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0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限時集訓6 古代詩歌鑒賞(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2020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限時集訓6 古代詩歌鑒賞(一)(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限時集訓(六) 古代詩歌鑒賞(一)
(限時70分鐘)
1.(2019·新鄉(xiāng)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
琴 歌
李 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樹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句寫友人餞別宴,“歡”字寫出了賓主推杯換盞、其樂融融的熱鬧氣氛。
B.詩中寫琴歌效果和白居易《琵琶行》寫琵琶女演奏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C.第五句寫銅爐熏染,華燭閃爍生輝,扣合首句,表明酒宴
2、已經進入高潮。
D.詩人離京還鄉(xiāng),別宴上縷縷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淚下。
D [“離京還鄉(xiāng)”表述不當,“暗自潸然淚下”于詩無據。]
(2)這首詩采用襯托的手法寫琴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解析] 解答本題,注意主體是“琴聲”,“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樹風入衣”營造凄冷肅殺的意境,襯托之后的琴歌之美;“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從聽者反
3、應的角度渲染氣氛,襯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從此始”寫別宴上縷縷琴音觸動詩人情感,進一步襯托琴歌效果。
[答案]?、偃⑺木錉I造凄冷肅殺的意境,襯托之后的琴歌之美;②七、八句從聽者反應的角度渲染氣氛,襯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③末尾句寫別宴上縷縷琴音觸動詩人情感,進一步襯托琴歌效果。(每點2分)
2.(2019·遂寧三模)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2)題。(9分)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貫 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鴛鴦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壟桑柘③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倨?/p>
4、: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兩米。根莖長在泥里,可食。葉長而尖,可編席、制扇。②鸂鶒(xīchì):一種像鴛鴦的水鳥。③柘(zhè):一種樹。樹皮有長刺,皮可以染黃色,葉卵形,可以喂蠶,木材質堅而致密,是貴重的木料。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 分)( )
A.首聯(lián)寫池塘里森森蒲草,傳來陣陣清香,水鳥悠閑嬉戲,如家禽一樣,一點兒也不怕人,為第四句“東鄰西舍無相侵”作了鋪墊與烘托。
B.頷聯(lián)寫村莊前后到處是蓬勃生長的翠色蔥蘢的桑樹和柘樹,顯示物產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寧和睦,也寄托了詩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
C.頸聯(lián)描寫了蠶娘在淥溪邊漂洗蠶繭、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場景,
5、既寫出了農家生活的艱辛和蠶娘豐收的喜悅,又表現出牧童性格的頑皮。
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節(jié),但是詩人卻著墨于靜,靜中有動,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綺麗纖弱的詩風中,這詩給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C [C項,“寫出了農家生活的艱辛”與全詩意境不符。]
(2)尾聯(lián)“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6分)
[答案] ①以“留我宿又宿”的
6、行為描寫,表現山翁與詩人的情誼深厚;②以“笑指”動作神情的描寫,顯現出山翁的淳樸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③以一“熟”字狀“西坡瓜豆”,描繪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與詩上文所寫的山村晚春秀美景色、豐富物產呼應;④寓情于事,抒發(fā)了詩人對寧靜美好、民風淳樸的田園生活的喜愛與向往之情。(每點2分,只要答出三點可給6分。)
3.(2019·吉林三模)閱讀下面這首明代詞作,完成(1)~(2)題。(9分)
臨江仙
楊 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
7、確的一項是(3分) ( )
A.這是一首詠史詞,開篇便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樣,氣勢恢宏,詞境壯闊,有豪放之風。
B.在上闋之中,作者采用了觸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長江”“青山”“夕陽”“秋月”“春風”等意象都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C.下闋的“慣”字讓讀者感到作者的孤獨:他似乎習慣了這里的秋去春來,就連與偶爾來訪的好友喝壺濁酒、交談就已經很滿足了。
D.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讀者感受到蒼涼悲壯的同時,也能在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中品悟到詞中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B [秋月、春風是下闋的意象。]
(2)請簡要分析作者
8、抒發(fā)的情感以及闡述的哲理。(6分)
[答案] 情感:①喜悅與痛快。作者面對滾滾長江巍巍高山,與隱士高人把酒暢談,縱論古今自有一番愉悅與暢快。②豪邁與悲涼。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笆欠浅蓴∞D頭空”,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的豪邁,也有自己功業(yè)未就的悲涼與失落。③淡泊與灑脫。作者借江渚上白發(fā)漁樵慣看秋月春風,笑談英雄往事,表達了自己淡泊灑
9、脫的人生態(tài)度。(3分)
哲理:“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3分)
4.(2019·佛山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
從軍行
張 祜
少年金紫①就光輝,直指邊城虎翼②飛。
一卷旌收千騎虜,萬全身出百重圍。
黃云斷塞尋鷹去,白草連天射雁歸。
白首漢廷刀筆吏,丈夫功業(yè)本相依。
【注】?、俳鹱希航鹩∽暇R,唐宋的官服和佩飾,亦用以指代貴官。②虎翼:古戰(zhàn)陣名。
(1)下列對這首詩
10、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金紫”暗示了少年的身份,“直指”“虎翼”既寫出了少年的用兵,也襯托了少年形象。
B.打敗了“千騎虜”,殺出了“百重圍”,展現出少年的勇猛,也流露了作者對少年的贊美。
C.“尋鷹去”和“射雁歸”,都從側面表現了少年的箭術高超,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豐滿。
D.“從軍行”本為樂府舊題,格律自由、不拘對仗,但本詩對仗工整,已深得近體詩的精髓。
C [“尋鷹去”“射雁歸”是對少年的正面描寫,而非側面。]
(2)在情感內容上,本詩末兩句與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
11、6分)
[答案] 相同的是:兩者都表達出了報效國家、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渴望。(2分)
不同的是:前者是少年滿懷著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1分)后者則是英雄垂暮,壯志難酬的悲嘆。(1分)
本詩尾聯(lián)借少年之口,說大丈夫與建功立業(yè)本就相依,寧可在邊塞從軍,也不愿在朝廷中擔任文職,白首無為。(1分)辛詞也說想要替君主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爭取生前死后都留下為國立功的勛名,但無奈“
12、白發(fā)生”。(1分)
5.(2019·合肥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9分)
常州張卿養(yǎng)素堂
歐陽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幾人今復振家聲。
朝廷獨立清冰節(jié),閭里歸來白首卿。
志在言談猶慷慨,身閑耳目益聰明。
長松野水誰為伴,顧我堪羞戀寵榮。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拈出“家聲”二字,意在指出家風傳承的重要性,語氣上頗為沉重。
B.“朝廷”與“閭里”對舉,表達了詩人對張卿壯志難酬、白首歸隱的同情。
C.從言談慷慨、耳目聰明等細節(jié)描寫中,可以見出張卿老當益壯的風采。
D.對張卿安于“長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詩人表達了高山
13、仰止的欽慕之意。
B [“朝廷”“閭里”分別是張卿退休前后的兩種狀態(tài),不存在“壯志難酬”的情況,也并未表達同情。]
(2)這是一首酬贈詩,但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倮诼鋭傉?,心懷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夠忠直敢諫,歸隱田園后仍然關心國事。(2分)②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寵榮之前保持戒慎警醒,與長松野水為伴陶冶情操。(2
14、分)③勇于自省,重視傳承。敢于以人為鑒來解剖自我,能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家風。(2分)
6.(2019·合肥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9分)
一叢花·溪堂玩月作
陳 亮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危闌醉倚人如畫,隔煙村、何處鳴桹①?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
蘆花千頃水微茫,秋色滿江鄉(xiāng)。樓臺恍似游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②。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凄涼。
【注】?、嬴Q桹:象聲詞,漁人捕魚時敲擊船幫發(fā)岀的聲音。②洛浦:洛水之濱,借指洛神。瀟湘;湘水之神。
(1)下列對這首詞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前兩句化靜為動,“輾”和“隱”二字給人以
15、動感,描寫月照澄江、水映長空的雄偉景象。
B.“何處鳴桹”以動襯靜,運用“鳴桹”之聲襯托此時之寂靜,表現秋江月夜的幽靜之美。
C.“山河影轉”意境雄渾闊大,由“轉”字引發(fā)對古今變遷的感慨,寫出詞人恢復中原的決心。
D.結尾三句從前文寫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轉到寫詞人對中原淪陷、江山易主而發(fā)的感慨。
C [“山河影轉”含蓄地寫出了中原淪陷、江山易主之感,沒有體現“詞人恢復中原的決心”。]
(2)全詞是如何扣住“月”而展開的?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16、
[答案] 先總寫照澄江、水映長空的月光、水色交相輝映的雄偉壯景;(2分)再寫作者憑欄賞月的情態(tài)和秋月照耀下的江鄉(xiāng)美景;(2分)最后寫作者賞月的想象和感受,景色陡然一變,情調轉入悲涼,寄寓了詞人的家國興亡之感。(2分)
7.(2019·皖南八校第二次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9分)
題老學庵壁
陸 游
此生生計愈蕭然,架竹苫茆只數椽。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太平民樂無愁嘆,衰老形枯少睡眠。
喚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掃地亦隨緣。
【注】 此詩為陸游晚年蟄居故鄉(xiāng)山
17、陰(今浙江紹興)時所作,此時金兵已占領宋朝的北方領土,宋朝統(tǒng)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描述了老學庵的概況,由竹子搭建、茅草覆蓋而成,十分簡陋。
B.詩人把老學庵當作自己的精神家園,可以在書齋中讀書度過一整天。
C.頸聯(lián)寫詩人雖年老退居山陰,卻依然心系天下,希望百姓生活太平、無憂。
D.尾聯(lián)是對詩人日常生活境況的描述,照應首聯(lián)中的“蕭然”,充滿生活氣息。
C [“希望百姓生活太平、無憂”分析錯誤,“太平民樂無愁嘆”是說國土淪喪,百姓安于現狀,只有高興而沒有愁嘆,詩人為此而感到憤懣。]
(2)詩人為什么“少睡眠”?請根據詩歌
18、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從詩歌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來看,詩人生活窘迫,心生憂愁;②從詩歌頸聯(lián)來看,詩人年事已高,晚上本來就睡不好覺;③從詩歌頸聯(lián)和注釋來看,當朝統(tǒng)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無所作為,百姓只有高興而無愁嘆,詩人為此而憂慮。(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8.(2019·洛陽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
早 雁
杜 牧①
金河秋半虜弦
19、開,云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②月明孤影過,長門③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④。
【注】?、偬莆渥跁?842)八月,北方回鶻族南侵,引起邊民紛紛逃亡。作者時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刺史。②仙掌:指長安建章宮內銅鑄仙人舒掌托起露盤。③長門:漢宮殿名。④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寫詩人想象鴻雁遭射四散的情景,“虜弦開”運用借代手法,用胡騎挽弓射獵征雁指其發(fā)動軍事騷擾活動。
B.頷聯(lián)承首聯(lián)寫孤雁飛經都城長安上空的情景?!肮掠斑^”“數聲來”,一繪影,一寫聲,都與上聯(lián)“驚飛四
20、散”相應,突顯孤雁之失群離散、形單影只。
C.頸聯(lián)寫詩人由征雁南飛遙想到它們的北歸,大雁還在南征的途中,詩人卻已想到它們的北返;正在哀憐它們的驚飛離散,卻已想到它們異日的無家可歸。
D.這首詩中的“早雁”與杜牧《赤壁》中的“折戟”一樣,都是觸發(fā)作者思緒的意象,但這首詩婉曲細膩,與《赤壁》豪宕俊爽的風格并不相同。
A [A項,“借代”錯,是雙關。]
(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作簡要分析。(6分)
[答案] ①象征(托物言志),以驚飛四散的早雁象征流離失所的人民。②作者借四散驚飛欲歸不得的早雁表達了對飽受騷擾、背井離鄉(xiāng)、有家不能歸的邊地人民的深切同情。③詩人以漢言唐,借“孤影數聲來,胡騎紛紛在”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不能安邊安民無視百姓苦難的不滿,表達了對肆意南侵、驚散早雁、襲擾邊民的胡騎的憤慨和厭憎,表達了對逃亡流離的邊民早日得到安置、享受飽暖的期盼。(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