是人類對自然災害,人生命運和社會危機的憂慮和焦心的心理意識。大致上分為生命憂患和政治憂患。憂生者未必憂世,但憂世者常常免不了憂生。《杜甫詩三首》不但集中體現(xiàn)了以上兩種憂患,更展示了“詩圣”杜甫的成長過程。 《望岳》作為詩人少年青春之時所作,屬早期作品,二十四五的杜甫家資殷豐,朝氣蓬勃。于是當望及祖國如此錦繡山河時,自然意氣勃發(fā),氣吞山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道出了“士”——杜甫為國效力,大展宏圖之愿。而這種單純的快樂隨著閱歷漸長奔波于市時,逐漸消退。到了必須面對安史之亂這個王朝衰變轉(zhuǎn)折點時,杜甫不得不以儒思想在“士”身上形成的價值觀和判斷力對亂世作出反應。于是“自非曠士懷,登茲翻而憂”的杜甫開始了綿綿憂患。杜甫于亂世飄零中首先感受到的是因個人遭遇而生的生命憂患,這種憂生之感始于他在長安的困頓期。于是《春望》中的杜甫就感于妻離子散,國破家亡自己卻白首無成,大談了亂世之苦傷?!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想黍離之悲,見鮮花而落淚;恨離別之愁,聞鳥叫而揪心?!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眲傔^不惑的杜甫就開始白頭,對早生華發(fā)的描寫正是杜甫對自己坎坷流離,憂患悲愁,報國無門,無法完成少年志向的一種追憶和感嘆。 但杜甫并未讓人感到他在苦難面前的畏縮,他一放面感嘆時不待我,命運多創(chuàng),另一方面卻更意識到人生如此局促,只有采取我不棄世的態(tài)度放有所作為。這就使得杜甫在生命憂患中注入了責任感。他想到了通過立德、立功、立言在歷史生命中得到肯定。這使得詩人的最終憂患超越了對個體的垂憐。 在所選的最后一首《石壕吏》中,其中最為精彩的句子是后來代夫從軍的老婦人的一番自白:“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這幾句話忠實記錄了唐王朝官吏的殘忍暴戾和百姓民不聊生的悲慘生活。杜甫在民族危難之時表現(xiàn)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已經(jīng)表明他從對個體生命的悲嘆中跳出來了,完成了由憂生到憂世的蛻變,這也才真真正正體現(xiàn)出了他的偉大之處。這是因為—— 儒家的“民貴君輕”所提倡的對民的重視仁愛說到底是維護統(tǒng)治的手段而并非給民眾以權(quán)利,尊重以之監(jiān)督君主的權(quán)利。人民當為朝廷,說好聽點是國家的生死存亡而效力,這在《石壕吏》中表現(xiàn)為杜甫稱贊了老百姓在巨大災難面前表現(xiàn)出的勇氣和做出的巨大犧牲。但政治上的判斷最終被良知所動搖——生來就宅心仁厚悲憫者,對所有生命都悲切關(guān)懷的杜甫把自己的感受推己及人,將是至王公大臣,下至貧民百姓,都融入“悲天憫人”的“憫”之中。也正是因為杜甫親身經(jīng)歷了災難的折磨,這種關(guān)心才遠遠勝于其他僅僅是“旁觀者”的詩人。(寫百姓疾苦的詩人又何止杜甫一人,白居易也曾表現(xiàn)過如此主題,但他的‘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的觀點表明了他只是靠想象和體會來完成,并不能成為真正的同情。) 總的來說《杜甫詩三首》記錄了一個詩人由盛世入亂世的離亂遭遇和感時傷痛,展示了杜甫又立志為過效力到對未能實現(xiàn)此愿望的憂患到最后真正的憂國憐民的過程。這是杜甫的人生經(jīng)歷過程,也是杜甫作為“詩圣”的成長和蛻變過程。而杜甫的——“圣”——也正是體現(xiàn)在他始終心系國家由患己到患世的過程飛躍。 5 / 5-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6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杜甫詩三首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五 單元 25 杜甫 詩三首 教學 設(shè)計 新人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310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