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專題攻略十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習題(含解析).docx
《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專題攻略十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習題(含解析).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專題攻略十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習題(含解析).docx(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 1.在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馮桂芬等人認為,中國必須對各種先進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則利器盡在他人之手,“適足取敗而已”。這里,他們的核心主張是( ) A.師夷長技 B.維新變法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學 2.下表是中國近代創(chuàng)辦的新式學堂。這反映出當時主要的社會思潮是( ) 時間 內容 1862年 北京同文館(外語) 1863年 廣方言館(外語) 1866年 福州船政學堂(軍事) 1867年 天文算學館(科技) 1880年 天津電報學堂(科技) A.“中體西用” B.君主立憲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學 3.陳旭麓說:“人們多注意1840年的劃時代意義,實際上1860年同樣是一個重要年份,就社會觀念的新陳代謝來說,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顯的標界意義。”這一評價是基于1860年( ) A.革新思潮開始萌發(fā) B.民族意識普遍增強 C.反滿情緒持續(xù)高漲 D.實業(yè)救國形成共識 4.19世紀中后期,某新式學校開設有英語、法語、基礎數學、解析幾何、微積分、物理、地理、機械學、船體制造、蒸汽機制造、駕駛、輪機、測繪等課程。下列思想與該校課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 A.“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以制器為先” B.“欲自強,必先裕餉,欲浚餉源,莫如振興商務” C.“吾國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濟西洋文明之窮者” D.“近代歐洲之所以優(yōu)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 5.(2018江蘇南通等七市三模)“作為19世紀后半期的一種官方或準官方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文化觀,它所要回應的實際上是如何處理傳統(tǒng)與近代的關系。這是鴉片戰(zhàn)爭后不斷困擾中國人的一個大問題。甲午戰(zhàn)敗也揭示了其缺陷?!痹诋敃r“主流意識形態(tài)”指引下( ) A.國人開始關注世界形勢 B.中國邁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C.全國掀起維新變法運動 D.中國政治體制發(fā)生了巨變 6.(2017江蘇南京三模)梁啟超說“黃宗羲……在過去二百年間,大家熟視無睹”,但近代以來,卻被譽為“中國的盧梭”,是“過去民主思想的偉大代表”。導致黃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他的思想主張脫離時代要求 B.近代興起向西方學習的潮流 C.反君主政體成為國人的共識 D.救亡圖存成為近代思想主題 7.(2017江蘇南通等三市三模)“中國倡民權者以先生為首,然其言實施政策……以為中國積數千年之習慣,且民智未開,驟予以權,固自不易?!w獨有所見,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边@里的“先生”是( ) A.林則徐 B.康有為 C.孫中山 D.陳獨秀 8.(2017江蘇蘇錫常鎮(zhèn)二模)1902年,嚴復在論及中國教育時說:“必將闊視遠想,統(tǒng)新故而視其通,苞中外而計其全,而后得之。”嚴復的這一看法體現的文化理念是( ) A.會通中西 B.中體西用 C.全盤西化 D.革故鼎新 9.(2018江蘇鎮(zhèn)江三模)“我們當時認為,中國自漢以后學問全要不得的,……所以專讀各經的正文和周秦諸子。既然外國的學問都好,卻是不懂外國話,不能讀外國書,只好拿教會的幾部譯書當寶貝。再加上我們主觀的理想……我們的‘新學’就是這三種元素混合構成?!辈牧现械摹靶聦W”( ) A.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主張“絕對平均主義” C.提倡“中體西用” D.倡導“維新變法” 10.(2018江蘇徐州考前模擬)“驅夷之論既為天下之所廢而不可行,則不容不通知外國事。欲通知外國事,自不容不以西學為要圖,此理不明,喪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強之謀亦在此,早一日變計,早一日轉機,若尚因循,行將無及?!辈牧现鲝? ) A.通曉夷情抵抗列強侵略 B.堅持變法維護清朝統(tǒng)治 C.反對守舊宣傳進化思想 D.提倡西學挽救民族危亡 11.(2017江蘇鹽城三模)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提出:“近代中國最偉大作家魯迅那樣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絕它(傳統(tǒng)文化)……魯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針見血地指出,所有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國的侵略、占領和特權,而存在于中國傳統(tǒng)的腐朽之中,這個傳統(tǒng)曾經一度光榮且成就輝煌,但現在已經可悲地無能而道德淪喪。”下列對材料理解有誤的是( ) A.傳統(tǒng)文化遭到魯迅等人的絕對否定 B.“完全拒絕”是由于中國傳統(tǒng)道德淪喪 C.魯迅等人的覺醒不在于外來的侵略 D.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國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12.(2017江蘇蘇錫常鎮(zhèn)一模)著名政治活動家梁啟超曾說:“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悟?!毕铝袑ζ渲小芭f心理”和“新制度”的解讀正確的是( )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憲 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C.程朱理學和開明君主 D.程朱理學和民主科學 13.(2017江蘇無錫期末)陳獨秀認為,以往的歷次革命都是“單獨政治革命”,均未觸及“盤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倫理道德文藝諸端”,對中國社會“不生若何變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須來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鞏固共和新制度。材料信息反映了陳獨秀( ) A.徹底否定辛亥革命的歷史作用 B.號召在中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與政治革命的關系 D.主張思想啟蒙與政治革命相結合 14.(2018江蘇南通二模)“他們不再熱衷于討論民主政治與君主專制的孰是孰非,轉而探索民主社會在中國為什么屢屢失敗。他們確信沒有多數國民的民主覺悟,沒有一種能賦予民主制度以真實生命力的廣泛心理基礎,是不可能真正建設和組織起‘西洋式的社會’的?!庇纱送茢?材料中“他們”( ) A.主張維新變法 B.堅持“中體西用” C.提倡民主科學 D.宣傳馬克思主義 15.西方共和觀念傳入中國后,當時的人們認為“共和”必須包括對政府權力的憲政約束。據《新青年》中“共和”“民主”兩詞的使用頻率統(tǒng)計,“民主”一詞的使用次數在1918年時還遠遠少于“共和”一詞,而從1919年1月開始反超“共和”。上述變化反映出( ) A.民主啟蒙思想的影響深入人心 B.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C.五四運動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 D.先進知識分子對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失望 二、非選擇題(共13分) 16.(2018江蘇徐州考前模擬)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志士仁人開始探討西學的文化內核和價值基礎,推動了中國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紀中期,中國官紳承受西方所加的沖擊,并被迫采取應變的對策。19世紀后半期,中國先知先覺之士認識到中國正面臨數千年來一個巨大的變局,將產生一個從所未見的創(chuàng)新機運。 ——摘編自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材料二 甲午戰(zhàn)后的幾年,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很重要轉折期,從這時開始,中國才比較正規(guī)地邁進到自覺理智地向外國學習的歷史進程。國人對西學的領悟從感性的“力”的淺層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層次,并進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 材料三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國對西方沖擊的第三階段回應,這一階段的思想覺醒,標志著從傳統(tǒng)的中國基礎向完全西化的進一步轉變。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進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毀了中國的傳統(tǒng),而不是創(chuàng)造了新的思想體系和新的哲學學派。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中期,官紳為應對“變局”提出的策略;19世紀后半期,先知先覺之士搶抓“新機運”的表現。以此判斷時代的主題。(3分)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國人對西學的領悟由感性到理性轉變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并說明時代賦予先進知識分子的新的歷史使命。(4分)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促使民眾思想覺醒的介質及典型事件。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國近代思想變化的特點。(6分) 答案全解全析 一、選擇題 1.A 中國必須對各種先進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則利器盡在他人之手,表明馮桂芬等人主張學習西方的技術,故A項正確;維新變法的核心主張是變革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故B項錯誤;民主革命的核心主張是變革政治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故C項錯誤;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主張,變革的是思想,故D項錯誤。 2.A 表格中的時間為19世紀中后期,其主要內容為洋務運動時期所辦的新式學堂,由此可知當時社會的主要思潮是洋務派所提倡的“中體西用”思想,故A項正確。 3.A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近代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認為《南京條約》是萬年合約,并未認識到近代化的重要性;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出現了謀求近代化的“洋務運動”,革新思潮開始萌發(fā),故A項正確。民族意識普遍增強是在甲午戰(zhàn)爭后,與題目中的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掀起的“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并未反滿;在辛亥革命前后,反滿情緒持續(xù)高漲,故C項錯誤。實業(yè)救國思潮形成共識是在甲午戰(zhàn)爭后,與題目中的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 4.A 由題干信息可以判斷出該校課程的設置主要是在自然科學方面、機器制造方面以及外語方面,因此可以判定其屬于洋務派所創(chuàng)辦的學校。A項強調武器、練兵的重要性,屬于洋務派的主張,故A項正確;B項強調發(fā)展工商業(yè),屬于早期維新派的主張,故B項錯誤;C項對中西方的探討已經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已經超越了洋務派思想的范疇,故C項錯誤;D項已經認識到了“科學”的重要性,屬于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主張,故D項錯誤。 5.B 由材料中“它所要回應的實際上是如何處理傳統(tǒng)與近代的關系。這是鴉片戰(zhàn)爭后不斷困擾中國人的一個大問題。甲午戰(zhàn)敗也揭示了其缺陷”可以得出,所述為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由材料“甲午戰(zhàn)敗也揭示了其缺陷”可以得出所述為洋務運動的展開,由此可知,B符合題意。A是新思想的萌發(fā),與材料不符;C維新變法與材料中“甲午戰(zhàn)敗也揭示了其缺陷”不符;D是在辛亥革命之后,與材料不符。 6.D 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反映了商品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A項錯誤;向西方學習潮流的興起與黃宗羲的思想無直接關聯,B項錯誤;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C項錯誤;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相結合、思想啟蒙和救亡圖存相結合,體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這也是黃宗羲之所以被譽為“中國的盧梭”的原因,D項正確。 7.B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與“倡民權者以先生為首”不符,A項排除;材料中“以為中國積數千年之習慣,且民智未開,驟予以權,固自不易”表明“先生”主張改良,B項正確;孫中山、陳獨秀均與“感今上之恩”不符,C、D兩項排除。 8.A 據材料中“必將闊視遠想,統(tǒng)新故而視其通,苞中外而計其全,而后得之”可得出嚴復的這一看法體現的文化理念是“會通中西”,故A項正確;“中體西用”是洋務派的主張,嚴復是早期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故B項錯誤;材料信息體現的是“會通中西”而不是“全盤西化”,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得不出“革故鼎新”這一理念,故D項錯誤。 9.D “我們的‘新學’就是這三種元素混合構成”即經學、諸子學、西學,把儒家思想和西方學說結合起來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符合“維新變法”思想的特點,故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排除。 10.D 材料中“欲通知外國事,自不容不以西學為要圖……救亡之道在此,自強之謀亦在此”反映了向西方學習以救亡圖存的主張,故D正確。材料主旨不是強調“通曉夷情”,而是提倡用西學來達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故A錯誤;材料未涉及“堅持變法維護清朝統(tǒng)治”的內容,故B錯誤;材料沒有反映“進化思想”,故C錯誤。 11.D “近代中國最偉大作家魯迅那樣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絕它(傳統(tǒng)文化)”表明魯迅等人對傳統(tǒng)文化絕對否定,故A項理解正確,不符合題意;“這個傳統(tǒng)曾經一度光榮且成就輝煌,但現在已經可悲地無能而道德淪喪”表明“完全拒絕”是由于中國傳統(tǒng)道德淪喪,故B項理解正確,不符合題意;“所有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國的侵略、占領和特權,而存在于中國傳統(tǒng)的腐朽之中”表明魯迅等人的覺醒不在于外來的侵略,故C項理解正確,不符合題意;“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國近代化的必由之路”,材料沒有涉及,故D項理解錯誤,符合題意。 12.B “舊心理”是指舊的思想——儒家思想,“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是指辛亥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B項正確。 13.D 陳獨秀主張在政治革命的同時,“來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說明其主張思想啟蒙與政治革命相結合,D項正確。 14.C 從材料中“不再熱衷于討論民主政治與君主專制的孰是孰非”“探索民主社會在中國為什么屢屢失敗”“他們確信沒有多數國民的民主覺悟”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他們”是指新文化運動中的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與科學,故C項正確。材料中“不再熱衷于討論民主政治與君主專制的孰是孰非”說明A項錯誤;洋務派堅持“中體西用”,B項錯誤;材料中“西洋式的社會”說明D項錯誤。 15.D 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一度給予人們希望,但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共和國名存實亡,于是“民主”思想后來居上,反超“共和”。這充分說明了先進知識分子對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失望,轉而尋找新的救國救民道路,故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16.答案 (1)策略:師夷長技以制夷;(1分)表現:打著自強求富旗號,興辦洋務運動。(1分)主題:救亡。(1分) (2)原因:洋務運動失敗,甲午戰(zhàn)后民族危機加深。(2分) 成果:維新思想。(1分)使命:啟蒙。(1分) (3)介質:民主,科學,馬克思主義;(3分)事件:五四運動。(1分) 特點:由被動到主動;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2分) 解析 第(1)問據材料一中“19世紀中期,中國官紳承受西方所加的沖擊,并被迫采取應變的對策。19世紀后半期,中國先知先覺之士認識到中國正面臨數千年來一個巨大的變局”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地主階級抵抗派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角度指出19世紀中期官紳為應對“變局”提出的策略。然后從地主階級洋務派自強求富、興辦洋務運動等方面回答19世紀后半期先知先覺之士搶抓“新機運”的表現。最后從救亡的角度回答時代的主題即可。 第(2)問據材料二中“甲午戰(zhàn)后的幾年,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很重要轉折期,從這時開始,中國才比較正規(guī)地邁進到自覺理智地向外國學習的歷史進程”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洋務運動失敗、甲午戰(zhàn)后民族危機加深等方面分析國人對西學的領悟由感性到理性轉變的原因。然后從維新思想的角度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最后從思想啟蒙的角度說明時代賦予先進知識分子的新的歷史使命。 第(3)問據材料三中“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進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毀了中國的傳統(tǒng)”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民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方面指出促使民眾思想覺醒的介質。然后從五四運動的角度回答典型事件。最后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被動到主動、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等方面概括中國近代思想變化的特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專題攻略十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習題含解析 2019 高考 歷史 二輪 復習 專題 攻略 近代中國 思想解放 潮流 習題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633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