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11 短文二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11 短文二篇(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 短文二篇 教學目標 課題 短文二篇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時分配 建議本課依據(jù)學情分課時。第一課時進行自主學習反饋及整體感知、結(jié)構(gòu)梳理。第二課時進行課文具體感知的交流展示及當堂檢測??蛇m當調(diào)節(jié)。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識記相關(guān)文學常識及重點文言詞語,品味并積累文中寫景的優(yōu)美語句,朗讀并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學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lǐng)會文章的意境,激發(fā)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課前準備 課 前 預(yù) 習 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思想家。他的思想脫胎于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書法方面,工草隸,行書尤妙。此外,他對歷算、地理、醫(yī)藥等也有一定研究。著有《陶隱居集》《本草經(jīng)集注》等。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代文學家。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詞人代表,并稱“蘇辛”;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他在散文、賦、詩、詞、書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與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及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唐宋八大家”。代表作有《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水調(diào)歌頭》《赤壁賦》《石鐘山記》等。 背景材料 《答謝中書書》 南北朝時,政局動蕩,社會混亂,不少文人遁跡山林,從自然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常常在書信中描山畫水,表明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記承天寺夜游》 本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當時,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做著有職無權(quán)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進行了美妙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讀準字音 夕日欲頹(tuí) 沉鱗競躍(yuè) 與其奇者(yù) 未寢(qǐn) 相與(yǔ) 遂(suì) 藻(zǎo) 荇(xìnɡ) 一詞多義 與: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動詞,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讀yù) 念無與為樂者(連詞,和、跟、同,讀yǔ) 之:山川之美(助詞,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時:四時俱備(名詞,季節(jié)) 春冬之時(名詞,時候) 詞類活用 (1)五色交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 (2)相與步于中庭(名詞用作動詞,散步) 古今異義 歇:古義:消散。例句:曉霧將歇。 今義:休息。 念:古義:考慮,想到。例句:念無與為樂者。 今義:想念。 但:古義:只是。例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今義:表轉(zhuǎn)折,但是。 耳:古義:語氣詞,相當于“罷了”。例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今義:耳朵。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蓋竹柏影也(“……也”表判斷) (2)狀語后置句 相與步于中庭(“于中庭”是“步”的狀語)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中國的文人似乎與山水、自然有著特別的情結(jié),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好像永遠無法割斷的情愫。人生得意時,他們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花一草笑談自己心中的萬丈豪情;仕途失意時,他們退隱江湖,大自然就成了他們最好的傾訴對象。多情文人與美麗山水結(jié)合的結(jié)果就是那一篇篇傳誦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傳。今天學習的兩篇美文,一篇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一篇繪就一幅淡雅的月夜圖,都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清純美好。語言樸素自然,富有詩情畫意。 新課展開 答謝中書書 【朗讀課文,翻譯重點句子】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實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參考譯文: 1.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2.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3.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4.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山川之美,在詩人陶弘景的筆下是怎樣的情景?(引原句)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2.作者是怎樣從聽覺與視覺的角度來寫一天中的景物變化?(引原句)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自己隱居地的秀美景色? 從形態(tài)、色彩、聲音三個方面描摹其美景。 【再讀課文,梳理結(jié)構(gòu)】 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全文可分三部分?!吧酱ㄖ?,古來共談”總領(lǐng)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 【反復(fù)誦讀,感受美景】 作者筆下的景色很美,請問,美在哪里?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 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課堂討論,拓展延伸】 “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字里行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把握文章主旨】 談?wù)勀銓Ρ疚闹髦嫉睦斫狻? 本文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過借古證今,強調(diào)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觀點,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記承天寺夜游 【朗讀課文,翻譯重點句子】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參考譯文: 1.這時月光悄悄照進門里(十分幽美),我于是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 2.(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積水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錯,原來是竹柏枝葉的影子。 3.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清閑的人罷了。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貶,心情郁悶、孤獨;二是因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你認為“閑人”是指什么樣的人? 清閑的人。 4.“閑人”二字表現(xiàn)了蘇軾怎樣的復(fù)雜情感? “閑”字飽含著作者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心情的寂寞,面對挫折逆境的豁達,面對孤獨人生的感慨……也使我們看到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故其筆下的月夜才如此空靈、皎潔。 【再讀課文,梳理結(jié)構(gòu)】 將短文劃為三個層次,并用簡練的話予以概括。 第一層(開頭至“相與步于中庭”):交代了夜游的時間、人物和原因。 第二層(“庭下如積水空明”至“蓋竹柏影也”):寫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層(“何夜無月”至“……兩人者耳”):抒發(fā)作者對月光如水、竹柏疏影的深切感受。 【品語言,賞美文】 1.找出本文寫景的句子,說說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弊髡咭愿叨饶毜墓P墨,渲染出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本渲袩o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寫?zhàn)嵉脑鹿?。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坝迷濉④艚粰M”四字,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積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來描寫,給人以一池春水靜謐之感?!坝迷?、荇交橫”是以竹柏倒影來烘托月光,給人以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這個意境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心無塵俗的生活態(tài)度。 【把握文章主旨】 怎樣理解本文的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庭院月光的描寫,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shù)境界,傳達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在其中。 寫作方法 【深入研讀,探究方法】 《答謝中書書》 1.結(jié)構(gòu)獨具特色。 《答謝中書書》先以感慨發(fā)端,然后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自從謝靈運以來,再沒有人能夠欣賞到自然景色的妙處了,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得意之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記承天寺夜游》從“欲睡”到“起行”到尋友再到散步,由事及景,由景生情,自始至終一氣呵成。文章用自然流暢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2.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生動形象。 《答謝中書書》寫山,突出“入云”,表現(xiàn)出山的高峻,給人以具體的形象感;寫水,突出“清流見底”,給人以空明澄澈之感。景物描寫生動形象,勾勒出一幅山高水清的秀美圖景。 《記承天寺夜游》運用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月光的皎潔。月光灑在庭院中,院子如一方清池般空明澄澈;竹柏的影子映在院中,就像水中縱橫交錯的水草。通過描寫月光下的景物烘托出月光的皎潔。 3.借景抒情,創(chuàng)造清幽的意境。 《答謝中書書》從山水映襯之美、色彩搭配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四個方面,營造了一個清幽俊逸的意境。 《記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念”“遂”“尋”“閑人”等詞,無不字字含情、情景交融。通過描寫月光下庭院中的美景,營造出一種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教學板書 布置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完成本課時對應(yīng)練習,并預(yù)習下一課時內(nèi)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本堂課我仍注意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以通讀為主要方式來讓學生體味語言的自然美。學習寫景的技巧,同時用比較閱讀的形式來讓學生區(qū)分這兩篇短文在敘事寫景方面的異同,從而加深了對這兩篇文章的理解。整個過程無不體現(xiàn)著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了師生互動空間,引導學生走近作者的心靈深處,讓學生在作者所營造的人、事、物、情、境中去感悟去思考。 傳統(tǒng)文化 謝靈運簡介 謝靈運(385—433),南朝宋山水詩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因承襲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故稱謝康樂。謝靈運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脫自己的政治煩惱,謝靈運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其詩大都描寫會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以精麗之語刻畫自然景物,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寫春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寫秋色“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寫冬景“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等。 “東坡居士”的由來 元豐三年(1080),蘇軾被貶黃州。他剛到黃州時,因俸祿減少,家里人口又多,生活非常困難,不得不節(jié)衣縮食。老友馬正卿替他求得城東營防廢地數(shù)十畝,讓他開墾耕種,以解決吃飯問題。蘇軾便在東坡之上開荒種地、辛勤勞作,漸漸地他對這個曾經(jīng)長滿荒草的地方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贊揚這東坡如同山石般坎坷堅硬的道路,要求自己也必須不避艱險,樂觀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行。他把東坡看成是自己個性的象征。辛苦一年后,蘇軾在東坡旁搭建了一間書齋,命名為“東坡雪堂”,從此自號“東坡居士”。-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11 短文二篇 短文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146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