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北京版必修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詞語教學
《高中語文北京版必修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詞語教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北京版必修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詞語教學(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1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資料:《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詞語教學(轉) ?? ?? 凌文 ?? ?? (一)教師提示 ?? ?? 這是一篇悼詞,從內容上看,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的特點是說理,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把道理說清楚,使人家信服。議論文的寫作主要靠推理,但優(yōu)秀的議論文往往在說理中適當地運用形象的語言,來幫助闡述抽象的道理,使要說的道理明白易懂。一篇好的議論文,不僅能以理服人,還能以情感人。恩格斯的這篇文章,就具有這樣的特點。 ?? ?? (二)分析文章的第一部分(1、2段) ?? ?? 用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 ?? 1.這兩段,有形象的記敘描寫,也有抽象的議論,哪里是形象的記敘描寫?哪里是抽象的議論? ?? ?? 2.議論的要點是什么? ?? ?? 3.如果沒有第1段這樣的記敘描寫,作者開頭就寫“馬克思永遠離開我們了”,接著就是第2段的議論,效果將會有什么不同? ?? ?? 4.第1段記敘描寫和第2段的議論是怎樣的關系? ?? ??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出:第1段是記敘描寫,第2段是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進行議論。議論的要點是提出全文的論點——兩個“對于”介詞結構。第1段這樣的記敘描寫,給讀者留下了一個鮮明動人的印象——馬克思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一直戰(zhàn)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是坐在安樂椅上逝世的。沒有這樣的記敘描寫,文章就不能產生這種感人的力量。但這種記敘描寫是為第2段的議論服務的,它與記敘文開頭的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是不同的。 ?? ?? (三)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3—6段) ?? ?? 1.分析第3段。 ?? ?? 用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 ?? 本段闡述馬克思發(fā)現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 作者運用了一個比喻性的詞語, 形象地表現了在馬克思以前關于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種種唯心主義說法, 以說明馬克思的這個發(fā)現, 具有劃時代意義, 用的是哪個詞語?這個詞語的本義是怎樣的?這里的含義是什么? ?? ?? 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指出:這個詞語是“繁蕪叢雜”。本義是雜草雜樹生長雜亂,這里指馬克思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對人類歷史的解釋。歷史上一切統(tǒng)治階級,為了維護其反動統(tǒng)治,有的宣揚人類社會是按照上帝的旨意發(fā)展的,有的宣揚人類社會的歷史是英雄創(chuàng)造的,但萬變不離其宗,他們總是把物質和精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顛倒了,這些無稽之談,“掩蓋”了人類歷史的“簡單事實”。是馬克思劃時代地揭示了這個真理:物質決定精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沒有勞動人民的生產活動,人類就不能生存,社會就不能發(fā)展。“繁蕪叢雜”這個詞語用在這里,極為貼切、準確,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而形象。 ?? ?? 2.分析第4段。 ?? ?? 用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 ?? ①這段闡述馬克思發(fā)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作者運用了比喻性的語句,準確地表達了馬克思的偉大功績,請找出這樣的語句。 ?? ?? ②“在黑暗中摸索”“豁然開朗”,在這里表達了什么意思,請具體談談。 ?? ?? 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指出:“在黑暗中摸索”是個隱喻句?!盎砣婚_朗”是比喻性詞語,意思是眼前突然出現光明的境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就是剩余價值規(guī)律。資產階級通過無償占有剩余價值來剝削工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馬克思以前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對此雖也作過研究,但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順應自然的、永恒的。這是由于他們受時代的局限和帶有階級的偏見,他們不可能發(fā)現真理,不可能正確解釋這個問題,所以作者說他們“是在黑暗中摸索”。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整個資本主義制度就是建立在資本家對工人殘酷剝削的基礎之上的。這個學說徹底否定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的說法,所以作者用了“豁然開朗”這個詞語?!盎砣婚_朗”與“在黑暗中摸索”造成了鮮明的強烈的對比,從而熱烈贊頌了馬克思這一發(fā)現的偉大意義。這兩個形象鮮明的詞語,把抽象的事理表現得可感可見。 ?? ?? 3.朗讀第5、6段(分析從略)。 ?? ?? 4.教師小結:以上四段,承接前文第二個“對于”介詞結構,闡述馬克思在革命理論方面的貢獻,說明馬克思是最偉大的思想家。 ?? ?? (四)分析課文的第三部分(7、8段) ?? ?? 1.分析第7段。 ?? ?? 用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 ?? ①這段闡述馬克思在革命實踐方面的偉大貢獻。作者用“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卓有成效”等詞語來贊頌馬克思。這些詞語各寫出了馬克思在革命實踐中怎樣的表現? ?? ?? ②對馬克思一生的革命活動,作者特別頌揚馬克思創(chuàng)建“國際工人協(xié)會(第一國際)”,這是為什么?作者是怎樣頌揚馬克思這個偉大功績的? ?? ?? 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指出:“滿腔熱情、堅韌不拔”,表現了馬克思偉大的革命情操;“卓有成效”,表現了馬克思輝煌的革命成果。第一國際的建立,是《共產黨宣言》里提出的“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這個口號的偉大實踐,是無產階級團結起來進行最后斗爭實現共產主義的真正起點,所以作者特別頌揚這一點。作者在這里用了一個讓步性的假設復句,“即使沒有別的什么建樹,單憑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這些描寫性的詞、語、句,極其生動地概括了馬克思一生在革命實踐方面的偉大貢獻,如果不用這些描寫性的詞、語、句,即使用更多的筆墨,也不能收到這樣動人的效果。 ?? ?? 2.分析第8段。 ?? ?? 用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 ?? ①馬克思畢生從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所以革命人民愛戴他,階級敵人憎恨他。這一段里,作者也用了形象的描繪,來代替抽象的議論,你認為哪句是形象的描繪? ?? ?? ②“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這個比喻句,具有怎樣的含義?如果不用比喻句,這意思應怎么表達?效果將會怎樣? ?? ??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指出:這個比喻句很含蓄,發(fā)人深思。它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說明敵人對馬克思攻擊很多,但十分無力;二是說明馬克思對敵人十分蔑視,表現了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如果不用這個比喻句,就得分別闡述這兩層意思,那樣一來,文章就會變得索然無味。 ?? ?? 3.教師小結:以上兩段承接前文第一個“對于”,論述馬克思在革命實踐方面的貢獻,說明馬克思是偉大的革命家。 ?? ?? (五)朗讀第9段,指出這是全文的結論。 ?? ?? (六)教師總結: ?? ?? 這篇論文,極其簡潔地論述了馬克思一生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偉大貢獻。文章不僅令人信服,并且令人感動。令人信服,是因為文章列舉了馬克思一生的偉大功績,他的業(yè)績是客觀存在,是無可爭辯的。令人感動,則是因為文章在說理過程中,適當地有機地運用描寫性語言,從而打動讀者。這種形象的語言,有時是一整段,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個詞語,它與議論性的語言有機地糅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產生征服人心的力量。這是本文的顯著特色之一。 ?? ??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 語文第一冊 教師教學用書》) ??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高中語文 北京 必修 馬克思 墓前 講話 詞語 教學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149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