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19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第二部分 專題整合高頻突破 專題一 自然地理基本規(guī)律與原理 1.5 地殼運動規(guī)律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2019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第二部分 專題整合高頻突破 專題一 自然地理基本規(guī)律與原理 1.5 地殼運動規(guī)律課件.ppt(4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5講地殼運動規(guī)律,命題分析,專題知識,縱觀近三年的高考命題可知,命題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內力作用與地貌、外力作用與地貌、巖石圈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命題方式以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圖為載體考查三大類巖石的形成和類型,以地質剖面圖、景觀圖為載體考查內外力作用及對地貌的影響。今后會以地形與人類生產(chǎn)活動關系為線索,突出考查地質構造判斷、外力作用時空變化及對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的影響。,命題分析,專題知識,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多以變式的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圖或景觀圖為背景材料考查巖層的新老關系、巖石類型的判斷、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等基本規(guī)律及原理,
2、旨在考查讀圖獲取和整合有效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巖層的新老關系難度稍大。,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1.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圖中分別表示冷卻凝固、外力作用、變質作用、重熔再生。,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2.板塊構造理論 (1)內容。,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2)應用。,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典例1(2
3、017天津卷,3)讀圖,完成下題。 甘肅省張掖某地區(qū)地貌景觀 圖中地貌景觀顯示的巖石類型和主要的地質構造最可能是() A.巖漿巖、褶皺B.沉積巖、褶皺 C.巖漿巖、斷層D.沉積巖、斷層,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分析推理 第一步:獲取信息 甘肅省張掖某地區(qū)地貌景觀 第二步:解讀信息 巖石按照其成因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其中沉積巖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和可能含有化石;地質構造主要分為褶皺和斷層,褶皺山的巖層受到地殼運動產(chǎn)生的水平擠壓作用,發(fā)生拱起和凹陷。圖中山地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應為沉積巖;圖示巖層發(fā)生了明顯的彎曲變形,
4、應為褶皺構造。,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易錯警示 (1)對三大類巖石的特征不明確;(2)讀圖分析能力較差。 答案: B,方法指導 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模式圖判讀的技巧 巖漿是“巖石之本”,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起于巖漿,因此正確判斷出巖漿是解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模式圖的關鍵。巖漿巖只能由巖漿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巖漿巖的箭頭,其作用即為冷卻凝固作用。在三大類巖石中,只有沉積巖含有化石和具有層理構造,并且是由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巖漿的箭頭,其作用即為重熔再生,指向變質巖的箭頭表示高溫和高壓條件下的變質作用。,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
5、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江西三清山是花崗巖山岳峰林地貌的一個天然博物館,被中外專家一致稱為是“西太平洋地區(qū)最美的花崗巖區(qū)”。其中“東方女神”“巨蟒出山”兩處標志性造型景觀,為世界“絕景”。讀圖,完成第12題。,圖1“東方女神”景觀,圖2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1.形成圖1風景的巖石屬于圖2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形成該景觀地質作用的先后順序是() A.巖漿噴出地殼抬升外力作用 B.地殼抬升巖漿噴出外力作用 C.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巖漿侵入地殼抬升,答案,解析,核心
6、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突破點二內力作用與地貌 多以各種景觀圖、地質構造圖等為背景材料考查地表景觀的成因、地質構造的判讀等知識,旨在考查獲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1.地質構造的判斷,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2.研究地質構造的意義,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
7、點三,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典例2(2017江蘇卷,56)下圖為某地區(qū)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地質構造和巖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 (2)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褶皺的次數(shù)是() A.1B.2C.3D.4,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分析推理 第一步:獲取信息,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第二步:解讀信息 第(1)題,考查地質構造及巖層年齡。丙巖漿巖未穿過甲巖層
8、下方的侵蝕面,故其形成時間早于甲巖層。乙斷層上方的侵蝕面未發(fā)生明顯錯動位移,故該侵蝕面形成時間晚于乙斷層,而丙巖漿巖穿過該侵蝕面,故丙巖漿巖形成晚于該侵蝕面。因此,甲、乙、丙形成的先后順序為乙、丙、甲。第(2)題,考查地質構造。褶皺是巖層的彎曲變形。由圖中巖層的傾斜狀況可推出,乙斷層處的巖層和甲巖層都有巖層的傾斜,故褶皺次數(shù)為2。 易錯警示 (1)不能根據(jù)巖層的位置關系判斷各巖層及地質構造的形成時間順序;(2)不能正確理解褶皺發(fā)生次數(shù)與巖層形態(tài)的關系。 答案: (1)B(2)B,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2018吉林沈陽調研)下圖為某地地質
9、地貌剖面圖。據(jù)此完成第12題。,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1.關于圖中四地地貌成因類型的判斷,正確的是() A.甲向斜谷地,乙背斜山地 B.甲向斜谷地,乙向斜山地 C.丙向斜平原,丁背斜山地 D.丙背斜平原,丁向斜山地 2.圖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的巖層分別是 () A.和B.和 C.和D.和,答案,解析,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和地層分布示意圖,完成第34題。 3.甲處地貌()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4.乙處() A.是李家莊良好的
10、引水源頭 B.是良好的儲水構造 C.和甲地地勢差異主要是內力形成 D.侵蝕作用明顯,答案,解析,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突破點三外力作用與地貌 多以各種景觀圖、地形地質剖面圖等為背景材料考查外力地貌景觀的名稱、地區(qū)分布、外力作用類型與形成過程等知識,旨在考查獲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闡釋地理問題的能力。,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1.外力作用的空間分布及相應的地貌表現(xiàn) (1)不同區(qū)域的主導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半干旱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多風力侵蝕地貌和風力堆積地貌。 濕潤
11、、半濕潤區(qū)流水作用顯著,多流水侵蝕地貌和流水堆積地貌。 高山地區(qū)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磧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區(qū)多海浪作用,常見海蝕柱、海蝕崖和沙灘等地貌。,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2)同一種外力作用在不同區(qū)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蝕,中游搬運,下游堆積。因此,上游為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為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如下圖所示。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蝕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積冰磧丘陵、冰磧湖等。 風力作用:在風源地附近,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在風力搬運途中,風力減弱會形成沙丘、沙
12、壟等堆積地貌。,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2.外力地貌的應用 (1)根據(jù)沙丘特征判定風向。 (2)根據(jù)不同地貌的顆粒特征判定風向。,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3)根據(jù)河流地貌判斷河水流向。,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4)根據(jù)河床的深淺判定河流流向。,在河流彎曲處,由于受水流的沖刷,凹岸河床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灘,即河床較淺;在河流平直處,由于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較深,左岸則較淺,南半球正好相反。,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
13、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3.地形、地貌的特征描述及成因分析 (1)地形特征描述。 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勢特征;主要地形類型的分布;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態(tài)。 (2)地形、地貌成因分析。 地形、地貌成因一定要從內力和外力兩個方面(有時還有人類活動因素)加以分析,切不可遺漏。例如:渭河平原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內力作用形成地塹,另一方面是流水的堆積作用形成,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典例3(2016全國卷,79)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在沿海地區(qū)經(jīng)常分布著
14、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下圖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qū)貝殼堤的分布。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1)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 A.向陸地方向推進 B.向海洋方向推進 C.位置穩(wěn)定 D.反復進退 (2)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谔幍哪嗌?并在貝殼堤外堆積。由此() A.形成新的貝殼堤 B.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3)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動的物質來源。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說明河流入???
15、) A.位置穩(wěn)定,泥沙沉積量小 B.位置穩(wěn)定,泥沙沉積量大 C.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小 D.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大 分析推理 第一步:獲取信息 1.題干信息 貝殼堤形成的地點是海岸帶,形成原因是死亡的貝類生物堆積;沿海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位置的變化。,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2.圖像信息,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第二步:解讀信息 第(1)題,解題思路有四個層次:第一層是本題問的是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第二層是貝殼堤形成于海岸帶;第三層是貝殼堤的形成必須要有大量死亡的貝類
16、生物在海岸帶的堆積;第四層是在該海岸帶有大量貝類生物的生長及其死亡堆積需要有充足的時間保障,也就是該海岸帶要有較長時間的位置穩(wěn)定,而不是位置的變化,位置的頻繁變化會導致死亡的貝類堆積分散而不是集中。第(2)題,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在貝殼堤外堆積。在貝殼堤外堆積的泥沙,會使海底升高,導致海岸線向海洋方向推進,也就是會使海岸線距貝殼堤越來越遠。A、D兩項很容易排除;由題干可知,流動的海水把泥沙從河流入??谔幇徇\到了他處堆積,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可排除C項。,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第(3)題,由題意可知:河流挾帶泥沙在入??谔幍亩逊e是導致本海域
17、本時間段內海岸線變化的主要外力作用;入??谔幒0毒€變化最顯著;海岸線不斷向海洋方向推進,且南北方向位置有顯著變化。以上說明泥沙沉積量大且入??谟心稀⒈狈较虻亩啻巫儎?。,易錯警示 (1)不能準確提取題干和圖片中的信息;(2)不能正確理解海水搬運泥沙對三角洲形成的影響。 答案:(1)C(2)B(3)D,核心知識筑基礎,高考真題悟方法,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方法指導 主要外力作用類型的判斷技巧 (1)依據(jù)地貌形態(tài)判斷。 高山上的破碎巖石顯示為風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積顯示為流水的搬運、堆積作用;坡面的溝壑縱橫顯示為流水的侵蝕作用;峰林和溶洞等顯示為流水的溶蝕作用;沙丘顯示為風
18、力的搬運、堆積作用;海邊的嶙峋沿岸顯示為海浪的侵蝕作用等。 (2)依據(jù)區(qū)域環(huán)境判斷。 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多風力侵蝕、搬運和堆積地貌;濕潤、半濕潤地區(qū)以流水作用最為顯著,多流水侵蝕和堆積地貌;高山地區(qū)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區(qū)多海浪侵蝕、堆積作用等。,核心知識筑基礎,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高考真題悟方法,(2018北京海淀二模)讀某地貌剖面示意圖,完成第12題。,核心知識筑基礎,遷移訓練提能力,突破點一,突破點二,突破點三,高考真題悟方法,1.由圖可知() A.該地貌屬于流水侵蝕地貌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緣帶,沉積物顆粒逐漸變大 C.扇形地中下部的土壤肥沃,排水條件良好,適合農(nóng)耕 D.扇緣帶的地下水埋藏深 2.該地貌最可能形成于() A.河流入???B.山間河谷出口 C.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