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礦自卸車試卷
《露天煤礦自卸車試卷》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露天煤礦自卸車試卷(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露天煤礦自卸車培訓試卷 后附答案 姓名 得分 一 判斷題 每題 2 分 共 30 分 1 汽油著火 可以用水來撲救 2 礦用自卸卡車進入排土場倒車確認擋土墻安全時 卡車應與擋土墻保 持垂直 3 現場急救的基本原則是 先治傷 后救人 4 止血帶扎進時間不宜超過 2 小時 5 當汽車需要長時間停放和在坡道上起步時不許使用緊急制動 6 控制可燃物質的自身溫度在燃點以上是預防火災的措施之一 7 礦用汽車司機接班人必須在正點前 15 分鐘到達現場接班 并和交班人一起 完成交接班的工作 8 骨折 可疑骨折或有關節(jié)脫位者可以使用加墊屈肢止血法 9 會車時必須根據交通及道路情況低車速 靠路右側交會通過 應隨時準備停 車避讓 10 勞動者有權利拒絕沒有職業(yè)危害保護的作業(yè) 11 當卡車發(fā)生側滑時 應迅速采取緊急制動以降低車速 從而阻止車輛繼續(xù) 側滑 12 紅色信號燈亮時 不準車輛 行人通行 13 礦用汽車的駕駛員必須是經本車型駕駛技術培訓合格并持有操作證 14 物質的自然點越高 發(fā)生火災的危險性則越大 15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yè)人員不服從管理 違反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 造成重大 事故 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 單項選擇題 每題 2 分 共 30 分 1 工傷保險費應當由 繳納 A 職工個人 B 用人單位 C 一部分由職工個人繳納 一部分由單位 2 駕駛員離開卡車時 能使卡車可靠地停放在坡道上 不致自動溜滑 需用 A 工作制動裝置 B 停車制動裝置 C 緊急制動裝置 3 駕駛員在駕駛車輛時 不得吸煙 飲食 攀談或 A 做其他有礙行車安全的行為 B 聽廣播 C 注意前方 4 在煤礦生產中 當生產與安全發(fā)生矛盾時 必須是 A 安全第一 B 先生產后安全 C 生產第一 D 以上都不對 5 發(fā)動機節(jié)溫器的作用 A 控制水溫 B 控制油溫 C 控制電壓 D 控制氣壓 6 若傷員傷口處血色鮮紅 血液流動性噴出 出血速度快 說明此傷員 A 靜脈出血 B 動脈出血 C 毛細血管出血 D 骨折 7 國家安全生產總局 煤礦從業(yè)人員安全生產培訓大綱 試行 安監(jiān)總煤行 2007 253 號 規(guī)定 露天煤礦從業(yè)人員安全生產培訓時間不得少于 學時 A 72 B 48 C 40 D 20 8 礦用汽車的駕駛員 經本車型駕駛技術培訓合格取得的操作證 A 應該持有 B 必須持有 C 可以沒有 9 下列說法不屬于齒輪油的是 A 適當的粘度 較好的粘溫性和低溫流動性 B 良好的熱氧化安全性 C 良好的泡沫性 10 礦用自卸車卡車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維護中 錯誤的操作是 A 發(fā)動機在運轉中 要隨時觀察機油壓力 B 發(fā)動機在運轉中 要隨時 觀察水溫變化 C 發(fā)動機油量不足 在發(fā)動機停轉后立即加油 D 發(fā)動機保養(yǎng)時 要做到無塵操作 11 礦用汽車進入采場時時速為 A 15 20km h B 10 15 km h C 5 10 km h D 不限速 12 采用胸外心臟按壓術搶救傷員時 按壓速率為每分鐘 次 A 至少 100 B 80 100 C 60 80 13 自卸車在運行過程中 若喇叭 燈光發(fā)生故障時 A 應停車修復后方可繼續(xù)行駛 B 可繼續(xù)行駛 C 只要能堅持繼續(xù)行駛就要行駛 14 發(fā)動機燒機油的表征現象是 A 排氣冒黑煙 B 排氣冒藍煙 C 排氣冒白煙 15 柴油機在 中 燃料供給系中的柴油進入氣缸 A 進氣行程 B 壓縮行程 C 做功行程前 三 簡答題 共 40 分 1 煤礦企業(yè) 三并重 原則是 15 分 2 事故處理的 四不放過 原則是指 25 分 自卸車試卷答案 一 判斷題 1 5 6 10 11 15 二 單選題 1 5 B B A A A 6 10 B B B C C 11 15 C B A B B 三 簡答題 1 管理 裝備 培訓 2 事故原因沒查清不放過 當事人未受到處理不放過 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 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露天 煤礦 卸車 試卷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995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