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 專題訓(xùn)練五 第1講 空間幾何體 理.doc
《2019年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 專題訓(xùn)練五 第1講 空間幾何體 理.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年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 專題訓(xùn)練五 第1講 空間幾何體 理.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 專題訓(xùn)練五 第1講 空間幾何體 理 考情解讀 1.以三視圖為載體,考查空間幾何體面積、體積的計算.2.考查空間幾何體的側(cè)面展開圖及簡單的組合體問題. 1.四棱柱、直四棱柱、正四棱柱、正方體、平行六面體、直平行六面體、長方體之間的關(guān)系 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1)三視圖的正(主)視圖、側(cè)(左)視圖、俯視圖分別是從物體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看到的物體輪廓線的正投影形成的平面圖形. (2)三視圖排列規(guī)則:俯視圖放在正視圖的下面,長度與正視圖一樣;側(cè)視圖放在正視圖的右面,高度和正視圖一樣,寬度與俯視圖一樣. (3)畫三視圖的基本要求:正俯一樣長,俯側(cè)一樣寬,正側(cè)一樣高.看不到的線畫虛線. 3.直觀圖的斜二測畫法 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常用斜二測畫法來畫,其規(guī)則: (1)原圖形中x軸、y軸、z軸兩兩垂直,直觀圖中,x′軸、y′軸的夾角為45(或135),z′軸與x′軸和y′軸所在平面垂直. (2)原圖形中平行于坐標軸的線段,直觀圖中仍分別平行于坐標軸.平行于x軸和z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保持原長度不變,平行于y軸的線段長度在直觀圖中變?yōu)樵瓉淼囊话耄? 4.空間幾何體的兩組常用公式 (1)柱體、錐體、臺體的側(cè)面積公式: ①S柱側(cè)=ch(c為底面周長,h為高); ②S錐側(cè)=ch′(c為底面周長,h′為斜高); ③S臺側(cè)=(c+c′)h′(c′,c分別為上,下底面的周長,h′為斜高); ④S球表=4πR2(R為球的半徑). (2)柱體、錐體和球的體積公式: ①V柱體=Sh(S為底面面積,h為高); ②V錐體=Sh(S為底面面積,h為高); ③V臺=(S++S′)h(不要求記憶); ④V球=πR3. 熱點一 三視圖與直觀圖 例1 某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則該幾何體的體積為( ) A. B.8 C. D.16 (2)(xx四川)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則該幾何體的直觀圖可以是( ) 思維啟迪 (1)根據(jù)三視圖確定幾何體的直觀圖;(2)分析幾何體的特征,從俯視圖突破. 答案 (1)B (2)D 解析 (1)由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是底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如圖: 則該幾何體的體積V=224=8. (2)由俯視圖易知答案為D. 思維升華 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是從空間幾何體的正面、左面、上面用平行投影的方法得到的三個平面投影圖,因此在分析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問題時,先根據(jù)俯視圖確定幾何體的底面,然后根據(jù)正視圖或側(cè)視圖確定幾何體的側(cè)棱與側(cè)面的特征,調(diào)整實線和虛線所對應(yīng)的棱、面的位置,再確定幾何體的形狀,即可得到結(jié)果. (1)(xx課標全國Ⅱ)一個四面體的頂點在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中的坐標分別是(1,0,1),(1,1,0),(0,1,1),(0,0,0),畫該四面體三視圖中的正視圖時,以zOx平面為投影面,則得到的正視圖可以為( ) (2)將長方體截去一個四棱錐,得到的幾何體如圖所示,則該幾何體的側(cè)視圖為( ) 答案 (1)A (2)D 解析 (1)根據(jù)已知條件作出圖形:四面體C1-A1DB,標出各個點的坐標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正視圖為正方形,如圖(2)所示.故選A. (2)如圖所示,點D1的投影為C1,點D的投影為C,點A的投影為B,故選D. 熱點二 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例2 (1)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則該幾何體的體積為________. (2)如圖,在棱長為6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分別在C1D1與C1B1上,且C1E=4,C1F=3,連接EF,F(xiàn)B,DE,則幾何體EFC1-DBC的體積為( ) A.66 B.68 C.70 D.72 思維啟迪 (1)由三視圖確定幾何體形狀;(2)對幾何體進行分割. 答案 (1) (2)A 解析 (1)由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是一個半圓錐,底面半圓半徑是1,半圓錐的高為1.由圓錐的體積公式,可以得該半圓錐的體積V=π121=. (2)如圖,連接DF,DC1,那么幾何體EFC1-DBC被分割成三棱錐D-EFC1及四棱錐D-CBFC1,那么幾何體EFC1-DBC的體積為V=346+(3+6)66=12+54=66. 故所求幾何體EFC1-DBC的體積為66. 思維升華 (1)利用三視圖求解幾何體的表面積、體積,關(guān)鍵是確定幾何體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掌握應(yīng)用三視圖的“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2)求不規(guī)則幾何體的體積,常用“割補”的思想. 多面體MN-ABCD的底面ABCD為矩形,其正視圖和側(cè)視圖如圖,其中正視圖為等腰梯形,側(cè)視圖為等腰三角形,則該多面體的體積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過M,N分別作兩個垂直于底面的截面,將多面體分割成一個三棱柱和兩個四棱錐,由正視圖知三棱柱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積為S1=22=2,高為2,所以體積為V1=4,兩個四棱錐為全等四棱錐,棱錐的體積為V1=2212=,所以多面體的體積為V=+4=,選D. 熱點三 多面體與球 例3 如圖所示,平面四邊形ABCD中,AB=AD=CD=1,BD=,BD⊥CD,將其沿對角線BD折成四面體ABCD,使平面ABD⊥平面BCD,若四面體ABCD的頂點在同一個球面上,則該球的體積為( ) A.π B.3π C.π D.2π 思維啟迪 要求出球的體積就要求出球的半徑,需要根據(jù)已知數(shù)據(jù)和空間位置關(guān)系確定球心的位置,由于△BCD是直角三角形,根據(jù)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斜邊的中點到三角形各個頂點的距離相等,只要再證明這個點到點A的距離等于這個點到B,C,D的距離即可確定球心,進而求出球的半徑,根據(jù)體積公式求解即可. 答案 A 解析 如圖,取BD的中點E,BC的中點O, 連接AE,OD,EO,AO. 由題意,知AB=AD,所以AE⊥BD. 由于平面ABD⊥平面BCD,AE⊥BD, 所以AE⊥平面BCD. 因為AB=AD=CD=1,BD=, 所以AE=,EO=. 所以O(shè)A=. 在Rt△BDC中,OB=OC=OD=BC=, 所以四面體ABCD的外接球的球心為O,半徑為. 所以該球的體積V=π()3=π.故選A. 思維升華 多面體與球接、切問題求解策略 (1)涉及球與棱柱、棱錐的切、接問題時,一般過球心及多面體中的特殊點(一般為接、切點)或線作截面,把空間問題轉(zhuǎn)化為平面問題,再利用平面幾何知識尋找?guī)缀误w中元素間的關(guān)系,或只畫內(nèi)切、外接的幾何體的直觀圖,確定球心的位置,弄清球的半徑(直徑)與該幾何體已知量的關(guān)系,列方程(組)求解. (2)若球面上四點P,A,B,C構(gòu)成的三條線段PA,PB,PC兩兩互相垂直,且PA=a,PB=b,PC=c,一般把有關(guān)元素“補形”成為一個球內(nèi)接長方體,則4R2=a2+b2+c2求解. (1)(xx湖南)一塊石材表示的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將該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則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徑等于( ) A.1 B.2 C.3 D.4 (2)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其中正視圖和側(cè)視圖是腰長為1的兩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則該幾何體的體積是________;若該幾何體的所有頂點在同一球面上,則球的表面積是________. 答案 (1)B (2) 3π 解析 (1)由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是一個直三棱柱,如圖所示.由題意知,當打磨成的球的大圓恰好與三棱柱底面直角三角形的內(nèi)切圓相同時,該球的半徑最大,故其半徑r=(6+8-10)=2.因此選B. (2)由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是四棱錐P-ABCD(如圖),其中底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PA⊥底面ABCD,且PA=1,∴該四棱錐的體積為V=111=.又PC為其外接球的直徑,∴2R=PC=,則球的表面積為S=4πR2=3π. 1.空間幾何體的面積有側(cè)面積和表面積之分,表面積就是全面積,是一個空間幾何體中“暴露”在外的所有面的面積,在計算時要注意區(qū)分是“側(cè)面積還是表面積”.多面體的表面積就是其所有面的面積之和,旋轉(zhuǎn)體的表面積除了球之外,都是其側(cè)面積和底面面積之和. 2.在體積計算中都離不開空間幾何體的“高”這個幾何量(球除外),因此體積計算中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就是求出這個量.在計算這個幾何量時要注意多面體中的“特征圖”和旋轉(zhuǎn)體中的軸截面. 3.一些不規(guī)則的幾何體,求其體積多采用分割或補形的方法,從而轉(zhuǎn)化為規(guī)則的幾何體,而補形又分為對稱補形(即某些不規(guī)則的幾何體,若存在對稱性,則可考慮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補形)、還原補形(即還臺為錐)和聯(lián)系補形(某些空間幾何體雖然也是規(guī)則幾何體,不過幾何量不易求解,可根據(jù)其所具有的特征,聯(lián)系其他常見幾何體,作為這個規(guī)則幾何體的一部分來求解). 4.長方體的外接球 (1)長、寬、高分別為a、b、c的長方體的體對角線長等于外接球的直徑,即=2R; (2)棱長為a的正方體的體對角線長等于外接球的直徑,即a=2R. 真題感悟 1.(xx北京)在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中,已知A(2,0,0),B(2,2,0),C(0,2,0),D(1,1,).若S1,S2,S3分別是三棱錐D-ABC在xOy,yOz,zOx坐標平面上的正投影圖形的面積,則( ) A.S1=S2=S3 B.S2=S1且S2≠S3 C.S3=S1且S3≠S2 D.S3=S2且S3≠S1 答案 D 解析 如圖所示,△ABC為三棱錐在坐標平面xOy上的正投影,所以S1=22=2. 三棱錐在坐標平面yOz上的正投影與△DEF(E,F(xiàn)分別為OA,BC的中點)全等, 所以S2=2=. 三棱錐在坐標平面xOz上的正投影與△DGH(G,H分別為AB,OC的中點)全等, 所以S3=2=. 所以S2=S3且S1≠S3.故選D. 2.(xx江蘇)設(shè)甲、乙兩個圓柱的底面積分別為S1,S2,體積分別為V1,V2.若它們的側(cè)面積相等,且=,則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設(shè)兩個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分別為r1,r2和h1,h2,由=, 得=,則=. 由圓柱的側(cè)面積相等,得2πr1h1=2πr2h2, 即r1h1=r2h2,則=, 所以==. 押題精練 1.把邊長為的正方形ABCD沿對角線BD折起,連接AC,得到三棱錐C-ABD,其正視圖、俯視圖均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圖所示),則其側(cè)視圖的面積為( ) A. B. C.1 D. 答案 B 解析 在三棱錐C-ABD中,C在平面ABD上的投影為BD的中點O,∵正方形邊長為,∴AO=OC=1,∴側(cè)視圖的面積為S△AOC=11=. 2.在三棱錐A-BCD中,側(cè)棱AB,AC,AD兩兩垂直,△ABC,△ACD,△ABD的面積分別為,,,則三棱錐A-BCD的外接球體積為( ) A.π B.2π C.3π D.4π 答案 A 解析 如圖,以AB,AC,AD為棱把該三棱錐擴充成長方體,則該長方體的外接球恰為三棱錐的外接球, ∴三棱錐的外接球的直徑是長方體的體對角線長. 據(jù)題意解得 ∴長方體的體對角線長為=, ∴三棱錐外接球的半徑為. ∴三棱錐外接球的體積為V=π()3=π. (推薦時間:50分鐘) 一、選擇題 1.已知正三棱錐V-ABC的正視圖和俯視圖如圖所示,則該三棱錐的側(cè)視圖的面積為( ) A.2 B.4 C.6 D.8 答案 C 解析 如圖,作出正三棱錐V-ABC的直觀圖,取BC邊的中點D,連接VD,AD,作VO⊥AD于O. 結(jié)合題意,可知正視圖實際上就是△VAD,于是三棱錐的棱長VA=4,從俯視圖中可以得到底面邊長為2,側(cè)視圖是一個等腰三角形,此三角形的底邊長為2,高為棱錐的高VO. 由于VO= =2. 于是側(cè)視圖的面積為22=6,故選C. 2.右圖是棱長為2的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則多面體ABCDE的體積為( ) A.2 B. C. D. 答案 D 解析 多面體ABCDE為四棱錐,利用割補法可得其體積V=4-=,選D. 3.如圖,某幾何體的正視圖和俯視圖都是矩形,側(cè)視圖是平行四邊形,則該幾何體的體積為( ) A.15+3 B.9 C.30+6 D.18 答案 B 解析 由三視圖知幾何體是一個底面為3的正方形,高為的斜四棱柱,所以V=Sh=33=9. 4.已知正四棱錐的底面邊長為2a,其側(cè)(左)視圖如圖所示.當正(主)視圖的面積最大時,該正四棱錐的表面積為( ) A.8 B.8+8 C.8 D.4+8 答案 B 解析 由題意可知該正四棱錐的直觀圖如圖所示,其主視圖與左視圖相同,設(shè)棱錐的高為h,則a2+h2=4.故其主視圖的面積為S=2ah=ah≤=2,即當a=h=時,S最大,此時該正四棱錐的表面積 S表=(2a)2+42a2 =8+8,故選B. 5.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其中正視圖是腰長為2的等腰三角形,側(cè)視圖是半徑為1的半圓,該幾何體的體積為( ) A.π B.π C.π D.π 答案 A 解析 三視圖復(fù)原的幾何體是圓錐沿軸截面截成兩部分,然后把截面放在平面上,底面相對接的圖形,圓錐的底面半徑為1,母線長為2,故圓錐的高為h==.易知該幾何體的體積就是整個圓錐的體積,即V圓錐=πr2h=π12=π.故選A. 6.(xx大綱全國)正四棱錐的頂點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該棱錐的高為4,底面邊長為2,則該球的表面積為( ) A. B.16π C.9π D. 答案 A 解析 如圖,設(shè)球心為O,半徑為r, 則Rt△AOF中,(4-r)2+()2=r2, 解得r=, ∴該球的表面積為4πr2=4π()2=π. 二、填空題 7.有一塊多邊形的菜地,它的水平放置的平面圖形的斜二測直觀圖是直角梯形(如圖所示),∠ABC=45,AB=AD=1,DC⊥BC,則這塊菜地的面積為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如圖,在直觀圖中,過點A作AE⊥BC,垂足為E, 則在Rt△ABE中,AB=1,∠ABE=45,∴BE=. 而四邊形AECD為矩形,AD=1, ∴EC=AD=1,∴BC=BE+EC=+1. 由此可還原原圖形如圖. 在原圖形中,A′D′=1,A′B′=2,B′C′=+1,且A′D′∥B′C′,A′B′⊥B′C′, ∴這塊菜地的面積為S=(A′D′+B′C′)A′B′ =(1+1+)2=2+. 8.如圖,側(cè)棱長為2的正三棱錐V-ABC中,∠AVB=∠BVC=∠CVA=40,過A作截面△AEF,則截面△AEF的周長的最小值為____________. 答案 6 解析 沿著側(cè)棱VA把正三棱錐V-ABC展開在一個平面內(nèi),如圖. 則AA′即為截面△AEF周長的最小值,且∠AVA′=340=120. 在△VAA′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A′=6,故答案為6. 9.如圖,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E,F(xiàn)分別為線段AA1,B1C上的點,則三棱錐D1-EDF的體積為______. 答案 解析 =111=. 10.已知矩形ABCD的面積為8,當矩形周長最小時,沿對角線AC把△ACD折起,則三棱錐D-ABC的外接球的表面積等于________. 答案 16π 解析 設(shè)矩形的兩鄰邊長度分別為a,b,則ab=8,此時2a+2b≥4=8,當且僅當a=b=2時等號成立,此時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其中心到四個頂點的距離相等,均為2,無論怎樣折疊,其四個頂點都在一個半徑為2的球面上,這個球的表面積是4π22=16π. 三、解答題 11.已知某幾何體的俯視圖是如圖所示的矩形,正視圖是一個底邊長為8、高為4的等腰三角形,側(cè)視圖是一個底邊長為6、高為4的等腰三角形. (1)求該幾何體的體積V; (2)求該幾何體的側(cè)面積S. 解 由已知可得,該幾何體是一個底面為矩形,高為4,頂點在底面的投影是矩形中心的四棱錐E-ABCD. (1)V=(86)4=64. (2)四棱錐E-ABCD的兩個側(cè)面EAD,EBC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且BC邊上的高h1= =4; 另兩個側(cè)面EAB,ECD也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AB邊上的高h2= =5. 因此S=2(64+85)=40+24. 12.如圖,在Rt△ABC中,AB=BC=4,點E在線段AB上.過點E作EF∥BC交AC于點F,將△AEF沿EF折起到△PEF的位置(點A與P重合),使得∠PEB=30. (1)求證:EF⊥PB; (2)試問:當點E在何處時,四棱錐P—EFCB的側(cè)面PEB的面積最大?并求此時四棱錐P—EFCB的體積. (1)證明 ∵EF∥BC且BC⊥AB, ∴EF⊥AB,即EF⊥BE,EF⊥PE.又BE∩PE=E, ∴EF⊥平面PBE,又PB?平面PBE, ∴EF⊥PB. (2)解 設(shè)BE=x,PE=y(tǒng),則x+y=4. ∴S△PEB=BEPEsin∠PEB =xy≤2=1. 當且僅當x=y(tǒng)=2時,S△PEB的面積最大. 此時,BE=PE=2. 由(1)知EF⊥平面PBE, ∴平面PBE⊥平面EFCB, 在平面PBE中,作PO⊥BE于O,則PO⊥平面EFCB. 即PO為四棱錐P—EFCB的高. 又PO=PEsin 30=2=1. SEFCB=(2+4)2=6. ∴VP—BCFE=61=2.-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年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 專題訓(xùn)練五 第1講 空間幾何體 2019 年高 數(shù)學(xué) 二輪 復(fù)習 專題 訓(xùn)練 空間 幾何體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255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