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堂因質(zhì)疑而精彩──《音樂巨人貝多芬》教案(1).doc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堂因質(zhì)疑而精彩──《音樂巨人貝多芬》教案(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堂因質(zhì)疑而精彩──《音樂巨人貝多芬》教案(1).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七年級語文下冊 課堂因質(zhì)疑而精彩──《音樂巨人貝多芬》教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一、背景 《音樂巨人貝多芬》這是一篇名人傳記,本文更多地展現(xiàn)其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展示偉大人物的“平凡”一面,體會他作為一個平凡人的苦惱與不幸,進而體會他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而這又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學生們的心中已有一個定勢,貝多芬是一個命運的強者,生活的強者,雖然他是個聾人,但他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已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對他的苦悶與煩惱往往忽視,甚至不理解,怎樣讓他的平凡與他的偉大頑強讓學生得到有機的統(tǒng)一認識,我在備課中一直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思考中走進課堂?! ? 二、過程描述 由“我所知道的貝多芬”導入,讓學生談談自己心目中的貝多芬,有四、五個學生舉手回答: 學生1: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創(chuàng)作了作品《英雄》、《命運交響曲》、《田園》等,其中《命運交響曲》最為有名,是他的代表作?! ? 學生2:貝多芬命運坎坷,1820年兩耳失聰,但他仍與命運作頑強的不屈的抗爭,最后完成了他的全生涯中最偉大的作品《第九交響曲》?! ? …… 正如我所料,學生的回答都抓住了他“偉大”的一面,卻沒有同學說出他“平凡的一面,沒有人體會到一個平凡人的苦惱與不幸,于是我順勢導入;貝多芬是位偉大的音樂家,但他也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他同平凡人一樣會遭受病痛的折磨,對孤獨忍無可忍,渴望與別人交往。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走進他內(nèi)心的世界?!薄 ? 學生閱讀全文,理清課文思路,討論貝多芬是怎樣一個人? 學生:嚴肅而善良的人 學生:獨立而驕傲的人 學生:沉郁堅強 學生:熱愛自然,追求自然,獻身音樂的人 …… 當學生大致概括貝多芬的性格時,我想此時真是大多數(shù)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較深入的理解,于是就發(fā)出一問,你們對這篇課文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短暫的沉默…… 有一學生問:老師,有一處我們還搞不懂,在外貌描寫中作者寫到“長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張緊閉的嘴,襯著略帶方形的下額,整個描繪出堅韌不屈的生的意志”與“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之間是否矛盾?外貌描寫中寫出他的堅強,而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則寫出了他的較弱一面? 我心中暗喜,這一問正好可以解決我備課時的難題!為了解決學生的問題,我作了一個鋪墊:那么我們首先來理解一棵樹也比一個人這句話的意思吧! 學生1:一棵樹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而貝多芬卻因為耳聾,他此時比不上一棵樹?! ? 學生2:一個人常常因為別人的誤解而煩惱,而一棵樹卻不會受別人的誤解,所以貝多芬比不上一棵樹?! ? 學生3:我們可以看見他的孤獨與苦悶,沒有人理解他! 學生4:我們也可以看見他有常人的一面,平凡人的一面,他不是一個圣人?! ? 我又問:寫出他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寫出他平凡孤獨的一面,與他抗爭的命運是否矛盾呢? 學生1:不矛盾,他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能忍受孤獨,忍受苦悶,與命運抗爭繼續(xù)與音樂為半,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不朽的音樂巨著。這就是與普遍人所不同的!我微笑的點了點頭,我目光投向那個提問的學生,他也在會意的點頭?! ? 教師:其實在文中我們還可以找出看似矛盾而實質(zhì)上并非矛盾的地方?同學們再找找?! ? 學生問:“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樣子”與“客人小心翼翼遞過去一張字條”,“好,你們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子的毛”之間看似矛盾?小孩子們并不怕他,而一般的大人都以為他很可怕,不敢接近他,為什么呢? 學生答:大人們一般不敢接近他,是因為脾氣暴戾,不懂人情世故,不能走進貝多芬的心理去理解貝多芬,小孩子去模仿他,是因為他的打扮、不夠整潔,生活隨意,在小孩子的眼中,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另類?! ? 學生答:其實兩者之間是不矛盾的,小孩子去嘲笑他,模仿他表明貝多芬遭受著心靈的傷害,內(nèi)心很痛苦,沒有人理解,大人們一般很怕他,不敢與他接近,他同樣表明貝多芬的孤獨與痛苦,兩者之間都是要表達同一個意思:貝多芬的孤獨,沒有朋友。 教師:很多人關注的是貝多芬的輝煌成就,但是剛才的兩個問題讓我們關注到他所受的傷害與苦難,以一個平凡人的視角,透視他內(nèi)心深處遭受的傷害。 下課鈴響起,同學們都沒有向往常一樣欲欲起身,急于下課,而是還在尋找著…… 教師:學生經(jīng)過閱讀而提出的問題,比老師的提問更有價值,希望同學們再去找找問題,我們下節(jié)課來一起探討。 三、反思與討論 1、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杠桿: 以前,我總是根據(jù)自己的既定設計對學生進行“追問”,把學生的思路框定在自己的思路之內(nèi),為了完成教學的目標,總是急匆匆地直奔“預設”的目標,如果學生活動的時間過長,討論思考體驗的時間太多,就擔心課堂教學任務完成了不,于是將過程擱淺在“任務面前”。我總會讓學生圍繞我的發(fā)現(xiàn)而不停的猜測,學生始終處在被動的局面,學生始終沒有真正意義上自主閱讀。根據(jù)以往的教學常規(guī):我總是這樣設計問題:貝多芬是一個偉人,但也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我們可以從哪里地方看出來?而今天的教學學生更主動了,理解也更深刻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我認為歸因就在于——激發(fā)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 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想象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主動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靈活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疤岢鲆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們要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 ? ?。?、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 杜威認為:教育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作為起點,這種經(jīng)驗可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能力,又為所有的未來的學習提供了起點。因此,在教材的組織上,教育者的責任就在于,從現(xiàn)有的范圍內(nèi)選擇那些有希望有可能提出一些新問題的事實和材料,并通過這些新問題激起新的觀察和新的判斷方式,從而擴大未來的經(jīng)驗范圍,這堂課,學生能提出這么好的幾個問題,與一開始我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有關,一開始我就提示:很少有人去體會貝多芬作為一個平凡人的不幸與苦惱,接著我又問,貝多芬是怎樣的一個人?這兩個問題為學生的發(fā)問作了良好的鋪墊。如果我上課就提問,對這篇課文,你所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學生就很難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 3、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當學生提出問題后,老師不要一時急于去回答,去越殂代庖,這是學生互動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良好契機,教師只要在課堂作適當?shù)囊龑Ь妥銐蛄?。否則,“師問生答”演變成“生問師答”一個局面,教學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已,最終,還是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問題的解決是在師生共同探究的條件下完成的,當學生說貝多芬堅強與軟弱之間的矛盾時,也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有矛盾與沒矛盾,而是先鋪設一個小的臺階“怎樣理解一棵樹比一個人強”,最后答案也就顯而易見了。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自己的獨特感受,“語文教學要師生與文本平等對話”,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正是體現(xiàn)尊重學生獨特感受與平等對話的新課程理念。只有通過這樣的建構,語文知識能力才真正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課堂才會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4 / 4-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音樂巨人貝多芬 年級 語文 下冊 課堂 質(zhì)疑 精彩 音樂 巨人 貝多芬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308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