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語文 第4單元 練案26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8年秋高中語文 第4單元 練案26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年秋高中語文 第4單元 練案26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新人教版必修2.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練案26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2) 本練案共2頁,滿分28分,時間30分鐘。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14分) 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 裘山山 ①八月,我又去了西藏。當我從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陰沉的天空下,走進高原的陽光里,一眼看見那片熟悉的藍天,呼吸到那縷清冷的、卻是無比新鮮的空氣時,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著與它重逢。我忍不住張開整個身心對它說:你好,西藏! ②神奇的高原帶著一種永恒的蒼涼站在我的面前。這蒼涼中蘊含著人類難以征服的力量,蘊含著我無法了解和進入的神秘。廣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天空和大地永遠在目光的最盡頭相逢,呈現出一種真正的博大和蒼涼。 ③但對于常人來說,這種博大和蒼涼常常會令內心產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則的途中,我們停車在路邊。左右兩側是漫漫的沙礫地,目力所及處幾乎沒有一絲生命的痕跡。我獨自遠離了汽車和同伴,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突然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個念頭。在這片土地上,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活下去。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夠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從生下來就被擱置在這兒并能夠活下去的人,他們是這片土地上最美的風景。 ④他們獨自行走在路上,從偏遠的土墻泥屋走向高高山頂的喇嘛寺廟。他們也許衣衫襤褸,也許饑腸轆轆,但他們目標明確,步履沉穩(wěn),他們的目光越過人類的頭頂直視天邊。他們用前半生辛勤勞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說“走朝圣的路”而不說“去朝圣”,是因為他們往往死在路上。 ⑤所以每當我看見他們獨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時,心里就會涌起一種敬意和感動,就會問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 這個時候就會感到自己的俗處,只能從人的生存本能去考慮,沒有一種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鎮(zhèn)靜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沒有一種能與這自然對應的堅定信仰。 ⑥每每行走在渺無人煙、曠達無垠的高原,每每看見曠野中偶爾閃現的綠樹和灌木,每每看見牛糞鑲嵌在圍墻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見獵獵飄揚在路上、河上、山頂上的五色經幡,甚至每每看見從山上橫沖下來漫過公路的泥沙,我常會覺得自己被放逐了,因此而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旦從種種欲望中掙脫出來,從種種俗利的淹沒中掙脫出來,就會感覺到一種徹底置身于自然的舒暢。在這種時候,人的心靈往往會抹去歲月的泥沙,以純凈的聲音和自然對話。 ⑦記得在去往藏北草原的途中,我一直靜靜地望著起伏無盡的草原和草原盡頭的雪山。山頂很白很硬,山下的草地卻很綠很柔和。我久久地注視著,忽然覺得心里有些異樣。雪山和草原在那一刻呈現出一種奇異的光亮,仿佛在回應我的心境。我覺得心里一陣陣發(fā)熱,幾乎落下淚來。我知道自己在那一刻與自然融合了,在那一刻與自然有了真誠的對話。這是—種對故鄉(xiāng)的情感,它令我倍覺親切。 ⑧赫爾曼黑塞曾經說過:這世間有一種使我們一再驚奇而且使我們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遙遠、最陌生的地方發(fā)現一個故鄉(xiāng),并對那些似乎極隱秘和最難接近的東西產生熱愛。 ⑨在這個地球上,能使人產生故鄉(xiāng)感覺的,不止那方滲透著血脈的泥土,還有一片能與你心靈相通的天空。也許在西藏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然并不只是個客觀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靈魂的自然。在這里,與自然的對話,就是與靈魂的對話。 ⑩是的,西藏,它是我靈魂的故鄉(xiāng)。 ?從西藏歸來,忽然之間就淡漠了許多欲望。臨走之前的種種念頭和怨艾,仿佛都被那高處的風吹走了,只留下一種單純的感覺。 ?重新走在紛紛攘攘的都市,重新見到一張張熟面孔,重新聽到一些熟識的和生澀的消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軌道的這段時間,這里是多么的熱鬧而又無聊。我又回到了原來的軌跡上,又夾在了走時看的那本書中間。 ?西藏給予我的啟示,似乎無法帶出西藏。它超重,超大,以至使我無法把它作為自己的一份財產帶在身邊,只能經常攀上去,感受它,然后擱下它。 ?它如同故鄉(xiāng)一樣無法攜帶呵。但它的氣息已隨我而來,我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嗅著它的氣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對我的中傷。待到它的氣息漸漸弱小時,我會再次踏上與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 1.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D ) A.文章開篇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出自己對西藏的思念和熱愛之情。 B.“最美的風景”,既指這里的人們是土地上風景的組成部分,也贊美了他們頑強的生命力。 C.“都市對我的中傷”,指紛紛攘攘的都市生活會讓人產生許多欲望和怨艾,污染人的心靈。 D.作者引用黑塞的話,強調心靈的故鄉(xiāng)隱藏在陌生而遙遠的地方,它使人們感到驚奇而幸福。 【解析】 是為了說明作者把西藏當作故鄉(xiāng)的原因:能進行心靈的對話。 2.第⑥段畫線部分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5分) 答:①渲染環(huán)境的博大蒼涼;②表現環(huán)境的惡劣;③襯托出生命力的頑強;④為下文議論抒情作鋪墊。(5分,一點一分,兩點兩分,三點四分,4點5分) 3.根據全文內容,談談作者為什么把西藏比作“靈魂的故鄉(xiāng)”。(6分) 答:①西藏是一個能與作者心靈相通的地方;②西藏讓人淡漠生存以外的欲望,使人的心靈變得單純寧靜;③西藏成為人抵御城市中傷的精神力量。(每點2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14分) “科舉”可以說是統(tǒng)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過公開考試的方式,向全國各地的“士”階層中選拔人才,把他們納入整體的行政系統(tǒng),擔任從地方到中央的各級職務。為什么“士”成為治國人才的主要來源呢?這是根據中國傳統(tǒng)政治理論中一個基本假定:“士”是精神修養(yǎng)和經典教育的產品,只有他們才能提供政治秩序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識技能。 如果想了解科舉為什么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便已在中國萌芽,而且先后延續(xù)了兩千年之久,我們不能不從“士”的起源和流變說起。在西周的“封建”制下,“士”是古代貴族中最低的一級,但從春秋時期起,“封建”制逐漸解體。一方面,上層貴族有下降為“士”的,另一方面,下層的“庶民”也有上升為“士”的,于是“士”的數量開始激增。與此同時,“士”的性質也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從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轉變?yōu)檠芯俊霸?、書、禮、樂”的“文士”,相當于社會學家所謂“文化事務的專家”。這一社會變動至戰(zhàn)國時期完成,“士”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正式登上中國歷史的舞臺,最先興起的儒、墨兩大學派便代表了“士”的原型。 儒、墨兩家在思想上雖有分歧,但卻同以政治秩序的建立與維持為“士”階層的最重要的任務。孔子“士志于道”的名言已對于“士”的社會功能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他們必須擔當起變“天下無道”為“天下有道”的重任?!翱婆e”可以說是統(tǒng)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過公開考試的方式。墨子處身于戰(zhàn)國初期,“士”在政治上已遠比春秋時代活躍,所以他更進一步要求各國國君“尚賢”和“親士”。在積極方面,他強調“賢良之士”是“國家之珍,社稷之佐”,因為他們“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君主必須對他們“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在消極方面,他更發(fā)出警告:“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社會結構的轉變和儒、墨的倡導終于引出了一個相當普遍的國君“禮賢”運動。從公元前5、4世紀之交起已有魏文侯受“經藝”于子夏和魯繆公敬禮子思的記載。公元前4世紀中葉齊宣王重建稷下學宮,網羅“學士且數百千人”,則是戰(zhàn)國時期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最久的一個“禮賢”機構。自此以后各國為了變法圖強,無不以“招賢納士”為當務之急,而政治舞臺也完全操縱在“士”的手中。但當時的“士”都是所謂“游士”,不受“國”界的限制,他們人數十分龐大,又經常流動于各“國”之間,形成了一股舉足輕重的“國際”性的勢力。正因如此,當時衡量一“國”或一個政治集團的實力,“士”的高下與多寡竟成為一項最重要的指標。 (節(jié)選自余英時《試說科舉在中國史上的功能與意義》,有改動) 4.下列選項中關于“士”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D ) A.科舉很早已在中國萌芽,“士”階層只能通過科舉考試的方式被納入行政系統(tǒng)的,從整個社會發(fā)展來看,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B.“士”的綜合素質是當時社會各階層中最高的,他們?yōu)楫敃r社會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和維持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C.“士”的原型就是最先興起的儒、墨兩大學派,這兩大學派的倡導引出了一個相當普遍的國君“禮賢”運動。 D.春申君、信陵君、孟嘗君、平原君等“戰(zhàn)國四公子”及呂不韋等都擁有眾多的“士”,這是他們政治及經濟實力的表現。 【解析】 A項“‘士’階層是通過科舉考試的方式被納入行政系統(tǒng)的”說法有誤,原文“‘科舉’可以說是統(tǒng)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過公開考試的方式,全國各地的‘士’階層中選拔人才,納入整體的行政系統(tǒng)”,是說科舉納入行政系統(tǒng);B項“最高的”文中沒依據;C項 “這兩大學派的倡導引出了一個相當普遍的國君‘禮賢’運動”說法有誤。原文說“社會結構的轉變和儒、墨的倡導終于引出了一個相當普遍的國君‘禮賢’運動”。 5.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 A.“士”曾經是古代貴族中身份最低的一級,后來逐漸被各國國君所看重,成為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 B.春秋時期起,“士”的數量開始激增,從而“士”的性質也發(fā)生了變化——從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轉變?yōu)椤拔氖俊薄? C.儒家學派的思想有積極的一面,他們強調賢良之士是國家社稷的珍寶,認為君主應該善待他們。 D.齊宣王重建稷下學宮,是當時規(guī)模最大的“禮賢”機構,受此影響,各地君主紛紛有禮賢之舉,如魏文侯禮遇子夏等。 【解析】 B項““士”的數量開始激增,從而“士”的性質也發(fā)生了變化”,數量的增加和“士”的性質變化并無因果關系;C項是墨子觀點,并非“如儒家”的主張,文章第三節(jié)中說的很清楚是墨子;D項錯在“受此影響”,無因果聯系?!案鞯鼐骷娂娪卸Y賢之舉,如魏文侯禮遇子夏等”并非是因為“齊宣王重建稷下學宮”。 6.根據相關內容,說說“士”之于一國的作用。 答:(1)“士”能提供政治秩序所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識技能;(2)“士”能擔當建立與維持政治秩序的重任;(3)“士”能操縱各國的政治舞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年秋高中語文 第4單元 練案26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新人教版必修2 2018 高中語文 單元 26 馬克思 墓前 講話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632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