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的反思:糾結·期待·質疑·收獲.doc
《語文課堂的反思:糾結·期待·質疑·收獲.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文課堂的反思:糾結·期待·質疑·收獲.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心得體會/教師心得體會 語文課堂的反思:糾結·期待·質疑·收獲 程俊超 教了七年的語文,突然間不知道怎么教語文了,著實讓人糾結。一直期待早日能找回做語文老師的狀態(tài),所以滿懷期待地等待著一個突破口,能夠早日讓自己能夠完成突圍和自我救贖,所以帶著一份期待地心情走入了xx。在xx的心情是復雜的,到現在還未理清楚,就胡謅一些自己真實的想法,貽笑大方: 一、謙卑地向他人學習,固執(zhí)地堅守自我: xx二中推廣的271教學模式,的確讓我們耳目一新,271的理念,也在這所學校如火如荼地開展,對于偏安一隅、坐井觀天的我來說,不敢對這種模式妄加評論,但是走進他們課堂的第一真實的感覺只有兩個字:恐怖——對其課堂的容量感到恐怖,對其上課環(huán)節(jié)的緊湊性感到恐怖,對其學生的能力感到恐怖,對其教師的水平感到恐怖……當時我們就一直有個疑問:語文是這么上的嗎?能這樣上嗎? 于是我們就開始思考:xx語文的這種展示是不是一種偽展示,xx的這種繁榮又是不是一種偽繁榮呢? 帶著這樣的一種疑問,我們又走進了高二和高三的語文課堂,尤其是在高三的課堂中,突然想到自己上高三的經歷,兩者比較,他們的學生和課堂確實有些讓人嘆為觀止,難以望其項背的感觸,于是一種想改的沖動躍然于心頭。 但是回過頭一項:這種教學模式有它的合理性,但課改重在一個改字,重在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模式化了何來的改?如何體現課改的“創(chuàng)新”二字?且滿堂講不等于滿堂灌,把80%的時間給學生,并不等于每節(jié)課都把80%的時間給學生。 由此我想到教育學博士周敏的一句話:“凡是模式的東西都要打個問號?!睘槭裁矗恳驗槟J奖旧砭褪`人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對文本形成個性化解讀與多元化解讀。課堂模式化了,老師沒有個性化的展示,缺少創(chuàng)新的舞臺,學生又何來創(chuàng)新?這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相違背的。 改是一定要改,改一定要向先者學習,但是不是就一定是xx的這種模式呢?我不敢確定,但是“右手拿來,左手把握住我們的根”總不會有錯的。 二、留一份詩意給語文,別讓語文變味: 從xx的課堂做出來,我們一直在談論一個話題:xx的方式是不錯的,值得借鑒和學習的,但是這樣的課堂是不是就失去了語文味呢? 校長問了我一個問題:什么是語文味? 現在想想如果一定要給一個完整地答案,我想:語文課有三味:語文味、書卷味、人文味。 人與課有四境界:人在課外、人在課內、人如其課、人即是課。 語文的課堂應該有一種讓人詩意地棲居的氛圍。詩意是一種存在狀態(tài),一種精神生活方式;是我們感知與把握世界的方式;是教師人生的審美方式;是語文教師的文學情懷。人應該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上,作為語文教師,更要留一份詩意給語文。要以文學的方式實現詩意生存,以文學的魅力培育詩意課堂,以文學滋養(yǎng)奠基詩意情懷,以文學心性成就詩意人生。以詩意課堂的理念作指導,用睿智的思想、信手拈來的鮮活實例,用俏皮形象的比喻、人文的情懷,用深厚的學養(yǎng)、激情即興的演講,給學生添了一份對那些文學日子的回憶,給學生點亮了一盞明燈,指引著學生走向一扇通往教育新境界的大門。只要著眼于詩意而非著手于功利,注重生活而非注意生存,語文教師才可以成為真正地教學的“家”而非教書“匠”。 反思我們現在的語文課堂,不也存在著這樣諸多的問題嗎?我們或固守舊式,或者矯枉過正:(1)重情感、態(tài)度,輕語言的品味;(2)誤解“合作”“交流”,輕視自主學習;(3)課堂預設問題太多,文本閱讀不夠;(4)喧賓奪主,多媒體使用過濫等。這些都是忘了語文本真的教學。 xx帶給我最大的收獲,不是有了現成的模式和方法可依,而是在嘲諷別人的同時,更多看到自己的毛病。反思和調整自我,簡簡單單、扎扎實實、真真切切教語文。簡簡單單,借用于漪老師所說的話很恰當,“文本內容還未掌握,就延伸,就拓展,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就會浮泛,語文的個性淡化了,乃至難以找到痕跡”。扎扎實實即教學有中心、有收獲、有法度(哪個最有效就選作切入點)。真真切切講的是心思在教學上,提倡要感動學生,首先要燃燒自己。 三、關注個性化閱讀,慎觀應試型技巧: 懂得語文的人都知道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道理。但是在xx,我們卻看到“一千個讀者卻只有一個哈姆雷特”的場景。這讓人害怕。 語文課除了常規(guī)教學之外,還要對文本的多元化解讀。我覺得,文學文本自作家發(fā)表后就成為獨立于作家之外的客觀存在,閱讀鑒賞實際上是讀者作為鑒賞主體向文本客體挺進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創(chuàng)新解讀,并不是簡單否定從前的或他人的解讀,而是要告訴學生,文本解讀應該是多元的,我們不必拘泥于他人的解讀。真正的文學閱讀,其實質是我們個體的生命體驗與文本敘說的相逢,是我們內心敏感柔軟的部位被一種呢喃言語觸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語文課堂 反思 糾結 期待 質疑 收獲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szxfmmzy.com/p-142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