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10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10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10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10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學目標] 一、了解本篇消息報道與一般消息報道的不同。 二、準確、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 三、了解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文是一則消息報道,發(fā)表于1958年8月31日《紐約時報》上。美國普利策獎主席、新聞學教授霍恩伯格說,這是國際報道獎得主羅森塔爾“寫得最好的作品”。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埃姆羅森塔爾的這篇《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 二、簡介普利策新聞獎 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fā)一次,分為14個新聞獎和7個藝術獎兩類。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頒獎。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代表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 該獎以約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經(jīng)營者,先后買下了圣路易斯的《電訊報》和《紐約世界報》,并創(chuàng)立了編輯寫作制——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guī)則,至今仍是整個新聞界的普遍原則。普利策對報紙的經(jīng)營與編輯獨樹一幟,強調報紙發(fā)表新聞要真實和準確,文字要簡潔和通俗,要花力氣寫好社論。普利策1911年去世,為紀念他的貢獻,人們于1912年設立了普利策新聞獎。 三、初讀課文,掌握下列詞語 毛骨悚然(sǒng)和煦(x)納粹(cu) 廢墟(xū)不寒而栗(l)思緒(x) 踉蹌(lingqing)祈禱(dǎo)呆滯(zh) 嬉戲(xī) 四、.引導學生通過此文獨特的新聞視角認知其控訴價值(整體感悟新聞內容) 1.引導學生探索該新聞的視角 ①新聞與一般的文章的顯著差別點是什么? 師生間會明確為及時敏銳地捕捉新的事件并加以客觀地傳達。 ②本新聞有沒有寫道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的事件呢?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學生探究而知,本新聞并沒有寫道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的事件。此可從題目“奧斯維辛沒有新聞”及文中“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等可以看出。 ③那么本新聞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參觀者沿毒氣室——焚尸室——女監(jiān)房——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參觀 ④作為一名敏感記者,為什么要寫一些不能稱為新聞事件的事情呢?他的題目《奧斯維辛沒有新聞》是否違背了新聞當敏銳地反映最新事件的原則呢?讓我們每個人都靜靜地想一想。 注意:此問題不要讓學生回答,而是在靜默中沉思。 五、.對新聞中記者所蘊含的感情的感悟 1.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為一名新聞記者,羅森塔爾的眼光敏銳地追尋著參觀者的行動與神態(tài)。 我們一起來讀從P50頁“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起至結束,哪些是客觀的描述,哪些又寫出了參觀者內心的感受呢?(各舉一例) 2.請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請同學對該生的朗讀作簡要點評,既加深對新聞傳達出的感情的感受,又利于學生間互動交流。 3.師生一起探究新聞中對參觀者行為、神態(tài)的客觀性描述,及反映他們內心感受的句子或詞語。 參觀者行為、神態(tài)的客觀性描述,如“還有一些參觀者注視著毒氣室和焚尸爐,開頭,他們表情茫然,因為他們不曉得這是干什么使用的?!倍翱謶秩f分”等詞直接顯示了參觀者內心的恐懼。 4.“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xiàn)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同學們,你們說這位可愛的姑娘會在想些什么呢? (老師表情較為嚴肅,特意留下一點時間空白)這個問題我們想留在課外,讓我們用筆來表達,就算是表達對一個像鮮花一樣生命的姑娘的追念吧。 5.為什么對于參觀者來說,“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參觀者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睘槭裁匆谩皯┣蟆币辉~呢?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或動作表達出來。 6.新聞報道中,記者對于所報道的事件有三種參與的情況: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xiàn),只是純客觀記敘,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和判斷,只是由事實本身說話: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出現(xiàn),但會在敘述事實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滲透自己的感情;還有一種,記者作為事件物參與者,文章直接描寫他的所聞所感。 請比較《奧斯維辛沒有新聞》與《別了,“不列顛亞”》在此的不同。 7.作為新聞,我們分明能看到記者的感情也蘊含其中,除了在參觀者的行為、神態(tài)及他們無法抑制的內心中,我們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記者的情感? 學生會找尋一些語句并加以探究羅森塔爾所蘊含的情感。 例如: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波娑起舞。” 預設:學生體味:“最可怕”等詞,作者用反語,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熱金卡因為曾經(jīng)是人間地獄,只有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才能與之相稱。作者表達出自己內心無比的憤懣,讓讀者感到沉重的壓抑。 “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預設:兩種事物形成強烈反差,是諷刺,納粹的殘暴,終不可絕滅生命;是控訴,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毀滅。 六、師生共同總結 1.為什么要多次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預設:一批批的參觀者在奧斯維辛都會看到同樣的東西,得到同樣的感受,那樣震驚,那樣窒息,那樣憤怒。 2.既如此,為什么還要寫下這樣的新聞呢? 預設:“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于一種不安的心情,”出于一種使用命感,對死難者的悼念,對納粹的憤恨。 3.為什么這篇并沒有寫下什么新聞的報道會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為新聞史上的佳作呢? 教師組織提升:羅森塔爾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定,傳達出每一個良知者的共同心聲。 七、引導學生思想深化。 在奧斯維辛,納粹的暴行使400萬人的生命被罪惡地奪去。1947年7月2日,波蘭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將集中營原址辟為殉難者紀念館,并在其周圍劃定一個默哀區(qū)。1970年,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讓我們再次注觀著自己搜集的圖片,為在此不幸遇難的生命默哀。(沉默一分鐘) 這樣的悲劇屬于整個人類,我們應共同面對這樣的恥辱,這樣的罪惡。我們也同樣不會忘記中華民族在日本法西斯的強盜行徑下遭受的苦難。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今天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記住這樣的歷史。下面是兩篇新聞稿《奧斯維辛委員會集會,施羅德強調德國應負責》(見附件1)和《日媒體對奧斯維辛報道獨特,輕描淡寫錯誤歷史》(見附件2),你會有何感想。 八、作業(yè)(兩選一) 1.“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xiàn)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這位可愛的姑娘會在想些什么呢?展開你的聯(lián)想,寫一段文字,字數(shù)不限。 【教學后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第四 單元 10 奧斯威辛 沒有 什么 新聞 教學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264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