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2-2 古希臘的先哲學案 人民版選修4.doc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2-2 古希臘的先哲學案 人民版選修4.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2-2 古希臘的先哲學案 人民版選修4.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2課 古希臘的先哲 預習導引 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 1.簡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跡。 2.了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認識其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1.重點:掌握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主張和貢獻。 2.難點:對古希臘哲學家形成客觀公正的評價。 知識點一 古典文化的輝煌時代 1.雅典文化繁榮的條件 (1)軍事勝利:希波戰(zhàn)爭的勝利使雅典贏得了盟主地位,并為之帶來經濟上的繁榮。 (2)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對雅典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使雅典的民主制度發(fā)展到頂峰,為雅典文化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理想的政治環(huán)境。 (3)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后,希臘城邦被馬其頓帝國所統(tǒng)治,但希臘哲學卻在這期間達到頂峰。 2.雅典文化繁榮的表現 (1)雅典成為希臘各城邦的文化中心。 (2)希臘哲學達到頂峰,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三大思想家,他們對歐洲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知識點二 柏拉圖與《理想國》 1.生平 (1)出身于貴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時師從蘇格拉底研究哲學。 (2)長達12年游歷期間曾到麥加拉、埃及、意大利,后來回雅典創(chuàng)辦學園,收徒授課。 2.理想國 (1)內容 (2)實現途徑 ①為統(tǒng)治者提供掌握哲學知識的嚴格教育。 ②過集體生活,使權力和財產、家庭分離,從而一心為公。 3.影響:其設想的理想國被稱為最早的烏托邦,哲學著作成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獻。 [疑難辨析] 柏拉圖與孔子思想的比較 知識點三 探索求知的亞里士多德 1.生平 (1)青年時曾在柏拉圖學園學習,中年時曾任馬其頓王子亞歷山大的老師。 (2)老年時回雅典講學,創(chuàng)立“逍遙學派”,后客死他鄉(xiāng)。 (3)被公認為是歷史上最博學的科學天才之一,曾完成百科全書式的著述。 2.哲學觀 (1)認為求知是人的本性、“我愛我?guī)?,我更愛真理”,敢于挑?zhàn)權威。 (2)從分析自然入手,認為理性是人的本質,提出“人是有理性的動物”。 (3)認為善就是萬物能夠實現自己的本質。 3.政治觀 (1)認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動物”,但把奴隸和婦女排除在公民之外。 (2)政體上傾向于民主制,主張由中產階級執(zhí)政。 4.影響 (1)其哲學思想成為中世紀天主教神學的重要理論來源。 (2)其自然觀在中世紀乃至近代都備受推崇。 (3)對正義與民主的討論仍然是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話題。 [深化拓展] 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的恩怨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認識是從批判柏拉圖的理念論開始的:他認為自然界是客觀的、真實的存在,人們的認識來自對客觀世界的感覺,沒有感覺就沒有認知,他也批評老師對理想國家的設想,認為這種設想不符合社會實際。 主題 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與孔子的比較 【史料探究】 史料一 當初我對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慮,看到政局混亂,我彷徨四顧,莫知所措。我反復思之,唯有大聲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學,使哲學家獲得政權,成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跡般地成為哲學家,否則人類災禍總是無法避免的。——[古希臘]柏拉圖:《書札》 史料二 當人達到他最高的發(fā)展程度時,他是一切動物中最好的;同樣,當人違背法律與正義時,他就是最壞的動物了?!猍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思考 (1)據史料一、二,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分別提出了怎樣的政治主張? (2)結合所學,分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上述主張的社會背景是什么? 答案 (1)主張:兩個哲學家面對雅典城邦的現實,分別提出了自己解決困境的設想。柏拉圖提出了讓哲學家成為政治家或統(tǒng)治者,而亞里士多德則提出了人應當追求公平與法制,實際上提出了法治學說,體現了他建立民主政治的主張。 (2)背景:①雅典城邦經濟繁榮,民主制發(fā)展到頂峰。②伯里克利時代后,雅典民主制走向衰落,面臨一系列危機。③雅典哲學高度發(fā)展。 【史論歸納】 1.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教學方式的比較 (1)柏拉圖采用對話形式進行教學,隨心所欲,不拘一格,學生也很隨意,這種輕松的學術氛圍有助于對各種問題的自由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 (2)亞里士多德喜歡在學園的林蔭小道上邊散步邊講學,這種方式輕松灑脫,師生在身心愉悅輕松中進行教與學,效果極佳。 (3)二人的教學方式都不拘泥于固定課堂模式、氣氛輕松活潑,師生身心放松,有助于思維啟迪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這對我們今天的素質教育有極大的啟示作用。 2.亞里士多德與孔子的對比 領域 亞里士多德 孔 子 思想 哲學 思想來源于具體事物,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敬鬼神而遠之 政治 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優(yōu)于人治 以禮治國,為政以德,反對苛政、人治 倫理 中道理論 中庸理論 教育 思想 教學方法別具一格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啟發(fā)式教學 社會環(huán)境 奴隸制城邦民主體制 春秋時期的社會變革 影響 成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創(chuàng)立的儒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影響傳至亞洲、世界 1.德國近代哲學家黑格爾說,古希臘是歐洲人的精神家園,他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 ) A.希臘處于歐洲的中心地帶 B.希臘文化就是歐洲的文化 C.歐洲文化起源于希臘文化 D.古希臘文化的地位非常高 答案 C 解析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歐洲文化起源于希臘文化。 2.柏拉圖主張讓國家政權掌握在少數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這實際上是( ) A.對雅典的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B.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中失敗的必然結果 C.堅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 D.為自己進入仕途制造輿論 答案 A 解析 柏拉圖所生活的雅典時代實行民主制,而他的主張更接近斯巴達的貴族制。 3.柏拉圖的理想國理念是奴隸主的理想,資產階級把永保資本主義制度作為他們的理想,無產階級則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這說明( ) A.在階級社會中,理想具有階級性 B.他們的理想都是幻想 C.每一時代的人們都有美好的愿望 D.理想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答案 A 解析 奴隸主、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說明了理想的階級性。 4.亞里士多德認為,物質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屬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賦予物質以確定性和現實性。這種觀點( ) A.動搖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間 B.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哲學觀點 C.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性質 D.正確地揭示了物質與形式之間的關系 答案 B 解析 從材料信息看,亞里士多德認為意識第一,物質第二,這種觀點屬于唯心主義。 5.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亞里士多德主張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處有( ) ①都看做是至高的美德?、诙贾鲝堖m度,不走極端 ③都反對將“過”和“不及”簡單的調和或折中?、芷錁藴识际恰罢_的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關于“中庸”的標準,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的,不會是以“正確的理性”為標準的,排除含④的選項。 6.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 當柏拉圖在雅典建立學園,講學布道并造就了亞里士多德等一代哲學宗師的時候,被后人譽為“亞圣”和“東方柏拉圖”的孟子也在與西方圣哲們思考著同樣的問題——人性與治國。 請回答: (1)柏拉圖和孟子在哲學思想上的主要觀點分別是什么? (2)兩位思想家都從人性問題出發(fā),卻提出彼此完全不同的治國方案。請分別簡要概述。 答案 (1)柏拉圖的思想核心是“理念論”。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性善論和天命觀。 (2)柏拉圖從當時希臘城邦日趨衰落的現實出發(fā),提出了“理想國”的治國方案。孟子從當時社會大變革著眼,發(fā)展了孔子思想,主張建立“仁政”國家。孟子思想核心是民本,主張輕徭薄賦,寬政薄刑,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基礎鞏固 1.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瀆神罪判處蘇格拉底死刑。這一歷史事件( ) A.使柏拉圖開始關注雅典民主政治 B.充分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C.助長了柏拉圖對民主政體的成見 D.導致雅典民主政治走向全面衰落 答案 C 解析 蘇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政體實質上是奴隸主專政的一種手段,進一步助長了柏拉圖對民主政體的成見,故C項符合題意;A項是青年柏拉圖的活動,B項與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結局相關,D項與蘇格拉底之死沒有直接關系。 2.柏拉圖設計的“理想國”,實質上是( ) A.為雅典奴隸主的民主政治作辯護 B.為貴族奴隸主的專政作辯護 C.奴隸制趨向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D.廢除奴隸制要求的最初體現 答案 B 解析 柏拉圖的理想國家并非純粹的空想,而是針對當時希臘各種政體的弊端提出的。在一些方面,以斯巴達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作為原型,而斯巴達實行的就是貴族奴隸主專政。 3.盡管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但人們還在熱烈地討論柏拉圖這個人物,并且存在很大的意見分歧。這種討論( ) A.在現代社會已經毫無實際意義 B.說明人們仍對柏拉圖有濃厚的興趣 C.將歷史人物引入各學科的研究之中 D.證明了柏拉圖在歷史上的影響巨大 答案 D 解析 柏拉圖關于理想國家和教育的思想至今對人們仍有啟發(fā),故A項錯誤;不管是對柏拉圖肯定還是否定,都說明他的影響巨大。 4.亞里士多德曾提出“中庸之道”,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有三種狀態(tài),即過度、不及和中間。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他在政治上是( ) A.反對民主制的激進派 B.反對奴隸制的激進派 C.溫和的民主派 D.激進的民主派 答案 C 解析 “中庸”反對的就是過度和不及,在題目給定的四個選項中,有三個選項帶有“激進”,由此可判斷出正確答案為C項。 能力提升 5.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動物”。他所說的“人”是( ) A.男性公民 B.婦女兒童 C.廣大奴隸 D.外邦移民 答案 A 解析 亞里士多德在這里所說的“人”是指具有公民身份的人。婦女、兒童、奴隸、外邦移民沒有公民身份。 6.“當人達到他最高的發(fā)展程度時,他是一切動物中最好的;同樣,當人違背法律與正義時,他就是最壞的動物了?!鄙鲜鲅哉摮鲎?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伯里克利 答案 C 解析 題干言論探討了人的本質,四個選項中,亞里士多德探求了人的本質,認為理性是人的本質。 7.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我愛我?guī)?,我更愛真理”,這句話表明他和柏拉圖之間存在分歧,他們在哲學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人是否要追求現實的幸福 B.現實世界是否具有真實性 C.是否要確定哲學的研究對象 D.人是否要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 答案 B 解析 哲學方面的主要分歧關鍵是“唯物”與“唯心”的區(qū)別。柏拉圖是古代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則“接近唯物主義”,其主要分歧就是是否承認現實世界的真實性。故選B項。 8.論文的關鍵詞對內容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有一篇評價某歷史人物的論文,關鍵詞有“哲學家”“逍遙學派”“邏輯學”等,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羅塔戈拉 D.亞里士多德 答案 D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逍遙學派”和所學史實可知,指的是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故選D項。 9.孔子和柏拉圖所追求的理想社會可分別稱為“仁——禮社會”和“理想國”;關于理想社會的秩序及其個體品德,他們的觀點驚人相似。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國古代圣賢孔子和著名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觀點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處,不免叫人驚訝……兩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卻都相信絕對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們居住在和平與和諧中的可能性……兩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經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創(chuàng)建一個井井有條、和睦的政治社會。 ——(美)肯沃爾夫《大歷史視野》 材料二 人們按照自己的物質生產的發(fā)展建立相應的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chuàng)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揭示兩位先哲的觀念中關于社會秩序和個體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孔子的“禮”和“仁”在構建“仁—禮社會”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舉柏拉圖理想國中各等級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兩位先哲觀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體社會背景加以說明。 答案 (1)共同性:社會的和諧;個體的美德。禮的作用:明晰等級;仁的作用:緩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節(jié)制)。 (2)原因:社會關系沖突;春秋時期,禮崩樂壞;雅典民主政治弊病顯現。 【學習思考】 1.雅典城邦為什么會出現民主制度?(教材P28) 提示 (1)小國寡民的城邦需要調動所有公民的參政積極性才能生存發(fā)展;(2)城邦公民的長期斗爭;(3)發(fā)達繁榮的經濟提供了物質基礎;(4)梭倫、伯里克利等人的民主改革推動;(5)城邦注重對公民參政素質的培養(yǎng)等。 2.你認為教育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全知的人嗎?只有全知的人才能擁有國家政治權力嗎?(教材P29) 提示 此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只要學生言之有據即可,教師給予積極的評價。 3.亞里士多德是怎樣定義人的本質的?(教材P31) 提示 是理性使人與其他事物區(qū)分開來,理性成了人的本質,因而“人是有理性的動物”。 【自我測評】(教材P32) 1.簡要描述柏拉圖是如何構造理想國的?你認為他的設想有合理之處嗎? 提示 國家由三個等級的公民構成,即智慧的統(tǒng)治者(已接受哲學訓練或哲學家)、勇敢的武士和自制的勞動者,當這三個等級的人在國家里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時,整個國家便具有了正義的美德,這樣的國家便是柏拉圖的“理想國”。 柏拉圖關于“理想國”的設想雖然是一個典型的烏托邦,但有其合理之處,如要求社會的合理分工,強調社會的和諧有序,統(tǒng)治者應該有智慧、具有治理國家的知識、懂得正義與善、一心為公。 2.簡述亞里士多德對人的定義并對其進行分析。 提示 人除了感覺、繁殖等基本功能之外,還會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能探求知識。同時,人還能理智地約束欲望與激情,追求道德完美,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人是有理性的動物”。 【材料閱讀與思考】(教材P32) 1.柏拉圖為何提出哲學家與國王應合而為一? 提示 柏拉圖認為,只有統(tǒng)治者具有智慧的美德,掌握了治理國家的知識,才能使國家實現正義與安寧。而哲學家擁有各方面的知識,最有智慧,懂得正義和善,所以,最有資格出任統(tǒng)治者。 2.柏拉圖哲學家王的主張與儒家的“內圣外王”的理論有何異同? 提示 兩人所強調的理論,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國家的安定與社會的有序,設計出了一種理想君主(統(tǒng)治者)的標準。但標準的側重點不同,柏拉圖從知識層面考慮,強調統(tǒng)治者應該有智慧、會治理國家;而孔子則從道德層面出發(fā),強調君主要具有高度的道德修養(yǎng),恪守倫理,遵循孝悌。兩者的理論主張都影響深遠,但在歷史進程中也都沒有完整意義地實現過。-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2-2 古希臘的先哲學案 人民版選修4 2017 2018 學年 高中歷史 專題 東西方 先哲 古希臘 哲學 人民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626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