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比較探究 《秋詞》、《采桑子》、《登高》預學案 北師大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比較探究 《秋詞》、《采桑子》、《登高》預學案 北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比較探究 《秋詞》、《采桑子》、《登高》預學案 北師大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比較探究 《秋詞》、《采桑子》、《登高》預學案 北師大版 課題 比較探究 秋詞、采桑子、登高 學習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能正確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養(yǎng)詩詞鑒賞能力; 3、培養(yǎng)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感受革命前輩的,戰(zhàn)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重點 難點 1、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比較三首詩詞的異同。 預 習 導 學 一、 我會讀 1、請在課前熟讀三首詩詞,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注意體會作者的情感。 2、請將把握不了節(jié)奏的句子寫在下面,找時間和同組的同學討論解決。 二、 我能做 (一)、作者簡介 劉禹錫: 毛澤東: 杜甫: (二)、請將三首詩詞中難于寫和難于讀的字寫在下面。 三、 我會思考 (一)、《秋詞》 1、詩的前兩句采用了什么手法?為什么“我言秋日勝春朝”? 2、本單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證“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認為“秋日勝春朝”,本單元中學過的課文還有哪首詩中的內(nèi)容表現(xiàn)了相同的觀點? 3、詩人表現(xiàn)“秋日勝春朝”,不寫秋天如何秋高氣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寫萬里晴空孤單的一鶴排云沖霄的景象,這與“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二)、采桑子 1、上闕和下闕所抒發(fā)的感慨分別是什么? 2、試分析這首詞的主旨。 (三)、登高 1、前4句詩描寫了哪些事物?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 2、后4句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四、我們這組最棒 1、劉禹錫、毛澤東、杜牧的三首詩詞在贊美秋天上有何共同之處?其中哪二首更為相似? 2、毛澤東、杜甫的詩詞都寫在重陽節(jié),有什么很不相同之處,又有什么相似之處? 3、我有疑問(請在下面的空白處寫出本組的疑問,在課堂上提出并請同學解答) 四、 當堂檢測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詞人精心選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徘徊于小園的詩人,構(gòu)成一組優(yōu)美的畫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華很自然地結(jié)合在一起,表達了年華易逝要珍惜的情懷,這是運用了以景傳情,情景文融的表現(xiàn)手法。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分析這兩句好在哪里? 3、這首詩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請找出一例,并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4、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這首詞是懷人之作? 教學反思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推崇備至。他的詩歌,傳誦之作極多。有《劉夢得文集》。 2、背景資料 《秋詞》是作者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寫的。反映了他雖勵精圖治、銳意改革而遭受打擊,卻毫不氣餒,仍保持著高昂的進取精神。 問題5、怎樣理解“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明確:“晴空”寫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耙机Q”是孤單的,但也是獨特的,正是這只鶴頑強奮斗,沖向云霄,才沖破了秋天的肅殺的氛圍。使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擻。它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奮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詩情”指豪情,也是壯志,有了這種豪情壯志,秋日的寂寥自然會一掃而空的。 問題6、比較《山行》與《秋詞》的異同。 明確:同:二者都描寫秋景,都借秋景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 異:《山行》全篇表現(xiàn)的都是生氣盎然的畫面和景致,形象鮮明,色彩絢麗;而本詩側(cè)重抒寫感受,以說理為主。 問題7、詩人表現(xiàn)“秋日勝春朝”,不寫秋天如何秋高氣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寫萬里晴空孤單的一鶴排云沖霄的景象,這與“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明確:萬里晴空展現(xiàn)出一幅開闊景象,更顯出“一鶴”矯健凌厲、奮發(fā)向上的氣勢。顯然,這只鶴是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使人精神為之抖擻。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詩情到碧霄”。 體會“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意蘊。古人云: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就會奮斗不息,便不會感到寂寥。“一鶴排云上”所體現(xiàn)的奮斗之志與詩人的情志已融為一體,畫意與詩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讓人覺得其詩情好像與鶴一起直沖云霄。此可謂詩情畫意的完美結(jié)合。 1.寫作背景 在1929年6月下旬于閩西龍巖召開的紅四軍第七次黨代會上,毛澤東未能繼續(xù)當選為紅四軍前委書記,于是暫時離開了紅四軍的主要領(lǐng)導崗位。毛澤東離開紅四軍領(lǐng)導崗位后,在閩西一邊養(yǎng)病,一邊指導地方工作。在1929年10月寫這首詞前的3個多月時間里,他的行蹤及活動日程大致如下;1929年7月20日,在上杭一帶的蛟洋指導召開中共閩西“一大”;8月初,到達上杭縣境的大洋壩;8月上旬離開大洋壩,經(jīng)長途跋涉,于9月上旬到達永定地區(qū)金峰大山的牛牯撲村,并在該村住20多天,后于9月下旬到達永定縣境的合溪。他在這一小段時間里,主要是深入農(nóng)村基層搞調(diào)查研究和指導農(nóng)村基層開展土地革命。在1929年重陽節(jié)前,即陽歷10月11日前(當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正值陽歷10月11日),毛澤東坐擔架(因病后體衰)離開永定地區(qū)的合溪,前往由朱德,陳毅率領(lǐng)紅四軍主力剛解放不久的上杭縣城,在由南北上的沿途中,他對閩西山地的秋色感受甚深。到達上杭縣城后,加之對上杭縣城獲得解放的喜悅心情,因而詩興愈濃,于是便在上杭縣城情不自禁地吟成了《采桑子?重陽》。 2.課文講解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上闋著重抒發(fā)面臨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時的深沉感慨。它有數(shù)層含義。首先是感慨人生的短暫和宇宙的無限。人生,人的生命或人的一生。每個人的人生,無論是凡人的人生抑或偉人的人生,在容易衰老這點上都是一樣的,每過一年任何人都,會有較明顯的變化。而天呢,大自然呢,宇宙呢,其變化相對說來卻是緩慢的,甚至難以在一個人有限的生命歷程中明顯地看出來??刹皇沁@樣嗎?“歲歲重陽”,年年歲歲都有重陽節(jié),去年有,今年有,明年有,歲歲有,而且年年歲歲都似乎相似。人是歲歲老,重陽是歲歲照舊來,這不確確實實是“人生易老天難老”嗎?毛澤東在此并非哀嘆,亦非悲歌,而是用詩句揭示唯物辯證法,既是概括揭示“人生易老天難老”的不可違抗的客觀自然法則,也是在自勉和啟迪眾人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高度珍惜有限的人生,以求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毛澤東早年就以改造舊中國,舊世界為己任,這是極其艱巨的事業(yè)。以易老的人生去從事這樣的偉業(yè),不爭分奪秒和竭盡全力怎么行呢?因此無論處于順境還是逆境,都應毫不氣餒地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力求為革命偉業(yè)多做貢獻,這該是毛澤東借“人生易老”的詩句抒發(fā)的深層的情懷之所在。 接著,毛澤東又著重抒發(fā)了對“戰(zhàn)地黃花”的深切感受?!敖裼种仃枴?,今年的重陽節(jié)又來了,今日又適逢重陽節(jié)了。這里的重復詠嘆,不僅給人以回環(huán)起伏的旋律感,而且細察語氣,含有今與昔之重陽節(jié)已有所不同的意味。不同在何處?就在于“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這是毛澤東的獨特感受。重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時于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古人認為九是陽數(shù),兩個陽數(shù)相重,故名重陽節(jié),又稱重九。在古人的觀念里,九月九日,陽九同舉,日月并應。最為長久,因而頗重視此節(jié)日,世代有在此日登高與賞菊的風俗,藉以愉悅情懷和增進良朋至交的友誼。毛澤東突出地歌頌今年的重陽節(jié),他感到今年戰(zhàn)地上的“黃花’格外芳香。黃花,即菊花;這里的季秋即秋季的末一個月,秋季三個月,分為孟秋、仲秋、季秋;每年秋季末月,黃色的菊花就開了。毛澤東詞里的“黃花”是指開放在戰(zhàn)地上的金黃色的野菊花。1929年秋,紅四軍在閩西殲滅了土著軍閥勢力,解放了上杭,這當然是毛澤東提煉出“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詞句的原因之一。同時,據(jù)何為的《臨江樓記》說:毛澤東在1929年10月上旬,住在剛解放的上杭小山城“臨江樓二樓一間明朗的前廂房內(nèi)”,“據(jù)老紅軍回憶,那時臨江樓的樓上樓下,確實種了許多菊花”,臨江樓臨汀江岸邊,“汀江岸邊盛開的菊花”,“黃燦燦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毛澤東提煉出“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的詞句,恐怕與此菊花盛開的居住環(huán)境也有關(guān)系。當然,還不僅限于此。在秋季,在南國山地里,金黃色的野菊花是隨處可見的。毛澤東不僅在坐擔架由永定地區(qū)的合溪到上杭城的途中,必然對沿途山坡上競相開放的野菊花感受頗深,而且毛澤東自上井岡山以來,對每年秋季在轉(zhuǎn)戰(zhàn)贛南閩西各地時所見到的絢麗奪目的野菊花,都會懷有深情,這多年的戰(zhàn)地感情的積累,都可能參與他提煉“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的詞句。在戰(zhàn)爭頻繁的歲月度重陽,照樣賞菊,而且深感生長在戰(zhàn)地的野菊花,比閑庭盆菊清香得多,這是毛澤東當年的豪情與感受,這種豪情與感受,充分表達于他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從而使詞的基調(diào)更加高昂了。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毕麻犨M一步抒發(fā)他對整個秋天的深沉感慨。重陽的季節(jié)是秋天,因此這闋把筆觸擴展到描繪整個秋天是十分自然的。它著重描繪秋色的壯美,江天的遼闊。秋,每年都是要到來的,一年一次,而且都要刮起一陣陣秋風;勁,強勁之意,毛澤東感到“秋風”帶有一點強烈的意味,也就是帶有“勁”的特點,因此它確實不同于春日的景致。春秋當然是有區(qū)別的,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一年四季都是有區(qū)別的,這也是自然法則。春光明媚,和煦宜人,桃紅如錦,柳綠如絲,百花爭艷,婀娜多姿,可見,春光也是美好的,毛澤東也是喜愛春光的。但是,在這首詞里,毛澤東更強調(diào)的卻是秋,是“秋風勁”的秋,他說這種秋“勝似春光”,這就確實與常人的性格有些不同了。“似”是多義詞,可當“像”解,有近似、類似之意,詞中前一個“似”即用此義;“似”還有表示“超過”之意,詞中后一個“似”即用此義。毛澤東既覺得秋光“不似春光”,同時又覺得秋光“勝似春光”,秋天的景致勝過春天的景致,這種觀感也是既獨特又辯證的。為什么“勝似春光”?因為放眼望去,“寥廓江天萬里霜?!绷壤催|闊;江天,指江面和天空,江面是那樣寬闊,天空是那樣高遠;霜,這里實指箱天后的秋色,萬里,極言其縱橫廣闊。于是活畫出了汀江流域天高氣爽,江天一色、秋光萬里的景致??梢哉f其中既包括著“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意味,也包括著“萬木霜天紅爛漫”的意味,還包括著“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意味,這么美好的景致,比起暮春三月來,豈不果真好得多嗎?豈不的確值得熱愛與贊美嗎?豈不別有一番滋味嗎?從這種對紅色根據(jù)地萬里秋光的無限贊美中,可以展望到光輝的前景,可以感受到堅強的信心,可以想見到寬廣的胸懷和氣度,可以感染到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從而使詞的意境更加高遠、激越了。 這是一首重陽述懷詞,沒有偉大的情懷,難以創(chuàng)造出如此動人的詞句。全詞扣準“重陽”詞題,反復詠嘆“重陽”。重陽離不開賞菊的舉止,因此它自然而然地寫菊、贊菊;重陽的時令正值秋天,因而它繼而寫秋風,贊秋色,順勢將情意步步向前伸展。它起句突兀挺拔,充滿唯物思辯色彩;它結(jié)句意境宏大,余韻無窮。從起句到結(jié)束,都洋溢著樂觀、高昂的情調(diào)。其筆法前后闋大體相似,都是由議論而轉(zhuǎn)入寫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敘,議論,寫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觀概寫之內(nèi),其感慨獨特激越,意象瑰麗宏遠,可謂情深意永,令人擊節(jié)稱贊。 (四)難點分析 此詞的主題是什么?這首詞并非主題單純的詞,它帶有多義性,它可讓人從多角度深思。當然,其旨意也并非毫無輕重之分的。它所寄托的樂觀主義情懷和精神,是它的重心所在,而它的基調(diào)則在于革命的人生觀?!傲壤烊f里霜”,“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勝似春光”,豈不都抒發(fā)出一種樂觀情懷嗎?而無論樂觀精神,奮斗精神,還是戰(zhàn)斗豪情,戰(zhàn)爭觀或者對革命前景的信心,信念等,同人生觀都是分不開的。主題是概括全詞的,有的詞的主旨單純,無需綜合即可表達;有的詞有多義性,則需綜合方能實事求是地予以表達。對毛澤東這首詞可作如此概括:它通過詠贊重陽風物,通過重陽述懷,表達了對革命根據(jù)地和革命戰(zhàn)爭的贊美之情;表現(xiàn)了奮斗情懷,戰(zhàn)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應當說,它賦予了傳統(tǒng)重陽佳節(jié)以全新的時代內(nèi)容和革命主題,是前所未有的。 二、誦讀作品,細讀注釋,理解詞句。 參考譯文:天高風急,猿嘯聲聲似乎蘊含著無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鷗不時地回旋。無邊無際的落葉紛紛飄墜,奔騰不息的長江滾滾而來。離家萬里,悲嘆自己經(jīng)常漂泊他鄉(xiāng),衰老多病,寒秋中獨自登臨高臺。世事艱難,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雙鬢,窮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這澆愁的酒杯。 三、課文分析: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詩,共有八句,這八個詩句,可分兩個層次,前四句是寫景,后四句是抒情。 1、首先我們來賞析前四句。 風、天、猿嘯、渚、沙、鳥、落木、長江八種事物。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落木“蕭蕭下”、長江“滾滾來”。 2、第二層次詩中由描寫眼前的景,轉(zhuǎn)為抒發(fā)心中的情。 “萬里”,這兩個字寫出了距離自己故鄉(xiāng)之遠,身在萬里之外,遠隔千山萬水,那種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溢于言表。這是第一層意思。 “悲秋”,這兩個字寫出了詩人在秋天的悲涼感受。聯(lián)系詩人杜甫所處的時代和四處飄泊的經(jīng)歷,就能夠體會出“悲秋”中這個“悲”字的沉甸甸的份量。這是第二層意思。 “作客”,詩中的作客,不是到別人家里當客人,到別人家里當客人,應寫成“做客”,詩中的“作客”是寄居他鄉(xiāng),而寄居他鄉(xiāng)的人,當然難免會有思鄉(xiāng)之情,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在秋天就會更加濃烈。這是第三層意思。 “常”,在“作客”前,加上這一個“?!弊?,說明什么?它說明在詩人的一生中,經(jīng)常要到處飄泊,四處流浪。如果說“作客”他鄉(xiāng),已經(jīng)讓人心懷愁緒的話,那么“常作客”就更令人倍感凄涼。這是第四層意思。 “百年”,不是說一百年,也不是像書上注釋那樣是一生,而是指“暮年”也就是老年。當時作者已經(jīng)五十五歲了,這么大年紀還在外飄泊,這就不能不讓人非常感傷。這是第五層意思。 “多病”,在多年的飄泊生活中,詩人身患多種疾病,一個身體多病的人,往往多愁善感,更何況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呢。這是第六層意思。 “登臺”,詩人登上高臺所見到的凄苦悲涼的景象,讓詩人心中產(chǎn)生了無限感慨,再聯(lián)想到時局的動蕩不安,聯(lián)想到自己的一生遭遇,心情就會更加沉重。這是第七層意思。 “獨”,在“登臺”前面加一個“獨”字,就使“登臺”更加悲涼。在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到來之際,詩人既不能會親訪友,又不是舉家齊登,而是獨自登高,那種孤苦無助之感,可謂是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是第八層意思。 為了使這種復雜而沉重的心情得到更充分的表達,詩人在接下來的兩個詩句中,對自己當前的處境又進一步做了具體揭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兩個詩句的含義也是十分豐富的。其中“艱難苦恨繁霜鬢”是承接“萬里悲秋常作客”,正是因為社會動蕩,詩人才遠離家鄉(xiāng),常年在外飄泊,正是因為常年在外漂泊,所以才感到生活的艱難,這是一層意思;正是因為生活的艱難,才有了心中的“苦恨”,這是第二層意思;正是因為生活艱難,心中苦恨,所以頭發(fā)才變得花白,才有了“霜鬢”二字,而一個“繁”字,則寫出了白發(fā)之多,這是第三層意思;正是因為生活艱難,心中愁苦,再加上身體衰老多病,所以詩人才越發(fā)覺得潦倒不堪,這是第四層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正需要借酒澆愁,好來個“一醉解千愁”,可是又偏偏因為生病而剛剛戒了酒,心有萬千愁緒,而又無法排解,這就更令人愁苦不堪,這是第四層意思。而詩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詩人似乎還有千言萬語,萬語千言要向世人訴說,但卻又不說了。人在憂愁苦悶的時候,如果能夠向人盡情訴說,或許可以排解一些苦悶,而詩人卻不說了。不是不想說,也不是不能說,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說也說不完,訴也訴不盡,所以索性不再說下去了。這就為讀者的進一步體會,進一步感受留下了無限廣闊的空間。-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秋詞 采桑子 登高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比較探究 秋詞、采桑子、登高預學案 北師大版 2019 2020 年級 語文 上冊 比較 探究 采桑 預學案 北師大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329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