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5 物體的內能課件 粵教版選修3-3.ppt
《高中物理 1.5 物體的內能課件 粵教版選修3-3.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物理 1.5 物體的內能課件 粵教版選修3-3.ppt(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 第五節(jié) 物體的內能,高中物理選修3-3粵教版,[目標定位] 1.知道溫度是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志,滲透統(tǒng)計的方法. 2.知道什么是分子勢能,分子勢能隨分子距離變化的關系.理解分子勢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 3.知道什么是內能,知道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物質的量、溫度和體積有關. 4.知道理想氣體微觀模型,知道理想氣體的內能只跟溫度有關,跟體積無關.,一、分子的動能及溫度 1.分子的動能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 而具有的能. 2.分子的平均動能:所有分子的熱運動動能的 . 3.溫度的微觀意義:溫度是分子熱運動的 的標志.,預習導學,無規(guī)則運動,平均值,平均動能,二、分子勢能 1.定義:分子間存在 作用力,分子間具有的由它們 的 決定的勢能. 2.分子勢能的決定因素 (1)宏觀上:分子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 有關. (2)微觀上:分子勢能與分子之間的 有關.,預習導學,相對位置,體積,距離,相互,三、物體的內能 1.定義:物體中所有分子的熱運動動能與 的總和. 2.決定因素:物體所含的分子總數(shù)由 決定,分子的 熱運動平均動能由 決定,分子勢能與物體的 有 關,故物體的內能由 、 、 共同決定,同 時受物態(tài)變化的影響. 3.理想氣體微觀模型: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把氣體分子簡 化地看作 的質點. 4.理想氣體的內能只跟 有關,溫度越高,理想氣體的內 能 .,預習導學,分子勢能,物質的量,溫度,體積,物質的量,溫度,體積,沒有相互作用,溫度,越大,想一想 在高空中高速飛行的飛機中的物體,內能一定大嗎? 答案 不一定.內能包括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分子動能決定于溫度,分子勢能決定于體積,物體的內能與機械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物體速度大,高度大,只是機械能大,內能不一定大.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態(tài)無關.,預習導學,一、對分子動能的理解 1.單個分子的動能 由于分子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在某時刻物體內部各個分子的動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個分子,在不同時刻的動能也是不同的,所以單個分子的動能沒有意義.,課堂講義,課堂講義,2.分子的平均動能 (1)溫度是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熱運動的客觀表現(xiàn),具有統(tǒng)計意義,溫度升高,分子平均動能增大,但不是每個分子的動能都增大、有的分子動能甚至還減小,個別分子的動能大小與溫度沒有關系,但總體上所有分子動能的總和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2)分子的平均動能只由溫度決定,與物質種類、質量、壓強、體積無關,只要溫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動能都相等,由于不同物質的分子質量不同,所以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的分子運動的平均速率大小一般不同.,課堂講義,3.溫度的意義 (1)宏觀: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 (2)微觀: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課堂講義,例1 下列關于物體的溫度與分子動能的關系,正確的說法是 ( ) A.某物體的溫度是0 ℃,說明物體中分子的平均動能為零 B.物體溫度升高時,每個分子的動能都增大 C.物體溫度升高時分子平均動能增加 D.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則物體的溫度越高 答案 C,課堂講義,解析 某物體溫度是0 ℃,物體中分子的平均動能并不為零,因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A錯誤;當溫度升高時,分子運動加劇,平均動能增大,但并不是所有分子的動能都增大,B錯,C對;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這并不能代表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所以物體的溫度不一定高,D錯. 借題發(fā)揮 (1)雖然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但是零度(0 ℃)時物體中分子的平均動能卻不為零. (2)物體內分子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的速度和物體做機械運動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課堂講義,針對訓練1 (雙選)當氫氣和氧氣的質量和溫度都相同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兩種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相等 B.氫氣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氣分子的平均速率 C.兩種氣體分子熱運動的總動能相等 D.兩種氣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速率相等 答案 AB,課堂講義,解析 因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所以選項A正確;因為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的質量不同,且mH2mO2,平均動能又相等,所以分子質量大的平均速率小,故選項D錯,選項B正確;雖然氣體質量和分子平均動能都相等,但由于氣體摩爾質量不同,所以分子數(shù)目也就不相等,因此選項C錯.,課堂講義,二、對分子勢能的深化理解 1.分子勢能 由分子間的相對位置決定的能叫分子勢能.,課堂講義,2.分子勢能的變化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 分子勢能是由分子間的相對位置決定的.當分子間的距離發(fā)生變化時,分子力要做功.當分子力做正功時,分子勢能減?。划敺肿恿ψ鲐摴r,分子勢能增大.由分子間的作用力F與分子間的距離r之間的關系(如圖1-5-1所示)可知(取r→∞時分子勢能為零):,圖1-5-1,課堂講義,(1)當r?r0(r0表示兩分子間的平衡距離,下同)時,分子間的作用力小到可忽略不計,可以認為分子間沒有相互作用力,這時的分子勢能為零(沒有分子勢能). (2)當rr0時,分子力表現(xiàn)為引力.當r增大時,分子力做負功,因此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增大. (3)當rr0時,分子力表現(xiàn)為斥力.當r減小時,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大,因此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課堂講義,(4)當r=r0時,分子力表現(xiàn)為零.當r增大時,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大;當r減小時,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大,因此r=r0時分子勢能最?。?分子勢能與分子間的距離r的關系如圖1-5-2所示. 圖1-5-2,課堂講義,例2 甲、乙兩分子相距較遠(此時它們之間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設甲固定不動,在乙逐漸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過程中,關于分子勢能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勢能不斷增大 B.分子勢能不斷減小 C.分子勢能先增大后減小 D.分子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答案 D 解析 rr0時,靠近時引力做正功EP減??;rr0靠近時斥力做負功,EP增加.,課堂講義,借題發(fā)揮 (1)分子勢能的變化情況只與分子力做功相聯(lián)系.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分子力做功的值等于分子勢能的變化量. (2)討論分子勢能變化時,絕不能簡單地由物體體積的增大、減小就得出結論.導致分子勢能變化的原因是分子力做功情況.,課堂講義,針對訓練2 如圖1-5-3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處,乙分子位于x軸上,甲分子對乙分子的作用力與兩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如圖中曲線所示.F>0為斥力,F(xiàn)<0為引力,a、b、c、d為x軸上四個特定的位置,現(xiàn)把乙分子從a處由靜止釋放,則 ( ),圖1-5-3,課堂講義,A.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運動,由b到c做減速運動 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運動,到達c時速度最大 C.乙分子由a到c的過程,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D.乙分子由b到d的過程,兩分子間的分子勢能一直增加 答案 B,課堂講義,解析 乙分子由a運動到c的過程,一直受到甲分子的引力作用而做加速運動,到c時速度達到最大,而后受到甲分子的斥力做減速運動,A錯誤、B正確;乙分子由a到c的過程所受引力做正功,分子勢能一直減小,分子的動能一直增大,C錯誤;乙分子由b到d的過程中,先是引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后來克服斥力做功,分子勢能增加,D錯誤.,課堂講義,三、對內能的理解 1.因為一切物體都是由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且相互作用著的 分子所組成的,所以任何物體都具有內能.,課堂講義,2.物體的內能與機械能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物體的機械運動對應著機械能,熱運動對應著內能.內能和機械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量. (2)內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間的相對位置決定的勢能的總和,而不是分子定向移動的動能,它與物體的溫度、體積等因素有關;而機械能是物體的動能及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總和,它是對宏觀物體來說的. (3)物體具有內能的同時又可以具有機械能.當物體的機械能增加時,內能不一定增加,但機械能與內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課堂講義,例3 (2014北京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物體溫度降低,其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增大 B.物體溫度升高,其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增大 C.物體溫度降低,其內能一定增大 D.物體溫度不變,其內能一定不變 答案 B,課堂講義,例4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鐵塊熔化成鐵水的過程中,溫度不變,內能也不變 B.物體運動的速度增大,則物體中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增大,物體的內能增大 C.A、B兩物體接觸時有熱量從物體A傳到物體B,這說明物體A的內能大于物體B的內能 D.A、B兩物體的溫度相同時,A、B兩物體的內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 答案 D,課堂講義,-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物理 1.5 物體的內能課件 粵教版選修3-3 物體 內能 課件 粵教版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237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