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教案7(湘教版必修1)
《《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教案7(湘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教案7(湘教版必修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自然災害的概念、成因、特征、類型及其危害。 2.了解影響我國的自然災害,以長江、淮河流域的自然災害為例,重點分析我國洪澇災害 頻繁的原因及產生危害。 3.學會收集、整理、分析資料,探究防治某種自然災害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播放視頻、展示圖片和資料,加深對各種害然災害及造成損失的了解。 2.通過資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種地理信息,提高學蘭發(fā)現(xiàn)問題,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我國自然災害的現(xiàn)狀與趨勢,提高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增強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點 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原因及危害;樹立防災、減災、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難點 我國洪澇災害頻發(fā)的原因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地圖冊及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沿岸發(fā)生死傷空前慘重的海嘯災難。下圖顯示的是印度尼西亞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海濱地區(qū)受海嘯襲擊前后的情形,其中左圖是2004年6月23日的衛(wèi)星照片,右圖是2004年12月28日的衛(wèi)星照片。 投影:見右。 【師】以上同學們看到了因地震誘發(fā)的海嘯造成的重大災害,除此以外,自然界還有哪些自然災害呢?它們對人類生產、生活都有哪些危害? 板書:第四節(jié) 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 一、自然災害的概念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明確以下問題: 1.什么叫自然災害?自然災害發(fā)生的原因有哪些? 2.自然災害有哪些主要特征?可劃分為哪些類型? 【生】閱讀教材,自主探究后,學生回答: 自然災害是指發(fā)生在地球表層系統(tǒng)中,能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自然災害的孕育和發(fā)生涉及多種因素,既有自然作用,也有人類的活動。 【師】(拓展延伸,精講總結)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可以是純自然作用,也可以是由人類活動所誘發(fā)的自然現(xiàn)象,人類活動在一定程度可以改變這些事件的發(fā)生頻率、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主要是由自然作用造成的,但水庫蓄水是人類活動,也可以誘發(fā)地震,大多數(shù)滑坡、泥石流災害都與人為改變山坡形態(tài)和覆蓋狀況有關,但總體來說自然災害的發(fā)生過程仍然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控制。 投影:“自然災害的主要特征”圖,列舉實例簡單說明這些特征。 實例l、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 實例2、夏秋季節(jié)發(fā)生于東南沿海地區(qū)的臺風,南美洲西海岸發(fā)生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 實例3、火山活動可以導致火山爆發(fā)、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氣污染等一系列災害。 【生】根據(jù)所列舉的實例,總結對照反映的自然災害 特征: 實例l——突發(fā)性;實例2——周期性;實例3——群發(fā)性。 【師】自然災害種類較多,世界各國對其進行的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當前我國對自然災害是如何劃分的呢? 投影:材料: 災害類型 主要災種 主管部門 氣象災害 暴雨、干旱、寒湖、熱帶風暴、龍卷風、雷暴、雹災、大風、干熱風、暴風雪、冷害、霜凍等 國家氣象局 海洋災害 風暴潮、海嘯、潮交、海浪、赤湖、海冰、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 國家海洋局 洪水災害 洪水、雨澇等 水利部 地質災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塌陷、礦井突水突瓦斯、凍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鹽堿化等 國土資源部 地震災害 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次生災害,例如沙土液化、噴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液與水庫決堤等 國家地震局 農業(yè)災害 農作物病蟲害和鼠災、農業(yè)氣象災害、農業(yè)環(huán)境災害等 農業(yè)部 林業(yè)災害 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等 國家林業(yè)局 【生】對照表格內容,了解各種災害的歸類。 (承轉)世界已經發(fā)生過哪些重大自然災害,它們對人類產生了哪些危害呢?下面我們將學習這些問題: 發(fā)生時間 災害地點及災情摘要 1920年 中國華北大旱.災民2 000萬,死亡迭50萬人 1920年 中國海原地震,死亡約24萬人 1923年 日本關東地震,死亡逾l4萬人 1928~1929年 中國西北大旱,死亡超過250萬人 1937年 印度加爾各答颶風,死亡30萬人 1943年 印度孟加拉等地饑荒,死亡350萬人 1943年 中國廣東大旱,死亡約50萬人 1970年 孟加拉灣潮災,約30萬人死亡 1968~1973年 非洲大旱,死亡逾l50萬人 1978年 中國唐山地震,死亡24.2萬人 板書:二、自然災害的危害 世界主要自然災害經濟損失(1900~1995年) 投影:“20世紀世界重大自然災害表”和“世界重要自然災害經濟損失圖” 思考: 1.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主要表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此外還造成哪些影響? 2.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損失的自然災害主要有哪幾種? 【生】閱讀表格和圖片內容,分組合作,討論分析。 【師】從以上圖表材料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主要表現(xiàn)為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兩個方面,除此以外,自然災害還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心理傷害和精神痛苦,導致秩序混亂和社會動蕩,加重貧困和糧食短缺等不安全狀況,阻礙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 【師】自然的力量是狂暴、慘烈的,同時也是壯美、神奇的,臺風和閃電能導致自然災害,我們不喜歡,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了臺風和閃電,又將會怎樣呢?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沒有臺風,本已嚴峻的全球水荒就更加嚴重;如果沒有閃電,人類將失去一位勤奮的“清潔工”和“守護神”。因為雷電能殺死大氣中的致病微生物,并且產生大量的臭氧,補充大氣臭氧的損失,因此,我們應該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 (承轉)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國家。地球上的各種自然災害,在我國幾乎都有發(fā)生,而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蟲災、鼠災等危害尤為嚴重。 【師】1.為什么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呢? 2.我國自然災害有哪些突出特點? (合作探究) 【生】閱讀教材,結合以前所學內容,組內討論回答。 【師】(激勵性評價,總結精講) 我國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強烈的地殼運動,加上處于不穩(wěn)定的季風環(huán)流控制下,是造成多種自然災害在我國均有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我國自然災害的突出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自然災害類型多,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澇、臺風、風暴潮的危害最為嚴重;②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頻率高、強度大,全球20世紀發(fā)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災害中,我國占8起;③分布范圍廣,地域差異大。如洪澇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黃淮海平原,地震多發(fā)生在臺灣以及華北、西北和西南地區(qū);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集中在西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低溫冷害嚴重;臺風主要發(fā)生在東南沿海地區(qū)。 (承轉)通過以上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國的自然災害種類繁多,由于課堂學習時間的限制,我們不可能一一列舉分析,在此,我們以中國的洪澇災害為例,對自然災害加以分析。 板書:三、中國的洪澇災害 (一)20世紀90年代原來我國主要的洪澇災害 媒體顯示:視頻片斷: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及洪水圖片 【師】看了這段視頻和圖片,你對洪 災有怎樣的感覺? 【生】談體會。從視頻和圖片中可以看到:洪水一旦發(fā)生,可以沖毀房屋、道路和橋梁,淹沒農田、村鎮(zhèn)和工廠,美好的家園成了一片汪洋。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巨大的損失,令人觸目驚心。 【師】洪災和澇災是一種自然災害嗎? 【生】(合作探究小組代表總結發(fā)言) ①洪水是指氣候季節(jié)性變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徑流不能被河道容納,或因山洪暴發(fā)而使江河水位陡漲,導致河堤決口,水庫潰堤,城鎮(zhèn)和農田淹沒的現(xiàn)象。 ②洪水溢出或者沖垮河岸、湖岸,對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損害,就形成洪災 ③澇災是指因長期大雨或暴雨等原因造成的洼地積水不能及時排出,而形成損害的現(xiàn)象。 ④洪水發(fā)生時引起洪災,長期積水便形成了澇災,因此兩者往往同時發(fā)生,通常將其合并,稱為洪澇災害。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基本搞清了兩者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出現(xiàn)了一系列重大的洪澇災害,特別是l998年長江流域暴發(fā)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了解這次洪水形成及成災的情況。 【生】閱讀教材及相關資料,了解l998年長江特大洪水形成過程。 投影:資料(引導學生分析) 請看下面l998年長江流域洪水的分析資料: 1998年6~8月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l(xiāng)83毫米,偏多37.5%,僅比l954年同期少36毫米,為本世紀第二位。汛期,長江流域的雨帶出現(xiàn)明顯的南北拉鋸及上下游擺動現(xiàn)象,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6月12~27日,江南北部和華南西部出現(xiàn)了入汛以來第一次大范圍持續(xù)性強降雨過程,總降雨量達250~500毫米。其中江西北部、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廣西東北部降雨量達600~9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9成至2倍。 第二階段為6月28日~7月20日,降雨主要集中在長江上游、漢江上游和淮河上游,降雨強度較第一階段為弱。 第三階段為7月21~31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江南北部和長江中游地區(qū),雨量一般為90~300毫來,其中湖南西北部和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等地降雨量達300~550毫米,局部超過8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l(xiāng)~5倍。 第四階段為8月1~27號,降雨主要在長江上游、清江、澧水、漢江流域,其中嘉陵江、三峽區(qū)間和清江、漢江流域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至2倍。 【師】通過以上資料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造成長江洪水暴發(fā)的主要原因是持續(xù)不斷的強降水。這種強降水,致使長江流域的洪水發(fā)生早、來勢猛.洪峰次數(shù)多,水位高,以及洪水持續(xù)時間長,從而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投影: “1998年長江洪水淹沒范圍”圖(結合教材分析) 材料:據(jù)專家測算:1954年長江中下游潰口和分洪總水量高達l023億立方米,1998年只有一些洲灘民浣分洪、潰口,分蓄水量只有100多億立方米。如果l954年分洪和潰口的水量與1998年相當,則當年城陵磯附近水位將比l998年實際水位還要高l米左右。 指導學生見教材P109圖4—34 【師】(提出問題)1.為什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區(qū)以江西和湖南兩省潰堤數(shù)最多,淹沒耕地最廣,受災人口最多? 2.1998年長江洪水總量小于1954年,但中下游水位卻普遍高于1954年,有360千米河段的最高洪水位超過歷史最高記錄。水位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結合圖示信息,合作探究 【師】(總結講述)上述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湖泊調蓄能力顯著降低,潰口和分洪水量比1954年少,歷史上我國長江兩岸地勢低洼地區(qū)分布著眾多的湖泊,是調蓄洪水的天然場所。但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fā)展,人與水爭地的現(xiàn)象日趨嚴重,大量的湖泊被圍墾,調蓄容積急劇減少,加重了洪澇災害。1949年長江中下游通江湖泊總面積17198平方千米,目前只剩下洞庭湖和鄱陽湖仍與長江相通,總面積6000多平方千米。近40多年來,洞庭湖因淤積圍墾減少面積1600平方千米,減少容量100多億立方米,鄱陽湖減少面積1400平方千米,減少容量80多億立方米。如果用1954年的天然調蓄容積對1998年實際洪水量進行演算,洞庭湖、鄱陽湖及長江中游1998年的洪水水位可降低1米左右。長江與洞庭湖的水流關系發(fā)生變化。60年代末70年代初,長江和下荊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加大,上游來水分流入洞庭湖的流量減少,而其下游河道能力沒有相應增加,從而造成城陵磯附近水位雍高。 長江上中游地區(qū)水土流失加重了中下游地區(qū)防洪的壓力。據(jù)宜昌水文站近50年資料統(tǒng)計,年平均輸沙量約5.2億噸,年際變化不大,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漢口河段年平均輸沙量為4.3億噸,宜昌與漢口間的年輸沙量差值約1億噸左右,主要淤積在洞庭湖區(qū)。近40年來,洞庭湖淤積量約40億噸,淤積減小了湖泊容積,抬高了洪水位。 (承轉)造成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板書:(二)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原因 投影:“雨帶推移圖” 春夏之交,夏季風開始在華南地區(qū)一帶盛 行,冷暖空氣交綏于華南地區(qū),暴雨時常發(fā)生。在6、7月份,夏季風北進,冷暖空氣再交綏于江淮地區(qū),形成江淮梅雨;在7、8月份,夏季風進一步北移,雨季移動到華北和東北地區(qū),北方進入盛夏暴雨季節(jié),西南地區(qū)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在8、9月份,東南沿海常受熱帶氣候,尤其是臺風的影響,形成狂風暴雨。 【師】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降水形成與鋒 面的推移有關,降水的強度可直接形成洪水,進而導致洪災。我國強降水(暴雨或持大暴雨)多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何突出特點? 【生】閱讀教材,回答: ①東部季風區(qū)降水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大,加上近年來因氣候異常,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顯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洪澇災害; ②我國暴雨具有季節(jié)性、頻繁性和高強度的特點,有時還因多個暴雨天氣系統(tǒng)疊加,形成特大暴雨。暴雨范圍廣、歷時長和強度大,往往引發(fā)特大洪水。 【師】請同學們繼續(xù)閱讀“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澇災害”材料及“淮河流域”圖,分析淮河流域易發(fā)生洪澇災害的成因及治理的措施。 指導學生見教材P111圖4-35 【生】閱讀材料,合作討論: 成災的原因:①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年降雨量的50%~80%為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三多暴雨; ②干流全長1000千來,總落差約200米,平均比降小,特別是中游河段,河道彎曲狹窄,泄水不暢; ③淮河水系北岸支流長而多,水流緩,南岸支流短而少,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匯集在一起,極易在中下游地區(qū)造成洪澇災害,另外,黃河奪淮后,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天然入???,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淮河的水患; ④隨著當?shù)厝丝诘某掷m(xù)增長,人與水開始爭地,圍湖墾田,致使淮河流域湖泊與河流的調蓄能力大幅度降低: 針對以上問題,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上游地區(qū)修建水庫,植樹造林,涵養(yǎng)水源,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②中下游地區(qū)利用地形特點,修建蓄洪工程,開挖擴大入海入江水道,以利于下泄。 ③退田還湖還濕地,增大調蓄洪水的能力,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治水體污染。 課堂小結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人類誕生以前,地球上并無所謂的災害,當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開始侵占自然領地并改變自然進程的時候,自然災害隨之出現(xiàn);當人類無節(jié)制地自我擴張并且盲目地、大規(guī)模地改造自然的時候,自然災害開始加重;當人類在河流兩岸,進而在河漫灘上修筑定居點,用堤坎來束狹河床,保護家園的同時,也人為地抬高了洪水水位,增加了洪水災害的風險。自然災害罩營有多薔多樣的成因和表現(xiàn),但歸根結底是自然進程與人類發(fā)展矛盾沖突的產物,是人地關系不和諧的極端表現(xiàn)。認識了這一切,對我們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意義非凡。 板書設計 作業(yè)布置 1.作業(yè)本 2.活動與探究 探究課題:地震災害與人類 探究內容: 1995年9月20 日上午11時14分,一起里氏5.1級的地震在山東省蒼山縣境內爆發(fā)。據(jù)震后統(tǒng)計,這次地震僅致使部分破舊農房倒塌,幾乎沒有直接造成人員的傷亡。但令人回味的是,190余人卻在這次地震中因倉惶從室內向外出逃而被擠倒踏傷或跳樓摔傷,其中尤以中小學生居多。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地震中的死亡人員90%以上是亂跑時被倒塌的房屋和門窗砸死的,還有的是從高樓跳下摔死的。所以,人們總結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砸死腿快的,活下會躲的”。 1.確定主題:地震發(fā)生時刻如何自救? 2.個別思考。先假設地震發(fā)生時,你所處的地點:在家里、在教室、在建筑物附近、在電線桿下等,想一想你應該怎么辦? 探究過程、方法:實地調查(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當?shù)氐卣鸢l(fā)生情況及當時的受害情 況,將調查結果進行小組合作討論。 探究結果:將討論結果寫成小論文,班級展評。 高考學習網-中國最大高考學習網站Gkxx.com | 我們負責傳遞知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 自然災害 人類 危害 教案 湘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1151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