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全冊筆記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全冊筆記》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全冊筆記(6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第 66 頁 共 66 頁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全冊筆記 一、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定 義: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 2、化學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 二、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定 義: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可以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2、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第二節(jié)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蠟燭 l 石蠟不溶于水,石蠟密度小于水。 l 蠟燭燃燒時的火焰分三層,包括外焰、中焰和內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發(fā)現(xiàn)兩端先碳化,說明外焰溫度最高。 l 點燃蠟燭后,用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說明蠟燭燃燒產(chǎn)生水;向燒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 l 熄滅蠟燭時產(chǎn)生的白煙是凝固的石蠟蒸氣。 l 蠟燭燃燒的表達式: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二、做“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實驗時,最重要的是做對比實驗。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第一節(jié) 空氣 一、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實驗原理】紅磷+氧氣—點燃→五氧化二磷 P+O2點燃P2O5 【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彈簧夾關閉。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記號。 【實驗步驟】 ① 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 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塞子。 ③ 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 【實驗現(xiàn)象】① 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② 放熱;③ 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空氣總體積的1/5。 【實驗結論】① 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② 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注意事項】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燒盡管消耗氣體,但是產(chǎn)生了新的氣體,氣體體積不變,容器內壓強幾乎不變,水面不會有變化。 二、 空氣的成分 氣體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shù) 78% 21% 0.94% 0.03% 0.03% 三、 混合物和純凈物 混合物 純凈物 定義 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叫混合物。 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叫純凈物。 特點 組成混合物的各種成分之間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它們各自保持著原來的性質。 純凈物可以用化學式來表示。但是,絕對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 常見實例 空氣、溶液、合金、鐵銹、加碘鹽、天然氣、自來水、礦泉水等 能用化學式表示的所有物質 冰水混合物、水蒸氣、銅銹也是純凈物 四、 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1. 氮氣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小。 【化學性質】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情況下不能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動植物呼吸。 【用途】①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這一點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氮氣); ② 用作保護氣(焊接金屬時作保護氣、燈泡充氮延長使用壽命、食物充氮防腐); ③ 醫(yī)療上在液氮冷凍麻醉條件下做手術; ④ 超導材料在液氮的低溫條件下顯示超導性能。 2. 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的總稱) 【物理性質】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難溶于水。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化學性質】化學性質很不活潑。所以稀有氣體又叫做惰性氣體。 【用途】① 用作保護氣(焊接金屬時作保護氣、燈泡中充入稀有氣體使燈泡耐用); ② 用作光源(如航標燈、強照明燈、閃光燈、霓虹燈等); ③ 用于激光技術;④ 氦氣可作冷卻劑;⑤ 氙氣可作麻醉劑。 五、 空氣污染和防治 1. 空氣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氣體和煙塵。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氣體),還包括工業(yè)廢氣等方面。 2. 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等。 3. 空氣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環(huán)境問題(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損害人體健康、破壞生態(tài)平衡、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tài)平衡等。 4. 防治空氣污染:加強大氣質量監(jiān)測;改善環(huán)境狀況;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潔能源;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禁止露天焚燒垃圾等。 六、 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又稱環(huán)境友好化學,其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消除污染。 第二節(jié) 氧氣 一、 氧氣的性質 【物理性質】密度略大于空氣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氣態(tài)的氧是無色無味的,液態(tài)氧和固態(tài)氧是淡藍色的。 【化學性質】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氧氣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二、 氧氣的檢驗方法:把一根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三、 探究實驗 1. 木炭燃燒實驗 【實驗現(xiàn)象】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時持續(xù)紅熱,無煙無焰;在氧氣中燃燒更旺,發(fā)出白光。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方程式】碳+氧氣—點燃→二氧化碳 C+O2CO2 2. 硫燃燒實驗 【實驗現(xiàn)象】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化學方程式】硫+氧氣—點燃—二氧化硫 S+ O2SO2 3.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實驗現(xiàn)象】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化學方程式】鐵絲+氧氣—點燃—四氧化三鐵 Fe+O2Fe3O4 【注意事項】 ① 用砂紙把細鐵絲磨成光亮的銀白色,是為了除去細鐵絲表面的雜質。 ② 將細鐵絲盤成螺旋狀,是為了增大細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③ 把細鐵絲繞在火柴上,是為了引燃細鐵絲,使細鐵絲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④ 集氣瓶里要預先裝少量水或在瓶底鋪上一薄層細沙,是為了防止灼熱的生成物濺落使集氣瓶瓶底炸裂。 四、 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1. 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2. 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 3. 化合反應的特點是“多變一”,分解反應的特點是“一變多”。 五、 氧化反應 1.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fā)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它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2. 氧化反應包括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 劇烈氧化會發(fā)光、放熱,如燃燒、爆炸;緩慢氧化放熱較少,但不會發(fā)光,如動植物呼吸、食物的腐敗、酒和醋的釀造、農(nóng)家肥料的腐熟等。 第三節(jié) 制取氧氣 一、 氣體制取裝置 1. 氣體發(fā)生裝置 n 加熱固體制備氣體的裝置(見上圖①) u 反應物和反應條件的特征:反應物都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 u 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將導氣管的出口浸沒在水中,雙手緊握試管。如果水中出現(xiàn)氣泡,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原理:氣體的熱脹冷縮) u 加熱時的注意事項: l 藥品要斜鋪在在試管底部,便于均勻受熱。 l 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l 試管內導管應稍露出膠塞即可。如果太長,不利于氣體排出。 l 停止反應時,應先把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n 固液混合在常溫下反應制備氣體的裝置(見上圖②) u 反應物和反應條件的特征:反應物中有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 u 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在導管出口處套上橡皮塞,用彈簧夾夾緊橡皮塞,從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穩(wěn)定后水面不下降,則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u 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a)(b)(c)(d)四種裝置。 l 裝置(c)的特點: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l 裝置(d)的特點:可以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應時,用彈簧夾夾住橡皮管。這時由于試管內的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試管內的液面會下降) u 如果使用長頸漏斗,注意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應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 2. 氣體收集裝置 n 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見右圖) u 適用情況:收集的氣體不溶或難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 u 注意事項: l 集氣瓶中不能留有氣泡,否則收集到的氣體不純。 l 應當?shù)鹊綒馀葸B續(xù)均勻地放出后再收集氣體,否則收集到的氣體不純。 l 如果瓶口出現(xiàn)氣泡,說明氣體收集滿。 l 如果需要較干燥的氣體,請不要使用排水法。 l 收集完畢后,如果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集氣瓶口應該朝上;如果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小,集氣瓶口應該朝下。 n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見右圖) u 適用情況:氣體密度大于空氣(相對分子質量大于29),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u 要求:導管伸入集氣瓶底,以利于排凈空氣。 u 密度和空氣接近的氣體,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 u 暫存氣體時,只需將集氣瓶正放在桌面上,蓋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n 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見右圖) u 適用情況:氣體密度小于空氣(相對分子質量小于29),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u 要求:導管伸入集氣瓶底,以利于排凈空氣。 u 密度和空氣接近的氣體,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 u 暫存氣體時,需要蓋上毛玻璃片并將集氣瓶倒放在桌面上。 二、 實驗室制取氧氣 1. 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加熱 l 反應原理:高錳酸鉀 → 二氧化錳+錳酸鉀+氧氣 KMnO4K2MnO4+MnO2+O2 l 發(fā)生裝置:由于反應物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加熱固體制備氣體的裝置。 l 步驟: ①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 裝:將高錳酸鉀裝入干燥的試管,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并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 ③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④ 點:點燃酒精燈,試管均勻受熱后,就使酒精燈固定在試管底部加熱。 ⑤ 收:根據(jù)所選的收集裝置來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導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滅酒精燈。 l 注意事項: ◆ 停止反應時,應先把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 加熱高錳酸鉀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被吹入導管,使導管堵塞。 2. 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 二氧化錳 l 反應原理:過氧化氫 → 水+氧氣 H2O2H2O+O2(催化劑可換成硫酸銅溶液) l 發(fā)生裝置:由于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固液混合在常溫下制取氣體的裝置。 3. 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 二氧化錳 l 反應原理:氯酸鉀 → 氯化鉀+氧氣KClO3KCl+O2↑ 加熱 l 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和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裝置相同。 l 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xiàn),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l 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三、 催化劑 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產(chǎn)率。 不同的化學反應有不同的催化劑,同一化學反應也可能有幾種催化劑。 四、 氧氣的工業(yè)制法 實驗室制取氧氣屬于化學變化,工業(yè)制取氧氣屬于物理變化,這是二者的根本區(qū)別。 (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在低溫、加壓的條件下,氣態(tài)空氣變?yōu)橐簯B(tài)。由于液態(tài)氮的沸點比液態(tài)氧的沸點低,在-196℃的情況下,液態(tài)氮蒸發(fā),剩下的就是液態(tài)氧。通常我們把氧氣貯存在藍色的鋼瓶里。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一節(jié)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和原子的異同 分子 原子 定義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質 質量小、體積?。徊粩噙\動;有間隔;同種粒子的化學性質相同。 聯(lián)系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區(qū)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二、 驗證分子運動的探究實驗 【實驗操作】如右圖,取適量的酚酞溶液,分別倒入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一個小燒杯C,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燒杯B置于大燒杯外。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燒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漸變紅。 【實驗結論】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注意事項】濃氨水顯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能揮發(fā)出氨氣。 三、 從微觀角度解釋問題 1. 用分子觀點解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新分子生成的變化。(水蒸發(fā)時水分子的間隔變大,但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故為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分子本身發(fā)生變化,有新分子生成的變化。(電解水時水分子變成了新物質的分子,故為化學變化) 2. 純凈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區(qū)別: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3. 化學變化的實質: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分子裂變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物質的分子。 第二節(jié) 原子的構成 1. 原子的構成 原子一般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質子數(shù)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數(shù)。 原子的種類由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決定。 2. 構成原子的各種粒子間的關系 在原子中,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由于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原子整體不顯電性。 3. 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離子 1. 核外電子的排布 ① 電子分層排布,且離核越近能量越低,離核越遠能量越高 ② 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超過8個(第一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 2. 原子結構示意圖:一個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下 +17 2 8 7 弧線表示電子層 弧線上的數(shù)字表示該層填充的電子數(shù) 表示原子核和核內質子數(shù) 3. 元素的種類 ① 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一般少于4個(是不穩(wěn)定結構),在化學變化中易失去最外層電子,而使次外層成為最外層,形成穩(wěn)定結構。 ② 非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是不穩(wěn)定結構),在化學變化中易獲得電子,而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 ③ 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He為2個),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 元素類別 最外層電子數(shù) 得失電子趨勢 性質 結論 金屬元素 <4 易失去最外層電子(形成陽離子) 易發(fā)生化學反應 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 非金屬元素 ≥4(H:1) 易獲得電子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形成陰離子) 稀有氣體元素 =8(He:2) 難得失電子(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 極難發(fā)生化學反應 4. 離子的形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離子。 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非金屬元素原子得到電子,從而使參加反應的原子帶上電荷。 帶電荷的原子叫做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叫做陽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叫做陰離子。 陰、陽離子由于靜電作用互相吸引,結合形成穩(wěn)定的、不帶電性的化合物。 5. 離子內質子數(shù)不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離子的最外層電子一般是8(氫是0)個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 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變成離子,離子也可以通過得失電子變回原子。 6. 離子符號 離子符號表示的意義:Mg2+表示1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2O2-表示2個氧離子。 離子符號只有微觀含義,沒有宏觀含義。 第三節(jié) 元素 1. 定義:元素就是具有相同電荷數(shù)(即核內電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元素與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元素 原子 區(qū)別 只表示一類原子的總稱;只表示種類,不論個數(shù),是宏觀概念 原子是微觀概念,既表示種類,又表示數(shù)量含義 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但形態(tài)可能變化 化學變化中,原子種類和數(shù)量不變,但最外層電子數(shù)可能變化 聯(lián)系 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原子是構成元素的基本單元 2. 元素之最 地殼中含量(質量分數(shù))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鋁、鐵、鈣 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鈣 3. 元素的分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 4. 元素符號:元素用元素符號表示。元素符號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個字母相同,則再附加一個小寫字母加以區(qū)別。 5. 元素符號的意義:元素符號不僅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如果物質由原子構成,元素符號還可以表示一種物質。 如果元素符號前加上系數(shù),就只表示該原子的個數(shù),只具有微觀意義。 如:H表示氫元素、1個氫原子。2H表示2個氫原子。Cu表示銅元素、一個銅原子、金屬銅。 6. 描述物質宏觀組成和微觀構成: ① 宏觀組成(描述物質的組成時用元素敘述):鐵是由鐵元素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組成的。 ② 微觀構成(描述物質的構成時用分子、原子、離子敘述)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描述分子的構成時用原子敘述)1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 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橫行叫做一個周期,共7個周期;每一縱行叫做一個族,共16個族。 周期的變化規(guī)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相等,同一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同一族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第一節(jié) 愛護水資源 一、 水資源現(xiàn)狀 1. 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著。但淡水只約占全球水儲量的2.53%,其中大部分還分布在兩極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凍土,難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約占其中的30.4%。 2. 我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3. 水資源緊張的原因:一方面人類生活、生產(chǎn)的用水量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未經(jīng)處理的廢水、廢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農(nóng)藥、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體污染,加劇了可利用水的減少,使原本已緊張的水資源更顯短缺。 二、 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節(jié)約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體污染 1. 節(jié)約用水的一些具體措施: a)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 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改變習慣。 c) 污水處理之后,循環(huán)利用。 d) “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處理后,達到一定水質標準的非飲用水)洗車、使用淘米水澆花等。 2. 防止水體污染的一些具體措施: a)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 工業(yè)“三廢”要進行綜合利用和經(jīng)處理后再排放。 c) 農(nóng)業(yè)上提倡使用農(nóng)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nóng)藥。 d) 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 第二節(jié) 水的凈化 一、 水的凈化方法 1. 過濾: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與液體分離。 2. 吸附沉降:常用明礬、活性炭對水中的雜質吸附而沉降。 n 明礬是一種常用的凈水劑,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膠狀物可以對懸浮雜質吸附沉降,以達到凈水的目的。 n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可以吸附水中的懸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異味。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鈣、鎂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n 活性炭凈水器的入水口在凈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凈水效果更好。 3. 蒸餾:除去水中可溶性雜質的方法,凈化程度相對較高,得到的蒸餾水可以看成是純凈物。 4. 殺菌:在水中加入適量的藥物進行殺菌、消毒 5. 凈化程度從高到底以此為:蒸餾、過濾、吸附沉淀、靜置沉淀 6. 自來水廠凈水時,需要經(jīng)過沉淀、過濾、吸附、投藥消毒的步驟,但是沒有蒸餾和煮沸的步驟。在凈化水的方法中,只有投藥消毒屬于化學變化,其余都屬于物理變化。 二、 過濾(見下圖) 【實驗器材】帶鐵圈的鐵架臺、漏斗、玻璃棒、燒杯 【注意事項】 1. 操作時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用少量水潤濕濾紙并使濾紙與漏斗壁之間沒有氣泡(保證過濾效率)。 “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濾液低于濾紙邊緣(否則被過濾的液體會直接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間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濾液渾濁)。 “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使濾液沿燒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處迸濺)。 過濾時先過濾上層清液,后過濾下層濁液。若先過濾下層濁液,濾紙上將會殘留著大量不溶性雜質,再過濾上層清液時,不溶物會阻礙清液的通過,影響過濾速度。 2. 如果兩次過濾之后濾液仍然渾濁,原因可能是濾紙破損或過濾時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三、 硬水的軟化 1. 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軟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軟水。 2. 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分方法:分別取少量的軟水和硬水于試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蕩。有較多泡沫產(chǎn)生的水是軟水;泡沫很少,產(chǎn)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3. 硬水的軟化方法:煮沸和蒸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是煮沸 第三節(jié) 水的組成 氫氣 1.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 化學性質: 可燃性:氫氣+氧氣水 H2+O2H2O 氫氣燃燒時發(fā)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并有水珠產(chǎn)生。 n 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 n 可燃性氣體的驗純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可燃氣體,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移近火焰點燃。如果氣體較純,氣體將會安靜地燃燒,并發(fā)出“噗”聲;如果氣體不純,會發(fā)出尖銳爆鳴聲。 n 如果驗純時發(fā)現(xiàn)氣體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時,必須對試管進行處理(用拇指在試管口堵住一會或更換試管),以免發(fā)生爆炸。 n 檢驗:點燃。純凈的氫氣能夠安靜地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而不純的氫氣在燃燒時會發(fā)出尖銳的爆鳴聲。 3. 氫氣被認為是最清潔的燃料。 4. 任何可燃氣體或可燃的粉塵如果跟空氣充分混合,遇火時都有可能發(fā)生爆炸。 一、 水的物理性質 純凈的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液體。在101kPa時,水的凝固點是0℃,沸點是100℃,4℃時密度最大,為1g/mL。 二、 水的電解實驗(實驗裝置如右圖) 【實驗現(xiàn)象】 ① 通電后,電極上有氣泡產(chǎn)生。通電一段時間后,兩個試管內匯集了一些氣體,與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小,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大,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約為8:1。 ② 與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移近火焰時,氣體能夠燃燒,火焰呈淡藍色。 【實驗結論】 ①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fā)生了分解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水氫氣+氧氣 H2OH2+O2; ②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反應前后,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沒有變化); ③ 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項】 ① 通電時,必須使用直流電。 ② 預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強水的導電性。 ③ 負極產(chǎn)生的是氫氣,正極產(chǎn)生的是氧氣。 三、 物質的分類 物質 混合物 純凈物 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 酸、堿、鹽、有機物 第四節(jié) 化學式與化合價 1. 化學式:用元素符號和數(shù)字組合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2. 化學式(如H2O)的意義: 表示一種物質(宏觀意義)——表示水這種物質; 表示一個分子(微觀意義)——表示1個水分子; 表示某物質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宏觀意義)——表示水是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 表示某物質是由什么粒子構成(微觀意義)——表示水由水分子構成; 表示某物質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構成(微觀意義)——表示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3. 化學式的寫法: 純凈物 單質 化合物 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其他由原子構成的物質——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如Fe、Al) 常溫下為固態(tài)的非金屬單質——用元素符號表示(如S、P、C) 由雙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構成——在元素符號右下角標出原子個數(shù)(如O2、H2、Cl2) 正價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前,負價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后(特例:NH3氨氣、CH4甲烷)。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出該種元素的原子數(shù)目,所有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最簡比(特例:H2O2)。當原子團不是一個時需要加括號,把個數(shù)寫在括號的右下角(1省略不寫)。 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首先要弄清以下兩點: ① 這種物質由哪種元素組成; ②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是多少。 4. 化合價:元素化合價是一個原子在化合時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上方標出化合價,“+”、“-”寫在前,數(shù)字寫在后。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第一節(jié) 質量守恒定律 一、 探究實驗:質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器材】托盤天平(及砝碼)、錐形瓶、玻璃棒、氣球 【設計實驗】① 在底部鋪有細沙的錐形瓶中,放入一?;鸩耦^大小的白磷。 ② 在錐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裝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個小氣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與白磷接觸。 ③ 將錐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盤天平上用砝碼平衡。 ④ 取下錐形瓶,將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紅熱后,迅速用橡皮塞將錐形瓶塞進,并將白磷引燃。 ⑤ 待錐形瓶冷卻后,重新放到托盤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實驗現(xiàn)象】白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放出大量的熱。天平平衡。 【實驗結論】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反應后各物質的總質量。 n 實驗成功的關鍵:裝置的氣密性要良好。 n 玻璃管下端與白磷接觸的目的:點燃白磷。 n 氣球的作用:盛裝錐形瓶里受熱膨脹的空氣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錐形瓶內壓強過大把瓶子彈開。 n 沒有安裝氣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彈開或炸裂錐形瓶。 n 錐形瓶底部不鋪上細沙的后果:錐形瓶炸裂。 n 探究實驗:質量守恒的探究——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二、 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n 質量守恒定律應用于化學變化,不能應用于物理變化。 n 質量守恒定律說的是“質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n 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之間要按一定的質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應物質量的簡單加和。 n 不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 三、 質量守恒的原因:從微觀上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量不變。 四、 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n 求某個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 計算時要考慮是否有氣體參加反應,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氣體,氣體的質量不能遺漏。 n 推斷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組成(化學式); n 判斷反應物是否全部參加了反應。 五、 化學反應前后: n 一定不變——(宏觀)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元素的種類和質量。 (微觀)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量。 n 一定改變——(宏觀)物質的種類。 (微觀)分子的種類。 n 可能改變——分子總數(shù)。 六、 化學反應類型 n 四種基本反應類型: ① 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② 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 ③ 置換反應——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④ 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n 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物質得到氧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物質失去氧的反應屬于還原反應。 氧化劑:提供氧的物質 還原劑:奪取氧的物質(常見還原劑:H2、C、CO) n 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第二節(jié)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一、 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 二、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n 質的方面: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n 量的方面:① 各物質間反應時的微粒個數(shù)比; ② 各物質間反應時的質量比。 質量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計量數(shù)乘積的比。所求質量比不用約分。 三、 化學方程式的讀法(意義):以下面的方程式為例 2H2 + O2 = 2H2O 4 :32 : 36 n 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 n 每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在點燃的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一節(jié) 金剛石、石墨和C60 一、 “碳”和“炭”的區(qū)別:“碳”指碳元素,不是具體指某種物質;而“炭”指具體的、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二、 金剛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三種不同的單質。 所以,在一定條件下,將石墨轉化為金剛石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三、 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化學式 顏色 形狀 硬度 導電性 導熱性 潤滑性 熔點 用途 金剛石 C 無色透明 正八面體 最硬 無 無 無 高 劃玻璃、切割金屬、鉆探機鉆頭、制裝飾品等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屬光澤、不透明 細鱗片狀 最軟之一 優(yōu)良 良好 良好 電極、鉛筆芯、潤滑劑等 n 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 n 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構成,沒有固定形狀。 常見的無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顏色、狀態(tài) 制法 用途 木炭 灰黑色的多孔性固體 木材隔絕空氣加強熱 燃料、黑火藥、制活性炭、冶煉金屬 活性炭 灰黑色多孔顆粒狀固體 木炭在高溫下用水蒸氣處理 凈化多種氣體和液體、作防毒面具 焦炭 淺灰色多孔性固體 煙煤隔絕空氣加強熱 冶煉金屬 炭黑 極細的黑色粉末 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 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橡膠制品的填料 n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質)。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強。 四、 C60分子是一種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這種足球結構的碳分子很穩(wěn)定。 五、 金剛石、石墨、C60性質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 碳的化學性質 n 單質碳的物理性質各異,而各種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卻完全相同 n 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n 碳具有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燒) 2C+O22CO(不充分燃燒) 碳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燃燒劇烈,發(fā)出白光;放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木炭+氧化銅 澄清的石灰水 n 碳具有還原性: C+2CuO2Cu+CO2↑ 2Fe2O3+3C4Fe+3CO2↑ 單質碳的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yè)。 七、 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見右圖) 【實驗操作】① 把剛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銅粉末混合均勻,小心地鋪放進試管; ② 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試管口裝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導管; ③ 集中加熱; ④ 過幾分鐘后,先撤出導氣管,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 【實驗現(xiàn)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 【化學方程式】C+2CuO2Cu+CO2↑ n 反應開始的標志: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n 在酒精燈上加網(wǎng)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 n 配制混合物時木炭粉應稍過量的目的:防止已經(jīng)還原的銅被氧氣重新氧化。 n 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八、 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 木炭是使氧化銅還原為銅的物質,具有還原性。木炭在反應C+2CuO2Cu+CO2↑中作還原劑。 第二節(jié)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n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u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阻礙反應的繼續(xù)進行。 u 不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濃鹽酸易揮發(fā),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而不純。 u 不用純碳酸鈣或碳酸鈉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們與稀鹽酸反應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較高。 n 反應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n 發(fā)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原因:固體和液體混合,在常溫下反應生成氣體) n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n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長頸漏斗插入液面內的氣體發(fā)生裝置,緊閉導氣管出口,從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穩(wěn)定后水面下降,則表明漏氣;若水面不下降,則表明不漏氣。 n 驗滿: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要伸入瓶內),如果火焰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經(jīng)收集滿了。 n 檢驗: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就證明收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CO2 (2) n 凈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時,可先將氣體通過盛有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瓶(除去氯化氫),再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除去水蒸氣并進行干燥)。 CO2 (1) n 注意事項見第二單元。 二、 二氧化碳和氧化鈣的工業(yè)制法:CaCO3CaO+CO2↑ 第三節(jié)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對應的探究實驗: n 無色無味,常溫常壓下為氣體。 n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實驗操作】如右圖(1),將CO2氣體慢慢倒入杯中。 【實驗現(xiàn)象】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 【實驗分析】二氧化碳氣體沿燒杯內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 然后逐漸上升,把杯內的空氣自下而上排出。 【實驗結論】①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②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n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實驗操作】如右上圖(2)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 【實驗現(xiàn)象】瓶體變癟。 【實驗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時,使瓶內的氣體體積減小,因而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把瓶子壓癟了。 【實驗結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n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n 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沒有毒性) n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實驗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第一朵紙花噴上稀醋酸,第二朵紙花噴上水,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第四朵紙花噴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四朵紙花的顏色變化。然后將第四朵紙花取出,小心烘烤,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① 第一朵小花變紅;② 第二朵小花不變色; ③ 第三朵小花不變色; ④ 第四朵小花變紅; 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紅色變成紫色。 【實驗分析】① 醋酸能使紫色小花變紅,說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變紅;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④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⑤ 說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學方程式】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 【注意事項】 ① 第二朵、第三朵紙花可以說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② 紙花必須是干燥的。如果紙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紙花放入水中時,CO2會與紙花里的水分反應生成碳酸使紙花變紅,這樣就起不到對照的作用。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n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n 二氧化碳能與灼熱的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CO2+C2CO 該反應是吸熱反應。該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CO2是氧化劑,C是還原劑)。 該反應是二氧化碳變?yōu)橐谎趸嫉囊环N方法。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n 滅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原因:①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②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滅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n 干冰(固體二氧化碳):干冰升華吸收大量的熱,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劑。 n 光合作用:作氣體肥料,可以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 四、 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溫室效應 【能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五、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六、 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n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22CO2 【燃燒的現(xiàn)象】① 發(fā)出藍色火焰; ② 放熱; 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煤爐從上至下,常發(fā)生的三個反應:2CO+O22CO2、CO2+C2CO、C+O2CO2 n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正常的血液呈深紅色,當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紅色變成淺紅色。 n 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 七、 一氧化碳的用途: n 可燃性:作氣體燃料(2CO+O22CO2)。 n 還原性:冶煉金屬(3CO+Fe2O32Fe+3CO2、CO+CuOCu+CO2)。 八、 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② ① ③ ④ ⑤ ⑥ ⑦ n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 【實驗裝置】見下圖(這是整套裝置,但只需掌握虛線框中內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現(xiàn)象、結論僅針對虛線框內的實驗裝置)。 1-稀鹽酸 2-大理石 3-碳酸氫鈉溶液 4-濃硫酸 5-木炭 6-氧化銅 7-氫氧化鈣溶液 【實驗操作】 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熱前必須先檢驗一氧化碳的純度; ② 點燃酒精燈給玻璃管內的物質加熱; ③ 實驗完畢,先熄滅酒精燈; ④ 再通入一會兒一氧化碳直到試管冷卻。 【實驗現(xiàn)象】黑色粉末變成紅色,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同時生成二氧化碳。 【化學方程式】CO+CuOCu+CO2 【注意事項】 ① 檢驗一氧化碳純度的目的:防止加熱空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引起爆炸。 ② 一氧化碳“早來晚走”,酒精燈“遲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來”,酒精燈“遲到”的目的:排凈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空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燈“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熱的銅重新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2Cu+O22CuO)。 ⑤ 因為一氧化碳有劇毒,隨意排放會造成空氣污染,所以必須進行尾氣處理。 ⑥ 7溶液的目的:① 證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裝置內的二氧化碳。 n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與上面的實驗類似(⑥ 下的酒精燈要換成酒精噴燈) 【實現(xiàn)現(xiàn)象】紅色粉末逐漸變黑,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方程式】3CO+Fe2O32Fe+3CO2 【注意事項】鐵塊是銀白色的,但鐵粉是黑色的。 n 水煤氣(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體):C+H2OCO+H2 n 在我們學過的還原劑還原金屬氧化物的反應中,只有兩個反應的條件是“加熱”,其他的都是“高溫”: H2+CuOCu+H2O 和 CO+CuOCu+CO2 九、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比較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化學性質 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①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② 二氧化碳可以和四大強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③ 二氧化碳能和碳單質反應 ④ 二氧化碳能參與光合作用 檢驗方法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粉末由黑色逐漸變成紅色,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主要用途 做燃料、冶煉金屬 滅火、制汽水、人工降雨 十、 三大還原劑:H2、C、CO——共同性質:可燃性、還原性。 十一、 三大可燃性氣體及燃燒時的火焰顏色:H2(淡藍色)、CO(藍色)、CH4(明亮的藍) 十二、 當碳與氧化劑不充分反應時,會生成一氧化碳。 白磷 熱水 氧氣 (2) (1) 白磷 白磷 紅磷 熱水 ① ② ③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應用 第一節(jié) 燃燒和滅火 一、 燃燒 n 定義:通常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跟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n 探究燃燒的條件(本實驗要在通風櫥或抽風設備下進行): 【實驗操作】a. 如右圖(1),在500mL的燒杯中注入400mL熱水,并放入用硬紙圈圈住的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xiàn)象。 b. 如右圖(2),用導管對準上述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或空氣),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a.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銅片上的紅磷和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b. 白磷在水下燃燒。 【實驗分析】如右圖(1)。 ①與②對比,說明:物質是否發(fā)生燃燒與可燃物燃燒所需要的溫度有關。 ①與③對比,說明:物質是否發(fā)生燃燒與是否與氧氣(空氣)接觸有關。 ③與圖(2)對比,再次說明:燃燒必須有氧氣(空氣)。 【實驗結論】燃燒的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 n 通風櫥是一種不完善的尾氣處理裝置,若改進上述實驗,可將紅磷和白磷裝入密閉的容器內(還要套一個氣球),這樣便于進行尾氣處理。 n 燃燒的條件:① 可燃物;② 與氧氣(或空氣)接觸;③ 溫度達到著火點。 【注意事項】① 著火點不是固定不變的。對固體燃料來說,著火點的高低跟表面積的大小、顆??上У拇旨?、導熱系數(shù)的大小等都有關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燒都需要氧氣,如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 ③ 只有三個條件全部滿足,燃燒才能發(fā)生。 n 自燃:由緩慢氧化引起的自發(fā)燃燒。 二、 滅火 n 滅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 ② 隔絕氧氣(空氣); ③ 降低可燃物的溫度,使其降低到著火點以下。 【注意事項】 ① 著火點是可燃物著火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是物質的一種性質,不隨外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② 在燃燒的三個條件中,只需破壞一個條件就可以使燃燒停止。 n 滅火器 u 泡沫滅火器的反應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u 干粉滅火器的反應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 u 二氧化碳滅火器內盛裝的是液態(tài)二氧化碳,使用時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三、 爆炸 n 定義: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u 爆炸還包括物理爆炸,它們是物理變化。 u 除了可燃性氣體能發(fā)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塵如面粉、煤粉等也能發(fā)生爆炸。 第二節(jié) 燃料和熱量 一、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均為混合物,并且均為不可再生能源) n 煤——“工業(yè)的糧食” u 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u 煤燃燒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煙塵等。(SO2、NO2可導致酸雨) u 為了使煤得到綜合利用,可以將煤干餾,即隔絕空氣加強熱,使煤分解為焦炭、煤焦油、煤氣等有用的物質。(干餾是化學變化) n 石油——“工業(yè)的血液” u 石油中主要含碳、氫元素。 u 汽車尾氣中的污染物:CO、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 u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可以將石油分餾,使石油中各成分分離。(分餾是物理變化) u 由石油煉制的部分產(chǎn)品和主要用途:溶劑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 n 天然氣 u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氣)。 u 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有機物。 u 甲烷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 u 甲烷的化學性質:可燃性。 u 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CO2+2H2O(甲烷燃燒會產(chǎn)生明亮的藍色火焰。) u 在我國農(nóng)村,使用沼氣的好處如下: ① 可以解決生活用燃料問題; ② 改善農(nóng)村環(huán)境、衛(wèi)生狀況; ③ 提高肥效。 n 可燃冰:科學家們在海底發(fā)現(xiàn)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種甲烷水合物,是甲烷與水在低溫高壓下形成的。 u 可燃冰的優(yōu)點:能量高、熱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u 可燃冰的缺點:如果在開采中甲烷氣體大量泄漏于大氣中,會造成更加嚴重的溫室效應。 二、 我們對待化石燃料的態(tài)度:合理開采、減少使用、綜合利用。 三、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n 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實驗操作】在一支試管中加入幾小段鎂條,再加入5mL鹽酸,觀察現(xiàn)象,并用手觸摸試管外部。 【實驗現(xiàn)象】劇烈反應,產(chǎn)生大量氣泡;放熱;鎂條逐漸變小或消失。 【實驗結論】鎂條與鹽酸發(fā)生化學反應并放出熱量。 【化學方程式】Mg+2HCl=MgCl2+H2↑ n 有些化學反應可以產(chǎn)生熱量,如:可燃物的燃燒;鋁、鎂等金屬和鹽酸反應等。 有些化學反應會吸收熱量,如一些條件為“高溫”的反應。 n 使燃料充分燃燒的方法: ① 加大空氣的量; ② 增大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實例:將塊狀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窩煤等。 n 燃料充分燃燒的意義: ① 使有限的能源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放熱多、節(jié)省能源); ② 降低環(huán)境污染的程度。 n 燃料不充分燃燒的后果: ① 使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減少,浪費資源; ② 產(chǎn)生大量的CO等物質,污染空氣。 第三節(jié) 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 一、 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 n 煤燃燒時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這些氣體或氣體在空氣中反應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會形成酸雨。 n 酸雨的危害: ① 腐蝕大理石建筑、鋼鐵制品; ② 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 影響水中動植物生長,破壞森林、農(nóng)作物的生長。 ④ 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n 酸雨形成的反應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來源:含硫煤的燃燒、工廠廢氣、汽車尾氣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二、 防治燃料燃燒造成的空氣污染 n 酸雨的防治: ① 工廠廢氣處理后排放; ② 減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脫硫煤; ③ 改善汽車用燃料(如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石油氣LPG); ④ 減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大力開發(fā)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n 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 ① 改進發(fā)動機的燃燒方式,以使汽油能夠充分燃燒; ② 使用催化凈化裝置,使有害氣體轉化為無害物質; ③ 使用無鉛汽油,禁止含鉛物質排放。 三、 使用和開發(fā)新的燃料及能源 n 乙醇 u 乙醇俗稱酒精,化學式為C2H5OH。 u 乙醇的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易揮發(fā),易溶于水(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種有機物。 u 乙醇具有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u 乙醇的用途:用作酒精燈、火鍋、內燃機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車用乙醇汽油;制造消毒劑;制造醋酸、飲料、香精、染料等。 u 車用乙醇汽油:車用乙醇汽油是將變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種汽車燃料。 u 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好處: ① 節(jié)省石油資源; ② 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 ③ 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n 氫氣:見第三單元 n 其他新能源:太陽能、核能、-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教版 九年級 化學 筆記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1260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