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1教案 蘇教版.doc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1教案 蘇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1教案 蘇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1教案 蘇教版 一、課程標準: 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2.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好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意涂改原始數(shù)據;能對收集到的證據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呈現(xiàn)。 3.能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 4.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5.愿意合作與交流。 6.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7.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改善生活。 二、教學目的: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使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改變形狀.增大空間或水中加鹽都能增加水的浮力。 2.知道哪些材料適合制作漂浮物。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玩潛艇和“雞蛋浮上來”的實驗中,體會探究的樂趣。 三、學習成果: 預計學生能夠: 1.運用感官和簡單器材研究液體的性質; 2.知道改變形狀.增大空間或水中加鹽都能增加水的浮力。 3.知道哪些材料適合制作漂浮物。 4.在玩潛艇和“雞蛋浮上來”的實驗中,體會探究的樂趣。 四、學習成果評價 (一)概念發(fā)展 1.不能運用多種方法,使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2.能夠運用一種方法,使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3.能夠運用多種方法,使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并能運用自己最喜歡的形式(如語言.文字等)將觀察到現(xiàn)象表述出來。 (二)探究能力: 1.不知道改變形狀.增大空間或水中加鹽都能增加水的浮力,不知道哪些材料適合制作漂浮物。 2.知道改變形狀.增大空間或水中加鹽都能增加水的浮力。 3.知道改變形狀.增大空間或水中加鹽都能增加水的浮力,知道哪些材料適合制作漂浮物。 五、教學準備: 1.水、橡皮泥、鋁箔、墊圈或硬幣、記錄表。 2.筷子或吸管、細鐵絲、線、針或牙簽、塑料泡沫。 3.小潛艇。 4.鹽、水、雞蛋或土豆塊。 六、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學生\老師互動的目的 教學反饋 集中話題 1.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液體倒進水里去的一些情況,知道了把液體倒進水里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之前我們還研究了把固體放入水中的一些情況,知道了有的固體在水里沉有的浮,在的溶解有的不溶解?,F(xiàn)在,我把一塊橡皮泥放入水中,你們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誰能有辦法讓這塊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導入新課。 探索和 調查 1.教師宣布比賽方法。 今天,我們開展一次競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來?看誰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裝載的硬幣多。 2.學生分組研究。 3.學生匯報研究的方法。 4.師生共同分析:為什么有的裝載的硬幣多,而有的裝載的硬幣少。 5.利用竹筷.吸管.小木板.泡沫塊等材料,想辦法使它們浮在水面上。比較這些上浮材料的特點。 6.教師提問:你見過潛水艇嗎?知道潛水艇的哪些事情?潛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嗎? 7.學生分組研究潛水艇的一些秘密。 8.學生分析:潛水艇上浮下沉的道理。 9.學生匯報。 10.師生共同小結:潛水艇里面灌進空氣,重量變輕,就會上浮,灌進水,重量變重,就會下沉。 11.是什么原因,使在死海里的游泳的人能夠在浮在水面上,而且還能躺在水面上看書呢? 12.學生分析匯報自己的認識。 13.學生分組實驗:想辦法使沉在水下的雞蛋或者土豆浮上來。 14.師生小結:水中含鹽量增多,水的浮力就會增大。因為死海里含有大量的鹽,死海里的水浮力很大,所以人能夠躺在水面上看書。 1.探究下沉物體上浮的辦法和上浮材料的特點。 2.玩小潛艇,研究沉浮的原理。 3.死海探秘活動。 回顧和 解釋 1.漁民想讓漁網在水中圍成一堵墻。將魚包圍住,我們能用什么辦法使?jié)O網在水中立起來呢? 2.有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應用水的浮力的道理的?說給小朋友們聽聽。 鞏固總結。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2教案 蘇教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能夠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2.知道改變物體形狀、借助漂浮物、改變自身重量、水里加鹽等物質可以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3.能將學到的沉浮知識運用于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點: 知道改變物體形狀.借助漂浮物.改變自身重量.水里加鹽等物質可以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三、.教學難點: 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六.教學準備:水槽.水杯.橡皮泥(鋁箔).藥匙.精鹽.糖.雞蛋.土豆.小潛水艇.方便筷子.小勺.蠟燭.吸管.細鐵絲.塑料泡沫.盒蓋.一元硬幣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老師要給你們露一手,(出示橡皮泥引導猜測: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還是???)(根據猜測大多學生都應該認為橡膠泥會沉在水底) 2.教師做出魔術師表演的樣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慢慢將橡皮泥放入準備好的飽和鹽水中,此時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 3.提問:我們每組都有一塊橡膠泥,你們也想表演一下嗎? 4.導情追問: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讓沉在水底的橡膠泥浮在水面上? (二)學生實踐探究橡膠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1.小組討論讓橡膠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2.學生匯報想法 3.教師小結:你們的設想都很好!下面我們就實踐驗證一下你的想法吧! 4.學生實踐探究。 5.引導學生交流.反饋探究的結果教師小結: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起來。(板書) 6.游戲:下面,我們來進行一次競賽,看哪個組在浮上來的橡皮泥小船上放的硬幣最多!(1)學生比賽 (2)匯報你們在橡皮泥上放了多少枚硬幣?為什么同樣大的橡皮泥造成的船裝的硬幣都不一樣多呢? (3)學生小結:裝硬幣的多少與小船空間大小有關,小船空間越大,載重量越大,裝的硬幣就越多。 (4)多媒體展示大的輪船,引導欣賞 (5)將設計的小船畫在活動記錄上 (三)借助漂浮物使橡皮泥浮上來 1.質疑:除了改變形狀使橡皮泥浮上來,你還有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起來呢?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匯報交流 4.各小組根據自己的方法領取材料,組織探究實驗(同學們一定會想到很多的方法,教師一定要在課前盡量的預設到,并為他們準備盡可能多的有結構的材料。) 5.展示實驗結果,組間相互參觀交流體會,使組間能掌握更多的方法。 6.交流.反饋探究結果,師生小結:借助漂浮物可以使橡皮泥浮上來。 7.多媒體展示借助漂浮物使物體浮在水面上的應用(網漂.釣魚線等) (四)玩小潛艇,研究沉浮的道理。 1.提問:有什么東西既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 2.你見過潛水艇嗎?知道有關潛水艇的哪些事情?能給大伙說說嗎? 3.潛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嗎?想親自駕駛一艘潛水艇嗎? 4.學生做潛艇上浮.下沉實驗并討論是什么原因。(要求認真觀察現(xiàn)象) 5.匯報小結:把潛艇灌滿水,潛艇變重了就會下沉;抽掉水,里面進入了空氣,潛艇變輕,就上浮。(板書:改變自身重量) (五)指導學生探究下沉物體上浮的方法——加入鹽或糖等 1.故事激趣:教師講述死海淹不死人的故事。是誰救了他們?你們想不想揭開其中的秘密? 2.創(chuàng)設情景:昨天,我請朋友從死海為每一位小朋友帶回來一杯那神氣的“水”,就是剛才我放橡皮泥的這一杯,從表面看你能看出死海的水與普通的水有什么不同嗎? 3.觀察與感受 (1)將一大一小兩個土豆分別放進不同的兩杯水中,你們看現(xiàn)在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土豆在死海的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在普通的水中不能浮。) (2)其中的秘密在哪呢? (3)交流并猜測原因(如果學生提出是大小的原因,就交換試一下,從而明確和土豆的大小無關) (4)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來吧!大家用舌頭嘗一嘗就知道了。(它是咸的?。? (5)你受到怎樣的啟發(fā)? (6)學生談想法 4.你們想不想也擁有一杯類似于“死海的水”?引導制做“死海之水”。(將土豆放在燒杯中,再往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慢慢地向杯中加入鹽,不斷的攪拌,直到土豆浮在水面上。) 5.學生制作“死海之水”并放入土豆驗證。 6.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們獲得了哪些知識?(向水中加入大量的鹽,也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起來。) (六)拓展延伸 (1)如果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質,土豆也能浮上來嗎?(學生也可能自己想到,由他們自己提出假設當然最理想了) (2)學生設想 (3)鼓勵課后繼續(xù)探究下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1教案 蘇教版 2019 2020 三年級 科學 下冊 物體 浮起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551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