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孫權(quán)勸學》教學案例.doc
《七年級語文下冊《孫權(quán)勸學》教學案例.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七年級語文下冊《孫權(quán)勸學》教學案例.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七年級語文下冊《孫權(quán)勸學》教學案例 前一段時間做的一個案例,供大家參考及評說 新課標語文教學案例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5課《孫權(quán)勸學》 教學依據(jù) 《孫權(quán)勸學》是從北宋司馬光主持編撰的《資治通鑒》中節(jié)選的,司馬光 (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學家,字君實,陜州縣(現(xiàn)在屬山西省)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tǒng)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zhàn)國迄秦的八卷上進。英宗命設(shè)局續(xù)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他從發(fā)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顿Y治通鑒》對于后世之人以史為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篇小故事對于我們也頗多借鑒價值。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quán)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jié)友”的佳話??煞謨蓪樱合葘憣O權(quán)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后寫魯肅“與蒙論議”,“結(jié)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quán)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jié)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jié)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寫孫權(quán)勸學,著重以孫權(quán)的勸說之言,來表現(xiàn)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wù)”一句寫呂蒙的反應(yīng),并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xiàn)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nèi)容,并僅以“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一句作結(jié)。 如何用好這篇教材?我以為要從多方面來考慮。從教材編寫者的角度來說,教材編寫者將它編入人物(且均為“不平凡的人物”)單元,很顯然是希望學生能從人物身上吸取到個人成長的養(yǎng)料,因此我們不能單純的將它當作一般的文言文來對待,而應(yīng)緊密圍繞人物來作文章。從閱讀的本質(zhì)來說,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的對話,讀者要從文字作品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與作者建立一種人與人的精神聯(lián)系,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實施精神上的交流,從中促進自己的成長或發(fā)展。那么,這則小故事及其中的人物給學生的感悟、啟發(fā),將有力的促進學生的成長或發(fā)展。這同時也是新課程標準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如果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那么,就很難說有對新課標新教材的深入研究。當然,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也應(yīng)該在教學過程中一并加以重視。如對文言知識的積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對文章中的人物進行分析的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老師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等。總之,力爭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上整體推進。 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讀懂全文,注重對文言字詞的積累與運用。 2.體察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對人物的分析能力。 3.從人物身上吸取到個人成長的養(yǎng)料,鼓勵學生多角度從文中得到啟示。 [教學方式] 用“多維互動”、“生命對話”的教學理念及行為組織、參與并指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 [教學過程] 一、入境發(fā)問 教師口述勸學的故事,創(chuàng)設(shè)情境,學生針對勸學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疑問。如下: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古代有一個人,去勸另一個人讀書,偏偏他要去勸的這個人是一個依靠無數(shù)次的浴血拼殺而獲得提升的武將,而且是一個極不喜歡讀書一提起讀書就頭痛的武將,面對這樣一個勸學的故事,你有什么疑問嗎? 這里發(fā)問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要真誠的面對學生的發(fā)問,機智的處理學生的問題,將學生的問題整合為有序、有機的“資源”,實在地納入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 二、文意釋難(第一次合作) 1.自主讀課文。 2.分工解讀文意。 全文有兩個對話的場面,左邊的同學合力譯讀第一個場面,右邊的同學合力譯讀第二個場面。要注意:一讀懂文章寫的內(nèi)容,二你是怎么讀懂的你用了什么方法?三你還有什么問題?有疑問的可以問老師。 學生小組合作譯讀,教師巡回參與。相機點拔學生,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文言知識來解決這里的問題。 3.交流共享。交流共享的目的是讓全班學生讀懂內(nèi)容。 三、賞文解“疑”(第二次合作) 1.齊讀課文。 2.明確已解及未解的“疑問”。 課前學生提出的疑問中哪些是通過譯讀已經(jīng)解決了的,答案是什么?哪些是通過譯讀還沒有解決的,答案又是什么? 3.小組討論未解決的疑問。 4.全班交流解決。 此部分內(nèi)容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要能迅速針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出反應(yīng),引導學生集中大家的智慧將所提的疑問予以解決。同時,鼓勵學生依托文本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相機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收獲。 當然,教師可以作一些事前的設(shè)想,如考慮到學生最難解決的問題可能是:孫權(quán)和呂蒙在勸與被勸的過程中是怎樣想的? 四、體驗對話(第三次合作)。 有一部分體校的學生,他們刻苦訓練,一心想著在全國運動會、亞運會、奧運會上拿冠軍,可提起學習語數(shù)外等文化課來,就沒興趣,請你們來勸一勸他,讓他也學起來。第2-4人為一小組,共同研究出一份自己認為最好的答案。 教學實錄 師: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古代有一個人,去勸另一個人讀書,偏偏他要去勸的這個人是一個依靠無數(shù)次的浴血拼殺而獲得提升的武將,而且是一個極不喜歡讀書一提起讀書就頭痛的武將,你們說這件事有難度嗎? 生(齊):有。 師:別人能聽他勸嗎? 生(齊):不一定。(也有答“不能”或“能”的。) 師:是啊,這件事難度確實很大,別人很可能不聽他勸。叫我們?nèi)プ鲞@樣一件事,可能不太有人愿意,不過還真有一個人愿意做這件難度很大的事呢,面對這種情況,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誰勸誰?他怎么會有這種想法的?他為什么要勸這個武將? 生:他是怎么勸的? 生:他后來成功了嗎? 生:被勸的人他說了些什么? 生:被勸的人是怎么想的? ?。▽<尹c評:故意的“懸念引而不發(fā)”,讓學生關(guān)注文中的不尋常之處,在學生平靜的心湖中投入了兩顆石頭,求知的欲望被激發(fā)起來,于是“問題”就發(fā)現(xiàn)了,產(chǎn)生了,提出了。) 師:大家說得真好。我們來整理一下大家所提的疑問:(1)誰勸誰?他為什么要勸?(2)他是怎么勸的?勸的過程中你說了什么他說了什么?又是怎樣想的?(3)勸的結(jié)果如何?這些疑問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讓我們帶著疑問來讀一讀這個真實的故事吧。(發(fā)放課文材料,板書:孫權(quán)勸學)孫權(quán)你們知道嗎?(生答“知道”)是哪個時代的?(生答“三國時代的)大家從哪里知道是三國時代的? 生:歷史書。 生:《三國演義》。 師:《三國演義》是不是歷史?(生有的答“是的”,有的答“不是的,是一篇小說?!保﹦偛庞型瑢W說這不是歷史,是一篇小說。確實如此,三國演義是小說,里面有虛構(gòu)的情節(jié),不是完全真實的歷史,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孫權(quán)勸學》可不是虛構(gòu)的故事,它節(jié)選自司馬光所主持編撰的史書《資治通鑒》,是知道司馬光吧,就是小時候特別聰明的用砸缸來救落進缸里的小朋友的司馬光。好。下面,請同學們帶著以上提的幾個問題來讀一讀這個故事。請大家在下面自由的朗讀課文。 ?。▽<尹c評:巧妙的運用學生的知識來實現(xiàn)遷移,并充分注意知識的正確性,不知不覺中地使學生的知識更豐富,更準確。) 學生大聲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 師:讀完了?能齊聲讀一遍嗎?這一遍我們只要求把字認準確,把句子讀完整,尤其不要把詞讀斷了。 學生大聲齊讀課文。 師:讀得真好,大家只讀了一遍就能讀得這樣準確,流利,真是不錯。不過有一個字的讀音要注意(板書:邪ye)這里課文下面注音了,讀作ye(音“爺”),而不是邪惡的邪。把這個字的拼音注到文中這個字的上面,我們把含有這個字的這句話再讀一遍。 生齊讀“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師:好。要探究我們剛才提出的問題,對于一篇文言文來說,僅僅靠我們一個人有時候是不夠的,讓我們進行第一次合作探究。我們采用組內(nèi)合作與全班交流的辦法吧。全文有兩個對話的場面,左邊的同學合力譯讀第一個場面,右邊的同學合力譯讀第二個場面。要注意:一讀懂文章寫的內(nèi)容,二你是怎么讀懂的你用了什么方法?三你還有什么問題?有字詞疑問的可以問老師。 學生小組合作譯讀,教師巡回參與。 下面摘錄巡回參與時的部分點拔。 生:老師,“結(jié)友而別”是什么意思? 師:“別”是什么意思,知道嗎? 生:分別,告別。 師:那“友”是什么意思? 生:朋友 師:哦,“結(jié)”呢? 生:結(jié)交 師:那么就譯成“結(jié)交朋友,然后分別”。好象不是很通順?怎么辦? 生:結(jié)交成朋友,然后分別。 師:對,有時候我們直接翻譯的時候講得不太通順,這就可以加上一些詞來使它更通順。注意這種方法。請你把這句話及翻譯幫老師寫到黑板上,讓其他不會這一句的同學也能看到,好嗎? 生很興奮地上前去寫。 生:老師,“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是什么意思? 師: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孤”是什么意思? 生:我。 師:“豈”呢? 生:不知道。 師:“豈有此理”你們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嗎? 生:我知道,是難道有這樣的道理嗎? 師:對,那“豈有此理”的“豈”是什么意思? 生:是“難道”的意思。 師:那你們把這個“難道”帶到句子“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去試一試,看能不能講通? 生:我難道想你研究儒家經(jīng)典成為博士嗎? 師:對,在翻譯時可以運用我們已有的知識。比如這里我們就學過這個詞的意思,就可以用這個詞來試一試,這是一種翻譯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請你幫老師把這個字及“豈有此理”的翻譯寫到黑板上,讓其他不會這一句的同學也能看到,好嗎? 生也很興奮地上前去寫。 生:老師,“但當涉獵”的“但”是什么意思? 師:這個詞你沒學過?那你們有沒有人記得小學時學的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那里有一個“但”是什么意思? 生:是“只”的意思。 師:對,“但”在古代常常作“只”講。你們在這里把它代進去試試看。 生:只應(yīng)當粗略的閱讀。 師:好像講得不是很通。 生:只要粗略的閱讀。 師:對,在翻譯時可以運用我們已有的知識。比如這里我們在古詩里就學過這個字的意思,就可以用這個意思來試一試,這是一種翻譯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請你幫老師把這個字及意思還有這句詩寫到黑板上,讓其他不會這一句的同學也能看到,好嗎? 生也很興奮地上前去寫。 其間學生還問到了“耳”、“遂”等,由于學生首次接觸到,在從老師處得到答案后都把它寫到了黑板上。 生:老師,讀了文章后我覺得孫權(quán)勸學沒有難度。 師:哦?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看法? 生:因為孫權(quán)是呂蒙的長官,長官的話呂蒙不敢不聽,所以孫權(quán)勸學是沒胡難度的。 師:嗯,你很喜歡開動腦筋,(面對周圍的幾個同學)你們認同他的意見嗎?(學生有的點頭,有的搖頭)這樣,等會兒老師把你的問題拿到全班征求意見,好不好? (專家點評:文言字詞的學習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把這一點交給學生,教師相機點拔,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同時,教師的點拔還注意了讓學生能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并給學生點出此學習方法,這是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這二維并重的很好的詮釋。) 師:剛才大家在小組內(nèi)合作,很多同學有疑問時主動問同學,問老師,這樣一種主動學習的勁頭真好,看看大家自信的表情,相信所有疑問都已經(jīng)得到了解決,那么現(xiàn)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大范圍的合作,讓我們來一個接龍翻譯。按照座位順序每人翻譯一小句。 生接龍翻譯,完成得很好。 師:剛才我們通過共同的努力,翻譯了全文,翻譯得很準確,讓我們帶著這樣一種翻譯成功的自信心再次齊讀一遍這篇文章吧。 生放聲齊讀課文。 師:讀得很好。這篇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我們通過共同的合作已經(jīng)基本弄清楚了,回過頭來看一看大家在上課之初自己提出的疑問,你們已經(jīng)弄清楚了哪幾個問題?還有什么問題還沒有弄清楚呢? 生:我弄清楚了是孫權(quán)勸呂蒙學習,知道了他勸的目的是什么,還知道了怎么勸的,勸的結(jié)果怎樣。 師:那你能不能具體說說?為什么要勸?怎樣勸?勸的結(jié)果怎樣? 生:孫權(quán)希望呂蒙能讀點書,從中提高自己的謀略,變得既有勇又有謀,成為一名有勇有謀的武將,才能把軍隊指揮得更好。勸的話就是文中的句子,我就不念了。勸的結(jié)果是呂蒙開始學習了。 師:學得怎么樣? 生:學得很好。 師:你怎么知道他學得很好的? 生無語,皺眉思考。 師:你從什么事中可以看出他學得好? 生:文中說他和魯肅談話,魯肅說他“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說他不是以前那個有勇無謀的呂蒙了,還和他結(jié)交成朋友,這就可以看出他變得有謀略了,說明他學得好。 師:你讀書真細心!是啊,“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前的那個有勇無謀的呂蒙文中把他稱為“吳下阿蒙”,這個詞成為了一個成語,有人知道它形容什么嗎? 生:形容學識淺薄的人。 師:對,后來這個學識淺薄的人卻成為很有謀略的人,文中還有一個成語來形容這種轉(zhuǎn)變,你們知道是什么成語嗎? 生齊: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師:對,現(xiàn)在這個詞有了一點小變化,變成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們看,漢語的詞匯很有意思,“刮目相看”字面意思是把眼睛刮一刮,刮得更清楚了再看,這樣看得更清楚,啊,那是一個人才啊,可不能小看喲!它表示用新眼光看人。這個詞多形象啊。其實我們漢語里面還有類似這樣的詞,你們有沒有人知道? 生:洗耳恭聽。 師:哇,你的反應(yīng)真快!把耳朵洗一洗來恭敬的聽。這樣的詞真是形象生動啊。好,回到我們的課文中來,通過勸與學,一個“吳下阿蒙”卻能讓人“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了,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呢? 生:我覺得“開卷有益”,我們應(yīng)該多看書。要多看一些更廣范圍的書,不要一味的只看一兩個小范圍的書,古今中外各方面的書籍我們都要看,接觸的多,你的知識面就廣,將來不管你從事什么行業(yè)都會有用。 師:看來你對開卷有益很有體會,相信你多讀書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還有同學想談?wù)剢幔? 生:我們必須虛心地聽取別人對自己的建議,如果呂蒙他沒有接受孫權(quán)對自己的建議的話,那他就不可能變成后來的很有謀略的呂蒙,別人建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吸收進來,這樣才不斷的完善自己。 師:你從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的角度來談,老師覺得你的思維真是很開闊,你給了老師一個驚喜,謝謝你精彩的發(fā)言!確實,一件事確實可以從多個方面來給我們以啟發(fā)。好,讓我們再次回頭看一看,上課初我們所提的一些問題在我們翻譯完全文的時候已經(jīng)基本上解決了,還有沒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 生:勸的過程中怎么想的,這個問題沒有解決。 師:對,勸的過程中雙方怎么想的還沒有解決,因為我們剛才開始提到一個人他要勸一個武將,而且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武將,勸他去讀書,這件事我們公認為是有難度的,但是,把這篇文章看完之后,有的同學就問了,這件事有什么難度呀?孫權(quán)不就是呂蒙的長官嗎?用現(xiàn)在的話說,那是領(lǐng)導,是頂頭上司,領(lǐng)導、上司要你讀書,你敢不讀?也就說,勸起來沒難度。是這樣的嗎?勸得容易嗎?下面我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來展開第二次合作,探討這兩個我們還沒有解決的問題:第一,孫權(quán)勸學究竟有沒有難度?是難還是易?第二,勸的過程中雙方都說了什么話,我們是知道的,但是在說的過程中他們是怎么想的,文中并沒有寫,那么讓我們來推測,來猜測,從而加深對人物的理解。下面仍然是以四人為一個小組展開討論。 ?。▽<尹c評:關(guān)于本課的已解決及未解決的疑問及已解決的問題的答案,均由學生說出,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于是,學生的積極性被更大的調(diào)動起來了。教師拋開了大家都認為的“開卷有益”這一話題,而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畢竟,“開卷有益”學生是能較容易的把握的。這樣就把學生的時間充分用在了學生不懂之處。同時,教師在其中相機加以引導,在學生不能解決時作一些方向性的提示,這樣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其中穿插對成語的把握,做到了不露痕跡,而形象生動的講解更讓學生輕松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討論,教師巡回。 師:剛才我們提出兩個問題來討論,老師在下面走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家對這兩個問題很有興趣,我相信大家的討論及現(xiàn)在的交流也一定會很精彩,下面我們來交流。你們覺得孫權(quán)勸學有難度嗎? 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 師:看來這個問題還有爭議,那么就讓我們在全班范圍內(nèi)進行合作,各抒己見,有難度,難度在哪里?沒有難度,又是為什么? 生:我覺得有難度,因為這個孫權(quán)說了,“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也就是相當于讓他學了,而呂蒙卻說軍中多務(wù),也就是說,在古代的時候?qū)④姂?yīng)該很聽大王的話的,因為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而這時候?qū)O權(quán)讓他學,他卻找理由推辭,這說明他極不愿意學,所以說有難度。 師:說沒有難度的一方的意見呢? 生:我認為難度是不大的,因為當時孫權(quán)說不可不學,那個呂蒙他不是很堅決的說不學,他還是借理由來后人推辭的,說明他不想反駁大王的話,不想直接的把他的話擋回去, 師:你說假如他直接的把他的話擋回去他會怎樣說? 生:我堅決不學。 師:這樣說行不行? 生齊:不行。 師:那么你們說一說呂蒙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心里想些什么呢? 生:他可能這樣想:我是一個武將,讀這么多說有什么用? 師:這樣想就是說我不學。那就說成了我不學了,那為什么還辭以軍中多務(wù)??? 生:因為孫權(quán)是個長官吧,他不想反駁大王的話。是為了表示對孫權(quán)的尊敬,不至于讓孫權(quán)被弄得很沒面子。 生:還有一點是孫權(quán)說不可不學,語氣比較重, 師:語氣比較重,不可不學,這是個雙重否定句,它表示的是必須學,如果我們直接說,你必須學,你一定要學,你們覺得這個語氣重不重?哪一個重? 生:必須學的語氣要重一些。 師:是啊,明明表達的是一定要學,卻說不可不學,可見孫權(quán)還是采用了一種略微委婉的語氣來說的,為什么要說得委婉一點呢?我們能不能猜測一下他的心理?如果我們真正猜透了雙方的心理,那么孫權(quán)勸學究竟是難是易就一清二楚了。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猜測孫權(quán)此時的心理。 ?。▽<尹c評:將兩個有聯(lián)系的問題放到一起,找到兩者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重點突破其中的一個來帶動另一個的解決,教師的教學機智讓學生集中時間與精力來突破難點。) 生:呂蒙是一個武將,武將的性格一般會很剛烈,要想讓他做一件他不想做的事就很難,所以孫權(quán)用比較委婉的語氣來說,不可不學。也是希望他能夠接受。我想這就是孫權(quán)的想法。 師:看來你很自信,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齊:同意。 師:好,看來孫權(quán)深知呂蒙的為人,所以孫權(quán)用比較委婉的語氣來說。剛才同學們也已經(jīng)說了,呂蒙因為要照顧孫權(quán)的面子,所以用了推辭的方法來回絕。他的心理我們已經(jīng)說了,那么,此時孫權(quán)又是怎么想的呢?請大家接著推測。 生:孫權(quán)很生氣。這個人怎么這么不買我的帳! 師:哦,他生氣了?!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因為從后面孫權(quán)說的話中我們一點也不能看出他生氣了,他還是心平氣和地在和呂蒙講道理,想說服他,可見孫權(quán)并沒有生氣。 師:是啊,在一般人的心中,呂蒙這樣肯定會使長官生氣,但孫權(quán)并沒有生氣。你剛才的理由說得很好。那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生:他可能在想,這個呂蒙啊,脾氣還真是有點硬,看來不能給他下命令,要用道理說服他。 生:我補充一點,他還可能在想,看來他是誤解了要呂蒙讀書的目的,這一點一定要跟他講清楚。 師:嗯,你根據(jù)哪推測的? 生:他后面不是說了嗎?不是想他成為博士,而是粗略的了解就行了。 師:你很細心,也很會思考啊。還有同學補充嗎? 生:我再補充一點。他還可能在想,對呂蒙還是要心平氣和,尤其要放下君王的架子。 師:哦?你為什么作這樣的推測?能對大家說說你的依據(jù)嗎? 生:我也是聽了剛才同學的發(fā)言受到的啟發(fā),大家看后面他說的話不是一點君王的架子都沒有嗎?“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里他拿自己和呂蒙作了比較,既講了道理,又讓人覺得很親切。 師:是啊,孫權(quán)他為呂蒙想得真是周到啊。 生:老師,我還想補充一點。 師:好。請你說吧! 生:我覺得孫權(quán)還想為呂蒙留有余地,他不是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嗎?就是說讓他去試一試,沒有收獲的話還可以選擇不讀。他既然說了這樣的話,那就表明他很可能在說之前就想好了,要讓呂蒙自己去試一試,呂蒙自己試過后就會嘗到讀書的甜頭,就會喜歡上讀書了,因為只有試過后才會知道有沒有好處,到時候就不用人來勸他,他也會讀書了。 師:哎呀,你真可以稱得上是孫權(quán)的知音了,居然考慮得這么深入!你的發(fā)言給了我們又一個驚喜。孫權(quán)勸學時想得真多啊,通過這幾個同學的發(fā)言,不知大家現(xiàn)在覺得孫權(quán)勸學容不容易?。 生齊:不容易! ?。▽<尹c評: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反復強調(diào)學生推測的依據(jù),這樣就引導學生關(guān)注了文本,而沒有陷入憑空的亂想亂猜,同時學生所說的依據(jù)又給另外的學生以啟發(fā),實質(zhì)上是由這些學生教給了其他學生思考的方法,從而也啟發(fā)了他們?nèi)シe極主動的思考。再加讓教師及時的賞識,課堂的氣氛就變得更活躍,學生的發(fā)言更積極主動,發(fā)言也更具精彩。教師引導學生對人物心理進行深入的思考,這樣對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另一個問題——孫權(quán)勸學有無難度 ——在此基礎(chǔ)上就迎刃而解了。) 師:是啊,孫權(quán)勸學確實不易,聽了他的這一番話,呂蒙接受了他的勸告,開始讀書了,在開始讀書之前他是怎樣想的呢? 生:孫權(quán)對我呂蒙真好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來報答他。 生:孫權(quán)說得也有道理,我還是試一試吧。 生:我認為上面兩種想法都有可能。因為文中并沒有寫到他是怎樣想的,從他的行動中我們也看不出來,只知道他開始學了。所以我認為上面兩種想法都可能是有的。 師:呀,謝謝你,你都幫大家總結(jié)了。是啊,都有可能,總之,是開始學習了,孫權(quán)勸學是成功了?,F(xiàn)在回過來看看,我們大家提出的疑問都解決了吧。 生齊:都解決了。 師:勸一個人真是難呀,從孫權(quán)身上,你們領(lǐng)悟到了勸人要注意些什么嗎?請你幫同學們作一個總結(jié)性的發(fā)言。 生:勸人首先要態(tài)度好,要善于從被勸者的角度考慮;勸人還要講道理,要用具體的例子說服他,要用事實說話,最好是通過被勸者自己的體會得到答案。 師:說得真好。大家都從孫權(quán)身上明白了勸人的要義,那我們就來試一試,也來勸勸人,怎么樣?請聽:有一部分體校的學生,他們刻苦訓練,一心想著在全國運動會、亞運會、奧運會上拿冠軍,可提起學習語數(shù)外等文化課來,就沒興趣,請你們來勸一勸他,讓他也學起來。這道題讓我們進行第三次合作,以2-4人為一個小組,展開討論,共同拿出一份小組內(nèi)成員最滿意的答案來。 學生討論,教師巡回。討論進行過程中下課鈴響。 師:時間真的是有限啊,大家意猶未盡,也還沒能一試身手,來勸一勸同學。不過不要緊,就讓我們把探究的時間延伸到課外吧!課外大家把未完成的探究完成,2-4人共交一份你們探究的結(jié)果來。讓我們來比一比,誰運用得更好,誰勸得更能打動人。大家還可以從今天這節(jié)課中得到啟發(fā),一篇文章可以從多角度給我們以啟發(fā),我們在今后的閱讀中也要善于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力爭有更多的收獲。 附:板書設(shè)計 多角度感悟 孫權(quán) 啟示: 勸的態(tài)度,講道理…… 呂蒙 吳下阿蒙→刮目相看 啟示:開卷有益 要虛心聽取聽別人的意見 ……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比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九年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者以“多維互動”、“生命對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組織了較豐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 面對學習方式的變革,教者的教學行為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整節(jié)課主要是圍繞學生自主的探究在進行。學生在課堂上所討論的問題不是由老師提出的,而是由學生自主提出來的,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而且提出問題有多個時候,有讀文之前提的問題,也有讀文之后提出的問題(如“孫權(quán)勸學并不難”),這樣的方式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生討論自己提出的問題,其學習的興趣更濃,而且目標也非常明確。同時,合作的方式也使更多的學生集中全體的智慧,學生在相互的啟發(fā)中往往有深入的思考和更精彩的發(fā)言。自主、合作、探究在這一節(jié)課的體現(xiàn)是充分的。以學生為主體在這一節(jié)課的體現(xiàn)是突出的。 當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并不意味著對教師主導地位的忽視。在這節(jié)課中,正是教者的點拔,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學習方法的指導;正是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意集中時間與精力對難點進行突破;正是教師的啟發(fā),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人文啟示。這樣使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上都得到發(fā)展。 反思這一節(jié)課,還是有幾點遺憾。一是由于對學生學習基礎(chǔ)的把握不夠,以至于在譯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所花時間過多,影響了先期設(shè)計中的第三次合作,沒能讓學生當堂完成對同學的勸導。二是由于教者思維的開闊程度不夠,所設(shè)計的對同學的勸導未免顯得有些不夠大氣。如果能對學生了解更深入,如果能更多的聽取老師們的意見,想來這兩個問題會得到解決。 11 / 11-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6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孫權(quán)勸學 年級 語文 下冊 勸學 教學 案例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3071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