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案例設計與分析.doc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案例設計與分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案例設計與分析.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案例設計與分析 教學背景 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革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文教學的設計理念便是積極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探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和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問題協(xié)商解決,通過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精神。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學生、文本、教師間多向、互動地交流,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教材特點 (一)教材簡析:《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幾只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了解了媽媽的樣子特點,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身體也發(fā)生了變化,最后變成了小青蛙,并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二)教學重、難點: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shù)膸椭?,怎樣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并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應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 課時內容預設: 第1課時重點讀通課文,認識本課“我會認”中的8個生字,學習課文第1節(jié),了解小蝌蚪的特點。書寫“有、在”。 第2課時學習課文第2~6節(jié),了解大青蛙的特點以及小蝌蚪找媽媽的經歷,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書寫“什、么、變、條”。 第3課時學習課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朗讀課文總結導行,完成書面作業(yè),會用“已經”說話。 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通過細讀課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歷程中,逐漸發(fā)育成青蛙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幾經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 2.通過小組交流討論,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朗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動物,會捉害蟲。我們要保護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4.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動作技能目標: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學生在朗讀表演中,進一步理解詞句的意思,充分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標: 1.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知識的熱情,能自覺保護小蝌蚪和青蛙,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學習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3.通過質疑、解疑,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五、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北菊n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jù),構建信息環(huán)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 (一)教法: 1.采用變序教法,可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想深入了解哪個問題就學習哪一部分。這樣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邊讀書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2.多元智能驅動法: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感悟、朗讀表演、唱一唱、畫一畫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各類情感因素,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從而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 (二) 學法: 重視學生的個體參與,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我為本課預設的學法是: 1.探究法:學生可以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知識,獲得成功的愉悅。 2.合作討論法:在解決問題時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組里交流,最后小組代表發(fā)言,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三)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青蛙和小蝌蚪的貼圖。2.學生準備鯉魚、烏龜、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 (四)板書設計: 采用貼圖式板書,直觀、形象,符合兒童心理特征,調動學生積極性。 (五)課外學習資源搜集與處理: 1.課前請學生搜集有關小蝌蚪與小青蛙方面的常識與圖片。 2.提供小蝌蚪生長過程的圖片一組,讓學生按順序貼圖并進行說話訓練。 3.自制拇指玩具一套,準備自己分角色朗讀。 4.課后提供課外相關學習資料三份,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六、教學流程: 第1教時 (一)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1.讀題 2.質疑:①小蝌蚪長什么樣?②它的媽媽是誰?長什么樣?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媽媽的? (二)讀通課文 1.自由讀。(碰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學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師) 2.讀給同桌聽,互相正音。 3.看連環(huán)畫,找到相應的小節(jié),一起讀一讀。 4.自由選擇文中的一個小節(jié)讀給大家聽。 (三)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說說你想提醒同學注意什么?(“迎、頂”是后鼻音?!白贰笔锹N舌音。) 2.說說你記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的?(灰:橫和撇就像兩根草,被火一燒就變成了“灰”;阿姨是女的,所以“姨”是女字旁等等) 3.有、在”跟“灰”一樣都有橫和撇,怎么記呢?交流記字好辦法。 ⑴先書空再描紅,記住筆畫位置。 ⑵老師范寫時請學生邊看書邊提示筆畫位置。(注意兩個字中第一筆橫的長短不同。) ⑶學生書寫“有、在”。 ⑷書寫展評、小結。 yǒu zài ⑸填空過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 1.小蝌蚪長什么樣的呢?出示第一節(jié)課文,自由讀、指名讀讀。 2.根據(jù)課文內容同桌合作畫一幅畫。 3.對照課文,評一評畫得對不對,為什么?(檢測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讀課文,表現(xiàn)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5.仿照《小蜻蜓》的曲調,學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愛,黑灰身子大腦袋,甩著長尾水中游,游來游去多快活?。? (五)課后延伸 1.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課后請去搜集關于青蛙方面的知識。 第二教時 (一)復習導入,引出問題 1.鼓勵學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節(jié)課的學習成果。(如:讀生字說說記字好方法;讀課文說出小蝌蚪的樣子;展示自己所畫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圖畫;唱上節(jié)課教的兒歌等等) 2.我們已經知道了小蝌蚪可愛的樣兒,那這節(jié)課,你們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質疑,構建問題情景。這節(jié)課就圍繞這些學生想知道的問題進行學習、研究。(二)圍繞問題,探究學習 學生想先深入了解哪個問題,就先學習哪一部分。 問題1: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么樣? 1.自由朗讀2.3.4小節(jié),先把所有寫小蝌蚪媽媽樣子的詞句用橫線劃出來。再四人小組內交流,看看是否找對找全。討論一下怎樣連起來說說青蛙的樣兒? 2.小組代表發(fā)言、師生共同評價。 3.研讀描寫青蛙樣兒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詞的準確、生動。 簡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種有益的動物,我們要保護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朗讀句子,體會青蛙的美,表達大家對青蛙的喜愛之情。 4.學唱歌曲《青蛙媽媽》,記住青蛙特征,積累好詞。 (自編歌曲:大青蛙四條腿,披著綠衣露白肚,鼓眼睛兒寬嘴巴,捉起害蟲頂呱呱。) 5.對比朗讀寫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特點的話,知道他們的樣子不一樣,這是小蝌蚪要找媽媽的原因之一、 問題2: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呢? 1.由讀讀2.3兩節(jié),邊讀邊想,你能自己讀懂哪些內容?還有哪些需要請教大家? 2.重點理解: (1)小蝌蚪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媽媽?(這是小蝌蚪找媽媽的另一個原因。) (2)小蝌蚪為什么錯把烏龜當作自己的媽媽了?(知道鯉魚媽媽、烏龜媽媽介紹得不夠全面。) 3.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再現(xiàn)找的過程(請幾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表演中隨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齊讀第5節(jié),體會見面時的情景。 抓住青蛙媽媽的話“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質疑,可引出下一個問題情景,即:問題3: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下一節(jié)課再來研究。 (三)復習鞏固,完成書面作業(yè)。 1.課文中的8個生字,還記得嗎?誰來領大家讀一讀? 2.“迎”和“追”兩個字相同在哪些地方?(偏旁相同,筆順規(guī)則相同,都有走過去的意思。)走過去的方向一樣嗎?(迎:面對著走過去。追:從后面趕上去。) 3.口頭填空:荷葉上()著一只大青蛙,()著碧綠的衣裳,()著雪白的肚皮,()著一對大眼睛。 4.學習生字“什、么;變、條”:讀字組詞,交流記字好方法。先描紅再看老師范寫,體會書寫要領,最后獨立書寫。讀句子:不知什么時候,小蝌蚪的那條長尾巴變短了。 (四)課后延伸, 請大家課后去搜集有關小蝌蚪生長變化方面的知識與圖片。 第三教時 (一)復習引入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學生簡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課文是怎么告訴我們的呢?請大家仔細讀讀全文。 (二)細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描寫小蝌蚪形體變化的句子。 2.給小蝌蚪形體變化過程圖標上序號。 3.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 4.完成填空題: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腿,再長出兩條()腿,后來尾巴變()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讀讀說說:(用“已經”說話,可以先利用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進行訓練,然后再進行開放性訓練,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經不見了。它們黑灰色的身子已經變成了青綠色。它們已經變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經會跳了。小青蛙已經會捉害蟲了…… (三)總結導行: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2.小朋友,學了這篇課文,有哪些收獲? (四)課后延伸: 1.畫小蝌蚪變化過程的連環(huán)畫。 2.課后閱讀所提供的學習資料。(摘自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媽媽》) 3.建議閱讀《中國兒童散文文庫》中的《巖石上的小蝌蚪》、小學語文第5冊《不合群的小蝌蚪》。 附板書 34小蝌蚪→找→媽媽 ?問鯉魚、烏龜?(青蛙) 大腦袋先長后腿四條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長前腿寬嘴巴 長長的尾巴尾巴變短披綠衣 尾巴不見露白肚 鼓眼睛 五、第二教時教學片段評析 復習引入片段 師問:同學們,上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嗎? 生:我會讀課文中的生字詞了,請大家跟我讀。(一生領讀,其余跟讀,發(fā)現(xiàn)有錯,即時糾錯。) 生:學了課文第一節(jié),我知道了小蝌蚪長什么樣了。 生:我會讀第一段課文了,讓我讀給大家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生:我根據(jù)課文意思畫出了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樣子。(展示自己的畫,大家評議。) 生:我會唱老師教的歌曲《小蝌蚪真可愛》,請大家和我一起唱:小蝌蚪真可愛,灰黑身子大腦袋,甩著長尾水中游,游來游去多快活?。ㄈ嗤瑢W都盡情地唱了起來。) 點評: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以及個性體驗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教師應打破以往單一枯燥的齊讀生字詞和課文的模式,鼓勵學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節(jié)課的學習成果,這樣才能全面的、充分調動各類情感因素,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從而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 學習探究片段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小蝌蚪可愛的樣兒,那這節(jié)課,你們還想學什么? (學生質疑,構建問題情景。) 生:我想知道小蝌蚪有沒有找到媽媽? 生:他的媽媽是誰?長什么樣? 生: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媽媽的? 師: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學習、研究。大家想先解決哪個問題呢? (學生自選學習內容,教師尊重學生的意愿。) 師:剛才大家提出來想先了解“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么樣”這個問題,那么就請大家自由朗讀第2.3.4小節(jié),把所有寫小蝌蚪媽媽樣子的詞句用橫線劃出來。 (生讀課文畫有關詞句。師巡視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沒有劃全。) 師:四人小組內交流,看看是否找對找全。 生:四人小組交流評議。 師:討論一下怎樣連起來說說青蛙的樣兒? 小組代表發(fā)言、師生共同評價。 點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讓學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先讓學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組里交流,最后小組代表發(fā)言,這不但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并使學生智力互補,實現(xiàn)共同提高,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并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這一過程教師起到的是引導者、服務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師:請大家讀讀文中描寫青蛙樣兒的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覺得寫青蛙媽媽身體顏色的詞很美:碧綠、雪白 生2:我認為“蹲、披、露、鼓”這些動詞寫得很準確。 師:為什么說這些詞寫得準確呢? 生3:青蛙是兩條后腿彎曲著站在荷葉上的,就不能叫站了,只能叫“蹲”。(該生邊說還邊做了個蹲的動作。) 生4:“鼓”字說明青蛙的眼睛很大。 生5:鼓字還說明青蛙的眼睛是往外凸出的。 生6:我知道青蛙的眼睛是長在頭頂上的。(生邊說邊把手握成拳頭放在頭頂上) 生7:我知道為什么說青蛙是披著碧綠的衣服而不是穿著碧綠的衣服了。因為如果說是穿著,那么就不會露出雪白的肚皮了。 生8:我知道青蛙那碧綠的衣裳和植物的顏色差不多,不會被害蟲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很明亮,四條腿會跳,舌頭還會突然伸出去,所以捉害蟲的本領很高。 師:我知道很多同學從書上、網(wǎng)上和附近的農民那里了解到青蛙與莊稼的關系。大家來交流一下好嗎? 生9:我從《跟我學語文》這本書中了解到青蛙捕食害蟲,不分晝夜,一只青蛙一天要捕食600只以上的害蟲。 生10:我爺爺告訴我,利用青蛙滅害蟲很環(huán)保,因為用藥水消滅害蟲,雖然害蟲死了,但還有一些農藥會留在莊稼里,人吃了就會對身體有害。 生11:我從書上看到過一句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能說說意思嗎? 生12:大概是青蛙多,稻子就能豐收。 生13插嘴:這跟“瑞雪兆豐年”差不多。 師:對,這句話寫出了青蛙與莊稼豐收的關系,由此看來青蛙不僅長得可愛,還很有用呢!它是捉害蟲的(生:能手),莊稼的(生:好朋友)農民伯伯的(好幫手)。你們喜歡青蛙嗎?(生:喜歡?。? 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描寫青蛙媽媽的句子。 點評:在這教學片斷中,教師能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通過品讀詞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語言感悟能力。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讀書匯報、信息調查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知道青蛙是種有益的動物,這為感情朗讀句子,體會青蛙的美,表達大家對青蛙的喜愛做了感情的鋪墊。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知識的熱情,并對學生滲透了保護青蛙、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課后延伸教學片段: 畫小蝌蚪變化過程的連環(huán)畫。 課后閱讀所提供的學習資料《小蝌蚪找媽媽》。 建議閱讀《中國兒童散文文庫》中的《巖石上的小蝌蚪》、小學語文第5冊《不合群的小蝌蚪》。 點評:抓住有利契機,把課本和課外讀物有機的結合起來,積極有效地去誘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豐富和延伸他們的知識,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讓學生的知識得以延伸,認識得以升華,我設計課外延伸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把課堂上沒有盡興的“節(jié)目”延伸到課外完成,實施綜合性學習。 教學反思: 設計教學時能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讓學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shù)膸椭拢鯓诱业角嗤軏寢尩慕洑v,并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知識的熱情,能自覺保護小蝌蚪和小青蛙,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學習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課始質疑和課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疑,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能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利用多樣化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積極主動。人人參與閱讀、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討論的參與率達到80%。在交流討論活動中,學生能準確把握課文內容要點,一部分學生更能運用想像力,提出獨創(chuàng)性見解。拓展延伸的文學欣賞活動,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欣賞到了藝術的美,效果很好。 這一案例的創(chuàng)設和設計,在教與學的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在教師教學思想的引領下,逐漸得到養(yǎng)成和實現(xiàn)的。其次,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靈活地把全班分為多個小組的小群體進行學習,學習形式上更具有靈活性和注重個性的發(fā)展。對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提高,能進行有效的指導,在關注過程中,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 由于教師想全面體現(xiàn)新課標新理念,一節(jié)課安排的教學內容多,教學方式多,而學生積極性高,都想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時間很緊張。教師在以后教學中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只是個憑借,應學會取舍,精講精練,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要尊重學生,努力發(fā)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做學習的主人,又要根據(jù)學情及時調控,促使他們有效地學習。 THANKS !!! 致力為企業(yè)和個人提供合同協(xié)議,策劃案計劃書,學習課件等等 打造全網(wǎng)一站式需求 歡迎您的下載,資料僅供參考 -可編輯修改--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小蝌蚪找媽媽 蝌蚪 媽媽 教學 案例 設計 分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157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