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京津瓊專用)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考點知識針對練 第61練 中體西用 維新變法(含解析).docx
《(魯京津瓊專用)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考點知識針對練 第61練 中體西用 維新變法(含解析).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魯京津瓊專用)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考點知識針對練 第61練 中體西用 維新變法(含解析).docx(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61練 中體西用 維新變法 1.(2018廣東廣州二模,28)魏源在《海國圖志》中,采信地圓、地動等天文地理學說,提出圓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國”并不存在;他還認為“今華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較了中國農(nóng)歷與西洋歷法的差異,“以便稽覽”。這表明魏源( ) A.倡導“師夷長技以自強” B.主張與外國進行“商戰(zhàn)” C.突破了傳統(tǒng)的華夷觀念 D.為制度變革尋求理論依據(jù) 2.有學者認為《海國圖志》為以后的變法思潮的勃興提供了重要的事實依據(jù)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沒有要中國學習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觀點表明《海國圖志》( )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傳統(tǒng)政治局限 C.不夠系統(tǒng)和完善 D.繼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3.(2018山東日照一模,28)近代“變局”一詞出現(xiàn)于鴉片戰(zhàn)爭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書曾國藩時說:“方今中外之勢,古今之變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變局”一詞。這反映出( ) A.民族危機日益加深 B.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C.陳腐觀念逐漸淡化 D.學習西方成為共識 4.(2018河北唐山三模,27)王國維在談到清代學術時說:“國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而道咸之學新?!睆摹扒沃畬W”到“道咸之學”的變化體現(xiàn)了( ) A.統(tǒng)治危機與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B.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產(chǎn)生 C.儒家思想統(tǒng)治地位的逐漸喪失 D.康梁維新思想的廣泛傳播 5.(2018廣西桂林、北海、崇左二調(diào),28)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的義利觀,有的秉承重“義”的義利觀,同時倡導求“利”;有的推崇通過“商戰(zhàn)”來維護利權,進而維護“義”;有的傾向通過興辦實業(yè)來求“利”,實現(xiàn)富國強國。這些義利觀( ) A.旨在宣揚中體西用的價值 B.減少了社會變革的阻力 C.具有救亡圖存的時代特色 D.強化了傳統(tǒng)的綱常倫理 6.(2018安徽“皖南八?!钡谌温?lián)考,28)1872年,外國教習為同文館擬訂了“八年課程計劃”。前三年的課程側重學習外語,后五年則偏重學習科學技術知識。據(jù)此,該“課程計劃”( ) A.背離了“中學為體”的思想 B.有利于中國教育近代化進程 C.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D.促使中國的教育走向殖民化 7.(2018四川綿陽三診,28)近代以來,一些中國人紛紛主動翻譯外國報刊、書籍。有學者統(tǒng)計,1868~1879年,江南制造總局共出版翻譯西書98種,銷售達31111部。這一現(xiàn)象( ) A.推動了新思想的萌發(fā) B.有助于洋務運動開展 C.擺脫了傳統(tǒng)夷夏觀念 D.為戊戌變法奠定基礎 8.(2018大同、陽泉市二模,27)據(jù)梁啟超回憶:“甲午喪師,舉國震動,年少氣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維新變法’……而其流行語,則有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者,張之洞最樂道之,而舉國以為至言。”據(jù)此可知,“中體西用”思想在當時( ) A.與維新變法思想實現(xiàn)了融合 B.伴隨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而出現(xiàn) C.受統(tǒng)治者倡導成為主流思想 D.得到多數(shù)先進中國人的認可 9.(2018福建龍巖市二模,29)19世紀末,中國留學教育興起。政府諭令赴洋學習幼童“肄習西學仍兼講中學,課以孝經(jīng)、小學、五經(jīng)及國朝律例等書,隨資高下,循序漸進”??梢姰敃r( ) A.留學目的專注于近代工業(yè)需要 B.留學教育仍受“中體西用”影響 C.教育內(nèi)容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 D.留學生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為主 10.梁啟超曾說:“(李鴻章)與外人交涉,尤輕侮之,其意殆視之如市儈,謂彼輩皆以利來,我亦持籌握算,唯利是視耳?!辈牧媳砻骼铠櫿? ) A.固守天朝上國的傳統(tǒng)理念 B.認識到近代外交的某些特點 C.提倡平等互利的國際關系 D.主張與列強展開工商業(yè)競爭 11.(2018山東濰坊二模,28)郭嵩燾反對“嚴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張,以攘夷狄為義,而置民父于不顧,必使覆國亡家”,主張“中國與洋人交涉,當先究知其國政軍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師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積漸之功”。這反映了郭嵩燾( ) A.堅持傳統(tǒng)的“夷夏之辨” B.具有近代民族主義觀念 C.倡導“中體西用”思想 D.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12.(2019山西省考前適應性測試,28)晚清思想家王韜認為,英國政治制度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有中國堯舜禹時代集體議事的遺風。這一認識( ) A.否定了“中體西用”的思想 B.啟迪國人探索變革之路 C.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fā)展 D.反映了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13.(2018湖南長郡中學考前保溫卷二,29)19世紀七八十年代,鄭觀應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學習西方最負盛名的著作,但其開頭一篇卻是《道器》,大講中學為道,西學為器。鄭觀應此舉( ) A.順應了民族文化自衛(wèi)心理的需要 B.希望中國開始吸收和接受西學 C.體現(xiàn)了獨尊中華鄙夷外邦的觀念 D.試圖回避以夷變夏的攻擊鋒芒 14.康有為在評述改革時說:“布衣改制,事大駭人,故不如與之先王,既不驚人,自可避禍?!痹谠O立議院的問題上,他說:“會議之士,仍取上裁,不過達聰明目,集思廣益,稍輸下情……何有上權之損哉?”材料說明了( ) A.康有為在政治上出現(xiàn)倒退和反動 B.康有為思想實質(zhì)上屬于封建思想范疇 C.康有為采取了以退為進的斗爭策略 D.康有為一定程度上贊同“中體西用” 15.(2018江西九江市二模,28)康有為承續(xù)了自龔自珍和魏源以來重視時勢變易的今文經(jīng)學歷史觀,依據(jù)“公羊三世說”,將“據(jù)亂世”和“升平世”稱為小康,而“太平世”則為大同,三者同處于一根朝向未來的時間鏈上,依次上升。依材料可知康有為的歷史觀( ) A.深受儒家循環(huán)史觀影響 B.受到社會進化史觀影響 C.包含了唯物史觀的成分 D.包含了天命史觀的思想 16.(2018河南安陽一模,28)自宋之后到明清數(shù)百年間,人們提及王安石頂多說他的詩歌散文,對其變法卻諱莫如深。1908年,梁啟超撰寫《王安石傳》,從此以后,王安石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中無可爭議的大改革家,其聲望越來越高。這一變化表明( ) A.王安石變法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 B.清末的執(zhí)政理念出現(xiàn)重要變化 C.近代危局中求變意識的不斷增強 D.著名學者能引領學術研究方向 17.(2018山東濰坊一模,29)1903年,嚴復在翻譯英國思想家密爾闡述“公民自由”的著作時,對于中文書名,并未采用最直接的譯文《論自由》,幾經(jīng)斟酌,定名為《群己權界論》。這反映了當時他( ) A.反對西方自由思想 B.關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C.引領民眾回歸傳統(tǒng) D.強調(diào)國家利益的至上性 18.(2018云南省一模,28)嚴復晚年曾勸諭青年留學生:“學得一宗科學,回來正及壯年,正好為國興業(yè);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氣,而將中國舊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殺也?!边@反映出晚年嚴復( ) A.主張放棄實業(yè)救國思想 B.認清了近代科學的本質(zhì) C.主張恢復舊的傳統(tǒng)文化 D.審視東西文化不同價值 19.晚清某大臣給清帝的一份奏折中寫道:“近來學堂新進之士,蔑先正而喜新奇,急功利而忘道誼……至有議請廢罷四書五經(jīng)者,有中小學堂并無讀經(jīng)講經(jīng)功課者,甚至有師范學堂改訂章程,聲明不列讀經(jīng)專科者?!睋?jù)此可知當時( ) A.傳統(tǒng)經(jīng)學面臨嚴峻挑戰(zhàn) B.學校教育風氣日趨敗壞 C.作者反對設立新式學堂 D.崇尚科學成為主流思想 20.(2018河北保定一模,29)維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資產(chǎn)階級轉(zhuǎn)化中的人物,他們?nèi)琊囁瓶实丶橙∥鲗W營養(yǎng)、宣傳介紹西學的同時,卻依然懷戀傳統(tǒng)的儒學,他們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體制,大膽懷疑儒家經(jīng)典,卻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論權威。這體現(xiàn)了維新派( ) A.改革指導思想不夠明確 B.趨新與戀舊的矛盾心態(tài) C.努力喚醒國人的民主意識 D.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 答案精析 1.C [師夷長技以自強是洋務運動的主張,故A項錯誤;早期維新派主張和外國進行商戰(zhàn),故B項錯誤;由材料“采信地圓、地動等天文地理學說,提出圓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國并不存在”可知改變天圓地方、中國中心的傳統(tǒng)觀念,由材料“今華夷通市,正朔相通……以便稽覽”可知改變以中國為正統(tǒng)的觀念,認同華夏正朔并列,突破了傳統(tǒng)的華夷觀念,故C項正確;魏源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故D項錯誤。] 2.B [據(jù)材料“有學者認為《海國圖志》為以后的變法思潮的勃興提供了重要的事實依據(jù)和思想材料”可知《海國圖志》并不缺少近代化色彩,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有學者認為《海國圖志》為以后的變法思潮的勃興提供了重要的事實依據(jù)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沒有要中國學習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國圖志》未突破傳統(tǒng)政治局限,故B項正確;材料并沒有涉及《海國圖志》的全部內(nèi)容,故C項錯誤;繼承了封建科技思想不符合題意,故D項錯誤。] 3.C [依所學,甲午戰(zhàn)后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故A項錯誤;甲午戰(zhàn)后民族危機加深,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出現(xiàn)于鴉片戰(zhàn)爭后……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變局’”說明中國傳統(tǒng)觀念發(fā)生變化,陳腐觀念逐漸淡化,故C項正確;依所學,西學過程中存在頑固派與洋務派,頑固派與維新派等思想論戰(zhàn),說明學習西方未達成共識,故D項錯誤。] 4.A [由材料“乾嘉之學”強調(diào)學精,而“道咸之學”強調(diào)革新,結合史實說明道光咸豐年間經(jīng)歷兩次鴉片戰(zhàn)爭及太平天國運動,統(tǒng)治危機與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因而學問必須應對時事,出現(xiàn)革新之學,故A項正確;明末清初與道光咸豐年間不符,故B項錯誤;儒家思想統(tǒng)治地位的喪失是在新文化運動之后,故C項錯誤;康梁維新思想的廣泛傳播是在19世紀末,故D項錯誤。] 5.C [據(jù)材料主要是傳統(tǒng)的重義輕利改變?yōu)榱x利并重而不是學習西方,故A項錯誤;材料僅僅描述洋務派的義利觀念,并沒有說明這種義利觀帶來的結果,故B項錯誤;材料“推崇通過商戰(zhàn)來維護利權”和“實現(xiàn)富國強國”體現(xiàn)了救亡圖存的時代特色,故C項正確;傳統(tǒng)的觀念是重義輕利,而材料中“同時倡導求利”、“興辦實業(yè)來求利”,都不同于傳統(tǒng)觀念,故D項錯誤。] 6.B [“中體西用”就是在保證和維持清王朝統(tǒng)治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科學技術來實現(xiàn)“自強”和“求富”,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前三年的課程側重學習外語,后五年則偏重學習科學技術知識”可知,這種教育體制有利于促進中國教育事業(yè)的近代化,故B項正確;近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并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故C項錯誤;學習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和體系并不是促使近代中國教育走向殖民化,故D項錯誤。] 7.B [新思想的萌發(fā)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故A項錯誤;1868~1879年是洋務運動時期,這一時期江南制造總局共出版翻譯西書98種,銷售達31 111部,有助于洋務運動開展,故B項正確;中國人紛紛主動翻譯外國報刊、書籍,可以沖擊傳統(tǒng)夷夏觀念,而不是擺脫了傳統(tǒng)夷夏觀念,故C項錯誤;戊戌變法是在甲午戰(zhàn)后,與材料提供的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 8.D [維新變法的主張是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張堅持君主專制,二者不能融合,故A項錯誤;“中體西用”思想提出于19世紀60年代,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甲午喪師,舉國震動”可知是民族危機導致“中體西用”的傳播,故C項錯誤;據(jù)材料“而其流行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者……而舉國以為至言”可知得到多數(shù)先進中國人的認可,故D項正確。] 9.B [專注于近代工業(yè),與材料中“兼講中學,課以孝經(jīng)、小學、五經(jīng)及國朝律例等”不符,故A項錯誤;仍受“中體西用”影響與材料中“習西學仍兼講中學”相符,故B項正確;材料中“兼講”不等于注重融合,故C項錯誤;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為主與材料中“赴洋學習幼童肄習西學仍兼講中學”不符,是兼講而非為主,故D項錯誤。] 10.B [天朝上國的觀念是指尊卑等級分明,認為外國是蠻夷之邦,輕視商業(yè),故A項錯誤;根據(jù)題目中“其意殆視之如市儈,謂彼輩皆以利來,我亦持籌握算,唯利是視耳”得出李鴻章看出外國列強為利來,故用利相對,說明認識到了近代外交的某些特點,故B項正確;李鴻章屬于地主階級洋務派,并未認識到“提倡平等互利的國際關系”,故C項錯誤;主張與列強進行商戰(zhàn)是早期維新派的觀點,故D項錯誤。] 11.B [根據(jù)“反對‘嚴夷夏之大防’”,故A項錯誤;材料“以攘夷狄為義,而置民父于不顧,必使覆國亡家”包含了民族平等、反對異族壓迫的觀念,故B項正確;據(jù)材料“可以師其用兵制器之方”說明學習西方技術但并未說明中體為前提,故C項錯誤;材料“以師其用兵制器之方”說明學習西方技術而不是政治制度,故D項錯誤。] 12.B [材料只是說王韜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并沒有否定“中體西用”的思想,故A項錯誤;在王韜之前中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學習西方的新思潮,但主要學習的是西方的科學技術,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王韜的主張啟迪國人探索變革之路,故B項正確;一些思想家看到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并不能使中國真正富強起來,應該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故C項錯誤;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是在甲午戰(zhàn)爭后出現(xiàn)的,故D項錯誤。] 13.D [鄭觀應是早期維新派的代表,主張向西方學習政治、經(jīng)濟和科學,但又大講中學為道,其目的主要是回避頑固派的進攻,而不是為了適應民族文化自衛(wèi)心理的需要,故A項錯誤;中國開始吸收和接受西學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故B項錯誤;目的主要是回避攻擊,而不是獨尊中華鄙夷外邦,故C項錯誤;其目的就是減少來自頑固派的攻擊,是學習西方的策略,故D項正確。] 14.C [據(jù)材料可知康有為在政治上主張君主立憲制,順應了近代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可知康有為“托古改制”,超越了封建思想的范疇,目的是減少變法阻力,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可知康有為“托古改制”,并宣揚設議院不會危及君主制,這是面對強大的頑固派所采取的一種以退為進的斗爭策略,故C項正確;康有為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學說相結合來宣揚變法革新,已超越了“中體西用”的范疇,故D項錯誤。] 15.B [由材料中的“依次上升”可知不是循環(huán)史觀,故A項錯誤;依次上升逐漸進步演化,這明顯受到社會進化史觀的影響,故B項正確;其思想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并不能體現(xiàn)唯物史觀,故C項錯誤;天命史觀是一種封建的迷信思想,與康有為的思想不符,故D項錯誤。] 16.C [A項表述不足以表明“1908年,梁啟超撰寫《王安石傳》”所體現(xiàn)的近代時局,故A項錯誤;梁啟超并非清末新政的代表人物,故B項錯誤;根據(jù)題目中“對其變法卻諱莫如深”、“王安石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中無可爭議的大改革家,其聲望越來越高”得出時代背景發(fā)生變化,王安石的改革家的身份也發(fā)生了變化,故C項正確;題意牽涉的是對王安石改革家身份地位的重視所反映的時代變化,與史學研究方向無關,故D項錯誤。] 17.B [嚴復是系統(tǒng)地將近代西方文化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人,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從“公民自由”到“群己”可知嚴復考慮到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故B項正確;材料中主要強調(diào)的是西方自由思想,未涉及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故C項錯誤;根據(jù)書名《群己權界論》可知嚴復考慮到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并未突出國家利益的至上性,故D項錯誤。] 18.D [“學得一宗科學,回來正及壯年,正好為國興業(yè)”表明沒有放棄實業(yè)救國思想,故A項錯誤;晚年嚴復認清了近代科學的本質(zhì)與材料的內(nèi)容強調(diào)不能抹殺中國舊有文明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的內(nèi)容強調(diào)不能抹殺中國舊有文化,不是主張恢復舊的傳統(tǒng)文化,故C項錯誤;“學得一宗科學,回來正及壯年,正好為國興業(yè);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氣,而將中國舊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殺也,”表明晚年嚴復重新審視東西文化不同價值,故D項正確。] 19.A [根據(jù)題目中“中小學堂并無讀經(jīng)講經(jīng)功課者”“聲明不列讀經(jīng)??普摺笨梢缘贸觯航S著近代化的加深,中國開始突破傳統(tǒng)經(jīng)學,謀求教育的近代化,故A項正確。] 20.B [根據(jù)所學,維新思想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如饑似渴地汲取西學營養(yǎng)、宣傳介紹西學的同時,卻依然懷戀傳統(tǒng)的儒學”、“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體制……卻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論權威”,表明他們在學習西方的同時,不愿意徹底放棄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矛盾心態(tài),故B項正確;材料主要論述維新派對待西學與儒家思想的態(tài)度,故C項錯誤;同理,故D項錯誤。]-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魯京津瓊專用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考點知識針對練 第61練 中體西用 維新變法含解析 魯京津瓊 專用 2020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考點 知識 針對 61 維新 變法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393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