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第1課 改革變法風潮與秦國歷史機遇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doc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第1課 改革變法風潮與秦國歷史機遇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第1課 改革變法風潮與秦國歷史機遇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1課 改革變法風潮與秦國歷史機遇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開展變法運動的深刻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的影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 C.新興地主階級的推動 D.各國君主為鞏固統(tǒng)治支持變法 解析:變法運動是生產關系的調整,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適應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發(fā)展的需要。 答案:B 2.據(jù)魏國李悝《盡地力之教》載:“治田勤謹,則畝益(增產)三斗。不勤,則損(減產)亦如之?!睋?jù)此可知,李悝主張( ) A.精耕細作 B.獎勵耕織 C.土地私有 D.重農抑商 解析:根據(jù)材料“治田勤謹,則畝益(增產)三斗。不勤,則損(減產)亦如之”可知古代小農經濟條件下農民采取精耕細作的方式才能增加農業(yè)產量,故A項正確;獎勵耕織材料沒有體現(xiàn),故B項錯誤;土地私有制度材料沒有體現(xiàn),故C項錯誤;明確主張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的是商鞅,不是李悝,故D項錯誤。 答案:A 3.管仲說:“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边@實際上反映了春秋時期( ) A.深刻反思了西周滅亡的根本原因 B.認識到統(tǒng)一軍事指揮權的重要性 C.國家要掌握全國的財政大權 D.意識到建立中央集權制的重要性 解析:由材料關鍵信息“管仲”“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等,可知材料主旨即在強調“‘一孔’的重要性”。結合管仲代表的是法家思想,“一孔”,即加強中央集權。據(jù)此可知:A項“深刻反思”,明顯錯誤;B、C兩項屬于無關項;D項符合史實和題意,本題正確答案選D項。 答案:D 4.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變法,變法帶來的變化是( ) A.以禮治國取代以法治國 B.血緣宗法制度從此消失 C.世卿世祿制向官僚制度轉變 D.國家通過統(tǒng)一考試選拔官員 解析: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各國都希望富國強兵,韓非提出加強中央集權的法家思想,因此依法治國是發(fā)展趨勢,而以禮治國作為儒家思想在當時并未得到重視,故A項錯誤;戰(zhàn)國時期宗法制度受到沖擊,但不是從此消失,宗法觀念的影響一直存在,故B項錯誤;戰(zhàn)國時期,宗法分封制度走向瓦解,各級官吏由中央任命,因此原來的貴族制逐漸被官僚制度代替,故C項正確;這一時期主要實行軍功爵制度,并未通過考試選拔官員,故D項錯誤。 答案:C 5.“秦性強,其地險,其政嚴,其賞罰信,其人不讓,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戰(zhàn)?!睋?jù)此可知,秦國改革的有利條件是( ) ①國君擁有較為集中的權力?、趪裏嵝淖兎ā、蹞碛休^多的賢能有為之士?、艹涑馍形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秦國人性格倔強,國家地勢險要,政令嚴厲,賞罰有信,士卒臨戰(zhàn)不退讓,都有戰(zhàn)斗的決心,所以秦陣雖然兵力部署分散但能各自為戰(zhàn)?!币罁?jù)材料意思①④符合題意,②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 答案:D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 李悝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改革家。面對世卿世祿下的慵政局面,魏文侯向他詢問治理之道,李悝說:“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農業(yè)是當時國家的根本,李悝向文侯建議“盡地力之教”,鼓勵農耕,“治田勤謹,則畝益三升;不勤則損亦如之?!眹胰绾问召忁r民手中的余糧,也是當時比較棘手的問題,“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與甚賤,其傷一也”。李悝認為:“善為國者,使民毋傷而農益勸……是故善平糴者……故雖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補不足也?!睘榱藝曳€(wěn)定,建設良好治安秩序,李悝還根據(jù)各國法律,撰寫了《法經》,他認為:“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故其律始于《盜》《賊》;盜、賊須劾捕,故著《網(wǎng)》《捕》二篇?!薄斗ń洝饭擦?,“皆罪名之制也?!崩钽Φ倪@些建議,都被魏文侯采納推行,魏國成為一個強大的諸侯國。 ——組編自《說苑》《漢書》《晉書》等 請回答: (1)根據(jù)以上材料,歸納李悝變法的主要內容。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李悝變法的原因。李悝變法折射出的時代特征是什么? 解析:第(1)問,根據(jù)材料中李悝說的“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奪淫民之祿,來四方之士”可知其變法內容為廢除傳統(tǒng)的世卿世祿制,選賢任能;根據(jù)材料中李悝向文中建議“盡地力之教”,鼓勵農耕,可知其內容為頒布“盡地力”的教令,鼓勵農民積極進行農業(yè)生產;根據(jù)材料中李悝認為“善為國者,使民毋傷而農益勸……是故善平糴者……故雖饑饉水旱,糴不貴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補不足也”可知其內容為制定平糴法;根據(jù)材料中“為了國家穩(wěn)定,建設良好治安秩序,李悝還根據(jù)各國法律,撰寫了《法經》”可知其內容為制定刑法,建立法律制度。第(2)問第一小問“原因”,根據(jù)材料中“李悝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改革家”可知李悝變法所處的時代為戰(zhàn)國時期,結合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背景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問“時代特征”,結合戰(zhàn)國時代特征作答即可。 答案:(1)內容:廢除傳統(tǒng)的世卿世祿制,選賢任能;頒布“盡地力”的教令,鼓勵農民積極進行農業(yè)生產;實行平糴法;制定刑法,建立法律制度。 (2)原因:鐵器和牛耕的推廣,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土地私有制代替土地國有制,新興地主階級要求政治權力;戰(zhàn)爭頻繁,各國尋求富國強兵之道。 特征:社會大動蕩、大變革、大發(fā)展。 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韓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厘氏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摧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wěn)固了韓國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與此同時,大行“術”治,整頓官吏隊伍,對官吏加強考核和監(jiān)督,“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申不害還提出“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土,食之本也’”。他還特別重視兵器制造,韓國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張文鳴《申不害變法圖強》 材料二 李悝,在短時期內幫助魏文侯實施變法。提出“食有勞,祿有功,使有能,賞必行,罰必當”的主張,將無功而食祿者稱為淫民,要求“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他還認為土地的收成和為此付出的勞動成正比,主張“盡地力之教”,提出“治田勤謹,則畝益三斗,不勤,則損亦如此”。 《法經》出現(xiàn)后,魏國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帶往秦國,《秦律》即從《法經》脫胎而出,《漢律》又承襲《秦律》,故有“戰(zhàn)國《法經》秦漢行”之說。 ——秦一風《李悝》 請回答: (1)根據(jù)以上材料,歸納韓、魏兩國變法的相同點。 (2)根據(jù)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法律建設的重要性及對后世的影響。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第(1)問概括兩段材料的大體含義,然后進行對比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重要性”,可根據(jù)法律建設的目的,并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分析其重要性;第二小問“影響”,根據(jù)“由商鞅帶往秦國……又承襲《秦律》”分析其歷史影響。 答案:(1)削弱和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重視農耕生產,發(fā)展經濟;獎勵有功之士。 (2)重要性: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確保政令統(tǒng)一;有效控制人民。影響:為秦漢王朝法律所沿用;對后世統(tǒng)治者加強統(tǒng)治、維護國家安定產生了重要影響。-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第1課 改革變法風潮與秦國歷史機遇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2018 2019 學年 高中歷史 第二 單元 變法 改革 風潮 秦國 歷史 機遇 練習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608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