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疊問題》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重疊問題》教學設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重疊問題》教學設計
呂河鎮(zhèn)中心學校 曹文麗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第104——107頁.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領悟數學思想和方法,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谝陨侠砟睿诒竟?jié)課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主要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選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素材,讓學生在游戲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在感悟中體驗。
2、教材分析:
“重疊問題”是教材專門安排來向學生介紹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即“集合”。教材例1通過統(tǒng)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的學生名單,而總人數并不是這兩個小組的人數之和,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時,教材利用直觀圖(即維恩圖)把這兩個課外小組的關系直觀地表示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材的落腳點不是掌握與集合有關的概念,也不是熟練掌握計算方法,而是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集合思想,并獲得有價值的數學活動經驗,為后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學情分析:
集合思想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思想。從學生一開始學習數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的思想了。例如,學
3、生在學習數數時,就常常把1個人、2朵花、3枝鉛筆等用一條封閉的曲線圈起來表示,在學習認識三角形等圖形時,也常常把各種不同的三角形用一個圈圈起來表示。又如,學生學習過的分類思想和方法實際上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但是,這些都只是單獨的一個個集合圖,而本節(jié)課所要用到的含有重復部分的集合圖,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基于此,我把知識的原點定位于兩個獨立的集合圈,沒有采用教材例1統(tǒng)計表的呈現方式,從兩個并列的集合圈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更符合學生的學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借助維恩圖,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較簡單的重疊問題。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集合圖的產生過程,理解集合圖的意義,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
4、建模意識和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經歷集合圖的產生過程,理解集合圖的意義,學生會借助維恩圖,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經歷集合圖的產生過程,理解集合圖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呼啦圈、2個獎品盒。
教學過程:
一、投石激趣,導入新課
1、腦筋急轉彎:
兩位媽媽和兩位女兒一同去看電影(每人都得買一張票),可是她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么? (媽媽的身份重疊了,所以她們只有3人,能順利
5、的進入電影院。)
2、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的重疊問題還有很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廣角,一起來研究有趣的重疊問題。(引出課題并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孩子們喜歡的腦筋急轉彎引入,一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猜想,引發(fā)多元思維,蘊含重復的緘默;二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點出發(fā),初步感知重疊問題,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深度體驗,理解新知
1、做游戲。
聽音樂游戲:請4個同學上來,聽到音樂聲響起的時候,開始自由做動作,音樂聲停的時候馬上蹲下,我們評選出反應最快的第一名和第二名。(隨機板書信息:參加聽音樂游戲4人。)
猜拳游戲:為了獎勵獲勝的同學,老師讓他們兩個也參加下一個猜
6、拳游戲。老師需要再請3個同學和剛才獲勝的一起玩猜拳游戲。(隨機板書信息:參加猜拳游戲5人)
2、根據以上兩個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一共有幾人參加游戲?(9人?7人?)
參加猜拳游戲的比參加猜拳游戲的多幾人?(1人)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感興趣的游戲入手,讓學生在游戲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發(fā)認知沖突,這樣既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的身邊,解決的是我們自己遇到的實際問題,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的內動力,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做好準備。)
3、直觀演示。
到底一共有幾個人呢?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讓我們借助呼啦圈來看一下好嗎?請參加聽音
7、樂游戲的同學站在左邊的呼啦圈內,請參加猜拳游戲的同學站在右邊的呼啦圈內。(學生自己想辦法,教師旁觀。)
及時追問:你為什么把兩個呼啦圈都套住這兩個同學?讓學生說說圈的理由。(引導用關聯(lián)詞)
4、你能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一下你所看到的情形嗎?
5、展示,并說明圖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6、引出維恩圖。
聰明的孩子們,看見你們畫的這個圖,讓我不禁想起了一個人,他就是英國的邏輯學家維恩,在100多年以前,他第一個想到了這樣的圖,因此這種圖就叫維恩圖(畫維恩圖,并板書。)也叫集合圖,用它來解決重疊問題就變得一目了然。我們同學真了不起,都和維恩想到一塊去了。老師相信,只要你們肯動腦筋,將來一個個都
8、能成為數學家。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呼啦圈,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考,糾正經驗偏差,讓學生親身經歷維恩圖的產生過程,根據自己的體驗來理解維恩圖的意義,感受集合思想,在形象與現實中完成數學化的過程,形成抽象的數學認識。)
7、數形結合,解決問題。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游戲?
8、小結: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可以用維恩圖,既能表示重復的部分,又能方便統(tǒng)計總數.以后再碰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現在就讓我們來試試吧!
3、 學以致用,鞏固提高
大顯身手:(闖關游戲)
1、書本第105頁第一題.
2、(不重疊問題)小雨一家去采摘。爺爺、爸
9、爸、外公、媽媽、叔叔、小雨6人采摘了桔子,姑姑、舅舅、外婆3人采摘了柿子。采摘桔子和柿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重疊問題)小雨一家去采摘。爺爺、爸爸、外公、媽媽、叔叔、小雨6人采摘了桔子,爺爺、爸爸、小雨、奶奶、舅舅5人采摘了獅頭柑。采摘桔子和獅頭柑的一共有多少人?
3、 拓展:(出示兩個獎品盒)第一盒中有4種獎品,第二盒中有3種獎品,猜一猜:兩盒中一共有幾種獎品?
(設計意圖:應用練習從簡單到復雜,從正向到逆向,練習一主要鞏固學生對韋恩圖的認識,練習二主要通過不重疊和重疊問題的正反向思維,來進一步加深對重復的理解,防止學生出現思維固化,鞏固理解,合理運用。第三個拓展練習主要訓練學生
10、多元化、多角度考慮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有梯度的練習目的在于:讓大部分孩子“吃好”,讓學有余力的學生 “吃飽”,從而達到不同的人在本節(jié)課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四、回顧課堂,分享收獲
重疊問題有趣嗎?那請說說在有趣的重疊問題中你收獲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幫助學生梳理這一節(jié)課在知識、情感、習慣等方面的收獲。)
五、總結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重疊的問題,其實,生活中的重疊現象遠遠不止我們見到的這些。今天我們用維恩圖解決的是兩個集合之間的重疊問題,其實用它來解決三個、四個乃至更多個集合之間的重疊問題會更能顯示出它的優(yōu)越性。有興趣的同學下來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你一定會發(fā)現更多有關重疊的奧秘!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問號進入課堂展開學習,又將帶著問號走出課堂繼續(xù)學習,這樣的數學教學不只給學生的今天帶來知識與方法,還為學生的明天撒播了智慧與希望的種子?。?
板 書 設 計
重 疊 問 題
猜拳的
5人
聽音樂的
4人
維恩圖
一共有幾人參加游戲?
①4+5-2=7(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