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方略 課時作業(yè)27 宋明理學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人民版.doc
《2019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方略 課時作業(yè)27 宋明理學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人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方略 課時作業(yè)27 宋明理學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人民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課時作業(yè)27 宋明理學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8洛陽高三段考)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化結構更新主要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主導文化從儒學式微轉變?yōu)槿?、釋、道三教并立;胡漢兩種異質文化從沖突漸進到兼容;地域文化從中原一脈發(fā)展成南北分明。這主要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 ) A.中國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發(fā)展 B.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并獲得迅速發(fā)展 C.道家思想實現(xiàn)宗教化以后才被認可 D.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與漢文化相互吸收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主導文化從儒學式微轉變?yōu)槿?、釋、道三教并立;胡漢兩種異質文化從沖突漸進到兼容;地域文化從中原一脈發(fā)展成南北分明”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化并不是單一不變的,而是呈現(xiàn)出多元化,故A正確;B時間是東漢時期;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D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主旨。 答案:A 2.(2018滄州高三質監(jiān))朱熹向宋孝宗提出了“恤民”“省賦”的主張。他說:“臣嘗聞天下國家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實在省賦,省賦之實在治軍?!敝祆湟庠谡f明( ) A.仁義王道與依法治國相結合 B.改善民生與治理軍政相輔相成 C.民本思想以輕徭薄賦為根本 D.無為而治的觀念利于國家統(tǒng)治 解析:根據(jù)題干可知,朱熹這段話的核心是體恤百姓、關注民生,主要做法是減輕賦稅和降低軍費開支,B項正確。A項中的“依法治國”與題干中“恤民”“省賦”的主張不符,排除。C項說法是對題干信息的片面反映,但沒有涉及題干“省賦”的主張,排除。D項中的“無為而治的觀念”與題干中“恤民”“省賦”的主張不符,排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B。 答案:B 3.(2018運城高三摸底)(陸九淵的弟子傅子淵、陳正己之間的一段對話)陳問:“陸先生教人何先?”對曰:“辯志(志:意識動機)”正己復問曰:“何辯?”對曰:“義利之辯?!标懢艤Y聞此對話,說:“若子淵之對,可謂切要?!笨梢?,陸九淵強調的是( ) A.格物致知 B.發(fā)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天人感應 解析:材料考查的是陸九淵的心學,“意識動機”等字眼表明材料強調的是“發(fā)明本心”,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張,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主張,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天人感應”是董仲舒的觀點,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 答案:B 4.(2018淮北高三期末)明朝中后期,受心學的影響,一批知識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們作品中的人物由達官貴人、才子佳人、孝子賢孫轉變?yōu)槠掌胀ㄍǖ氖忻?、商販、農(nóng)民。他們傲視封建禮教,鄙視功名利祿,敢于直言。這反映出心學( ) A.有利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B.沖破了宋代理學的思想禁錮 C.有利于民主觀念的形成 D.激發(fā)個體自由主義思想發(fā)展 解析:根據(jù)題干可知知識分子作品描寫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們不局限于舊思想的禁錮,更加關注個體的想法,這實際上是在心學的影響下激發(fā)了個體自由主義思想的發(fā)展,C項正確;題干中強調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敢于沖破世俗觀念,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沒有說明這有利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排除A項;民主觀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項與史實不符,B項錯誤;明朝時宋代理學對人們的思想禁錮并未被沖破,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 答案:D 5.(2018大慶高三質監(jiān))朱熹和王陽明對“天理”進行了不同的解釋,兩者相同的本質意圖是( )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義 B.激勵人們奮發(fā)立志 C.發(fā)揚光大儒家學說 D.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 解析:心學屬于理學的分支,朱熹和王陽明雖然對于“理”解釋不同,但都是對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維護,故D項正確;A與理學思想相反;B屬于理學積極意義;C不是二者本質意圖。 答案:D 6.(2018佛山高三質檢)朱熹反復提到:“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王陽明則強調:愚夫愚婦只要在日常行為的“事上磨練”,同樣可以成為圣人。從中可以得知( ) A.儒學思想家提倡“經(jīng)世致用” B.儒學呈現(xiàn)出世俗化特點 C.倫理道德是儒學的主要內容 D.成圣是理學的終極目標 解析:朱熹認為日常行為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王陽明認為日常行為的“事上磨練”成就圣人,說明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們的日常行為,呈現(xiàn)出世俗化特點,故B正確;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經(jīng)世致用”,排除A;C、D材料沒有體現(xiàn),排除。 答案:B 7.(2018宿州高三聯(lián)考)王陽明與友人的書信中說:“近世所謂道德,功名而已;所謂功名,富貴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發(fā)出“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的慨嘆,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學論題。據(jù)此可知其心學理論( ) A.核心是強調認識與實踐相統(tǒng)一 B.根植于小農(nóng)經(jīng)濟主導的社會現(xiàn)實 C.主旨是培養(yǎng)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從哲學高度論證儒家倫理合理性 解析:據(jù)材料“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王陽明的心學主張道德良知的重要地位,故C選項正確;心學理論沒有強調認識與實踐的問題,故A選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小農(nóng)經(jīng)濟主導的歷史背景,故B選項錯誤;材料也沒有反映哲學理論的高度,故D選項錯誤。故選C。 答案:C 8.(2018黑龍江高三六校聯(lián)考)明清之際三位進步思想家的思想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的活躍,他們使儒學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民生計變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 A.經(jīng)世致用思想 B.致良知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農(nóng)抑商思想 解析:“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可以得出,形成的是經(jīng)世致用思想;B、C、D與材料不符,故選A。 答案:A 9.(2018荊州高三摸底)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吾無天下之責,則吾在君為路人;以天下為事,則君之師友也?!辈粚儆诓牧现悬S宗羲政治主張的是( ) A.天下大公 B.從政為民 C.君臣平等 D.依法治國 解析:本題屬于逆向型選擇題,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天下之大公”體現(xiàn)了天下大公的思想,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體現(xiàn)了從政為民,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吾無天下之責,則吾在君為路人;以天下為事,則君之師友也”體現(xiàn)了君臣平等思想,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依法治國思想,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 答案:D 10.(2018白城高三質監(jiān))王夫之說“理欲皆自然”,“理”與“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狀態(tài)之中,即“理”是一種客觀的自然屬性,而“欲”則為人的主觀欲求。由此可知,他( ) A.要求明確工商業(yè)合法地位 B.反對宋明理學“禁欲”思想 C.具有民主啟蒙的意識導向 D.全面闡述了主客觀辯證關系 解析:根據(jù)題干可知,王夫之主張“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反對宋明理學“禁欲”思想,充分肯定人的主觀欲求,B項正確。題干強調王夫之反對宋明理學“禁欲”思想,沒有涉及要求明確工商業(yè)合法地位,排除A。題干強調王夫之反對宋明理學“禁欲”思想,與民主啟蒙的意識導向無關,排除C。沒有全面闡述主客觀辯證關系,而是強調反對宋明理學“禁欲”思想,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B。 答案:B 11.(2018張家界高三期中)顧炎武在《郡縣論》中說:“天下之人各懷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為天子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為,此在三代以上已然矣”。旨在說明( ) A.三代之治的可行性 B.強化集權的重要性 C.人民自治的合理性 D.經(jīng)世致用的必要性 解析:依據(jù)材料“為天子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為,此在三代以上已然矣”,可知顧炎武主張人民自治,故A項正確;依據(jù)材料“必不如其自為”可知強調的是民自為,而不是集權,故B項錯誤;依據(jù)材料“必不如其自為,此在三代以上已然矣”強調的是自為,不是三代之治的可行性,故C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涉及經(jīng)世致用思想,故D項錯誤。 答案:A 12.(2018東營高三調研)有學者認為:“明清之際……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筆鋒對以往正統(tǒng)宋明理學做出了總結性批判,從儒學內部逐漸發(fā)展出一個脫離程朱理學樊籬的、異質的新思想系統(tǒng)?!辈牧纤f的“異質”( ) A.體現(xiàn)了新興市民階層的訴求 B.沒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疇 C.是封建晚期“西學東漸”的產(chǎn)物 D.對當時中國的社會轉型影響巨大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根據(jù)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之際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新興市民階層的出現(xiàn),反映市民訴求的“異質”思想相應出現(xiàn),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所說的“異質”突破了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疇,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所說的“異質”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而非“西學東漸”的產(chǎn)物,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所說的“異質”對當時中國的社會轉型影響甚微,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 答案:A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6分,第14題26分,共52分) 13.(2018營口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右猿傻聻樾?,日可見其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順德,集小以高達。 ——《周易大傳》 材料二 朱熹《玉山講義》載:蓋聞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故圣賢教人為學,非是使人綴緝言語,造作文辭,但為科名爵祿之計,須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齊家、治國,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當學問。 張載在《西銘》中提到: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材料三 清代末年屢次對外戰(zhàn)爭失利,中國人民遭遇了嚴重的民族危機。民族處在危急存亡的嚴峻時刻,傳統(tǒng)文化更處在動搖之中。經(jīng)過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人們發(fā)出了“新文化”的號召。于是儒學、經(jīng)學、理學三位一體居于主導地位的傳統(tǒng)文化基本結束了,中西文化的異同優(yōu)劣成為人們熱烈討論的主要論題。新的文化傳統(tǒng)雖然沒有建立起來,但已開始醞釀了。 ——張岱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演變 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轉型的相關史實說明材料體現(xiàn)的時代精神。(11分)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張載思想的主要特點。(9分) (3)根據(jù)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認識。(6分) 解析:第(1)問,材料信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貏堇?,君子以厚德載物”可知這是那個時代的精神所在,聯(lián)系所學,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中的背景中去分析。第(2)問,從材料二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齊家、治國,可以平治天下”和“乾稱父,坤稱母”中概括分析。第(3)問,從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上去分析總結答案。 答案:(1)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圖強,士階層著書立說,積極入世,體現(xiàn)了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不同階層、派別的代表人物對社會發(fā)展提出不同見解,相互辯駁、融合,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體現(xiàn)了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 (2)特點:注重通過研究獲取真知;重視道德修養(yǎng),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關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3)認識:傳統(tǒng)文化隨時代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貫穿于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過程的始終;思想自由與文化開放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 14.(2018佛山高三段考)道德觀是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不同,學者對道德觀的看法有了新的認識。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干戈起于骨肉,異類合為父子。開平、顯德五十年間,天下五代而實八姓,其三出于丐養(yǎng)。蓋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將相,豈非因時之隙,以利合而相資者邪! ——歐陽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 大凡自正心誠意以及乎天下,則其本領便大?!珮O只是天地萬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碚哂袟l理,仁義禮智皆有之?!柿x禮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豈可分也! ——朱熹《朱子語類》 材料三 愚所謂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學于文”,曰“行己有恥”。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國家,皆學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也。 ——顧炎武《日知錄》 道無定體,學貴適用,奈何今之人執(zhí)一以為道,使學道與事功判為兩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則機智用事而流于偽;道不能達之事功,論其學則有,適于用則無,講一身之行為則似是,救國家之急難則非也,豈真儒哉! ——《黃宗羲全集》 (1)根據(jù)材料一,五代時期社會存在什么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觀點?(11分) (2)材料三中,明清進步思想家對理學道德觀是如何繼承和發(fā)展的?(8分)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對理學道德觀繼承發(fā)展的社會背景。(7分) 解析:第(1)問,據(jù)“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干戈起于骨肉,異類合為父子”分析問題所在,據(jù)材料二“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碚哂袟l理,仁義禮智皆有之。……仁義禮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豈可分也!”并結合時代背景概括歸納朱熹的觀點。第(2)問,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對理學道德觀的繼承與發(fā)展。第(3)問,從明清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三個角度分析社會背景。 答案:(1)問題:社會動蕩;道德淪喪(倫理崩壞)。 觀點: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萬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綱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繼承:重視自身道德修養(yǎng)(用廉恥約束自己行為);道德修養(yǎng)應與家國天下相聯(lián)系。 發(fā)展:把學術研究、道德修養(yǎng)與解決社會問題的實際效果統(tǒng)一起來。 (3)背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程朱理學束縛人們的思想。-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方略 課時作業(yè)27 宋明理學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人民版 2019 年高 歷史 二輪 復習 方略 課時 作業(yè) 27 宋明理學 明末清初 思想 活躍 局面 人民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633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