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設計請充值后下載,,資源目錄下的文件所見即所得,都可以點開預覽,,資料完整,充值下載可得到資源目錄里的所有文件。。。【注】:dwg后綴為CAD圖紙,doc,docx為WORD文檔,原稿無水印,可編輯。。。具體請見文件預覽,有不明白之處,可咨詢QQ:12401814
黑龍江工程學院本科生畢業(yè)設計
附 錄A
雙離合器變速箱(Dual Clutch Transmission,以下簡稱DCT)是當前發(fā)展最迅速的新型變速箱,它以傳統(tǒng)手動變速箱為基礎加入雙離合器和電控組件,獲得優(yōu)異的性能表現(xiàn)和良好的燃油經(jīng)濟性。已經(jīng)成為繼可變氣門正時、可變氣門升程、渦輪增壓和缸內(nèi)直噴之后的又一個技術亮點。簡單說來DCT是兩個傳統(tǒng)手動變速箱的集合體(分別為奇數(shù)和偶數(shù)擋),擁有兩個離合器,兩根輸入軸,但僅有一根輸出軸。離合器的分離與接合,以及擋位切換都在電腦的掌控下通過液壓機構進行控制,因此也能提供手動換擋模式。動力傳遞效率高(意味著油耗低)、擋位切換迅速和成本低于傳統(tǒng)自動變速箱是雙離合器變速箱的三大優(yōu)勢,因此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雙離合器變速箱由法國人Adolphe Kégresse在二戰(zhàn)前發(fā)明,計劃用于配備充滿傳奇色彩的雪鐵龍Traction,但當時的市場狀況并不適合商業(yè)應用。雙離合器變速箱在等待了半個世紀后才開始配備民用車。上世紀80年代初,保時捷自行研發(fā)了全球首臺雙離合器變速箱,利用電控系統(tǒng)將雙離合器變速箱的結構變得足夠緊湊,稱為Doppelkupplungsgetriebe(德語,簡稱PDK)。首款PDK雙離合器變速箱搶先配備956和962勒芒賽車,以及奧迪Sport Quattro S1拉力賽車,并獲得不俗戰(zhàn)績。但賽場與市場畢竟存在不小的距離,雙離合器又花費了二十年降低成本和提升耐用度才成功實現(xiàn)商用。 大眾于2002年為高爾夫R32(第四代高爾夫,PQ34平臺,2003款)配備DSG(Direct-Shift Gearbox)雙離合器變速箱,這是雙離合器變速箱首次配備量產(chǎn)車。與傳統(tǒng)自動變速箱相比,大眾的這臺DSG省去了液力變矩器和行星齒輪組,取而代之的是濕式雙離合器和簡單的斜齒輪。
35
黑龍江工程學院本科生畢業(yè)設計
附 錄B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DCT) i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most rapidly, which, in the new gearbox traditional manual gearbox as the foundation to join two Clutch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obtains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good fuel economy. Has become the variable valve timing, variable valve lift, turbocharged and cylinder direct injection after another a technology window. Simple speaking DCT are two traditional manual gearbox assembly (for the odd and even respectively block), having two clutch, two of the input shaft, but only a single output shaft. The separation of the clutch, and block a switch and engage in the computer controlled through hydraulic mechanism, so also can provide control manual shift patterns. Power transfer efficiency high (low), means that the fuel consumption of the block a switch quickly and cost less than tradition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s double the clutch gearbox three advantages, so to get more and more widely.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by French Adolphe Kegresse before world war ii, plan for invention with legendary Citroen, but at that time the market breaks condition is not suitable for business applications. Two clutch gearbox waiting for the half a century after the civil cars equipped with. In the 1980 s, the developed by the global porsche, for the first time, two clutch transmission using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will double the clutch gearbox structure compact enough to be called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German, PDK), referred to. The first two clutch PDK transmission beat equipped with 956 and 962 le mans, and audi Quattro racing Sport car, and obtain the S1 rally not common record. But playing with the market there exists considerable distance, after all, two clutch and spent twenty years lower costs and enhance the durability to realize commercial success. The public in 2002 for golf R32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golf, PQ34 platform, 2003 of DSG) with (Direct-vw) two clutch transmission Shif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wo clutch Gearbox equipped with mass production car.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public this machine DSG tell the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and planetary gear set, to be replaced by the wet double clutch and simple inclined gear.
36
SY-025-BY-2
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
學生姓名
李 然
系部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專業(yè)、班級
車輛工程07-4
指導教師姓名
臧 杰
職稱
教 授
從事
專業(yè)
汽車運用工程
是否外聘
否
題目名稱
路寶汽車離合器設計
一、設計(論文)目的、意義
離合器是汽車傳動系中的重要部件,它的構造特性與發(fā)展和傳動系統(tǒng)緊密相關。在我國,乘用車中自動擋車款式只占全國平均數(shù)的26.53%;若考慮到商用車中更多數(shù)是采用手動變速器,手動擋汽車目前仍然是世界車款的主流。可以說,從目前到將來離合器這一部件將會伴隨著內(nèi)燃機一起存在,不可能在汽車上消失。因此研究離合器結構設計有著實際意義。
可以針對哈飛路寶汽車的各項參數(shù),設計膜片彈簧離合器彈簧離合器。
通過設計掌握汽車膜片彈簧離合器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培養(yǎng)正確的研究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求實的學習態(tài)度。
課題綜合運用了汽車設計、汽車構造、CAD繪圖等知識。
二、設計(論文)內(nèi)容、技術要求(研究方法)
1、設計內(nèi)容
(1)離合器壓盤總成設計、彈簧的參數(shù)、尺寸、材料及結構設計;(2)離合器的裝配及零件CAD工程圖。(3)完成設計說明書。
2、技術要求
(1)通過文獻資料收集,熟悉汽車離合器設計的有關理論知識,研究外離合器設計和汽車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發(fā)展狀況。
(2)實地到汽車廠等部門學習調(diào)查,了解汽車離合器設計的方法、CAD的使用。
(3)編寫課題研究大綱和開題報告。
(4)針對路寶汽車離合器的各項參數(shù),計算確定離合器的尺寸。完成相關CAD圖紙。
(5)按進度要求獨立完成畢業(yè)設計,服從指導教師安排;完成的畢業(yè)設計格式規(guī)范;方案選擇合理,具有可行性、經(jīng)濟型、實用性,設計思路清晰,符合實際,圖紙正確符合制圖標準。內(nèi)容完整。
三、設計(論文)完成后應提交的成果
說明書1份(1.5萬字以上)
折合零號圖1張 2號圖紙7張 1號圖紙1張
四、設計(論文)進度安排
(1)調(diào)研、資料收集,完成開題報告 第4周(3月24日~3月30日)
(2)參數(shù)選擇方案確定,列文稿大綱 第5-6周(3月31日~4月10日)
(3)設計計算 第7周(4月11日~4月17日)
(4)完成設計說明書,完成圖紙繪制 第8~13周(4月18日~5月29日)
(5)交稿,預答辯 第14周(5月30日~6月9日)
(6)設計審核、修改 第15、16周(6月9日~6月22日)
(7)畢業(yè)設計答辯 第17周(6月23日~6月29日)
五、主要參考資料
1、有關汽車設計的科技書:
[1]汽車標準匯編。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研究所,2005.
[2]林世裕主編。膜片彈簧與蝶形彈簧離合器的設計與制造。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
[3]孫蘇榕。計算機輔助產(chǎn)品造型設計。上海: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2000
2、有關的期刊:
[1]姜彥龍主編,捷達轎車離合器常見故障檢測與檢修[J]。黑龍江科技,2009.09
[2]楊曉輝主編,膜片彈簧分離特性分析與計算[J]。2009.02
[3]司傳勝主編。汽車膜片彈簧離合器的優(yōu)化設計[J]。林業(yè)機械與木工設備,2004,12
[4]羅頌榮主編。汽車拉式膜片彈簧片的優(yōu)化設計[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2001.01
六、備注
指導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簽字:
年 月 日
本科學生畢業(yè)設計
哈飛路寶汽車膜片彈簧離合器設計
院系名稱: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專業(yè)班級:車輛工程B07-4班
學生姓名: 李 然
指導教師: 臧 杰
職 稱: 教 授
黑 龍 江 工 程 學 院
二○一一年六月
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設計(論文)題目: 路寶汽車的離合器設計
院 系 名 稱: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專 業(yè) 班 級: 車輛07-4班
學 生 姓 名: 李 然
導 師 姓 名: 臧 杰
開 題 時 間: 2011年4月24日
指導委員會審查意見:
簽字: 年 月 日
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學生姓名
李 然
系部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專業(yè)、班級
車輛工程07-4
指導教師姓名
臧 杰
職稱
教 授
從事
專業(yè)
車輛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題目名稱
路寶汽車的離合器設計
一、課題研究現(xiàn)狀、選題目的和意義
現(xiàn)代汽車工業(yè)具有世界性,是開發(fā)型的綜合工業(yè),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國自1953年創(chuàng)建第一汽車制造廠至今,已有130多家汽車制造廠,700多家汽車改裝廠。隨著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汽車的使用功能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大部分汽車采用離合器作為汽車的動力傳遞機構。
離合器可使發(fā)動機與傳動系逐漸接合,保證汽車平穩(wěn)起步。現(xiàn)代車用活塞式發(fā)動機不能帶負荷啟動,它必須先在空負荷下啟動,然后再逐漸加載。發(fā)動機啟動后,得以穩(wěn)定運轉(zhuǎn)的最低轉(zhuǎn)速約為300~500r/min,而汽車則只能由靜止開始起步,一個運轉(zhuǎn)著的發(fā)動機,要帶一個靜止的傳動系,是不能突然剛性接合的。因為如果是突然的剛性連接,就必然造成不是汽車猛烈攢動,就是發(fā)動機熄火。所以離合器可使發(fā)動機與傳動系逐漸地柔和地接合在一起,使發(fā)動機加給傳動系的扭矩逐漸變大,至足以克服行駛阻力時,汽車便由靜止開始緩慢地平穩(wěn)起步了。雖然利用變速器的空檔,也可以實現(xiàn)發(fā)動機與傳動系的分離。但變速器在空檔位置時,變速器內(nèi)的主動齒輪和發(fā)動機還是連接的,要轉(zhuǎn)動發(fā)動機,就必須和變速器內(nèi)的主動齒輪一起拖轉(zhuǎn),而變速器內(nèi)的齒輪浸在黏度較大的齒輪油中,拖轉(zhuǎn)它的阻力是很大的。尤其在寒冷季節(jié),如沒有離合器來分離發(fā)動機和傳動系,發(fā)動機起動是很困難的。所以離合器的第二個功用,就是暫時分開發(fā)動機和傳動系的聯(lián)系,以便于發(fā)動機起動。汽車行駛中變速器要經(jīng)常變換檔位,即變速器內(nèi)的齒輪副要經(jīng)常脫開嚙合和進入嚙合。如在脫檔時,由于原來嚙合的齒面壓力的存在,可能使脫檔困難,但如用離合器暫時分離傳動系,即能便利脫檔。同時在掛檔時,依靠駕駛員掌握,使待嚙合的齒輪副圓周速度達到同步是較為困難的,待嚙合齒輪副圓周速度的差異將會造成掛檔沖擊甚至掛不上檔,此時又需要離合器暫時分開傳動系,以便使與離合器主動齒輪聯(lián)結的質(zhì)量減小,這樣即可以減少掛擋沖擊以便利換檔。離合器所能傳遞的最大扭矩是有一定限制的,在汽車緊急制動時,傳動系受到很大的慣性負荷,此時由于離合器自動打滑,可避免傳動系零件超載損壞,起保護作用。
傳統(tǒng)離合器分有拉線和液壓式兩種,自動離合器也分為兩種:機械電機式自動離合器和液壓式自動離合器。機械電機式自動離合器的ECU匯集油門踏板、發(fā)動機轉(zhuǎn)速傳感器、車速傳感器等信號,經(jīng)處理后發(fā)送指令驅(qū)動伺服馬達,通過拉桿等機械形式驅(qū)使離合器動作;液壓式自動離合器則是由ECU發(fā)送信號驅(qū)動電動液壓系統(tǒng),通過液壓操縱離合器動作。 液壓式自動離合器在目前通用的膜片離合器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子控制單元(ECU)和液壓執(zhí)行系統(tǒng),將踏板操縱離合器油缸活塞改為由開關裝置控制電動油泵去操縱離合器油缸活塞。變速器控制單元(ECU)與發(fā)動機控制單元(ECU)是集成在一起的,根據(jù)油門踏板、變速器檔位、變速器輸入/輸出軸轉(zhuǎn)速、發(fā)動機轉(zhuǎn)速、節(jié)氣門開度等傳感器反饋信息,計算出離合器最佳的接合時間與速度。 自動離合器的執(zhí)行機構由電動油泵、電磁閥和離合器油缸組成,當ECU發(fā)出指令驅(qū)動電動油泵,電動油泵產(chǎn)生的高壓油液通過電磁閥輸送到離合器油缸。通過ECU控制電磁閥的電流量來控制油液流量和油液的通道變換,實現(xiàn)離合器油缸活塞的移動,從而完成汽車起動、換檔時的離合器動作。 離合器分類 國家標準GBT10043-2003 汽車離合器有摩擦式離合器、液力變矩器(液力偶合器)、電磁離合器等幾種。摩擦式離合器又分為濕式和干式兩種。 液力偶合器靠工作液(油液)傳遞轉(zhuǎn)矩,外殼與泵輪連為一體,是主動件;渦輪與泵輪相對,是從動件。當泵輪轉(zhuǎn)速較低時,渦輪不能被帶動,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處于分離狀態(tài);隨著泵輪轉(zhuǎn)速的提高,渦輪被帶動,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處于接合狀態(tài)。 電磁離合器靠線圈的通斷電來控制離合器的接合與分離。如在主動與從動件之間放置磁粉,則可以加強兩者之間的接合力,這樣的離合器稱為磁粉式電磁離合器。 目前,與手動變速器相配合的絕大多數(shù)離合器為干式摩擦式離合器,按其從動盤的數(shù)目,又分為單盤式、雙盤式和多盤式等幾種。 濕式摩擦式離合器一般為多盤式的,浸在油中以便于散熱。采用若干個螺旋彈簧作為壓緊彈簧,并將這些彈簧沿壓盤圓周分布的離合器稱為周布彈簧離合器。
在采用離合器的傳動系統(tǒng)中,早期離合器的形式是錐形摩擦離合器。錐形摩擦離合器傳遞扭矩的能力,比相同直徑的其他結構形式的摩擦離合器要大。但是,其最大的缺點是從動部分的轉(zhuǎn)動慣量太大,引起變速器換擋困難。而且這種離合器在接合時也不夠柔和,容易卡住。在油中工作的所謂濕式的多片離合器逐漸取代了錐形摩擦離合器。但是多片濕式摩擦離合器的片與片之間容易被油粘?。ㄓ绕涫窃诶涮煊鸵鹤儩鈺r更容易發(fā)生),導致分離不徹底,造成換擋困難。所以它又被干式所取代。多片干式摩擦離合器的主要優(yōu)點是由于接觸面數(shù)多,故接合平順柔和,保證了汽車的平穩(wěn)起步。但因片數(shù)較多,從動部分的轉(zhuǎn)動慣量較大,還是感到換擋不夠容易。另外,中間壓盤的通風散熱不良,易引起過熱,加快了摩擦片的磨損甚至燒傷和破裂。如果調(diào)整不當還可能引起離合器分離不徹底。
隨著汽車運輸?shù)陌l(fā)展,離合器還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提高,以適應新的使用條件。從國外的發(fā)展動向來看,近年來汽車的性能在向高速發(fā)展,發(fā)動機的功率和轉(zhuǎn)速不斷提高,載重汽車趨向大型化,國內(nèi)也有類似的情況。此外,對離合器的使用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增加離合器的傳扭能力,提高其使用壽命,簡化操作,已經(jīng)成為目前離合器的發(fā)展趨勢。
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和技術和上的改進使人們逐漸趨向首選膜片彈簧離合器。首先,膜片彈簧本身兼起壓緊彈簧和分離桿的作用,使得零件數(shù)目減少,重量減輕;其次,離合器結構大大簡化并顯著地縮短了離合器的軸間尺寸;再者,膜片彈簧具有良好的非線性特性,設計合適可使摩擦片磨損到極限,壓緊力仍能維持很少改變,且減輕分離離合器時的踏板力,使操縱輕便。因此廣泛應用于大,中,小各類車型中。
膜片彈簧離合器是近年來在轎車和輕型載貨汽車上廣泛采用的一種離合器。因其作為壓簧,可以同時兼起分離杠桿的作用,使離合器的結構大為簡化,質(zhì)量減少,并顯著地縮短了離合器的軸向尺寸。其次,由于膜片彈簧與壓盤以整個圓周接觸,使壓力分布均勻。另外由于膜片彈簧具有非線性彈性特性,故能在從動盤摩擦片磨損后,彈簧仍能可靠的傳遞發(fā)動機的轉(zhuǎn)矩,而不致產(chǎn)生滑離。離合器分離時,使離合器踏板操縱輕便,減輕駕駛員的勞動強度。此外,因膜片是一種對稱零件,平衡性好,在高速下,其壓緊力降低很少,而周布置彈離合器在高速時,因受離心力作用會產(chǎn)生橫向撓曲,彈簧嚴重鼓出,從而降低了對壓盤的壓緊力,從而引起離合器傳遞轉(zhuǎn)矩能力下降。那么可以看出,對于輕型車膜片彈簧離合器的設計研究對于改善汽車離合器各方面的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壓緊彈簧的所謂膜片彈簧,是由彈簧鋼沖壓成的,具有“無底碟子”形狀的截錐形薄壁膜片,且自其小端在錐面上開有許多徑向切槽,以形成彈性杠桿,而其余未切槽的大端截錐部分則起彈簧作用。膜片彈簧的兩側有支承圈,而后者借助于固定在離合器蓋上的一些(為徑向切槽數(shù)目的一半)鉚釘來安裝定位。當離合器蓋用螺栓固定到飛輪上時,由于離合器蓋靠向飛輪,后支承圈則壓膜片彈簧使其產(chǎn)生彈性變形,錐頂角變大,甚至膜片彈簧幾乎變平。同時在膜片彈簧的大端對壓盤產(chǎn)生壓緊力使離合器處于結合狀態(tài)。當離合器分離時,分離軸承前移膜片彈簧壓前支承圈并以其作為支點發(fā)生反錐形的轉(zhuǎn)變,使膜片彈簧大端后移,并通過分離鉤拉動壓盤后移使離合器分離。膜片彈簧離合器具有很多優(yōu)點:首先,由于膜片彈簧具有非線性特性,因此設計摩擦片磨損后,彈簧壓力幾乎不變,且可以減輕分離離合器時的踏板力,使操縱輕便;其次,膜片彈簧的安裝位置對離合器軸的中心線是對稱的,因此其壓緊力實際上不受離心力的影響,性能穩(wěn)定,平衡性也好;再者,膜片彈簧本身兼起壓緊彈簧和分離杠桿的作用,使離合器結構大為簡化,零件數(shù)目減少,質(zhì)量減小并顯著縮短了軸向尺寸;另外,由于膜片彈簧與壓盤是以整個圓周接觸,使壓力分布均勻,摩擦片的接觸良好,摩擦均勻,也易于實現(xiàn)良好的通風散熱等。由于膜片彈簧離合器具有上述一系列優(yōu)點,并且制造膜片彈簧離合器的工藝水平在不斷提高,因此這種離合器在轎車及微型、輕型客車上得到廣泛運用,而且正大力擴展到載貨汽車和重型汽車上,國外已經(jīng)設計出了傳遞轉(zhuǎn)矩為80~~2000N.m、最大摩擦片外徑達420的膜片彈簧離合器系列,廣泛用于轎車、客車、輕型和中型貨車上。甚至某些總質(zhì)量達28~32t的重型汽車也有采用膜片彈簧離合器的,但膜片彈簧的制造成本比圓柱螺旋彈簧要高。膜片彈簧離合器的操縱采用壓式機構,即離合器分離時膜片彈簧彈性杠壓桿內(nèi)端的分離指處是承受壓力。
離合器是汽車傳動系中的重要部件,主要功用是是切斷和實現(xiàn)發(fā)動機對傳動系的動力傳遞,保證汽車平穩(wěn)起步,保證傳動系統(tǒng)換擋時工作平順以及限制傳動系統(tǒng)所承受的最大轉(zhuǎn)矩,防止傳動系統(tǒng)過載。它的構造特性與發(fā)展和傳動系緊密相關。在以內(nèi)燃機為動力的機械傳動汽車中,雖然發(fā)展自動傳動系統(tǒng)是汽車傳動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但手動擋汽車款式仍然占多數(shù),且考慮商用車中更多數(shù)采用手動變速器,則手動擋汽車目前仍然是世界汽車的主流??梢哉f,從目前到將來,離合器這一部件將會隨著內(nèi)燃機一起存在,不可能在汽車上消失。因此,研究離合器結構有實際的意義,設計更優(yōu)質(zhì)的離合器也就成為力推動汽車技術進步的課題之一。
本次設計的課題是根據(jù)哈飛路寶汽車的各項參數(shù),設計膜片彈簧離合器。在該款輕型車上膜片彈簧離合器有著零件數(shù)量少,重量輕操縱輕便等優(yōu)點。但是有制造難度大,分離指剛度低,分離效率低等缺點。本次設計將著重解決此類問題
二、設計(論文)的基本內(nèi)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掌握汽車離合器結構及工作原理
2離合器總成設計,從動盤設計,彈簧的參數(shù),尺寸,材料以及結構設計
3使用CAD完成圖紙
4編寫設計說明書
5擬解決的問題:摩擦片外徑D的確定,離合器后備系數(shù)β的確定,單位壓力P的確定:分離裝置的設計,以及從動盤設計(從動盤轂的設計)和膜片彈簧設計等。
三、技術路線(研究方法)
離合器設計的發(fā)展現(xiàn)狀
掌握離合器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傳動方案的選取
基本參數(shù)的確定
從動盤壓盤設計
分離裝置設計
彈簧部分設計
離合器殼體設計
圖紙的繪制
完成說明書
四、進度安排
(1)調(diào)研、資料收集,完成開題報告 第4周(3月24日~3月30日)
(2)參數(shù)選擇方案確定,列文稿大綱 第5-6周(3月31日~4月10日)
(3)設計計算 第7周(4月11日~4月17日)
(4)完成設計說明書,完成圖紙繪制 第8~13周(4月18日~5月29日)
(5)交稿,預答辯 第14周(5月30日~6月9日)
(6)設計審核、修改 第15、16周(6月9日~6月22日)
(7)畢業(yè)設計答辯 第17周(6月23日~6月29日)
五、參考文獻
[1] 臧杰,汽車構造(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
[2] 陳家瑞.汽車構造(上,下冊)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3] 高維山.變速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4] 劉海江,于信匯,沈斌.汽車齒輪[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5] 孫恒,傅則紹.機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 余志生.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
[7] 蔡炳炎,徐勇,林寧.機械式汽車變速器的速比配置分析[J].機械研究與應用 2005-04
[8] 王望予.汽車設計(第四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9] 劉惟信.汽車設計[M].北京:清華人學出版社,2001
[10] 徐 灝.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1
[11]羅頌榮主編。汽車拉式膜片彈簧片的優(yōu)化設計[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2001.01
[12]孫文鎧主編。汽車離合器起步結合過程的仿真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6.04
[13]孫衛(wèi)波主編。汽車膜片彈簧離合器智能優(yōu)化設計研究[J]。中國工程機械學報,2007.01
[14]汽車標準匯編。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研究所,2005
[15]林世裕主編。膜片彈簧與蝶形彈簧離合器的設計與制造。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
[16]孫蘇榕。計算機輔助產(chǎn)品造型設計。上海: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2000
[17]楊曉輝主編,膜片彈簧分離特性分析與計算[J]。2009.02
[18]姜彥龍主編,捷達轎車離合器常見故障檢測與檢修[J]。黑龍江科技,2009.09
[19]司傳勝主編。汽車膜片彈簧離合器的優(yōu)化設計[J]。林業(yè)機械與木工設備,2004,12
[20]J.Sveda,Z.Sika,M.Valasek:Active Mounting of Machine Tool Feed Drives,In:Proc.of WAM 2007,Prague 2007.pp.1-6
六、備注
指導教師意見:
簽字: 年 月 日
黑龍江工程學院本科學生畢業(yè)設計
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
Design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Diaphragm Apring Clutch
Candidate:LiRan
Specialty:Vehicle Engineering
Class:B07-4
Supervisor:Prof. Zang Jie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1-06·Harbin
摘 要
汽車離合器是汽車傳動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設計主要進行汽車膜片彈簧離合器的結構設計。首先,分析汽車膜片彈簧離合器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膜片彈簧離合器的系統(tǒng)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對膜片彈簧離合器部分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論述,并針對哈飛路寶汽車閱路寶汽車相關技術參數(shù)根據(jù)離合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尚未解決的問題,而初選拉式膜片彈簧離合器的基本結構尺寸參數(shù)。之后,根據(jù)拉式膜片彈簧離合器的性能要求,確定各主要部件的材料選擇,結構參數(shù),并對具體尺寸參數(shù)進行設計計算、校核、修正。再次,根據(jù)各式操縱機構的優(yōu)缺點,選擇液壓操縱系統(tǒng)為本次離合器設計的操縱系統(tǒng)。最后,利用Auto-CAD繪制拉式膜片彈簧離合器的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圖及系統(tǒng)裝配圖。
關鍵詞:拉式;膜片彈簧;離合器;設計;液壓操縱
ABSTRACT
Clutch auto transmiss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sign, were the main car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structure design.The main design of a vehicle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First, the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of motor vehicl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system components and principle. And then, of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parts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detailed discussion LuBao hafei car LuBao vehicles related technical parameters rea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utch, not yet solved problems, and primary rumsfeld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of basic structure size parameters.Then, the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part of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a detailed exposition, and a model for access to the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diaphragm spring primaries push-type clutch size of the basic structure of parameters. , Under the push-type diaphragm spring dual-clutch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identify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structure, size and specific design parameters, check and correct. Finally, the use of Auto-CAD drawing push-type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part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plan and the system assembly.
Key words: Push-type;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Hydraulic control
黑龍江工程學院本科生畢業(yè)設計
目 錄
摘要…………………………………………………………………… Ⅰ
Abstract.................................................Ⅱ
第1章 緒論............................................. 1
1.1離合器的發(fā)展歷史............................................1
1.2離合器的功用................................................2
1.3離合器的工作原理..........................................3
1.4膜片彈簧離合器特點..........................................4
1.5 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5
第2章 離合器的結構方案選取..............................6
2.1離合器設計的基本要求........................................6
2.2離合器結構設計..............................................6
2.2.1摩擦片的選擇..........................................6
2.2.2壓緊彈簧布置形式的選擇................................6
2.2.3壓盤驅(qū)動方式的選擇....................................7
2.3離合器主要零件材料的選擇....................................8
2.3.1從動盤的材料選擇......................................8
2.3.2摩擦片的材料選擇......................................8
2.3.3膜片彈簧的材料選擇....................................8
2.3.4壓盤的材料選擇........................................8
2.3.5離合器蓋的材料選擇....................................8
2.4離合器的通風散熱............................................9
2.5本章小結....................................................9
第3章 離合器基本結構參數(shù)的確定.................. .... 10
3.1離合器設計所需數(shù)據(jù).........................................10
3.2摩擦片主要參數(shù)的選擇.......................................10
3.3摩擦片基本參數(shù)的優(yōu)化.......................................12
3.4本章小結...................................................14
第4章 膜片彈簧設計................................ 15
4.1膜片彈簧的結構特點.......................... ...............15
4.1.1 H/h的選擇............................................15
4.1.2 R/r選擇..............................................16
4.1.3 圓錐底角.............................................16
4.1.4 切槽寬度.............................................16
4.1.5 壓盤加載點半徑和支承環(huán)加載點半徑的確定...........16
4.1.6 公差與精度...........................................16
4.2膜片彈簧的優(yōu)化設計......................................... 16
4.3膜片彈簧的載荷與變形關系....................................17
4.4膜片彈簧的應力計算..........................................19
4.5本章小結... ... ... ... ... ... ... ... ... ... ... ... ... 19
第5章 離合器從動盤設計...................................... 22
5.1從動盤結構..................................................22
5.2從動盤設計................................................. 23
5.2.1從動片的選擇和設計................................... 23
5.2.2從動盤轂的設計....................................... 23
5.2.3摩檫片的材料選取及與從動片的固緊方式................ 25
5.3扭轉(zhuǎn)減震器設計..............................................25
5.4本章小結... ... ... ... ... ... ... ... ... ... ... ... ... ...25
第6章 操縱機構設計.......... ................................ 28
6.1離合器踏板行程計算......................................... 28
6.2踏板力的計算.............................................. 29
6.3分離軸承的選取............................................. 30
6.4本章小結... ... ... ... ... ... ... ... ... ... ... ... ... 31
結論................................................... . 32
參考文獻.........................................................33
致謝.....................................................34
附錄A....................................................35
附錄B....................................................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