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能力
淺析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能力
論文關(guān)鍵字:中學生 語文 課外閱讀 能力提高
論文摘要:閱讀是現(xiàn)在學習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或是途徑,但是,很多同學在閱讀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或者是方法不對,閱讀應根據(jù)學生、教師、學校等具體條件進行相應的指導,才能充分顯效。針對當前中學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本文從自主性閱讀的角度來進行研究,尋求理論依據(jù)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語文課外閱讀是中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因此,加強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他們多讀書,讀好書,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中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21世紀新型人才的要求。然而,當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狀況并不盡如人意,因此,加強指導中學生課外閱讀,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一、教師應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茫茫書海,學生要自主的去閱讀通常是有很大的難度,而且想要通過這樣的閱讀取得一定成效也是有難度的。課外書籍那么多,要怎樣去選擇,學生不太會去選擇,不能有效地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一定指導。通常在新學年或新學期開始閱讀課之前采用。它主要是在學生讀書的方法、書的選擇、閱讀的深入、讀以致用等方面進行指導。例如方法指導就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語文教育家袁哲先生在他的《國語讀法教學原論》一書中說過:“讀書的目的在獲得書中的意義、思想,讀法的目的在獲得書義之方法?!弊x法教學的意義,系根據(jù)一系列的目標、目的、循最經(jīng)濟的途徑,助成讀解文章的能力?!边@些論述都明確指出語文老師的任務不是限于教學生去讀解一篇篇范文,而在于指導學生掌握多種適合目的的讀書方法,從而使學生學而有法,學而得法,達到生動、主動地學的境界。如在閱讀課里,可根據(jù)具體的閱讀目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精讀與略讀,朗讀與默讀、速讀等。還可根據(jù)書的內(nèi)容、目的指導學生進行理解性閱讀、評價性閱讀、鑒賞性閱讀、積累性閱讀、應用性閱讀、消遣性閱讀,如《讀者》之類的刊物作為消遣性閱讀。像《簡愛》、《四世同堂》可作為理解性閱讀等等,會讀書方法就可以使學生樂于讀、便于讀。
二、讓學生自己以探索的形式進行課外閱讀
就是給學生布置一個研究任務,進行主動學習的一個課外任務。這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收集整理資料,整理撰寫文章等一系列的過程,而這也是做、學問的過程。例如我在實習高二的時候我就給同學們布置了這樣的一項課后任務:同學們都下去寫關(guān)于《三國演義》的啟示,要求1500字以上,可查資料。男生去選擇其中的主要的男性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可寫人才觀、戰(zhàn)爭觀、謀略觀、朋友觀之類。女生寫關(guān)于其中主要的女性形象進行分析、對比,可寫她們的愛情觀、人生觀,也可寫她們的人生悲劇性,尤其是貂蟬,孫尚香等。又如我在教蘇洵的《六國論》這篇課文時,課后,我要求同學們利用各種方式查閱蘇澈的《六國論》的寫作方法,采用的論證手段和其父的《六國論》又有何不同。也許學生們會覺得有些難了,但在個過程中,他們學會查找資料、整理資料、撰寫文章,這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三、以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
是以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形式,以達到互相促進,啟發(fā)為目的。牛頓曾說:“一個蘋果給他人,仍然是一個蘋果,一個思想跟他人交流,就變成了兩個思想?!苯涣鬟@種課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閱讀活動中的主動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閱讀熱情,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動生動地學的特色。學生的學習個性也在交流中得到尊重,因為我們每個人應該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驗愛好、知識結(jié)構(gòu)與實際需要選擇自己的讀物,而交流課正是讓學生展現(xiàn)個人個性的舞臺。交流課形式多樣,如辯論、朗誦會、書評會,練筆交流、演講專題討論會等等。例如在我在高二年級實習的那個學期,兩個班都開了關(guān)于韓寒和郭敬明兩個人作品主題異同的談論會。學生分別從成才觀、人生觀、朋友觀等角度客觀地評述了韓寒和郭敬明的作品,并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有的評述了作者的成材之路的可靠性,有的則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了評述……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多方面的鍛煉,而其他學生也從發(fā)言的學生身上得到了啟發(fā)。交流課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多方面的培養(yǎng),興趣更使閱讀效果更好更全面,使學生成為閱讀課的主人,可以讓他們感受到閱讀的成果。
四、根據(jù)學生們的興趣去推薦好的課外讀物
這是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推薦好的課外讀物,讓學生獲得知識為目的一種方法。課堂教學不是語文教學的終結(jié),而是語文教學的開始。一方面,作為教師完全有責任主動地將學生的視野引向課外。但是老師要因材施教,根據(jù)他們的興趣選擇不同作家作品進行推薦,推薦富有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讓學生推薦自己所看的書,使學生形成相互激勵的心理需求,使學生群體閱讀從眾傾向得以強化。例如我在高二實習的那個學期,我就給學生們推薦了中央十套的“百家講壇”,他們選擇觀眾最感興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選題。追求學術(shù)創(chuàng)新,鼓勵思想個性,強調(diào)雅俗共賞,重視傳播互動。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yī)學、經(jīng)濟等各個方面,現(xiàn)多以文化題材為主,并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像于丹、易中天等名師講學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比較的有價值,可以幫助學生在這方面的課外閱讀上取得一定的成績。
總而言之,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讀物的不同,學生的興趣不同,所進行的方法也就不同。我們應該注重采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從而在語文課外閱讀過程中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靈活使用,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碧卿.中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6(10)
[2]王思紅.學會閱讀[J]. 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5(3)?
[3]沈靜.開展名著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zhì)[J].語文教學通訊,2004(5)
[4]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論文來源及論文寫作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