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市2018年中考數(shù)學提分訓練 幾何圖形的動點問題(含解析)
《湖南省邵陽市2018年中考數(shù)學提分訓練 幾何圖形的動點問題(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南省邵陽市2018年中考數(shù)學提分訓練 幾何圖形的動點問題(含解析)(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幾何圖形的動點問題 一、選擇題 1.如圖,在Rt△PMN中,∠P=90°,PM=PN,MN=6cm,矩形ABCD中AB=2cm,BC=10cm,點C和點M重合,點B,C(M)、N在同一直線上,令Rt△PMN不動,矩形ABCD沿MN所在直線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動,至點C與點N重合為止,設移動x秒后,矩形ABCD與△PMN重疊部分的面積為y,則y與x的大致圖象是(?? ) A.??????????????????B.??????????????????C.??????????????????D.? 2.如圖1,在矩形ABCD中,動點E從A出發(fā),沿 方向運動,當點E到達點C時停止
2、運動,過點E做 ,交CD于F點,設點E運動路程為x, ,如圖2所表示的是y與x的函數(shù)關系的大致圖象,當點E在BC上運動時,FC的最大長度是 ,則矩形ABCD的面積是(?? ) A.??????????????????????????????????????????B.??????????????????????????????????????????C.?6?????????????????????????????????????????D.?5 3.如圖甲,A,B是半徑為1的⊙O上兩點,且OA⊥OB.點P從A出發(fā),在⊙O上以每秒一個單位的速度勻速運動,回到點A運動結束.設運動時間為x
3、,弦BP的長度為y,那么如圖乙圖象中可能表示y與x的函數(shù)關系的是(?? ) A.?①?????????????????????????????????????B.?④?????????????????????????????????????C.?①或③?????????????????????????????????????D.?②或④ 4.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AB= cm,BC=2cm,∠ABC=45°,點P從點B出發(fā),以1cm/s的速度沿折線BC→CD→DA運動,到達點A為止,設運動時間為t(s),△ABP的面積為S(cm2),則S與t的大致圖象是(?? ) A.??
4、????????????????B.??????????????????C.??????????????????D.? 5.如圖,矩形ABCD,R是CD的中點,點M在BC邊上運動,E,F(xiàn)分別為AM,MR的中點,則EF的長隨M點的運動(????? ) A.?變短??????????????????????????????????B.?變長??????????????????????????????????C.?不變??????????????????????????????????D.?無法確定 二、填空題 6.在Rt△ABC中,AB=1,∠A=60°,∠ABC=90°,如圖所示將
5、Rt△ABC沿直線l無滑動地滾動至Rt△DEF,則點B所經(jīng)過的路徑與直線l所圍成的封閉圖形的面積為________.(結果不取近似值) 7.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4,0)、B(0,-3),以點B為圓心、2 為半徑的⊙B上 有一動點P.連接AP,若點C為AP的中點,連接OC,則OC的最小值為________. 8.如圖,在△ABC中,BC=AC=5,AB=8,CD為AB邊的高,點A在x軸上,點B在y軸上,點C在第一象限,若A從原點出發(fā),沿x軸向右以每秒1個單位長的速度運動,則點B隨之沿y軸下滑,并帶動△ABC在平面內(nèi)滑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當B到達原點時停止運動 (1)
6、連接OC,線段OC的長隨t的變化而變化,當OC最大時,t=________; (2)當△ABC的邊與坐標軸平行時,t=________。 9.如圖,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B分別是x、y軸上的動點,以AB為邊作邊長為2的正方形ABCD,則OC的最大值為________ 10.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A的圓心的坐標為(﹣2,0),半徑為2,點P為直線y=﹣ x+6上的動點,過點P作⊙A的切線,切點為Q,則切線長PQ的最小值是________ 三、綜合題 11.如圖,梯形ABCD中,AD∥BC,∠BAD=90°,CE⊥AD于點E,AD=8cm,BC=4cm,AB
7、=5cm.從初始時刻開始,動點P,Q 分別從點A,B同時出發(fā),運動速度均為1cm/s,動點P沿A﹣B﹣﹣C﹣﹣E的方向運動,到點E停止;動點Q沿B﹣﹣C﹣﹣E﹣﹣D的方向運動,到點D停止,設運動時間為xs,△PAQ的面積為ycm2 , (這里規(guī)定:線段是面積為0的三角形) 解答下列問題: (1)當x=2s時,y=________cm2;當x= s時,y=________cm2 . (2)當5≤x≤14 時,求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3)當動點P在線段BC上運動時,求出 時x的值. (4)直接寫出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使PQ與四邊形ABCE的對角
8、線平行的所有x的值. 12.如圖1,在矩形ABCD中,AB=6cm,BC=8cm,E、F分別是AB、BD的中點,連接EF,點P從點E出發(fā),沿EF方向勻速運動,速度為1cm/s,同時,點Q從點D出發(fā),沿DB方向勻速運動,速度為2cm/s,當點P停止運動時,點Q也停止運動.連接PQ,設運動時間為t(0<t<4)s,解答下列問題: (1)求證:△BEF∽△DCB; (2)當點Q在線段DF上運動時,若△PQF的面積為0.6cm2 , 求t的值; (3)如圖2過點Q作QG⊥AB,垂足為G,當t為何值時,四邊形EPQG為矩形,請說明理由; (4)
9、當t為何值時,△PQF為等腰三角形?試說明理由. 13.如圖1,點P為四邊形ABCD所在平面上的點,如果∠PAD=∠PBC,則稱點P為四邊形ABCD關于A、B的等角點,以點C為坐標原點,BC所在直線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點B的橫坐標為﹣6. (1)如圖2,若A、D兩點的坐標分別為A(﹣6,4)、D(0,4),點P在DC邊上,且點P為四邊形ABCD關于A、B的等角點,則點P的坐標為________; (2)如圖3,若A、D兩點的坐標分別為A(﹣2,4)、D(0,4).①若P在DC邊上時,求四邊形ABCD關于A、B的等角點P的坐標; ②在①的條件下,
10、將PB沿x軸向右平移m個單位長度(0<m<6)得到線段P′B′,連接P′D,B′D,試用含m的式子表示P′D2+B′D2 , 并求出使P′D2+B′D2取得最小值時點P′的坐標; ③如圖4,若點P為四邊形ABCD關于A、B的等角點,且點P坐標為(1,t),求t的值; ④以四邊形ABCD的一邊為邊畫四邊形,所畫的四邊形與四邊形ABCD有公共部分,若在所畫的四邊形內(nèi)存在一點P,使點P分別是各相鄰兩頂點的等角點,且四對等角都相等,請直接寫出所有滿足條件的點P的坐標. 14.如圖1,點P、Q分別是等邊△ABC邊AB、BC上的動點(端點除外),點P從頂點A、點Q從頂點B同時出發(fā),且它們的
11、運動速度相同,連接AQ、CP交于點M. (1)△ABQ與△CAP全等嗎?請說明理由; (2)當點P、Q分別在AB、BC邊上運動時,∠QMC變化嗎?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求出它的度數(shù). (3)如圖2,若點P、Q在運動到終點后繼續(xù)在AB、BC的延長線上運動,直線AQ、CP交點為M,則∠QMC變化嗎?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則求出它的度數(shù). 15.如圖1,已知矩形AOCB,AB=6cm,BC=16cm,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3cm/s的速度向點O運動,直到點O為止;動點Q同時從點C出發(fā),以2cm/s的速度向點B運動,與點P同時結束運動.
12、 (1)點P到達終點O的運動時間是________s,此時點Q的運動距離是________cm; (2)當運動時間為2s時,P、Q兩點的距離為________cm; (3)請你計算出發(fā)多久時,點P和點Q之間的距離是10cm;? (4)如圖2,以點O為坐標原點,OC所在直線為x軸,OA所在直線為y軸,1cm長為單位長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連結AC,與PQ相交于點D,若雙曲線y= 過點D,問k的值是否會變化?若會變化,說明理由;若不會變化,請求出k的值. 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 1.【答案】A 【解析】 :∵∠P=90°,PM=PN, ∴∠
13、PMN=∠PNM=45°, 由題意得:CM=x, 分三種情況: ①當0≤x≤2時,如圖1, 邊CD與PM交于點E, ∵∠PMN=45°, ∴△M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此時矩形ABCD與△PMN重疊部分是△EMC, ∴y=S△EMC= CM?CE= ; 故答案為:項B和D不正確; ②如圖2,當D在邊PN上時,過P作PF⊥MN于F,交AD于G, ∵∠N=45°,CD=2, ∴CN=CD=2, ∴CM=6﹣2=4, 即此時x=4, 當2<x≤4時,如圖3,矩形ABCD與△PMN重疊部分是四邊形EMCD, 過E作EF⊥MN于F, ∴EF=MF=2, ∴
14、ED=CF=x﹣2, ∴y=S梯形EMCD= CD?(DE+CM)= =2x﹣2; ③當4<x≤6時,如圖4,矩形ABCD與△PMN重疊部分是五邊形EMCGF,過E作EH⊥MN于H, ∴EH=MH=2,DE=CH=x﹣2, ∵MN=6,CM=x, ∴CG=CN=6﹣x, ∴DF=DG=2﹣(6﹣x)=x﹣4, ∴y=S梯形EMCD﹣S△FDG= ﹣ = ×2×(x﹣2+x)﹣ =﹣ +10x﹣18, 故答案為:項A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j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得出∠PMN=∠PNM=45°,由題意得:CM=x,分三種情況:①當0≤x≤2時,如圖1,邊CD
15、與PM交于點E,△M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據(j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即可dechu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y=x2;②如圖2,當D在邊PN上時,過P作PF⊥MN于F,交AD于G,根據(j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得出CN=CD=2,故CM=6﹣2=4,即此時x=4,當2<x≤4時,如圖3,矩形ABCD與△PMN重疊部分是四邊形EMCD,過E作EF⊥MN于F,根據(j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得出EF=MF=2,ED=CF=x﹣2,故y=S梯形EMCD=2x-2;③當4<x≤6時,如圖4,矩形ABCD與△PMN重疊部分是五邊形EMCGF,過E作EH⊥MN于H,EH=MH=2,DE=CH=x﹣2,CG=CN=6
16、﹣x,DF=DG=2﹣(6﹣x)=x﹣4,由y=S梯形EMCD﹣S△FDG=- x2+10x-18,根據(jù)三段函數(shù)的函數(shù)圖像即可作出判斷。 2.【答案】B 【解析】 由圖象可知AB= ,當點E在BC上時,如圖: ∵∠FEC+∠AEB=90°,∠FEC+∠EFC=90°, ∴∠AEB=∠EFC, ∵∠C=∠B=90°, ∴△CFE∽△BEA, ∴ , 設BE=CE=x- ,即 , ∴ , 因FC 的最大長度是 , 當 時,代入解析式,解得: (舍去), , ∴BE=CE=1, ∴BC=2,AB= , ∴矩形ABCD的面積為2× =5. 故答案為:B. 【分析
17、】根據(jù)圖像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由圖象可知AB=,當點E在BC上時,如圖:根據(jù)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AEB=∠EFC,又∠C=∠B=90°,從而判斷出△CFE∽△BEA,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得出CF∶BE=CE∶AB,設BE=CE=x-,從而根據(jù)比例式得出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因FC 的最大長度是,把y=代入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求出x的值,并檢驗即可求出BC的值,根據(jù)矩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C 【解析】 當點P順時針旋轉時,圖象是③,當點P逆時針旋轉時,圖象是①, 故答案為①③. 故答案為:C. 【分析】由題意知PB的最短距離為0,最長距離是圓的直徑;
18、而點P從A點沿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后與點B的距離有區(qū)別,當點P從A點沿順時針旋轉時,弦BP的長度y的變化是:從AB的長度增大到直徑的長,然后漸次較小至點B為0,再從點B運動到點A,則弦BP的長度y由0增大到AB的長; 當點P從A點沿逆時針旋轉時,弦BP的長度y的變化是:從AB的長度減小到0,再由0增大到直徑的長,最后由直徑的長減小到AB的長。 4.【答案】A 【解析】 :分三種情況討論: ①當0≤t≤2時,過A作AE⊥BC于E.∵∠B=45°,∴△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1,∴S= BP×AE= ×t×1= t; ②當2<t≤ 時,S= ? = ×2×1
19、=1; ③當 <t≤ 時,S= AP×AE= ×( -t)×1= ( -t).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jù)題意分三種情況討論:①當0≤t≤2時,過A作AE⊥BC于E;②當2<t≤ 2 +時;③當 2 + <t≤ 4 +時,分別求出S與t的函數(shù)解析式,再根據(jù)各選項作出判斷,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C 【解析】 :∵E,F(xiàn)分別為AM,MR的中點, ∴EF是△ANR的中位線 ∴EF= AR ∵R是CD的中點,點M在BC邊上運動 ∴AR的長度一定 ∴EF的長度不變。 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jù)已知E,F(xiàn)分別為AM,MR的中點,,可證得EF是△ANR的中位線,根據(jù)
20、中位線定理,可得出EF= AR,根據(jù)已知可得出AR是定值,因此可得出EF也是定值,可得出結果。 二、填空題 6.【答案】π+ 【解析】 :∵Rt△ABC中,∠A=60°,∠ABC=90°, ∴∠ACB=30°,BC= , 將Rt△ABC沿直線l無滑動地滾動至Rt△DEF,點B路徑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以直角三角形30°的直角頂點為圓心, 為半徑,圓心角為150°的弧長;第二部分為以直角三角形60°的直角頂點為圓心,1為半徑,圓心角為120°的弧長;第三部分為△ABC的面積. ∴點B所經(jīng)過的路徑與直線l所圍成的封閉圖形的面積 = . 故答案為 . 【分析】首先根據(jù)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21、及含30°直角三角形的邊之間的關系得出∠ACB=30°,BC=,將Rt△ABC沿直線l無滑動地滾動至Rt△DEF,點B路徑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以直角三角形30°的直角頂點為圓心, 3 為半徑,圓心角為150°的弧長;第二部分為以直角三角形60°的直角頂點為圓心,1為半徑,圓心角為120°的弧長;第三部分為△ABC的面積.根據(jù)扇形的面積公式及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即可。 7.【答案】 【解析】 :作A關于y軸的對稱點A′, 則A′(-4,0), ∴OC是△AA′P的中位線,當A′P取最小值時,OC取最小值.連接A′B交⊙B于點P,此時A′P最?。? 在Rt△OA′B中,OA′=4,
22、OB=3, ∴A′B=5,∴A′P=5-2=3,∴OC= , ∴OC的最小值 . 故答案為: . 【分析】作A關于y軸的對稱點A′,可得出點A′的坐標,可證得OC是△AA′P的中位線,因此當A′P取最小值時,OC取最小值.連接A′B交⊙B于點P,此時A′P最小,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再根據(jù)圓的半徑求出A′P的長,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即可求出OC的最小值 。 8.【答案】(1) (2)t= 【解析】 (1)如圖: 當 三點共線時, 取得最大值, ? ? ? ( 2 )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①設 ?時,CA⊥OA, ∴CA∥y軸, ∴∠CAD=∠ABO. 又
23、 ? ∴Rt△CAD∽Rt△ABO, ∴ ?即 ? 解得 ? ②設 時, ? ∴CB∥x軸, Rt△BCD∽Rt△ABO, ∴ ?即 ? ? 綜上可知,當以點C為圓心,CA為半徑的圓與坐標軸相切時,t的值為 或 ? 故答案為: ? ? 或 ? 【分析】(1)當 O , C , D 三點共線時,OC取得最大值,此時OC是線段AB的中垂線, 根據(jù)中垂線的性質,及勾股定理得出OA =OB = 4?,? 然后根據(jù)時間等于路程除以速度即可得出答案; ( 2 )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①設OA = t 1 ?時,CA⊥OA,故CA∥y軸,然后判斷出Rt△CAD∽Rt△ABO,根據(jù)
24、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得出AB∶CA = AO∶CD ,從而得出答案;②設 A O = t 2 時,BC ⊥OB ,故CB∥x軸,然后判斷出Rt△BCD∽Rt△ABO,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得出BC∶AB=BD∶ AO,?從而得出答案. 9.【答案】 【解析】 如圖,取AB的中點E,連接OE、CE, 則BE= ×2=1, 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CE= , ∵∠AOB=90°,點E是AB的中點, ∴OE=BE=1, 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點O、E、C三點共線時OC最大, ∴OC的最大值= +1. 故答案為: +1. 【分析】如圖,取AB的中點E,連接O
25、E、CE,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點O、E、C三點共線時OC最大,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出CE的長,在Rt△ABO中,根據(jù)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得出OE的長,根據(jù)線段的和差即可得出答案。 10.【答案】 【解析】 如圖,作AP⊥直線 垂足為P,作 的切線PQ,切點為Q,此時切線長PQ最小, ∵A的坐標為 ? 設直線與y軸,x軸分別交于B,C, ∴ ? ∴ ? ∴ ? ∴ ? 在 與 中, ? ∴ ≌ , ∴ ? ∴ ? 故答案為: 【分析】如圖,作AP⊥直線 y=?x+6 , 垂足為P,作⊙A的切線PQ,切點為Q,此時切線長PQ最小
26、,設直線與y軸,x軸分別交于B,C,根據(jù)直線與坐標軸交點的坐標特點得出B,C兩點的坐標,從而得出OB,AC的長,根據(jù)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長,從而得出AC=BC ,然后利用AAS判斷出△APC≌△BOC ,根據(jù)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得出AP=OB=6 ,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出PQ的長。 三、綜合題 11.【答案】(1)2;9 (2)解:當5≤x≤9時(如圖1) y= = (5+x-4)×4- ×5(x-5)- (9-x)(x-4) y= x2-7x+ 當9<x≤13時(如圖2) y= (x-9+4)(14-x) y=- x2+ x-35 當13<x≤14時(如圖3)
27、 y= ×8(14-x) y=-4x+56; (3)解:當動點P在線段BC上運動時, ∵y= = × (4+8)×5=8 ∴8= x2-7x+ ,即x2-14x+49=0,解得:x1=x2=7 ∴當x=7時,y= (4)解:設運動時間為x秒, 當PQ∥AC時,BP=5-x,BQ=x, 此時△BPQ∽△BAC, 故 ,即 , 解得x= ; 當PQ∥BE時,PC=9-x,QC=x-4, 此時△PCQ∽△BCE, 故 ,即 , 解得x= ; 當PQ∥BE時,EP=14-x,EQ=x-9, 此時△PEQ∽△BAE, 故 ,即 , 解得x= . 綜上所述x的值為
28、:x= 、 或 .
【解析】【解答】(1)解:當x=2s時,AP=2,BQ=2,
∴y= =2
當x= s時,AP=4.5,Q點在EC上
∴y= =9
【分析】(1)當x=2s時,得出AP=2,BQ=2,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直接可以求出y的值,再根據(jù)x的值可得出△PAQ的高就是4,底為4.5,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以求出其解。
(2)當5≤x≤14 時,求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要分為三種不同的情況進行表示:當5≤x≤9時,當9 29、8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4)設運動時間為x秒,當PQ∥AC時,BP=5-x,BQ=x,根據(jù)△BPQ∽△BAC,得出對應邊成比例,求出x的值;當PQ∥BE時,PC=9-x,QC=x-4,證明△PCQ∽△BCE,得出對應邊成比例,求出x的值;當PQ∥BE時,EP=14-x,EQ=x-9,可證得△PEQ∽△BAE,得出對應邊成比例,求出x的值,從而可得出答案。
12.【答案】(1)解:證明:∵四邊形 是矩形,
?
在 中, ?
分別是 的中點,
?
?
?
?
(2)解:如圖1,過點 作 于 ,
?
?
?
?
?
(舍)或 秒
(3)解:四邊形 為矩形時, 30、如圖所示:
解得: ?
(4)解:當點 在 上時,如圖2, ??
?
?
當點 在 上時, ?如圖3,
?
?
時,如圖4,
?
?
時,如圖5,
綜上所述, 或 或 或 秒時, 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分析】(1)根據(jù)矩形的性質可證得AD∥BC,∠A=∠C,根據(jù)中位線定理可證得EF∥AD,就可得出EF∥BC,可證得∠BEF=∠C,∠BFE=∠DBC,從而可證得結論。
(2)過點Q作QM⊥EF,易證QM∥BE,可證得△QMF∽△BEF,得出對應邊成比例,可求出QM的值,再根據(jù)△PQF的面積為0.6cm2 , 建立關于t 31、的方程,求解即可。
(3)分情況討論:當點 Q 在 DF 上時,如圖2, PF=QF;當點 Q 在 BF 上時, PF=QF, ?如圖3;PQ=FQ 時,如圖4;PQ=PF 時,如圖5,分別列方程即可解決問題。
13.【答案】(1)(0,2)
(2)解:①∵∠DAP=∠CBP,∠BCP=∠ADP=90°,∴△ADP∽△BCP,
∴ = = ,
∴CP=3DP,∴CP=3,DP=1,
∴P點坐標為(0,3);
②如圖3,由題意,易得 B′(m﹣6,0),P′(m,3)
由勾股定理得P′D2+B′D2=PP′2+PD2+OD2+B′C2=m2+(4﹣3)2+42+(m﹣6)2= 32、2m2﹣12m+53,
∵2>0
∴P′D2+B′D2有最小值,
當m=﹣ =3時,(在0<m<6范圍內(nèi))時,P′D2+B′D2有最小值,此時P′坐標為(3,3);
③由題意知,點P在直線x=1上,延長AD交直線x=1于M,
(a)如圖,當點P在線段MN上時,易證△PAM∽△PBN,
∴ ,
即 ,
解得t=2.8
(b)如圖,當點P為BA的延長線與直線x=1的交點時,易證△PAM∽△PBN,
∴ ,即 ,解得t=7,
綜上可得,t=2.8或t=7;
④因滿足題設條件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故所求P的坐標為(﹣1,3),(﹣2,2),(﹣3,3),(﹣2,0).
33、
【解析】【解答】解:(1)由B點坐標(﹣6,0),A點坐標(﹣6,4)、D點坐標(0,4),可以得出四邊形ABCD為矩形,∵P在CD邊上,且∠PAD=∠PBC,∠ADP=∠BCP,BC=AD;
∴△ADP≌△BCP,∴CP=DP,
∴P點坐標為(0,2);
【分析】(1)先求得正方形ABCD各頂點的坐標,再由點P的位置及等角點的定義證得△ADP≌△BCP,即證得CP=DP,從而求得點P的坐標;(2)①通過證△ADP∽△BCP,即可得到對應線段的比例,即可求得點P的坐標;②先根據(jù)平移的性質可設出點B′,P′的坐標,再通過勾股定理用含m的式子表示P′D2+B′D2 , 再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圖 34、像特征可知P′D2+B′D2有最小值,同時可求得此時m的值,進而求得點P的值;③先確定AP,BP所在三角形,并證明這兩個三角形相似,利用相應的線段比求得t值即可;④先根據(jù)題意判斷滿足條件的四邊形的形狀,即可確定點P的坐標.
14.【答案】(1)解:全等,
理由如下:
∵△ABC是等邊三角形
∴∠ABQ=∠CAP,AB=CA,
又∵點P、Q運動速度相同,
∴AP=BQ,
在△ABQ與△CAP中,
∵ ,
∴△ABQ≌△CAP(SAS)
(2)解:點P、Q在運動的過程中,∠QMC不變.
理由:∵△ABQ≌△CAP,
∴∠BAQ=∠ACP,
∵∠QMC=∠ACP+∠MAC, 35、
∴∠QMC=∠BAQ+∠MAC=∠BAC=60°
(3)解:點P、Q在運動到終點后繼續(xù)在射線AB、BC上運動時,∠QMC不變
理由:∵△ABQ≌△CAP,
∴∠BAQ=∠ACP,
∵∠QMC=∠BAQ+∠APM,
∴∠QMC=∠ACP+∠APM=180°-∠PAC=180°-60°=120°.
【解析】【分析】(1)根據(jù)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可得出∠ABQ=∠CAP,AB=CA,再根據(jù)點P、Q運動速度相同,得出AP=BQ,然后利用SAS可證得結論。
(2)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可得出∠BAQ=∠ACP,再根據(jù)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及等量代換,可證得結論。
(3)點P、Q在運動到終點后 36、繼續(xù)在射線AB、BC上運動時,∠QMC不變,先根據(jù)已知證明△ABQ≌△CAP,得出∠BAQ=∠ACP,再根據(jù)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可求出∠QMC的度數(shù)。
15.【答案】(1);
(2)
(3)解:設運動時間為t秒時,
由運動知,AP=3t,CQ=2t,
同(2)的方法得,PE=6,EQ=16﹣3t﹣2t=16﹣5t,
∵點P和點Q之間的距離是10cm,
∴62+(16﹣5t)2=100,
∴t= 或t=
(4)解:k的值是不會變化,
理由:∵四邊形AOCB是矩形,
∴OC=AB=6,OA=16,
∴C(6,0),A(0,16),
∴直線AC的解析式為y=﹣ x+16①, 37、
設運動時間為t,
∴AP=3t,CQ=2t,
∴OP=16﹣3t,
∴P(0,16﹣3t),Q(6,2t),
∴PQ解析式為y= x+16﹣3t②,
聯(lián)立①②解得,x= ,y= ,
∴D( , ),
∴k= × = 是定值
【解析】【解答】解:(1)∵四邊形AOCB是矩形,
∴OA=BC=16,
∵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3cm/s的速度向點O運動,
∴t= ,此時,點Q的運動距離是 ×2= cm;
( 2 )如圖1,
由運動知,AP=3×2=6cm,CQ=2×2=4cm,
過點P作PE⊥BC于E,過點Q作QF⊥OA于F,
∴四邊形APEB是矩形,
∴P 38、E=AB=6,BE=6,
∴EQ=BC﹣BE﹣CQ=16﹣6﹣4=6,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PQ=6 ;
【分析】(1)根據(jù)矩形的性質得出OA=BC=16,根據(jù)時間等于路程除以速度得出點P到達終點O的運動時間;再根據(jù)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時間得出點Q的運動距離;
(2)由運動知,AP=3×2=6cm,CQ=2×2=4cm,過點P作PE⊥BC于E,過點Q作QF⊥OA于F,可以判定四邊形APEB是矩形,根據(jù)矩形的對邊相等得出PE=AB=6,BE=6,根據(jù)線段的和差得出EQ的長,根據(jù)勾股定理即可得出PQ的長;
(3)設運動時間為t秒時,點P和點Q之間的距離是10cm;由運動知,AP=3t,CQ=2t,同(2)的方法得,PE=6,EQ=16﹣3t﹣2t=16﹣5t,根據(jù)勾股定理及點P和點Q之間的距離是10cm,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t的值;
(4)k的值是不會變化,根據(jù)矩形的性質得出OC=AB=6,OA=16,從而得出C,A兩點的坐標,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直線AC的解析式為y=﹣?x+16①,設運動時間為t,故AP=3t,CQ=2t,OP=16﹣3t,從而得出P,Q兩點的坐標,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PQ解析式為y=②,聯(lián)立①②解得D點的坐標,根據(jù)雙曲線上點的坐標特點得出k是定值。
24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