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和分類的臨床意義PPT課件
《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和分類的臨床意義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和分類的臨床意義PPT課件(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一、參考區(qū)間 二、生理變化 三、病理變化 四、白細胞變化和疾病預后的關系,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一、參考值(參考區(qū)間),白細胞計數(shù): 成 人: 4×109/L~10×109/L; 兒 童: 5×109/L~12×109/L 初生兒:15×109/L~20×109/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的參考值,百分率(%) 濃度數(shù)(×109/L)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 1~5 0.04~0.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50~70 2~7 嗜酸性粒細胞 0.5~5 0.05~0.5 嗜堿性粒細胞 0~1 0~0.1 淋巴細胞 20~40 0.8~4 單核細胞 3~8 0.12~0.8,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絕對值的計算方法,某種細胞絕對值=白細胞總數(shù)×該種細胞% 例:某患者WBC為4×109/L;D.C中Nc為60%,求該患者中性粒細胞濃度數(shù)(絕對值)? 解: 絕對值=4×109×60% =2.4×109/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二、生理變化,年齡 日間變化 運動、疼痛和情緒影響 妊娠與分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二、生理變化,年齡因素 形成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變化曲線的二次交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二、生理變化,日間變化 活動進食后較高 下午高于上午,運動、疼痛和情緒影響 當劇烈運動、劇痛和情緒激動時,可引起白細胞顯著增加。,妊娠與分娩 妊娠期白細胞常輕度增加。產(chǎn)后2周左右恢復正常、此后如再次升高,就有產(chǎn)后感染的可能。,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病理增多 急性感染 急性中毒 急性大出血 嚴重的組織損傷 白血病及惡性腫瘤,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理變化 急性細菌性感染和化膿性炎癥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感染等、其白細胞總數(shù)的增高視感染范圍,嚴重程度及機體反應性如何而有所不同。 常見疾病有肺炎、丹毒、猩紅熱、敗血癥、白喉、蘭尾炎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理變化 急性中毒 急性藥物及農(nóng)藥中毒如安眠藥、有機磷等中毒;代謝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尿毒癥及汞、鉛中毒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理變化 急性大出血 內(nèi)臟(肝、脾等)破裂或?qū)m外孕破裂所致大出血、大量血細胞破壞、此時白細胞可迅速增高,達20×109/L,且出現(xiàn)于血紅蛋白降低之前。,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理變化 嚴重的組織損傷 如嚴重燒傷、較大手術后、心肌梗死等均可見白細胞增多,并可借此來區(qū)別心肌梗死與心絞痛。,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理變化 白血病及惡性腫瘤 常見于急性、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傳染病 理化損傷 血液病 脾功能亢進 自身免疫性疾病,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傳染病 某些革蘭陰性桿菌如傷寒、副傷寒感染和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乙肝、麻疹等,無并發(fā)癥時均可見白細胞減少。,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某些理化損傷 長期接觸電離輻射如X線、鐳照射等;或應用、接觸某些化學藥物、抗癌藥物、有毒物質(zhì),如晚期或嚴重的苯、鉛、砷、汞等中毒。,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某些血液病 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細胞缺乏癥,白細胞可<1×109/L。 分類時呈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脾功能亢進 腫大的脾臟中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吞噬破壞過多的白細胞及分泌過多的脾素滅活了促進粒細胞生成的某些因子。,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自身免疫性疾?。? 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因自身免疫性抗核抗體導致粒細胞破壞增多。,返回,上一頁,下一頁,嗜酸粒細胞增多與減少,1.嗜酸粒細胞增多 過敏性疾病 寄生蟲病 皮膚病 傳染病 腫 瘤 血液病,返回,上一頁,下一頁,嗜酸粒細胞增多與減少,2. 嗜酸粒細胞減少 由于嗜酸粒細胞在白細胞中所占百分率較低,故其減少意義不大,在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時由于它抑制組胺合成可間接導致嗜酸粒細胞減少。急性傳染病的早期亦常見減少。,返回,上一頁,下一頁,嗜堿粒細胞增多,1.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堿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 2.嗜堿粒細胞性白血病:此病罕見嗜堿粒細胞增多,多為稚型 3.其他:如淋巴網(wǎng)細胞瘤,脾切除術后和某些轉(zhuǎn)移癌等可見嗜堿粒細胞增多。,返回,上一頁,下一頁,淋巴細胞增多與減少,1.淋巴細胞增多(>40%) (1)相對增多:即每升血液中淋巴細胞濃度數(shù)不增加,因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使淋巴細胞分類計數(shù)百分率相對增高。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淋巴細胞增多與減少,1.淋巴細胞增多(>40%) (2)絕對增多 是指淋巴細胞濃度數(shù)和分數(shù)數(shù)都增多,可見于: ①某些傳染病 ②某些傳染病的恢復期和腎移植術后發(fā)生排異反應時。 ③急、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時淋巴細胞均增高。,返回,上一頁,下一頁,淋巴細胞增多與減少,2.淋巴細胞減少(<20%) 多見于傳染病的急性期、長期接觸放射線、細胞免疫缺陷病等。此外,各種引起中性粒細胞增多的原因均可導致淋巴細胞相對減少。,返回,上一頁,下一頁,單核細胞增多,1.某些感染 如結核、傷寒、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及某些急性感染的恢復期。 2.某些寄生蟲病 如瘧疾、黑熱病等。 3.某些血液病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等單核細胞均可增高。,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預后良好征兆,白細胞總數(shù)正?;蛏愿?中性粒細胞略有增高 核象輕度左移表示感染程度較輕,機體抵抗力強,預后良好。,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病情較重征兆,中性粒細胞>10×109/L 核象出現(xiàn)中度左移及毒性變化 嗜酸性粒細胞消失表示病情較重,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病情險惡的征兆,白細胞總數(shù)與中性粒細胞比值明顯增高分別>20×109/L及>80%; 感染嚴重時白細胞不增高反而降低; 中性粒細胞有嚴重核象左移; 嗜酸性粒細胞消失表示病情險惡的征兆。,返回,上一頁,下一頁,感染已被清除征兆,單核細胞逐漸增多; 嗜酸性粒細胞重新出現(xiàn)或上升; 中性粒細胞核象左移減輕; 中性粒細胞毒性變化消失表示感染已被清除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重慶藥劑學校臨床檢驗教研室 須 建 制作 多媒體教學中心 張曉輝,返回,上一頁,下一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原理】 用嗜酸粒細胞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shù)破壞其紅細胞和部分其他白細胞,將嗜酸粒細胞顆粒染色,充入計數(shù)池內(nèi),計數(shù)一定體積內(nèi)嗜酸粒細胞,經(jīng)換算得出每升血液中嗜酸粒細胞數(shù)。,返回,上一頁,下一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試劑成分的作用 1.乙醇為嗜酸粒細胞保護劑.其濃度以30%~35%較為合適。 2.甘油可防止乙醇揮發(fā)。 3.碳酸鉀可促進紅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等溶解并增加嗜酸粒細胞對染料的著色力。 4.枸椽酸三鈉可防止血液凝固。 5.伊紅可使嗜酸性顆粒染橘紅色。,返回,上一頁,下一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臨床意義 1.參考區(qū)間 : 0.05×109/L~0.5×109/L (50/μl~500/μ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2.臨床應用 (1)觀察急性傳染病的預后。 ( 2)觀察大手術和燒傷病人的預后。 (3)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和腦垂體前葉功能測定(減數(shù)試驗)。,返回,上一頁,下一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需要專用稀釋液破壞紅細胞和其他白細胞。 鏡下嗜酸粒細胞顆粒染橘紅色,有立體感,殘存的中性粒細胞顆粒不受色。 計數(shù)遵循白細胞計數(shù)的基本原則。,返回,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紅斑狼瘡(LE)細胞的形成,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液內(nèi),常含有抗細胞核的抗體(屬于IGG),在體內(nèi)它可使受累的白細胞核的DNA解聚,核溶解和破壞,失去原有的致密結構而變得模糊,形成一種圓形云霧狀的均勻物質(zhì),稱之為均勻體。均勻體可同時吸引數(shù)個吞噬細胞于其周圍,形成花形細胞簇,也有的均勻體游離存在于血液中,最后被一個中性粒細胞吞噬而成為紅斑狼細胞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上一頁,下一頁,LE細胞的形成需要的條件:,患者特有的抗細胞核抗體 受損或退變的細胞核 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細胞,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三、LE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典型的紅斑 狼瘡細胞是在一個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亦可為單核細胞。 但罕見)中吞噬了 1至數(shù)個圓形或橢圓形呈云霧狀的、染成淡紅 色的均勻體,吞噬細胞常脹大,其本身的核被 擠在一邊,僅在均勻體周圍可看到少許細胞質(zhì)。,返回,上一頁,下一頁,五、臨床意義,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 LE細胞陽性率一般為 70%~90%。通常在活動期容易找到,在緩解期不易找到,使用激素治療后常消失,病情嚴重者,在骨髓、血液、胸腹水的直接涂片中,亦可找到LE細胞。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硬皮病以及活動性肝炎等,亦可發(fā)現(xiàn)LE細胞。因此.發(fā)現(xiàn)LE細胞,發(fā)現(xiàn)LE細胞尚需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及抗核抗體檢查才能確診。,返回,上一頁,下一頁,LE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看一看:有無LE細胞?,插入LE細胞與果餡細胞的照片,返回,上一頁,下一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白細胞 分類 計數(shù) 臨床意義 PPT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22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