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個資料需要的話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全都有預覽可以查看的噢,,下載就有,,請放心下載,原稿可自行編輯修改=【QQ:11970985 可咨詢交流】====================喜歡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載后全都有,,請放心下載,原稿可自行編輯修改=【QQ:197216396 可咨詢交流】====================
畢業(yè)設計報告(論文)
機器人履帶行走系統(tǒng)設計
所屬系 機械工程系
專 業(yè)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學 號
姓 名
指導教師
起訖日期
設計地點
畢業(yè)設計報告(論文)
誠 信 承 諾
本人承諾所呈交的畢業(yè)設計報告(論文)及取得的成果是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引用他人成果的部分均已列出參考文獻。如論文涉及任何知識產權糾紛,本人將承擔一切責任。
學生簽名:
日 期:
機器人履帶行走系統(tǒng)設計
摘 要
機器人技術在如今的應用中越來越廣泛,其中集營救于一體的救援機器人又是研究中的新方向。典型的機器人由行走系統(tǒng)、作業(yè)系統(tǒng)、驅動系統(tǒng)、運動傳感與控制系統(tǒng)等組成。機器人行走系統(tǒng)的選擇關乎到整個機器人的運動,是機器人完成設定任務的基礎。行走系統(tǒng)設計如今主要有輪式移動和履帶式行走。履帶式行走系統(tǒng)在較惡劣環(huán)境下具有更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履帶接觸面積大,接地比壓小,動力強勁,克服障礙性能好等優(yōu)勢。
通過對不同機構特點的研究,對關節(jié)式履帶機器人進行分析論證。此類機器人在不同環(huán)境中通過改變關節(jié)的位置關系通過障礙。論文主要討論了此類機器人的結構設計,控制原理并對機器人越野機動性能進行分析。在結構設計中,先對行走機構轉向進行了物理分析,加入了雙流向機構使得轉彎更加平穩(wěn),靈活。在特定物理條件下,對機器人主軸,齒輪等主要零部件進行尺寸設計,初步得到機器人結構參數。在控制系統(tǒng)設計中,考慮到履帶式機器人的工作環(huán)境,利用PC機無線通訊控制單片機,單片機控制相應步進電機完成指定動作。與此同時PC機可以接受單片機的反饋調節(jié)行走機構的姿態(tài)。最終本文還對機器人的各項性能指標進行了分析,主要針對溝壑跨越,爬坡行駛和階梯翻越三種特殊環(huán)境進行研究。根據運動中重心變化等指標,增大履帶臂與機體的距離,對機構尺寸給出了最優(yōu)設計方案。
最后對機器人未來發(fā)展進行展望,未來世界一定會因為科技的進步,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而更加美好。
關鍵詞:機器人技術;履帶行走系統(tǒng);性能指標
I
Design of tracked mobile mechanism of search rescue robot and analysis of obstacle negotiating performance
Abstract
Robot technology in today's application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which is set to rescue one of the rescue robot i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study of. A typical robot by walking system, operation system, driving system, motion sensing and control system etc.. The robot system selection relates to the whole movement of the robot, is the basis of setting task robot. Now the main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of wheeled mobile and crawler walking. Crawler system has more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harsh environment. Contact area, small ground pressure, strong power, good performance and other advantages to overcome obstacl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different mechanisms, the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articulated tracked robot is carried out.. The robot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change of the position of the joints through obstacl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design, the control principl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obot off-road motor.. In structure design, first to the walking mechanism steering was analyzed by physical, joined the Shuangliu institutions to make a turn is more stable and flexible. In the specific physical condition, the main parts such as the robot spindle, the gear and so on are designed, and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robot are obtained.. In the design of the control syste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crawler robot, using P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CU,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the corresponding stepper motor to complete the specified action. At the same time PC machine can accept SCM feedback adjust the attitude of walking mechanism. Eventually the robot of the performance index are analyzed, mainly for gully span, climbing travel and ladder climb three special environment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center of gravit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rawler arm and the body is enlarged, and the optimum design scheme is given for the mechanism.
In the e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obots is prospected, and the future world will be more beautiful because of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 technology.
Keywords:robot technology;crawler walking system;performance index
II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 1
1.1.1 選題背景 1
1.1.2 各類行走機構特點 1
1.2履帶式移動機器人的研究現(xiàn)狀 2
1.3主要研究方向 3
1.3.1履帶式行走系統(tǒng)內部結構研究 3
1.3.2行走系統(tǒng)控制設計 4
1.3.3行走系統(tǒng)越障分析 4
第二章 機器人結構設計 5
2.1簡介 5
2.2履帶機器人力學分析 5
2.2.1履帶機器人行走分析 5
2.2.2機構轉向原理 5
2.3傳動結構 9
2.3.1履帶式行走機構 9
2.3.2履帶機器人關節(jié)方案設計 12
2.4基本結構設計 12
2.4.1軸類零件參數尺寸 12
2.4.2剩余部件設計 13
第三章 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 15
3.1 簡述 15
3.2 控制系統(tǒng)選取 15
3.2.1 主要原件選取 15
3.2.2 控制原理設計 15
第四章 越野機動性能分析 17
4.1 概述 17
4.2履帶機器人穩(wěn)定性分析 17
4.3.1 溝壑跨越 18
4.3.2 爬坡行駛 18
4.3.3 臺階翻越 19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21
5.1結論 21
5.2展望 21
致 謝 22
參考文獻 23
III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
1.1.1 選題背景
現(xiàn)今社會中,機器人的應用逐漸代替大量人力。其中救援機器人不僅應用在國防等軍事領域,在公安消防中也有很大應用。我國自然災害頻發(fā),給國家經濟與國民安全帶來極大影響。隨著機器人技術逐漸成熟,其應用顯得越發(fā)廣泛。如今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完成極端環(huán)境下的艱難任務,使得科研,救援等任務更加高效。
典型的機器人由行走系統(tǒng)、作業(yè)系統(tǒng)、驅動系統(tǒng)、運動傳感與控制系統(tǒng)等組成。機器人行走系統(tǒng)的選擇關乎到整個機器人的運動,是機器人完成設定任務的基礎。行走系統(tǒng)設計如今主要有輪式移動和履帶式行走。履帶式行走系統(tǒng)在較惡劣環(huán)境下具有更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履帶接觸面積大,接地比壓小,動力強勁,克服障礙能力強等優(yōu)點。
1.1.2 各類行走機構特點
在較惡劣環(huán)境中,我們常常選用履帶式行走機構。因為這種機構設計較為簡便,即使在摩擦力較小的環(huán)境中也可通過改變履帶接觸面積獲得較大牽引力。這類行走機構轉向時常常使用“滑動轉向”。當然不同行走機構性能各有特點,詳見下表。
表1.1 各類機器人特點簡介
應用環(huán)境
輪式
腿式`
履帶式
室內,地毯
優(yōu)秀,只要輪子半徑大于地毯絨毛高度的兩倍即可
良好。如果地毯絨毛較短的話,粗絨和長絨可能會掛住而造成麻煩
很差。地毯纖維回纏結在鏈輪和鏈軌中
室內,硬地板
或桌面
優(yōu)秀
優(yōu)秀。腿的末端應該用橡膠處理以提供所需的牽引力
較好與優(yōu)秀之間。取決于鏈軌的硬度;軟的橡膠鏈軌在拋光或堅硬的表面可能無法很好地實現(xiàn)轉向
室外,泥土
較好,如果地面不是過于松軟或者崎嶇的話;泡沫輪胎會粘起并塞滿泥土
很差和良好之間。取決于地形狀況(機器人是否可能被絆倒)
優(yōu)秀。但是要注意鏈軌和鏈輪中泥土的結塊問題
室外,草地
很差與較好之間。機器人地低部要高于草坪的高度
較好與良好之間。但是機器人應該采取抬腿邁步的步態(tài),而不是拖曳前行步態(tài)
優(yōu)秀。盡管鏈輪和鏈軌中會夾入草屑
普通混凝土
地面
優(yōu)秀。盡管泡沫輪胎很容易沾上泥土和灰塵
優(yōu)秀
較好與良好之間。從轉向性能考慮,履帶不應使用太硬或過于強韌的材料
普通瀝青地面
較好。但如果輪子的直徑較小,輪子表面光滑。
良好
優(yōu)秀
1.2履帶式移動機器人的研究現(xiàn)狀
履帶式移動機器人在特殊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各國都在加強研究與改進,以用來執(zhí)行救援防爆等特殊任務。各種仿真研究實驗平臺也隨著機器人技術不斷發(fā)展逐漸建立起來。
履帶行走機器人的行走系統(tǒng)也有很多種,比如以關節(jié)臂輔助行走的關節(jié)式履帶機器人,雙履帶機器人等。下面對幾種典型行走系統(tǒng)簡要介紹。
(1)普通雙履帶機器人
傳統(tǒng)履帶機器人長度達到60-70cm即可以實現(xiàn)基本功能,而履帶與地面較大接觸面積帶來較大摩擦力,較大的動力以及越障能力都是此行走機構的優(yōu)勢。在各類移動機構中屬于容易設計并實現(xiàn)的,但是在翻越較高障礙物時存有較大缺陷。
一般形式的雙履帶式行走機構的機器人如圖1.1。多自由度機械臂與履帶式移動機構共同組成了其運動機構。該機器人用步進電機驅動履帶運動,由脈沖驅動的異同分別實現(xiàn)機器人的直線與非直線運動。
圖1 .1 雙履帶機器人
(2)多履帶足類機器人
此類機器人有一下兩種主要機構形式,其簡圖如下:
圖1.2 變位多履帶行走機器人 圖1.3 并聯(lián)機構型多履帶行走機器人
圖1.2這種將回轉軸低置并能繞其自由旋轉的機構設計是變位四履帶足機器人行走機構其履帶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由擺動。面臨階梯等障礙時,前履帶輪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產生反作用力,沿著障礙爬升直至越過障礙。后履帶足用同樣的方式實現(xiàn)翻越障礙。
對原有四履帶足行走機構進行改進,增加腿長以保持平衡姿態(tài)這就構成了并聯(lián)型四履帶足機器人。這種行走機構主要由車體,伸縮腿和履帶足組成,如圖1.3為其行走圖。其在行走時,可以體用姿態(tài)傳感器隨時調節(jié)腿部長度以保持整個機構的平衡。此機構行走時,可以跨越更高的障礙物,具有更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但制造要求也相對較高。
(3)關節(jié)式履帶機器人
關節(jié)式履帶機器人顧名思義,在原有履帶機構中增加了關節(jié)臂以提高機構越障能力以及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與此同時,其穩(wěn)定性也很理想,控制相對簡單。綜合考慮其系統(tǒng)各類性能指標,表現(xiàn)都較優(yōu)。
圖1.4 關節(jié)式履帶機器人
關節(jié)式履帶機器人如圖1.4。其前臂與主題組成了主要行走機構,驅動在后輪,不同的關節(jié)角度變化不斷適應環(huán)境障礙的變化。
(4)復合式移動機構機器人
復合移動機構機器人通過增加擺腿構成輪—腿—履帶式等復合型移動機構以增強機器人如圖1.5。存在功率大,穩(wěn)定性差是其等缺點。
如圖所示通過擺腿的擺動來翻越障礙。與其他行走機構比,性能有待提高。
(a) 復合機構 (b) 機構爬行
圖1.5 復合移動機構機器人
1.3主要研究方向
1.3.1履帶式行走系統(tǒng)內部結構研究
初步設計的關節(jié)式履帶行走機構是利用步進電機驅動,該機構包含運動履帶和臂履帶。兩履帶用關節(jié)連接。而關節(jié)可以不斷調整姿態(tài)以適應不同環(huán)境障礙。機器人這種關節(jié)式設計可以基本滿足大多數運動要求。當然,設計中也存在不足,首先,履帶式行走機構在轉向時速度較高一側會出現(xiàn)滑轉現(xiàn)象而速度較低一側會產生滑移。轉向時,內外側履帶的實際速度與理論的速度不同,這樣還會帶來轉向半徑與轉向角度的變化。由于車輛轉向還會引起功率增大,當然這與地面路況和機器人接夠有直接關系。另一方面,由于長期使用導致履帶形變,破壞,磨損。最終使得機器人在直線行駛時兩履帶速度不一致。這種現(xiàn)象稱為自偏駛現(xiàn)象。為解決這類缺陷,我們在將雙流轉向機構應用在行駛傳動系統(tǒng)中。這種機構將動力分為變速分路與轉向分路,功率整合后加載到驅動輪。次機構不僅平衡兩側功率流提高了功率效率還消除了因為電機而造成的偏駛誤差。設計中,我們安放了轉向電機,用來滿足轉向時功率增大的需求。
1.3.2行走系統(tǒng)控制設計
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核心就是單片機,這次選用一個主單片機和四個從單片機。從單片機是用來控制步進電機的,單片機控制步進電機完成相應的行走動作。這四個電機分別為行駛驅動電機和轉向電機以及兩個關節(jié)驅動電機。單片機作為控制的核心,十分重要。因此,要合理調試單片機與電機之間的配合,使得電機能理想驅動機器人完成相應動作。
1.3.3行走系統(tǒng)越障分析
本文對所設計的履帶行走機器人實用穩(wěn)定性進行研究。在相應數學及物理模型下,通過計算得到相關運行數據,分別對機器人穩(wěn)定性和相應的越障可行性進行分析。得到相應的理想設計數據。經過分析,在設計方案基礎上獲得最優(yōu)方案。
23
第二章 機器人結構設計
2.1簡介
在滿足基本行走的要求下,力求機器人簡潔實用。利用所學機械設計等知識對履帶行走機器人進行了初步設計。在確保零件不失效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精度。機構滿足機器人行走過程中對力,力矩以及功率等存在的特定要求。下面分別在相應物理模型下對履帶機器人進行力學分析,傳動機構分析。在對材料以及結構進行力學分析的基礎上大致得到機構的基本尺寸,根據尺寸繪制裝配圖以及若干零件圖。
2.2履帶機器人力學分析
2.2.1履帶機器人行走分析
履帶機器人的電機存在傳動損失,其中傳動效率。在機器人行駛過程中,履帶可能會有打滑現(xiàn)象,實際履帶的速度會產生變化。履帶機器人行駛過程中受力與功率分析如下圖。
式中:-旋轉速度;
?。饨缱枇?;
?。瓕嶋H功率;
—實際牽引力;
輪上實際功率:
(2-1)
輪上實際牽引力:
(2-2)
總前進力:
(2-3)
圖2.1 履帶輪受力與所受功率圖
設計中履帶的選擇也十分重要,履帶摩擦系數足夠大才能使機器人行走。對履帶進行受力分析,不僅要受到重力,還要有傳動時的水平力。在履帶中常常會產生前進阻力,這種力受履帶承載重量等因素影響。與此同時,運行過程中履帶與機構鏈接產生的摩擦,沖撞等阻力也阻止機構前進。外界環(huán)境對機器人產生行駛阻力,這種阻力主要來自外界環(huán)境,例如空氣,坡度障礙等。只有履帶可以提供足夠大的摩擦力才能克服外行駛阻力驅使機器人行駛。
2.2.2機構轉向原理
2.2.2.1機構轉向分析與討論
當人行走時兩條腿速度不同會轉圈,機器人也如此。當行走機構兩履帶速度不同步時,就會轉向行駛。轉向時,履帶外側轉速大于內側轉速,兩條履帶輪按不同半徑行駛,并由此可以得到履帶車行駛的理論半徑,如圖2.2。
圖2.2 轉動速度圖
圖中:
R—環(huán)繞半徑;
M—環(huán)繞中心;
—履帶實際觸地長;
S—兩履帶距離。
如圖所示,履帶式行走機構在做曲線運動??梢郧逦玫酱藭r環(huán)繞中心為M,由于外側履帶速度較快,內側較慢,整個機構形成一個力矩。分析該力矩,可以對履帶行走機構的軌跡有更好的身世,下面我們做出一些創(chuàng)造性假設:
(a)機器人行駛路況平坦;
(b)行駛環(huán)境中,外界各項指標平衡均勻;
(c)行走機構在轉向時速度保持勻速;
(d)行走機構內外側履帶承受相同且均勻的重量;
(e)履帶重力對地面的影響均勻;
(f)履帶機構在行走時不發(fā)生側面滑動;
(g)履帶橫向尺寸可以忽略;
在行走機構轉向時,我們可以得到對應傳動比的公式
(2-4)
當R確定時,我們便能確定。當兩者都知道是我們便得其比值式子如下:
(2-5)
由上式求得的比值可以群定很多行走系統(tǒng)信息。比如我們能得到驅動機器人行走的參考力。而可以大致得到機器人轉向時的運動區(qū)域,當()或行走機構沿直線前進。
在假設的前提下,就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履帶式行走機構各類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使得運動流暢而平穩(wěn)。
2.2.2.2履帶行走機構物理量討論
通過對行走機構的物理討論外輪,對行駛的速度進行簡化。在履帶式行走機構轉向時,我們假定速度:履帶行走機構外輪,履帶行走機構內輪。綜合兩種速度,得到
。此時的傳輸比。當時,履帶式行走機構沿直線運動。當轉向半徑較大時,內外側的前進方向一致。當可能存在失穩(wěn)的可能性,如圖2.3。
圖2.3 內、外側主動輪相對速度
根據以上假設,在履帶式行走機構轉彎時,進行力學分析。設定轉動比,外界環(huán)境的摩擦系數為。在此系數下得到機構受力情況如圖2.4。
圖2.4 輪上力比值
圖中:
—履帶輪上的滾動摩擦阻力;
—電機傳給外部履帶力;
—電機傳給內部履帶所受力。
通過分析可以得到,驅動力和所受外界力的聯(lián)系。當履帶式行走機構在轉彎時,所受力較大,遠遠高于直線運動。因為在轉彎時,,這樣外部的履帶需要很大的驅動力這樣才能使機器人完成轉彎運動。當然如果,驅動力只是需要平衡外界力即可。這樣履帶式及其人便是直行前進。此時,所受力小,功率也相應小。
通過對力分析后,對功率分析。與所受力分析類似,功率變化與外界環(huán)境相關,也與行駛狀態(tài)有關。我們可以得到下面功率比值圖,如圖2.5。
圖2.5 履帶上功率比值
圖中:
—外部履帶轉彎功率;
—內部履帶轉彎功率;
—外界力產生功率;
上面我們對力以及功率進行分析。機器人在轉彎時,功率情況各有不同。在一定的小范圍內,內外側履帶所受力方向是一樣的,因此功率也一樣。當轉彎范圍達到一定程度時,內部履帶會有制動效果。這樣就需要提高外部履帶的功率帶動整個行走機構向前。此時的功率將大大提高而且會有一部分功率做無用功。
經過研究與討論易知,履帶式行走機構在沿著直線運動時,只需要克服外界的阻力,這個時候功率消耗小,運動穩(wěn)定,電機功率的輸出平衡,變化小。當履帶式行走機構做非直線運動時,受力與功率都相應增加。這個時候電機也會增加輸出功率。這對履帶式行走機構的穩(wěn)定性帶來較大考驗。在機構中添加雙流轉向機構是為了平衡電機功率,使得機器人整體運動更加平穩(wěn)。避免受力與功率的突然變化帶來的損害。
2.2.2.3履帶行走機構性能討論
履帶式行走機構由電機驅動,履帶所受力在勻速運行時是平衡的。假設電機力,經過變速后力為。這個力到作用中心距離是S。此時產生的力矩。由上述分析的(),可以判定此機構的運動性能。為了防止打滑,我們盡量將摩擦力指標更大:
上式里,摩擦系數。在轉彎運動中,我們可以得到下式
由以上分析得到摩擦系數要求范圍:
履帶式行走機器人性能評定:
為了保證行走機構能運動順暢,我們要盡可能降低值。這就帶來力與功率上的要求,因此選擇合適的電機與履帶也顯得十分重要。
履帶式行走機器人在做不同運動時,功率與力都會變化。如果要求機構運行順暢,保持較小的必不可少。經過分析,假設一定的外界環(huán)境建議值小于1.4.這不僅保證了履帶式機器人基本運行狀態(tài)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加強越障能力。
2.3傳動結構
2.3.1履帶式行走機構
2.3.1.1雙流轉動機構
履帶式行走機器人在轉彎時,功率要遠遠大于直行功率。這就要對電機功率合理利用。將一部分行走功率供給轉彎使用。通過雙流轉動機構分流功率。這樣履帶上所受功率不僅驅使向前,還驅使其轉向,如圖2.6。這種機構是典型方向控制機構,即使在較高速度下,其控制運動都較為理想。
圖2.6 雙流轉動機構
2.3.1.2機械工作原理
首先對上述機構,運用機械原理的知識進行輪系分析。得到下式:
(2-6)
通過變形可以得到:
式中:
—齒輪1角速度;
—齒輪2角速度;
—驅動電機角速度;
—轉向電機角速度;
—驅動分路變速比;
—轉向分路變速比。
可以得到下式:
將結果帶入整個式中得到行星架角速度:
運動中的總的角速度為:
(2-7)
下面兩種典型運動狀態(tài)下,分別分析角速度。
(1) 行走機構直行
履帶式行走機構直行時,兩側履帶速度應該相同??刂菩凶叩尿寗与姍C經過齒輪最終將
動力傳遞給履帶。式子如下:
(2-8)
(2) 行走機構轉向
轉彎要分情況。(我們規(guī)定機器人向前運動時齒輪1方向為正,機器人在如圖的小太陽輪轉向下前進,大太陽輪的方向若與其相同也為正,若與小太陽輪方向相反則為負。在行走機構做轉向運動時,驅動電機傳遞動力使得履帶前行,轉向電機會使得履帶形成速度差,使得行走機構繞某個點轉動。此時左齒輪3的角速度: ,右齒輪3的角速度為: 。
得到內外側履帶行走時角速度:
(2-9)
(2-10)
通過分析,當<,行走機構左偏轉,反之則右偏轉。
由此可見,行走機構在轉彎時,通過轉向電機的控制可以實現(xiàn)一定范圍的轉向運動。而且控制較為方便準確。轉向電機的加入平衡了履帶式行走機構在轉彎時功率的變化。這大大降低了驅動電機的負擔。
2.3.1.3行走系統(tǒng)傳動設計
(1)齒輪設計
齒輪作為傳遞動力的零件,設計時要十分嚴謹。根據機械設計的知識,本傳動機構采用推薦值。選取齒頂高系數,同時。
設定機器人極限行走速率20m/min。行走輪的直徑為140mm。由此求得履帶轉速。
履帶式行走機構在運行時,應該符合以下條件:
直行運動時:
因為,則;
轉彎運動時:
因為,則;
根據推薦,機構中所有齒輪全部為標準齒輪,則
(2-11)
(2-12)
由以上分析,我們簡單選取,,。這樣便可求得齒輪齒數適當值:,,,。
之后,可以計算出直行下履帶行走機器人在的傳動比為。則齒數。
為了保證齒輪設計的合理性,在避免齒輪干涉的前提下取
(2)錐齒輪設計
通過計算,規(guī)定基本參數。其中齒輪的模數選擇m=1.25,齒輪的齒數為20。齒寬系數我們定為0.33。計算如下
由公式:
(2-13)
式中:
—分度錐角;
U—分度系數。
以上參數下得到分錐角為:
由求得的角度可以計算錐距:
進而求得齒寬為:
由齒數和模數可以得到分度圓直徑:
設計是不存在變位,因此選定齒頂高:
無變位下齒根高:
綜合考慮設計方案,選定安裝距。得到齒輪基本參數。
2.3.2履帶機器人關節(jié)方案設計
圖2.7 關節(jié)機構圖
履帶臂是輔助機器人行走的,而關節(jié)機構恰恰決定了履帶臂的運動。而驅動電機向履帶臂傳輸動力也是要通過關節(jié)結構。圖2.7為關節(jié)機構圖。圖中齒輪參數如表2.1。
表2.1 齒輪參數
齒輪標號
齒數
齒寬(mm)
模數(mm)
5
17
20
1
6
34
15
1
7
17
20
1
8
34
15
1
9
17
20
2
10
34
15
2
2.4基本結構設計
2.4.1軸類零件參數尺寸
根據功率,安裝尺寸等基本要求,通過計算得到軸類零件的基本尺寸。
(1)1號軸
由軸徑公式:
(2-14)
式中:
P—傳動功率;
n—軸的轉速;
A—軸徑系數。
假定功率為0.04kw,則:
我們要把結果進行圓整,取15mm。
1號軸上齒輪的齒厚分別為25mm 和20mm。1號齒輪的厚度為25mm
軸上鍵的選擇我們以A型平鍵為主。兩個平鍵參數分別為:,;長為15mm和18mm.。所對應的鍵槽選取分別為,。齒輪與軸的動力傳送靠兩個平鍵來完成。此軸上主要受徑向力所以選用深溝球軸承作為支撐,型號為6001-ZN。軸承參數為:。
(2)2號軸
與1號軸一樣,功率選取0.04kw。得到:
將結果圓整后最細處取16mm,軸二同樣也選用A型平鍵,兩個鍵參數為,長度分別為12mm和16mm。兩個鍵所連接齒輪的齒厚分別為20mm和16mm.
(3)3號軸
功率同以上兩軸,取0.04kw,軸徑計算得:
圓整后得軸徑為20mm。3號軸上齒輪的齒厚分別為16mm與30mm。鍵與鍵槽的尺寸分別為,。
3號軸由于主要受徑向力,同樣選取深溝球軸承,其型號為61804-ZN。尺寸參數:。
(4)4號軸:
功率同取0.04kw,最小軸徑得到:
最終經過圓整,軸徑取20mm。4號軸平鍵與軸承的選用類型基本與上軸一致。平鍵參數為。以徑向力為主選用深溝球軸承型號61903-ZN。
(5)5號軸
主軸功率取10w,帶入公式:
最終軸徑最細處取10mm。
軸上齒輪的參數為:。鍵的尺寸:。軸承同樣選用深溝球軸承,參數為: 。
(6)6號軸
由5號軸的尺寸,我們得到6號軸的設計參數。6號軸為齒輪軸,Z=34,d=15,m=2。承載所選用的軸承型號為61805。參數為 。
(7)7號軸
鍵的尺寸分別為,S=12mm;,S=16mm.支撐軸承的型號為61902,參數為 。
2.4.2剩余部件設計
除上述主要部件外,履帶式行走機構還包含履帶,履帶臂隔板,主箱體等部件。根據任務書要求,選用同步帶類型為T10×550~T10×7150。其長度為1200mm。D=140mm。履帶臂選用的履帶長度為860mm。如圖2.8。
圖2.8 所選用履帶的外形圖
聚酰胺材質具有耐磨性高,彈性好,質量輕等優(yōu)點。此次,選用此材料作為箱體主要材料。該材料在工業(yè)設計與加工中也較為簡便。
第三章 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
3.1 簡述
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是實現(xiàn)其運動的核心。綜合來講如何利用PC機傳遞信息給單片機進而控制電機運動是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履帶式行走機構既要驅動主履帶輪運動,也要改變關節(jié)的運動。因此主履帶輪至少由兩個電機控制,一個控制行駛,一個控制轉向。關節(jié)的運動同樣也需要對應電機的控制。
3.2 控制系統(tǒng)選取
3.2.1 主要原件選取
機器人控制主要由單片機完成。此次設計的履帶行走機器人擁有2臺驅動控制電機,2臺關節(jié)控制電機。這四臺電機需要所對應的單片機分別控制。考慮到接受PC機的指令,還需要一個單片機作為主單片機。主單片機將信息傳遞給從單片機,以控制機器人完成相應運動
3.2.2 控制原理設計
根據履帶式機器人的具體結構,為其設計配套控制方案。首先,機器人在戶外環(huán)境中運行,需要有PC機對其進行無線控制。PC機先把指令傳給主單片機。從單片機在主單片機的指令下控制對應的異步電機。電機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動作。其次,履帶式機器人運行狀態(tài)也同樣可以通過這個通道反饋給PC機,這樣PC機可以通過計算,找到路徑最優(yōu)解,改進指令使機器人運動平穩(wěn)。這個過程中信息控制與反饋顯得十分重要。
具體來說,電機是通過接受不同脈沖頻率來施行運動的。機器人前后直行時,是由驅動電機接受同頻脈沖后,履帶具有相同的轉動方向與速度。顯然,速度的大小就由接受到的脈沖的頻率來決定。當機器人要轉彎時,驅動電機受到的脈沖頻率是不同的。這樣會使得履帶機器人繞某一定點或動點轉動。轉動的方向則是由轉向電機接受的脈沖頻率來決定。
關節(jié)機構控制履帶臂的運動,在結構設計中關節(jié)機構。包含內軸與外軸,分別由兩臺步進電機控制。5號軸通過接受脈沖信號控制的是履帶臂的運動,6號軸控制的是履帶臂的角度。單片機不斷接受反饋信號,優(yōu)化履帶臂的運動姿態(tài),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如圖3.1。
計算機
電平轉換
無線收發(fā)模塊1
無線收發(fā)模塊1
主單片機
從單片機
驅動電路
電機
無線通信
圖3.1 控制系統(tǒng)方框圖
通過無線通訊的運用控制機器人,實現(xiàn)人機交互是機器人技術的關鍵。PC控制單元與機器人本體利用PTR2000模塊進行無線通訊。PC機通過串口經無線收發(fā)模塊將數據傳送給對應單片,單片機再通過控制電機來控制機器人行走。同時,機器人的各項參數也可利用此模塊反饋給PC機。PC機與模塊連接時要進行電平轉換,這要用到MAX232芯片。在對無線收發(fā)模塊編程時應當定義一個簡單的協(xié)議用來實現(xiàn)數據傳輸。
履帶式機器人的控制其實是人機控制的典型例子。如果將大量傳感器加載到機器人上,可以搜集大量反饋信息就能較好實現(xiàn)人機交互。因此控制系統(tǒng)要不斷改進才能更好提高機器人工作的效率與穩(wěn)定性。
、
第四章 越野機動性能分析
4.1 概述
在對履帶式行走系統(tǒng)的性能分析上,先簡化整個機構模型。機器人采用履帶式行走機構主要由后輪驅動。由主體和前臂主組成的機器人有一下幾種典型姿態(tài)。在平坦地面一般收臂運動,在遇到障礙時機器人根據環(huán)境狀況進行不同角度的擺臂來運動,如圖4.1。
圖4.1 運動姿態(tài)圖
4.2履帶機器人穩(wěn)定性分析
履帶式機器人運動時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關節(jié)不斷變化,會導致重心的改變。這樣,不同姿態(tài)下,機器人的穩(wěn)定性是不同的。在數學模型下對機器人整體進行分析,如圖4.2。設機器人瞬時的質心的坐標為:()。參考坐標點A代表前履帶輪中心。B代表履帶臂的中心。設m為履帶臂重,其余部分重??傎|量用M表示,m+=M。履帶臂質心到履帶輪中心距為,履帶臂旋轉角度為。得到以下式子:
(4-1)
(4-2)
化簡得:
(4-3)
圖4.2 質心示意圖
履帶機器人運動時,質心()在變化。變化區(qū)域基本在一個以為半徑的圓內,在圖中可以清晰看出。根據式子,當與值減小時,可以縮小質心區(qū)域圓的大小,履帶機器人運動時質心變化幅度將減小,這會大大提高機器人的穩(wěn)定性。
綜合考慮,設定總質量M=21.5kg,履帶臂質量m=2.87kg,距離=97.0mm,前后兩履帶輪距離為380mm。履帶臂兩輪距離為250mm,如圖所示。=200mm,=5mm。由此得到質心區(qū)域圓,圓心坐標為30.92,0.78,r=15mm。
4.3 各類路況分析
4.3.1 溝壑跨越
履帶式機器人在溝壑跨越中,主要研究所能跨越的寬度。當履帶臂與主體呈直線時,此時對于平坦溝壑可以達到最大跨越寬度,如圖4.3所示。為了保證可以平穩(wěn)跨越,履帶臂在懸空時,重心不能落到溝壑的范圍內。
圖4.3 溝壑跨越
因此計算此姿態(tài)下履帶式機器人重心:
由重心得到溝壑最大寬度為:
4.3.2 爬坡行駛
爬坡是機器人運動時遇到的典型障礙之一。在坡上行駛不會打滑,不會側翻是基本要求。與跨越溝壑相同,爬坡時,履帶臂與主題同樣呈直線,這樣可以使爬行坡度達到最大值。這要求履帶與地面的滑動摩擦力大于重力的斜向下分力。如圖4.4,計算重心位置。
圖4.4 機器人坡行圖
重心縱坐標:
重心橫坐標:
角度計算:
。
由計算,理論上,機器人在直線姿態(tài)下可以達到爬行最大角度為73度。機器人在實際爬行時應小于此理論角度
4.3.3 臺階翻越
履帶式機器人翻越臺階是對其綜合性能的一大考驗。在翻越過程中關節(jié)機構不斷調整履帶臂的角度,重心也不斷變化,最終翻越障礙。翻越的具體過程如圖4.5。
圖4.5 階梯翻越
一般在階梯翻越過程中,主要考慮機器人的側翻情況,當時,機器人會翻到。
在,當也會出現(xiàn)類似情況。
因此保證適當的階梯尺寸,履帶式機器人才能平穩(wěn)越過。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5.1結論
機器人技術在當下發(fā)展迅速,本文對履帶式機器人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首先介紹了履帶機器人的應用背景,對幾類行走機構進行了表格化比對。主要對關節(jié)式機構的履帶機器人進行設計分析。
關節(jié)式履帶機器人研究重點在其機構設計和控制方案設計。為了滿足應用要求,對機器人行走進行力學分析。履帶式行走機構不僅要實現(xiàn)直線行走,還要能轉彎進退。在這里,提出了使用雙流轉向機構。此機構有利于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功率與動力的合理分配。進行機構傳動分析后,合理設計基本零部件尺寸,得到主要軸及齒輪的主要參數??刂品桨高x擇也是設計重要環(huán)節(jié),用PC機發(fā)送無線信號給主單片機,進而控制對應步進電機。整個控制包含反饋環(huán)節(jié),屬于半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完成機械結構和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后,要對履帶式機器人的基本性能進行分析。履帶式機器人重心的確定關乎到整體的穩(wěn)定性。主要分析了機器人在跨越溝壑,爬坡,翻越階梯時的性能。為了保證機器人穩(wěn)定性的前提下提高機動性,通過計算,盡量增大履帶臂與機體的距離。
整個設計過程中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機械結構中,可以通過優(yōu)化再次減小轉彎時功率增加帶來的問題??刂品桨钢袀鞲衅餍盘枌φ麢C控制的反饋還需要討論。在性能檢測中階梯翻越給出了一種爬行姿態(tài),優(yōu)化后會有多種姿態(tài)方案可以減小機器人傾翻的可能性。這些優(yōu)化方案還有待繼續(xù)研究。
總體來說,履帶式行走系統(tǒng)基本滿足預期設想,達到任務要求。
5.2展望
機器人履帶行走系統(tǒng)的研究本文暫時告一段落,但仍然有很多有價值的問題需要研究解決。畢竟機器人技術發(fā)展迅速,要快速,準確地利用機器人完成艱巨的任務還需要更多研究實驗成果。機器人技術是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它不僅包含有機械設計,材料力學等基礎性機械知識,還包含了電機學,自動控制等電學知識。因此,對機器人的研究可以帶動很多學科的進步。履帶式機器人還有很大提高空間,在機器人上加入傳感器,對環(huán)境變化多方位檢測并反饋給控制端,可以使機器人運行更準確。這樣在真實的救援等環(huán)境中將大大提高效率。未來如果能改進材料與零件加工精度,機器人行走將更為理想。
履帶式行走機器人只是整個機器人大家族的一小部分?;艚鹪f,未來100年內,機器人的人工智能將在絕大部分條件下代替人類。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數據分析處理的速度將不斷提高,3D打印技術也給了制造業(yè)新的活力,這些都會促使機器人研究更進一步。生產標準化與較高的生產成本可能是如今機器人普及的障礙。但是我們技術在發(fā)展,人類在進步機器人部分代替人類工作等以成為大勢所趨。未來將是人類簡單控制機器人完成工作,全面智能化即將來臨。
致 謝
此次畢業(yè)設計中,首先非常感謝我的指導老師林曉輝老師,他對同學認真負責。在整個畢業(yè)設計中,遇到很多問題。在林曉輝老師嚴謹細致的指導下克服了很多困難。陳敏華老師和易茜老師在整個畢業(yè)設計中也給予了大量指導與幫助。指導老師們的教誨使我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在他們的教導下,不僅讓我學到了大量的專業(yè)知識還鍛煉了我堅強的意志品質。讓我養(yǎng)成了嚴謹的求知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在此還要感謝同學們,此次畢業(yè)設計同學互幫互助不僅從他們那里學到了很多知識,還給予了我極大的鼓勵。感謝父母,他們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對父母的感謝也不是用語言可以簡單表達的。我只能努力拼搏,用成績回報父母。
最后非常感謝母校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對我四年的培養(yǎng),在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并應用到實際中。知識是無窮的,學校教會我們的是學習知識的方法。四年的本科經歷讓我在學習生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歷練,讓我學會如何承擔責任。馬上就要走出校門,對大學生活無比懷念的同時又對未來充滿希望。我會牢記學校所學,努力成為棟梁之才,用出色的成績回報母校。
參考文獻
[1] 李郁峰,李元宗,樊海生.履帶式移動機器人無線控制的實現(xiàn)[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5,36(1):60-62.
[2] 劉金國,王越超,馬書根.災難救援機器人研究現(xiàn)狀、關鍵性能及展望[J].機械工程學報,2006,42(1):24—27.
[3] 莫海軍,朱文堅.履帶式移動機器人越障穩(wěn)定性分析[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7,26(1):65-67.
[4] 陳淑艷,陳文家.履帶式移動機器人研究綜述[J].機電工程,2007,24(12):109-112.
[5] 肖俊君,尚建忠,羅自榮.一種多姿態(tài)便攜式履帶機器人傳動和結構設計[J].機械設計,2007,24(3):10-12.
[6] 劉志彬.履帶式移動機器人建模與動態(tài)仿真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7] 陳文,毛立民.并聯(lián)構型四履帶足機器人的越障特性分析[J].機械設計與研究,2006,22(6):28-31.
[8] 李滿天,劉國才,孫立寧.模塊化可重構履帶式微小型機器人的研究[J].機器人,2006,28(5):548-551.
[9] 王田苗,鄒丹,陳殿生.可重構履帶機器人的機構設計與控制方法實現(xiàn)[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5,31(7):705-708.
[10] 韓廣,趙建昌.一種有效爬越樓梯的模塊化可重組履帶結構[J].機器人,2004,26(5):400-403.
[11] 陳慧寶,李婷,徐解民.關節(jié)式履帶機器人的爬梯性能研究[J].電子機械工程,2006,22(2):60-63.
[12] 趙海峰,王忠.新型輪-腿-履帶復合移動機構及穩(wěn)定性分析[J].機器人,2006,28(6):576-581.
[13] 信建國,李小凡,王忠.履帶腿式非結構環(huán)境移動機器人特性分析[J].機器人,2004,26(1):35-39.
[14] 方志強,高連華,王紅巖.履帶車輛轉向功率與直駛功率對比分析[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05,19(2):3-6.
[15] 孔令杰,劉文寶,賈小平.履帶車輛自動偏駛因素分析及對策[J].機械工程師,2005,9(5):91-92.
[16] Wu MC,Tung P C.Improvement of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method by using an autonomous land vehicle with a radio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2,(11):75-88.
[17] Xu Li,Zhang Guozheng,Ma Weiguo.Research on no Dig Directional Drilling Pipeline Laying Technique-The research on directional drilling tool[J].Engineering Sciences,2004,2(4):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