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5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5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5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3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學案15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學習探究區(qū),反饋訓練區(qū),教材問題解答,,課標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其對我國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講述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yè)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意義。,,,學習探究區(qū),一、偉大的歷史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答案,歷史敘述,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國民經濟仍處于停滯狀態(tài)。 2.召開: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3.內容 (1)思想路線:重新確立了 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2)政治路線:拋棄了“ ”的“左”傾錯誤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 (3)經濟路線:確定今后黨和國家的工作要以 為中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階級斗爭為綱,經濟建設,4.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實行 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答案,改革開放,探究點 工作重心的轉移,深化探究,材料 鄧小平在向外賓介紹中國改革開放的由來時說:“我們現(xiàn)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 思考 1978年底,我國政府的工作重點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答案,答案 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重點精講,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的新轉折 (1)新道路: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新道路。 (2)新時期:開始了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時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 (3)新領導: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深度點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為我國經濟與社會發(fā)展樹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實現(xiàn)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偉大轉移,從此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二、經濟體制改革,歷史敘述,1.農村改革 (1)措施 ①經營方式:在全國普遍實行以 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 ②政權形式: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xiāng)、鎮(zhèn)政府;撤銷生產大隊,建立 。 (2)意義 ①使農民有了 的自主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答案,家庭承包經營,村民委員會,生產和分配,②全國農業(yè)得到大發(fā)展,農村開始了歷史性變革。 ③促進了 的經濟體制改革。 2.城市改革 (1)措施 ①中心環(huán)節(jié):增強 ,搞活企業(yè)。 ②管理體制:實行政企分開,簡政放權。 ③所有制形式: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_______ 經濟共同發(fā)展。 ④分配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意義: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經濟得到快速發(fā)展。,,答案,城市,企業(yè)活力,多種所,有制,探究點1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探究,材料 到1979年,集體農業(yè)活動的組織方面正發(fā)生一場意義更為深刻的變化。在中國最貧困的省份,特別是安徽,中國領導階層開始了叫“生產責任制”的某些嘗試……責任進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幾乎全部農業(yè)生產都是以家庭為基礎的。 ——摘自《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下卷 思考 材料反映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方面怎樣的變革?它是否意味著所有制的根本改變?為什么?,,答案,答案 (1)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2)并不意味著所有制的根本改變。因為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是在保證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調整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環(huán)節(jié)。,探究點2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材料 全國工業(yè)總產值的所有制結構圖(改編自國家統(tǒng)計局《新中國五十五年統(tǒng)計資料匯編》),思考 圖片反映了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什么變化?它表明所有制轉變的方向是什么?這種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答案,答案 (1)變化: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比重明顯下降,城市個體及其他經濟占有較大比重。 (2)方向:由單一公有制經濟向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轉變。 (3)影響:調動了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增強了企業(yè)的活力,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fā)展。,易混易錯,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并沒有改變土地公有制,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和經營權,而沒有所有權;城鄉(xiāng)經濟體制改革的出發(fā)點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重點精講,1.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原因、特點 (1)原因 ①人民公社體制超越了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②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十分緩慢,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現(xiàn)代化建設。 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方針。 (2)特點 ①以土地等基本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前提,堅持了我國農村的社會主義制度。,②它把統(tǒng)一經營和家庭分散經營有機地結合起來,既發(fā)揮了集體經濟的優(yōu)越性,又發(fā)揮了農民家庭的積極性。 ③它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農民的偉大創(chuàng)舉。 2.農村經濟體制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相同之處 (1)擴大了生產經營自主權。 (2)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都調動了生產積極性,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歷史敘述,1.背景 (1)國內: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國際: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世界 遭遇挫折。,,答案,社會主義運動,2.過程,,答案,南方談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3.意義 (1)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創(chuàng)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上的新奇跡。 (2)社會生產力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3)從總體上已達到 ,并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邁進。,,答案,小康水平,探究點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深化探究,材料 圖一為上海市糧票(1955年發(fā)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圖二為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該公司創(chuàng)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圖一 圖二,思考 由圖一到圖二反映出中國的經濟體制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發(fā)生這一變化的意義。,,答案,答案 (1)變化: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到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意義: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有利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究點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 材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思考 依據材料,你如何看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答案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組成部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把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的調節(jié)機制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fā)展。,重點精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區(qū)別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調節(jié)作用的經濟,不是行政手段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2)計劃經濟體制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以行政審批配置資源和指令性計劃配置資源為主,甚至有時以官員意志配置資源。 (3)二者最顯著的區(qū)別是:資源配置方式是以行政手段配置資源為主還是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易混易錯,市場經濟不等同于資本主義經濟,只是經濟手段之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的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返回,,反饋訓練區(qū),1,2,3,4,5,6,,解析答案,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使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解析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確定今后黨和國家的工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D,1,2,3,4,5,6,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兩權分離”取得良好效果,近年來又實行“三權分置”,拉開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皟蓹喾蛛x”中的“兩權”是指( ) A.所有權、承包權 B.經營權、承包權 C.自主權、承包權 D.所有權、經營權,,解析答案,解析 1978年,安徽、四川的一些農村,開始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yè)生產責任制,使農民有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擁有對土地的承包權,但是所有權仍然歸國家,也就是所有權和承包權相分離,故A項符合題意。,A,1,2,3,4,5,6,3.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農村經濟體制發(fā)生重大變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一變革是( ) A.建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 B.建立人民公社 C.建立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 D.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解析答案,解析 從材料“20世紀80年代初”“農村經濟體制發(fā)生重大變革”“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等信息可知D項正確; A、B、C三項發(fā)生在20世紀5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D,解析 本題分析的是1978年至1991年首鋼效益快速增長的原因。 B項指的是“一五”計劃的特點; C項發(fā)生于20世紀60年代; D項出現(xiàn)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故選A項。,1,2,3,4,5,6,4.“1991年首鋼銷售收入91.4億元,是1978年的6.3倍;實現(xiàn)利稅29.26億元,是1978年的6.72倍……”當時首鋼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 B.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方針的繼續(xù)貫徹 C.國民經濟實行全面整頓思想的提出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制定,,解析答案,A,A.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 C.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基本確立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2,3,4,5,6,5.下圖為“市場”一詞在歷屆中共三中全會報告中出現(xiàn)的頻率統(tǒng)計。其中1993年在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出現(xiàn)頻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1980年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已經在全國普遍實行,故A項錯誤; 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所以1993年“市場”一詞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故B項正確; 到目前,我國只能說初步實現(xiàn)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并不能說基本確立,故C項錯誤;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故D項錯誤。 答案 B,,1,2,3,4,5,6,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10月28日,山東范縣縣委書記作報告:“人人進入新樂園,吃喝穿用不要錢,雞鴨魚肉味道鮮,頓頓可吃四個盤……人人都說天堂好,天堂不如新樂園!” 請回答: (1)材料一中農民向往的“新樂園”是指什么?簡要分析它出現(xiàn)的原因和產生的影響。,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要從“1958年”入手,指出人民公社出現(xiàn)的原因及影響。,答案 人民公社。“左”傾錯誤(八大二次會議制定的總路線違背了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導致1959~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1,2,3,4,5,6,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2)材料二反映了我國農村怎樣的經濟體制?這種經濟體制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是什么?對我國農村經濟建設產生了什么影響?,解析答案,解析 材料二反映的是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應綜合分析這一制度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及對我國農村經濟建設的影響。,答案 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背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業(yè)的發(fā)展。影響: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使農業(yè)生產向商品化、專業(yè)化、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返回,,教材問題解答,學思之窗 思考:小崗村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答案,答案 主要是因為小崗村的村民在省政府創(chuàng)新政策的推動下,為了擺脫自身的困境,大膽地把生產隊的土地劃分到戶,包干經營,自負盈虧,充分調動了這些承包土地的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經過他們的精心勞動,獲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收獲。,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主要從哪些方面展開?主要內容是什么?對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起了怎樣的作用?,,答案,答案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主要在農村對人民公社的舊體制和城市中計劃經濟的舊體制兩個方面進行改革。在農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克服了平均主義,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在城市對國有企業(yè)的改革中,主要圍繞著增強企業(yè)活力這一中心,通過政企分開、簡政放權,通過推行多種所有制形式經濟,通過改革分配制度等,調動了企業(yè)和領導者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企業(yè)的競爭能力和生產效率,推動我國工業(yè)生產持續(xù)高速發(fā)展。,二、學習延伸 閱讀以上內容,請分析,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為什么要從農村開始;結合今日農村的變化,試分析農村經濟改革的成就與存在的問題。,,答案,返回,答案 首先,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是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而農村經濟改革,又直接關系到農業(yè)生產是否得到健康發(fā)展,所以要選擇首先改革農業(yè)。其次,過去對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失誤,在農村中的危害遠遠大于城市,所以要先從農村改革。另外,在一些思想束縛打破較早的地區(qū),當地農民和地方領導已經大膽地開始進行了改革試驗,農村已出現(xiàn)了改革勢在必行的大趨勢,所以農村改革率先開始。農村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克服了平均主義,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使中國農村面貌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也要看到,中國國情導致改革后我們依,,答案,,返回,然實行的是小農經濟,生產技術和經營方式都十分落后,要實現(xiàn)農民富裕的目標還有很大難度。此外,農村經濟的社會化、商品化程度還很低,還跟不上工業(yè)化發(fā)展的要求,還需要開拓思路,探索新的改革措施。,-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5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 單元 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建設 道路 計劃經濟 市場經濟 課件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242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