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2.4地質循環(huán)與地質作用課時作業(yè).doc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2.4地質循環(huán)與地質作用課時作業(yè).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2.4地質循環(huán)與地質作用課時作業(yè).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2.4地質循環(huán)與地質作用課時作業(yè) (xx自貢診斷)下圖示意某地某種構造地貌。讀圖回答1~2題。 1.該構造地貌是( ) A.背斜谷 B.向斜山 C.隕石坑 D.火山 解析:從圖中的等高線的分布規(guī)律可以肯定圖示區(qū)域地貌為山地地貌,不是地勢低洼的谷地,也不是洼地,排除選項A、C的可能。圖中⑤的外圍等高線是600,且是處在700和600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閉合等高線,按照“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則可以肯定該山地的山頂存在一個洼地,不可能是向斜山,只可能是火山噴發(fā)的火山口,故整個山體地貌是一座火山。故選D。 答案:D 2.根據(jù)圖上信息,可以推出的正確結論是( ) A.①地海拔比②地低 B.③地海拔比④地高 C.①地與②地的相對高度不可能小于③地和④地 D.④地和⑤地的相對高度有可能大于③地和⑥地 解析:從圖上不難看出圖上的等高距為100米,①②兩地的海拔都在200到300米之間,沒有辦法直接比較出它們之間的高低關系。③④兩地的海拔都在600到700米之間,也沒有辦法直接比較出它們之間的高低關系。①②之間的相對高度與③④兩地之間的相對高度存在著大于、等于、小于的三種可能,故選項C的說法是不正確的。④地的海拔在600到700米之間,⑤地的海拔在700到800米之間,它們之間的相對高度大于0小于200米;③地的海拔在600到700米之間,⑥地的海拔在700到800米之間。它們之間的相對高度也是大于0小于200米,完全有存在④地和⑤地的相對高度大于③地和⑥地的相對高度的可能。 答案:D (xx綿陽診斷)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左圖為丙區(qū)域的放大圖,其中實線為等高線(單位:米),虛線為地層界線。據(jù)此回答3~4題。 3.該區(qū)域所在國家是世界上主要的銅礦出口國,下列與銅礦形成有關的地質作用是( ) A.地震 B.火山噴發(fā) C. 巖漿侵入 D.沉積作用 解析:有色金屬的形成是巖漿物質上涌冷卻的過程中結晶分異而成的,排除選項A和D,而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巖石中礦物沒有分異性,故選C。 答案:C 4.圖中丙地的地質、地貌屬于( ) A.背斜成嶺 B.向斜成谷 C.向斜成嶺 D.背斜成谷 解析:從丙處的局部放大圖來看,丙處的地貌上為一個山嶺,從地質結構上來分析,巖層表現(xiàn)為中間老、兩翼新,屬于背斜構造,故丙地的地質、地貌屬于背斜成谷,選D。 答案:D (xx內江模擬)讀北半球某地南北向的褶曲、斷層示意圖,完成5~6題。 5.從褶曲、斷層示意圖可知( ) A.①地向上隆起,為背斜 B.②地巖層在張力作用下破碎,加之流水侵蝕形成谷地 C.斷層上的⑤處可能是某次地震的震中 D.在③地的內、外力作用過程中,主要有沉積、擠壓、抬升幾種表現(xiàn)形式 解析:圖示①地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構造,A項錯誤;②為背斜,頂部巖層因受兩翼巖層張力受流水侵蝕形成谷地,B項正確。地殼深處發(fā)生巖層斷裂、錯動的地方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⑤處位于地面以下,不會是震中,C項錯誤;在③地還會出現(xiàn)差異侵蝕作用,D項錯誤。 答案:B 6.②、④為同一河流,結合其堆積物等圖上信息判斷( ) A.該河從圖中斷塊山東側繞過 B.該河從圖中斷塊山南側繞過 C.該河從圖中斷塊山西側繞過 D.該河從圖中斷塊山北側繞過 解析:一般而言,北半球右岸侵蝕嚴重,左岸以沉積為主。分析圖示可知②河段南岸侵蝕作用強,北岸以沉積為主,表明南岸為河流右岸,河水自西向東流;該河從圖中斷塊山東側繞過,在④河段河水自東向西流。故A為正確選項。 答案:A (xx山東聯(lián)考)下列兩圖中,圖甲為北半球大洋東部某島嶼示意圖,島嶼上廣泛分布著溫帶落葉闊葉林;圖乙為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 甲 乙 7.甲圖中礦床的巖石應屬于乙圖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圖甲中礦床位于石灰?guī)r與花崗巖之間,表明礦床為經(jīng)過巖漿高溫加熱后形成的,屬于變質巖。分析乙圖可知,①、②、③、④分別是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漿巖,故B為正確選項。 答案:B 8.關于該島嶼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描述,正確的是( ) A.A處谷地的形成主要是內力作用的結果 B.該島嶼氣候受寒流影響較大 C.B處河岸較對岸水淺 D.該島嶼河流流量季節(jié)變化較大 解析:據(jù)題干材料“圖甲為北半球大洋東部某島嶼示意圖,島嶼上廣泛分布著溫帶落葉闊葉林”可知,該島嶼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河流流量季節(jié)變化較小,受暖流影響較大。A處為背斜成谷,是外力侵蝕作用的結果;B處位于北半球河流左岸且為凸岸,沉積作用為主,水較淺。由上分析可知,四個選項中只有C項正確。 答案:C 讀“某區(qū)域圖”,回答9~11題。 9.圖中H地的地貌類型是( ) A.V型谷 B.沖積扇 C.河漫灘 D.三角洲 10.下面四幅圖描述了該河谷的特征,其中正確的是( ) ① ?、凇 、邸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以下為沿ab線的河床橫剖面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解析:本題組考查河流的侵蝕與沉積地貌。圖中H附近等高線較稀疏,上游山區(qū)等高線較密集,河流攜帶泥沙在H處沉積形成沖積扇。自上游X到下游河谷,坡度減小,下蝕減弱,側蝕增強,河谷寬度增大。河流彎道凹岸受河流侵蝕而較深,凸岸接受堆積而較淺。 答案:9.B 10.D 11.A 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其中C為沉積物,E為變質巖,B、F、G為沉積巖,A、D為不同時期的巖漿巖,而且該地沒有發(fā)生過地層倒置現(xiàn)象。據(jù)此回答12~13題。 12.據(jù)圖判斷該地發(fā)生過的地質作用有( ) ①地殼運動 ②巖漿活動?、圩冑|作用?、芡饬ψ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圖中下覆巖層有明顯的水平彎曲變形,說明該地發(fā)生過水平運動;A、D為不同時期的巖漿巖,說明地質史上發(fā)生過巖漿活動;與巖漿巖接觸地帶有變質巖存在,說明該地發(fā)生過變質作用;C為沉積物,說明有外力作用的影響。 答案:D 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在這里修一條東西走向的地下隧道,應該選擇在F處 B.假如C地層上為松散沙質沉積物,則該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風 C.A處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該地有石油,則應該在2處向下打井開采 解析:隧道選址應在背斜處,而F處為向斜;A為巖漿巖,不可能找到化石;2處地下為向斜構造,為良好的儲水構造,開采石油應對應于地下背斜構造,即從1處向下鉆井;若C為松散沙質沉積物,其形態(tài)示意為沙丘,則其迎風面為北側坡面,故其盛行風向可能為北風。 答案:B 讀長江三角洲歷史演變圖,回答14~15題。 14.圖中古沙洲的成因是(雙選)( ) A.河水的沉積作用 B.海水的頂托作用 C.河流侵蝕作用 D.海浪侵蝕作用 解析:入海的河水中多泥沙,經(jīng)沉積作用形成三角洲,泥沙少了還不行,剛剛堆積起來,就會被海浪沖走,所以形成沙洲還需要有海水的頂托作用。 答案:AB 15.圖中現(xiàn)象與地球自轉偏向力作用相關的是(雙選)( ) A.海岸線向東移動 B.長江流向東南 C.古沙洲與北岸相并 D.南通、海門可建港口 解析:地轉偏向力導致河流南岸侵蝕嚴重,北岸堆積嚴重。 答案:BC 16.(xx濟寧月考)讀亞洲東岸某地海陸分布剖面示意圖,回答問題。 (1)分別說出甲、戊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圖中乙處海底地形的名稱為__________,其所處的板塊邊界類型是__________。丙區(qū)域常出現(xiàn)的地質災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處的地質構造常形成__________(地形),與此成因相似的我國名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從圖中巖層彎曲形態(tài)和地貌看,甲處是向斜山、乙處是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是由于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巖層變得堅實不易侵蝕,成為山嶺;背斜谷的形成是由于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裂隙發(fā)育,容易受侵蝕成谷底。(2)從圖中海拔可看出,東側為海洋,乙處狹窄深邃為海溝,屬于消亡邊界;丙處由于板塊擠壓,巖漿活動強烈,多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3)丁處地質構造為地壘,對應的地貌是塊狀山地或斷塊山,在我國廬山、華山、泰山是典型的塊狀山地。 答案:(1)甲處地形為山嶺,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巖層變得堅實不易侵蝕,成為山嶺。戊處地形為谷地,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裂隙發(fā)育,容易受侵蝕成谷底。 (2)(馬里亞納)海溝 消亡邊界 火山噴發(fā) 地震 (3)塊狀山地(或斷塊山) 廬山 華山 泰山 17.下圖為“某地區(qū)地質構造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圖中信息,分析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 (2)說明丙地不適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 (3)根據(jù)圖中地質構造信息,判斷①、②巖層的新老關系。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與地貌以及地質構造的研究意義。(1)根據(jù)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回答。(2)丙處為向斜,巖層下凹,易出現(xiàn)塌方事故;向斜是地下水的良好儲存地,在此開鑿隧道易成水道;丙處地下為石灰?guī)r,可能有溶洞,地基不穩(wěn)固。(3)①巖層侵入②巖層下面的沉積巖層,但未侵入②巖層,說明侵入巖形成晚于②巖層。 答案:(1)甲地位于向斜地區(qū),由于褶皺作用下被擠壓,巖石比較堅硬,抗侵蝕能力較強;乙地位于背斜頂部,受張力,巖石破碎,容易被侵蝕。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乙地。(2)丙地位于向斜,巖層向中心凹,建隧道容易塌方;且石灰?guī)r是含水層,地下水容易匯聚;石灰?guī)r地層多地下溶洞,地質結構不穩(wěn)定。(3)②比①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2.4地質循環(huán)與地質作用課時作業(yè)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二輪 專題 復習 2.4 地質 循環(huán) 作用 課時 作業(yè)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284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