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教案+反思)語文園地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教案+反思)語文園地一(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語文園地一
[教學目標]
1.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總結“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的方法?!菊Z文要素】
2.體會排比句的特點和表達效果。
3.說說句子中分號的作用,掌握分號的具體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寫規(guī)則。
5.積累并背誦《過故人莊》,體會詩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總結“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的方法。
2.體會排比句的好處,掌握句子中分號的用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總結“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的方法。(重點)
2.體會排比句的特點和表達效果。說說句子中分號的作用
2、,掌握分號的具體用法。(難點)
一、交流平臺:總結閱讀方法
1.閱讀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還要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學習本單元課文時,你從哪些內容想開去,又想到了什么呢?
2.指名反饋。
預設:
(1)閱讀的時候,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開去。
(2)也可以圍繞課文內容展開聯(lián)想。
3.思考:你覺得閱讀時用上“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這個方法有什么好處?(既可以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可以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二、詞句段運用:排比句和分號的用法
1.(課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師:讀一讀排比句,體會排比句的特點,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學生自由交流)
明確:排
3、比句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
好處:(1)加強語勢,更有節(jié)奏感;(2)能突出所寫對象的特點,表達作者的強烈感情。如,第二組句子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作者連用三個結構相同的句子并列敘述,內容集中,句式整齊,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漓江的贊美和喜愛。
2.認識分號并了解分號的用法。
(1)(課件出示第一段話中前一部分)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句式相同,并列關系)
(2)(課件出示第一段話中后一部分)觀察并分析分號前后兩部分的內容和關系。(分別寫了“我微睡時”和“我醒來時”天空的情形。)
(3)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分號是一種介
4、于逗號和句號之間的標點符號,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關系的兩個分句。
(4)判斷下面兩個句子中分號的使用是否正確。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
①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②我喜歡吃生菜;你覺得好吃嗎?
明確:第一句正確,句子前后屬于并列關系。第二句錯誤,句子前后不存在關聯(lián)。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寫規(guī)則。
2.積累并背誦《過故人莊》,體會詩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詞句段運用:借助拼音認識地名
1.(課件出示路牌標志)師:在路上行走時或者坐車到外地時,你注意過路牌嗎?
5、路牌上的地名拼音的拼寫規(guī)則是怎樣的?
明確:所有字母全部大寫;拼音上沒有聲調;遇到“縣、市、街、路、湖”等各地通用的通名,與前面的專屬名字空一格。
2.課件出示:陳依依Chen Yiyi楊麗明Yang Liming指名歸納人名拼音的拼寫規(guī)則。
明確:姓和名分寫,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間用空格分開;復姓連寫;姓和名的開頭字母大寫。
3.引導學生練習用拼音拼寫自己及同桌的名字。
二、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古詩《過故人莊》,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還”的讀音為“huán”。
2.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及詩人。(課件出示)
3.理解古詩內容。
(1)借助資料,用自己的話試著翻譯詩句。
(2)小組
6、成員針對詩句的理解進行檢查交流。(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1)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仿佛聽到詩人和朋友在飲酒暢談。
(2)結合最后兩句詩談自己的體會,感受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情誼,以及詩人對田園風光的喜愛。
5.引導學生帶著理解,想象著畫面,背誦古詩。
[教學反思]
交流平臺的內容意在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四篇課文所學習的單元要素(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由于在前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落實較好,學生掌握較好,在以后的閱讀中只需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即可。在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后,學生能夠列出具體事例,來說明使用排比句的好處。通過學習,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自己動手寫出語言生動優(yōu)美的排比句。另外,學生在反復品讀句段,查看句子中標點符號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了分號的用法,并能說出分號的用處。在學習古詩《過故人莊》時,學生不僅能結合搜集的資料自己翻譯古詩,還能圍繞主題展開想象,改編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