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工程,地質,勘察,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當現(xiàn)場勘察工作(如調查、勘探、測試等)和室內試驗完成后,應對各種原始資料進行整理、檢查、分析、鑒定,然后編制成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書,提供給設計和施工單位。,一、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的基本內容,1.文字部分,(1)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jù)的技術標準;,(2)擬建工程概況;,(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4)場地地形、地貌、地層、地質構造、巖土性質及其均勻性,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各種巖土性質指標、強度參數(shù)、變形參數(shù)、地基承載力的試驗值及建議值;,(2)地下水埋藏情況、類型、水位及其變化;,(3)土和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可能影響工程穩(wěn)定的不良地質作用的描述和對工程危害的評價;,(5)場地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的評價;,(6)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進行分析論證,提出建議;,(7)對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間可能發(fā)生的巖土工程問題進行預測,提出監(jiān)控和預防措施的建議;,巖土工程勘察報告,(8)提出對巖土的利用、整治和改造的建議,宜進行不同方案的技術經濟論證,并提出對設計、施工和現(xiàn)場檢測要求的建議。,任務需要時,可提交下列專題報告:,(1)巖土工程測試報告;,(2)巖土工程檢驗或監(jiān)測報告;,(3)巖土工程事故調查與分析報告;,(4)巖土利用、整治或改造方案報告;,(5)專門巖土工程問題的技術咨詢報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勘察報告的文字、術語、代號、符號、數(shù)字、計量單位、標點,均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對丙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可適當簡化,采用以圖表為主,輔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對甲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除應符合上述要求外,尚可對專門性的巖土工程問題提交專門的試驗報告、研究報告或監(jiān)測報告。,工程實例完成工作量如下:,1)完成勘探孔133個,總進尺419.20米;,2)取原狀土樣6件,并在室內進行了常規(guī)物理力學試驗;,3)作標準貫入試驗25次,重型(2)動力觸探試驗44次,輕型動探試驗4次;,4)取地下水樣2樣2件,并對地下水水質進行了監(jiān)測,對場地內地下水情況進行了簡易觀測;,5)用水準儀對孔口高程進行了測量;,6)對所獲資料進行了分析計算,編寫了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地層描述(實例):,粉質粘土:黃色,很濕至飽和,可塑,局部硬塑,具中等偏低壓縮性,含粉細砂,且其含量沿縱向自上而下逐漸增大。在本土層中做標準貫入試驗21次,實測擊數(shù)612擊,平均值7.8擊,標準差1.7擊,標準值5擊;靜力觸探試驗比貫入阻力1.402.50Mpa;從土工試驗結果看,土層具較低含水量(17.020.1)、低孔隙比(0.520.61)等特性,土的基本物理力學指標值見表2。土層厚度4.800.40米,主要分布在場地北側。,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地層承載力特征值(實例中):,雜填土、耕土:因土質不均勻,承載力低,不能用作持力層,故不提承載力特征值。,粉質粘土:由標貫試驗統(tǒng)計結果,N,k=5擊,承載力特征值145kPa;由靜探試驗值,提供承載力特征值200kPa;由土工試驗c、值計算得地層承載力特征值230kPa;綜合確定地層承載力特征值160 kPa 200kPa。,細砂:由土層密實度確定地層承載力特征值為120kPa。,卵石:根據(jù)動力觸探試驗結果,并結合野外對土質的鑒別,提供地層承載力特征值為500700 kPa。,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實例中建議持力層及基礎類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2.圖表部分,勘察成果表及常用所附圖件有: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工程地質柱狀圖、工程地質剖面圖、原位測試成果圖、室內試驗成果圖表。當需要時,可附綜合工程地質圖、綜合地質柱狀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素描、照片、綜合分析圖以及巖土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的有關圖表、巖土工程計算簡圖及計算成果圖表等。,節(jié)主要內容。,圖113鉆孔平面布置圖,圖114工程地質剖面圖,圖115場地鉆孔柱狀圖,圖1-16 圖例,監(jiān)測等提出了建議。為今后同類型工程的勘察積累了,本文介紹的是在丘陵地區(qū)利用自然溝谷建設垃圾場的勘察實例。本次勘察著眼于垃圾場所處的宏觀地質環(huán)境,在搜集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地質調查與測繪、物探、探井、水文調查等手段,查清了場區(qū)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就建場適宜性和垃圾填埋后對環(huán)境的影響給出了客觀評價,并對溝坡、溝底治理與防滲和地下水,經驗。,1工程概況安陽市唐溝垃圾綜合處理場是1998年安陽市政府立項的重點環(huán)保項目。場區(qū)利用丘陵區(qū)的自然溝谷進行建設。溝的全長1250m,平均寬度154m,平均深度25m,容量220104m3,總占地面積349畝。該工程是1999年進行的勘察,目的是滿足環(huán)境評價和初步設計的要求,2001年動工興建,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2主要工作方法該工程勘察時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94)還沒有“廢棄物處理工程”的內容。工作開始前通過現(xiàn)場踏勘、分析垃圾處理(填埋)場的特點和場地條件,參考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1997)、城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技術標準(CJJ17-88)和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94)等相關技術標準,以及安陽市環(huán)境保護局、環(huán)衛(wèi)處提出的技術要求,制定了此次勘察的主要工作方法,:,搜集資料:主要搜集了安陽市城市垃圾日產量、年遞增速率、垃圾成份及資源化利用率等,搜集、調查了本區(qū)域的地質、構造、氣象和水文地質資料等。通過這一工作了解了垃圾場接納物的基本情況和區(qū)域氣象、水文條件,了解了場地在區(qū)域地質、構造中的位置及所處水文地質單元與周邊水文地質單元的關系,以及地下蘊礦情況等。地質、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地質調查采取從區(qū)域到場區(qū)由外而內的工作方法。區(qū)域上調查面積約700km2;場地外圍(近場區(qū))調查面積約40km2。主要了解區(qū)域及場區(qū)外圍的地層分布及地質構造,以確定場地地層的時代和地質構造單元,以及場區(qū)地層的上覆和下伏地層、地質構造特征、透水性及其水力聯(lián)系等,并對搜集到的區(qū)域資料進行了實地驗證。場區(qū)工程地質測繪,野外采用1:1000地形圖,資料整理成圖為1:2000(見圖1)。查清了場區(qū)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物理地質作用和水文地質條件等。,物探工作:為確定場區(qū)基巖埋深、進行覆蓋層的巖性劃分和查明隱伏斷裂構造,在場區(qū)內開展了電阻率測深工作。該工作沿溝底走向布置了貫穿全場區(qū)的一條縱剖面、五條橫剖面,測線長度共計1800m。沿測線布設測點,縱剖面點距為30m,橫剖面點距為1040m。電阻率s測深曲線反映了廠區(qū)地層巖性自上而下分別為粉質粘土、含砂粉質粘土、含粘粒及砂的碎石土和基巖等,并推斷出三條橫穿場區(qū)的隱伏斷裂構造。這些巖性界面和斷裂構造為此后的工程地質測繪、探井和施工開挖所證實。探井(坑)與取樣:探井(坑)采用人工挖掘,挖掘深度0.53.5m,溝底一般挖至地下水位,個別挖至地下水位以下0.5m。此項工作主要是鑒別土層和采取原狀土樣。通過以上三項工作繪制出了工程地質剖面圖(見圖2)。,圖1工程地質圖,圖2工程地質剖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