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專用)2014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第三單元 第1講課時提升作業(yè)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專用)2014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第三單元 第1講課時提升作業(yè) 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時提升作業(yè)(五)
(40分鐘 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2013·武漢模擬)“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這一主張屬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春秋戰(zhàn)國“世道衰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鬃右虼颂岢隽恕岸Y”的思想,孟子更為“禮”所規(guī)定的秩序的合理性,尋到了頗為深刻的人性依據(jù)。這個依據(jù)是( )
A.民貴君輕 B.人本性善 C.重義輕利 D.浩然之氣
3.古語云:“困敵之勢,不以戰(zhàn)。損剛益柔?!逼渲嘘P于“剛?cè)帷钡挠^點符
合(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2、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2013·溫州模擬)《漢書·藝文志》稱先秦某一學派“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而不知別親疏?!边@一學派應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2013·唐山模擬)戰(zhàn)國時期的“稷下學宮”,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各個學派……凡到稷下學宮的文人學者不論其學術派別、政治傾向都可自由發(fā)表見解。“稷下學宮”是( )
A.魯國的官辦的學校 B.當時百家爭鳴的縮影
C.儒家講學的場所 D.最早的官辦學校
6.(2013·湖北重點高中聯(lián)考)《全球通
3、史》在論述中國諸子百家思想主張時說:“他們認為貴族的存在已不合時宜,要用國家的軍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眾則需被強迫從事生產(chǎn)勞動。他們把商人和學者看做可有可無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寬容待之?!毕铝杏^點與文中“他們”同屬一個派別的是( )
A.治之經(jīng),禮與刑
B.唯同乎天和者為然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
D.自貴且智者為政乎愚且賤者則治
7.有人寫道:“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諸子百家關注的共同點是( )
A.人與自然的和諧 B.社會現(xiàn)實
C.人與社會的和諧 D.人的生命
8.公元前4世紀前后,有人說:“
4、中國者……圣賢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睂@段文字理解正確的是( )
①當時的“中國”,在地域上主要指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②文中的“禮樂”應該是指周禮
③從文中看,禮樂和道德曾經(jīng)是維系華夏族的紐帶
④說明儒家思想上升為正統(tǒng)思想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9.(2013·海淀模擬)西漢文景時期的《淮南子》認為:法能誅殺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為孔子曾子;法能處罰竊盜者,但不能使人人擁有伯夷那樣高尚的道德。對作者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
A.秦亡是由于未貫徹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學說成為統(tǒng)治者的正統(tǒng)思想
C.法家學說無益于國
5、家的有效治理
D.秦朝治國的法家思想受到質(zhì)疑
10.下面是某同學繪制的我國古代儒家思想發(fā)展歷程簡圖。其中,②處所示狀況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和發(fā)展
B.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深入人心
C.獨尊儒術日益成為社會主流
D.三教合一潮流彌漫各個領域
11.(2013·江門調(diào)研)漢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體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 )
A.“君權神授”思想 B.“大一統(tǒng)”思想
C.反專制思想 D.理學思想
12.秦朝滅亡后“法家學說信譽掃地,而儒家學說被長期推崇為官方教義。不過,從某種
6、意義上說,這也是法家的一個勝利”。“這也是法家的一個勝利”是指
( )
A.“獨尊儒術”體現(xiàn)出法家的思想專制原則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學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學說被董仲舒全盤吸收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多年前,歐洲興起中國文化熱。在宗教盛行的歐洲,人的心靈是神的奴隸,人們以為心中如果沒有上帝,便有罪惡感。然而,中國儒家文化中的無神論和理性主義,讓歐洲人看到了一個不信仰上帝的國度,人民有著積極向上和快樂的心靈,這促進了理性主義哲學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為輕,民為重
7、,民心決定政權的思想,成為民主思想的源頭。當時的歐洲,國家主要由皇權和貴族統(tǒng)治,平民沒有受教育的權利,更沒有參與政治的權利,歐洲人對中國通過公開考試在平民中選拔官員的制度極為推崇。
——《近現(xiàn)代西方哲學史》
材料二 20世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歐洲中心主義被徹底擊潰,西歐、北美總想從中國文化中找到靈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來,中國的儒家文化是中國人的精神支柱,是傳統(tǒng)的基礎。認為儒家文化是一種可以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方式相結(jié)合、并給予經(jīng)濟發(fā)展以內(nèi)在動力的精神文化形態(tài),儒家文化不僅是歷史現(xiàn)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態(tài)。西方各國特別是美國政府和財團,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對東方文化的研究。東方文化帶
8、給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傳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發(fā)生某些根本變化的運動。
——張國光《在歷史的地平線上》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國文化中可供歐洲人借鑒的元素,并進一步分析200多年前歐洲中國文化熱的歷史意義。(10分)
(2)根據(jù)材料二,說明現(xiàn)代歐美國家借鑒儒家文化的理由。(6分)
(3)綜合上述材料,在如何處理不同文化之間關系方面,可以得出怎樣的歷史啟示?(4分)
14.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
9、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于國,設庠序(教學的地方)以化于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同義),節(jié)民以禮,故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
——《漢書·董仲舒?zhèn)鳌?
(1)據(jù)材料一,歸納李斯言論的要點。(6分)
(2)據(jù)材料二,歸納董仲舒言論的
10、要點。(6分)
(3)概括指出這兩種言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8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選A。從材料中的“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可以看出這一主張反對暴政。這應屬于儒家的思想主張。
2.【解析】選B。戰(zhàn)國時期孟子主張人性本善,這一主張為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孔子的“禮”提供了人性方面的依據(jù)。
【變式備選】春秋戰(zhàn)國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的治理社會的方案。儒家方案的主要特點是( )
A.以法律制度規(guī)范社會 B.以強權政治規(guī)范社會
C.以倫理道德規(guī)范社會 D.以道法自然規(guī)范社會
【解析】選C。A、B是法家的主張;D是道家的主張。只有C屬于儒家的治國主張。
3.【解析】選
11、C?!皠?cè)帷钡挠^點體現(xiàn)了道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4.【解析】選C。題干中“非命”“尚同”“見儉之利,因以非禮……而不知別親疏”與墨家的非命、節(jié)用、兼愛思想是一致的。
5.【解析】選B。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下,各家學派較為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材料中講到的“稷下學宮”,學術氛圍開放、學派眾多,可以說是當時百家爭鳴的一個縮影。
6.【解析】選C。材料中所說的學派是法家學派,A強調(diào)禮法并施,是荀子的思想;B是道家的思想;D是墨家的思想。
7.【解析】選B。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面對紛爭的社會局面,分別提出了不同的社會主張,他們共同關注的問題是社會現(xiàn)實。
8.
12、【解析】選D。公元前4世紀前后是指中國歷史上的戰(zhàn)國時期。而儒家思想上升為正統(tǒng)思想是在漢武帝時期,故排除④,其他表述均正確。
9.【解析】選D。秦亡于暴政,A錯誤;儒家學說成為正統(tǒng)思想是在漢武帝后,B錯誤;材料說明了法家思想對國家的治理作用是有限的,C錯誤。
10.【解析】選C。漢代由于董仲舒改造了傳統(tǒng)儒學,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因此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確立了儒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誤區(qū)警示】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不禁止其他學派,而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法家嚴刑峻法為補充,兼采道家合理思想的治國模式。
11.【解析】選B。“令諸侯以私恩裂地”“
13、罷黜百家”等都是漢武帝為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而采取的措施,體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的思想。
12.【解題指南】注意對題目中關鍵信息“儒家學說被長期推崇為官方教義……”這是思想文化專制,是政治專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現(xiàn)。
【解析】選A。儒家學說長期被尊為官方教義,從而加強了思想專制,成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工具,從這一角度上講是和法家不謀而合的。
【變式備選】相較于基督教與佛教,儒家在中國既無教堂也無廟宇,但兩千年來,其學說不僅居中國學術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而且深入基層,成為維系世道人心的社會規(guī)范,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古代帝王的尊崇與提倡
B.普設孔廟,官方定期祭孔
C.儒家經(jīng)典是歷代選官依據(jù)
14、
D.戲劇將忠孝觀念普及于民
【解析】選A。儒家思想之所以成為正統(tǒng)思想,成為維系世道人心的社會規(guī)范,主要原因是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B、C、D是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
13.【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和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第(1)題注意從材料中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第(2)題注意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去思考歐美國家的需求。第(3)題可以從材料中看出不同文化有著不同的特點,應該相互學習和借鑒。
答案:(1)元素:儒家文化中的無神論和理性主義;儒家文化中“民貴君輕”思想;公平選拔官員的科舉制度。(4分)意義:促進了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中國文化成為歐洲啟蒙思想運動的一個重要思想動力,
15、成為歐洲知識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等。(6分)
(2)理由:儒家文化是一種可以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方式相結(jié)合、并給予經(jīng)濟發(fā)展以內(nèi)在動力的精神文化形態(tài);儒家文化不僅是歷史現(xiàn)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態(tài);變革西方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的需要等。(6分)
(3)啟示:不同文化應相互學習借鑒,平等互惠,共同發(fā)展等。(4分)
14.【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第(1)題可直接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加以概括。第(2)題首先要讀懂材料,并結(jié)合董仲舒的思想主張來分析作答。第(3)題考查學生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二人雖然手段不同,但其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本質(zhì)目的是一致的。
答案:(1)私學興盛,諸子百家評議國政,造謠惑眾,不利于中央集權加強;建議實行“焚書”政策,控制思想,實行文化專制政策。(6分)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辦儒學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禮治民。(6分)
(3)相同點:為適應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需要,加強思想控制。(2分)不同點:前者強調(diào)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強調(diào)以儒家思想來取代百家爭鳴;前者主張用殘暴手段來實現(xiàn)文化專制主義,后者強調(diào)教化和灌輸;前者主張以法治國,后者主張以德治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