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經(jīng)典語錄(大全).doc
《佛語經(jīng)典語錄(大全).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佛語經(jīng)典語錄(大全).doc(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zhí)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6. 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zhí)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fù)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8. 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9. 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nèi)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10.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11.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13.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4.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6.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17.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18. 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見生心,分別執(zhí)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fā)知見。 21. 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22. 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nèi)燭,脫體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zhì)礙水洗無為身。 24. 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25. 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26. 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27. 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28.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29. 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云覆,如瓶內(nèi)燈光,不能顯現(xiàn)。 30. 終日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31. 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34. 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zhuǎn)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35.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36. 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37. 爾勿崇飲,狂藥非佳味,能使謹厚性,化作兇頑童。 38. 怒為萬障之根,忍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40. 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41. 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42. 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 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nèi)發(fā)者,方謂真慧。 45. 真心應(yīng)物,不生分別。 46. 一念才生,萬法齊現(xiàn),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4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50. 佛云若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 51. 本性體若太虛,無內(nèi)無外,非來非去。 52. 三教圣賢,本乎一理,若離心性盡是魔說。 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 54. 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55. 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處。 56. 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yè)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凈,凈心念佛凈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凈定。 58. 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59. 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只自知。 60. 終日拈花擇火,不知身是道場。 61.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茍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現(xiàn)前,步步極樂家鄉(xiāng),何必遠企十萬億土。 62. 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豈礙人。 64. 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66. 莫貪短利將心昧,輪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斬斷迷魂夢,直取正心超俗塵。 67. 離俗家與出家相應(yīng),去業(yè)障與道人相應(yīng),去習(xí)氣與工夫相應(yīng),去煩惱與清凈相應(yīng),此數(shù)相應(yīng),雖然覺得,不如不相應(yīng)好。 68. 不悟本性,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萬心盡在自心應(yīng)從自心中頓見真如。 69. 若頓悟此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70. 源乎源乎,千山勢到(山獄,按:‘山'在上,‘獄'在下)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 71. 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么處相見。 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語是也。 73. 悟門了當,澈見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盤不二,有情無情不二。 74. 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舍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75. 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只合自性自度。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 76. 菩提無是處,佛不得,眾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78. 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內(nèi)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非外道,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 80. 于一切處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虛空,動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之念非殊。 83. 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寂,靈源不狀,見之則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號斯存,理量雙銷,佛眼之功圓著。 84. 學(xué)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眾生藥,病生病除,藥亦無用。?。ú∽诸^里面一個 " 差 " )藥除佛魔俱掃。始于此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yīng)。 86. 佛是眾生界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不了事漢。 87. 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88. 但于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89. 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90. 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說: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于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xiàn)大,大中現(xiàn)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無盡虛空。 92. 于一毫端現(xiàn)寶王剎,坐微塵里轉(zhuǎn)大□□。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導(dǎo)于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后,有什么難易。 94. 凡夫志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么?不是別物,只是個執(zhí)難執(zhí)易。 95. 妄生取舍者,這個病根拔盡。生死海里浮沉,真是無出頭時。 96. 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華。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98. 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99. 三界之中,以心為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100. 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xué)無學(xué),獨覺菩薩,及于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101. 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102. 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103. 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nèi),不向外尋。 104. 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105. 真心是菩薩凈土。 106. 發(fā)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108. 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109. 于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110. 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亦便是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111. 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xiàn)影。 112. 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113. 菩提本自性,性凈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114. 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115. 但學(xué)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凈,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118. 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xué)佛。 119. 息念忘慮,佛自現(xiàn)前。 120.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121. 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12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123.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124. 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125. 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126.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129. 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130.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132. 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133. 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復(fù)滅,虛空本不動。 134. 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135. 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136. 何謂圓照?前念已滅,后念未生,正恁么時,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謂照。圓者,非著力,非不著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圓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凈無比,遍體清涼,便是本來面目。 137. 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于妄見耳。 138. 一切萬法,皆與自己無違無背,直下透脫成一片。 139. 佛祖妙道徑截,唯直指人心,務(wù)見性成佛爾,但此心源,本來虛靜明妙。 140. 道本無言,因言顯道,若真體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41. 參問之要在專一,不強作為,只守本分,須根腳有透脫處,明見本來面目。 142. 學(xué)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143.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為微細難湊處。 144. 契證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懷體究,不墜機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 先悟妙心,行無修之修,證無證之證,不用向外馳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 脫虛妄纏縛,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軒豁,次辦長久不退之心。 147. 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實不出本凈妙明,無為無事心矣。 148. 死生之變亦大矣,衲僧家坐斷報化佛頭,不立纖毫知見,直下透脫。 149.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zhuǎn)急轉(zhuǎn)遲,若達大道體寬,廓然同太虛空。 150. 道本無言,法本無生,以無言言,顯不生法,更無第二頭。 151. 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則萬緣休罷廓同太虛了然無寄。 152.不識本心,求無上佛道,無異煮沙成飯。 153.古德云:不識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塊。 154.古德云:佛號入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無界,唯是一心,一心現(xiàn)六凡,一心現(xiàn)四圣。 156.佛是無心道人。 157.心遇緣而不動,是則一切法無性。 158.古德云:一心是萬法之性,萬法是一心之相。 159.諸佛法身,湛然不動猶如虛空,如虛空故,所以遍滿一切,以便滿故,所以空即無量,無量即空。 160.無陰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徹知緣起,便明法由心生。 161.不執(zhí)著我,不分別法,便能調(diào)伏其心,若能調(diào)伏其心,便能徹明諸法緣起,洞悉緣起法性空無。 16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著不然,便是無上菩提大道。 163.若有人有法,則是邪魔外道見解也。 164.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于現(xiàn)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 165.過去事或善或惡,不復(fù)思量,思量則障道矣,未來事不須計較,計較則狂亂矣,現(xiàn)在事在面前,或順或逆,亦不須著意,著意則擾方寸矣。但一切臨時,隨緣酬酢,自然合道這個道理。 166.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167.逆我意者,只消一個忍字。 168.入得世間,出世無余。 169.于逆順境界中無起滅相,始離得增上慢名字。 170.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171.若以靜處為是鬧處為非,則是壞世間相而求佛相。離生滅而求寂滅。 172.汝若歇得念念馳求心,與釋迦老子不別。 173.十方同聚會,個個學(xué)無為。 174.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諸境,即此火宅塵勞便是解脫。 175.與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 17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凈,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人日用應(yīng)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 177.不分彼此隨處隨時,皆是現(xiàn)量,這就是平等獨立,大無畏,本來的面目。 178.已生無有生,未生亦無生,離已生未生,生時即無生。 179.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 18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yè)障,開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頭去,截我飯碗,更不能顧。 181.根深則葉茂,性明則道成。 182.學(xué)道別無用心,直須見窮自己本源。 183.若得心中無事,佛至猶是冤家。 184.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185.隨處不失正念,自然脫體現(xiàn)成。 186.見性門中,唯在一念生信。 187.勇猛眾生成佛在一念,懈怠眾生亙涅盤三祗。 188.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證。 189.實相是無相之相,真心是無心之心,真得是無得之得,真用是無用之用。 190.修行必到行起解絕,方有實益。 191.萬法本閑唯人自鬧。 192.益究無上妙道,窮則益堅,老當益壯。 193.為心無染,妄念不生,我人心滅,畢竟清凈。以清靜故,能生無量知見。 194.竹春生筍,不離于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復(fù)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195.真如妙體,于空無相體中,具足恒沙之用,無事不應(yīng)。 196.解一即千從,迷一即萬惑,若人守一,萬事畢。是悟道之妙也。 197.森羅即萬象,一法之所印。 198. 于一法中,而生種種見,如此功業(yè),由行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證,無有是處。 199. 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凈,自然解脫。 200. 作在心,秧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yè),莫謗如來正□□。 201.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yè)障本來空,未了應(yīng)須還宿債。 202.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diào)制,去圣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恐害,聞?wù)f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203. 心不迷,不墮生死。業(yè)不繁,不憂形質(zhì)。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yè)累。 204. 競利奔名何足跨,清閑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205. 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并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206.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207. 覓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208.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10. 一切眾生心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211.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212. 心莫作放逸,圣法當勤學(xué),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盤。 213. 一切惡莫作,當奉行諸善,自凈其志意,是則諸佛教。 214. 譬如蜂采花,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違戾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心,若正若不正。 215.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攝一月,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216.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極至說。 217. 無念之念,生無生相,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非思慮計度所知,惟洞徹法源者,頗測齊彷佛,未易與纏情縛識者語也。 218. 不見垢法可厭,不見凈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盤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 219. 真心無相,不來不去,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 220. 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圣,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zhí)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jīng)塵劫,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勞爾 221. 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現(xiàn)在諸圣賢,亦是修心底人,未來修學(xué)人,當依如是法。 222. 能悟自性無字真經(jīng),即一切經(jīng)論皆成注腳矣。 223. 直了上無佛果可求,求無眾生可化,是名為至佛地。 224. 見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wù)?,在手?zhí)捉,在足運奔。遍現(xiàn)俱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225. 頓悟法門,以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凈為體,以智為用。 226. 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227. 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zhí)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里,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228.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229. 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230. 若不修內(nèi)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231.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32. 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233. 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234. 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xiàn)前,煩惱塵塵解脫。 235. 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36. 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xué)道省力工夫。 237. 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zhí)?,語言相問處。 238. 自性發(fā)時,業(yè)識來空。 239. 自見性者一切業(yè)障剎那滅卻。 240. 現(xiàn)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241.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42. 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43. 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wěn)。 244. 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45. 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46. 道由悟達,立志為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圣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247.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248. 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249. 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50. 無量善事,菩提道業(yè),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251. 次于自身善起防護,不應(yīng)放逸,于剎那中有少動念,應(yīng)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252. 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fā)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253.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254. 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jīng)用完也無用處。 255. 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xué)佛,殊難得其實益。 256. 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257. 佛祖奚以異于人,而所以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258. 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jié)。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259. 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xué)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260.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261. 學(xué)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262.如來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水靜,菩提影現(xiàn)中。 263.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情識霜雪,銷爍無余。 264.欲知佛境界,不假莊嚴修證而得。當凈意根下,無始時來客塵煩惱之染,如虛空之寬曠,遠離意識中諸取虛偽不實妄想,亦如虛空,則此無功用妙心,所向自然無滯礙矣。 265.尋牛需訪跡,學(xué)道訪無心。跡在牛還在,無心道亦尋。 266.無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頑然無知,所觸境遇緣,心定不動,不取著諸法,一切處蕩然。無障無礙,無所污染,亦不住在無污染處,觀身觀心,如夢如幻。亦不住在夢幻虛無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謂之真無心。 267. 十二時中,遇物應(yīng)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xù)或照顧不起。 268. 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 269. 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要從如今做事處莫教顛錯,如今做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270. 以生死事在念,則心術(shù)已正。心術(shù)既正,則日用應(yīng)緣時,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則無邪非。無邪非,則正念獨脫。正念獨脫,則理隨事變。理隨事變,則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則省力,才覺省力時,便是學(xué)此道得力處也。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 271. 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伶俐,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伶俐無處安著者是。 272. 真如佛性,絕思惟分別。 273. 看讀佛經(jīng),當須見月忘指,不可依語生解。 274. 若能于經(jīng)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歸,則于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275. 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輪回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念想由來幻,自性無始終,若得此中意,長波自當止,余本性虛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虛坐?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息,即泛般若船。 276. 人法雙凈,善惡兩忘,直心真實,菩提道場。 277. 天地無物也,我無物也,雖無物,未嘗無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為生死哉? 278.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279.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280.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281. 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282.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283. 有生有滅,即落于有,不生不滅,又落于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284. 執(zhí)醫(yī)之一方者誤色身,執(zhí)經(jīng)之一義者誤慧命。 285.譬如寒月,水結(jié)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jié)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 286. 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287. 壇經(jīng)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經(jīng)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288. 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zhuǎn)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289.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290. 善惡莫思量,當處便出三界。 291. 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292. 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fā)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293. 你今聞發(fā)菩提心,將謂一個心學(xué)取佛法,唯擬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個報化佛,與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294. 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 295. 大道本來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 296. 是身如電,年年不住。 297. 心之與性,迷即別,悟即不別。 298. 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為第一。 299. 諸學(xué)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xué),但學(xué)無求無著。 300. 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也。-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32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經(jīng)典語錄 大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162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