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14】2013年高考政治 熱點時政問題考點挖掘 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在京舉辦素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備戰(zhàn)2014】2013年高考政治 熱點時政問題考點挖掘 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在京舉辦素材(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在京舉辦
【背景材料】
2013年6月27日,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開幕式。開幕式前,李源潮會見了出席論壇的塞拉利昂總統(tǒng)科羅馬、蘇里南總統(tǒng)鮑特塞,以及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法國、日本、美國、歐盟等外國前政要?!昂推秸搲暿俏覈e辦的首個非官方高級別平安論壇。本屆論壇主題是“世界變革中的國際平安:和平、開展、創(chuàng)新〞。歷時兩天的論壇期間,與會者圍繞國際平安趨勢、創(chuàng)新與國際平安、國際協(xié)作與國際平安、社會開展與國際平安四大議題以及中美平安關系與亞太平安、網(wǎng)絡平安的國際合作、防止核擴散及核平安等18個分組議題展開了討論。論壇主席唐家璇主持開幕式。國家副
2、主席李源潮指出,和平、開展、合作、共贏符合歷史進步潮流和各國人民共同愿望,各國應同心求和平、攜手促平安,共同應對面臨挑戰(zhàn),推進人類和平與開展事業(yè)。
【理論分析】
一、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根底,而利益對立那么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舉辦和平論壇有利于維護國家之間的共同利益,促進國家之間的合作,從而推進國際社會的和平與開展。
2.和平與開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積極舉辦和平論壇,積極發(fā)揮在國際和平事務中作用。同時,在本屆論壇上,各方圍繞“世界變革中的國際平安:和平、開展、創(chuàng)新〞這一主題展開熱烈討論,為世界和平與平安獻計獻策。這符合時代的潮
3、流,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開展。
3.我國一貫遵循?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那么。聯(lián)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平安,促進國際合作與開展。論壇已經(jīng)成為讓世界深入了解中國和平理念的一個窗口,推動中國和世界各國在和平開展、共同平安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二、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
1.矛盾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對立與統(tǒng)一是不可分割的,我們要在對立中把握統(tǒng)一。世界各國既有沖突,又有合作。中國舉辦和平論壇就是在對立中把握統(tǒng)一,這有利于國家之間求大同存小異,加強交流合作,從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繁榮與開展。
2.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聯(lián)結的。中國無論是儒家的“和而不同〞,道家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
4、子之器〞,還是墨家的“兼愛、非攻〞,無不深刻表達著中國人民對和平的珍視。舉辦和平論壇就是中國人珍視和平的表現(xiàn)。
3.事物的開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由于國家利益的不同,我國很難防止與一些國家的競爭和沖突,這是曲折性的一面,但從總體來看,中國與各國的關系是不斷向前開展的。盡管“世界和平論壇〞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起步較晚,但開局良好,前景廣闊。
??? 4.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站在最廣闊人民的立場上,符合人類社會開展的客觀規(guī)律。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強調,要摒棄零和博弈的陳舊平安觀念,樹立“和平出平安、開展出平安、合作出平安、共贏出平安〞的國際平安新理念。這表達的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
5、選擇。
【跟蹤訓練】
本屆論壇緊緊圍繞國際平安,共同討論如何通過合作推動實現(xiàn)世界持久和平。據(jù)此答復1—3題:
1.推動世界持久和平必須
①著眼于世界各國共同的國家利益 ②消除國際矛盾,實現(xiàn)和平開展?、郯l(fā)揮興旺國家在當今世界中的主導地位?、茏鹬睾途S護他國正當?shù)膰依?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和平論壇的成功舉辦
①說明國際政治新秩序已形成? ②表達了和平的開展趨勢加強 ③說明了不同國家的利益根本一致 ④有利于區(qū)域經(jīng)濟和世界經(jīng)濟的開展
A.①③???? ?? ????B.②④??? ???
6、?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3.我國舉辦和平論壇的意義是
① 深化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的交流與合作 ②有利于我國與其他國建立長期結盟友好關系 ③ 有利于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④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國際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與會外國嘉賓也紛紛表達了他們促進平安、尋求和平的理念與主張,提出了很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意見和建議。據(jù)此答復4—5題:
4.與會各國積極參與、熱烈討論,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取得有價值的成果。這說明
A.競爭和合作是國際關系的根本形式?
7、B.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和開展的重要條件
C.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根底D.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是國際社會的根本成員
5.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建設和諧世界,表達了我國
①積極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诜e極參與當前的國際競爭?、鄯钚歇毩⒆灾鞯暮推酵饨徽摺、芊e極促進世界的和平與開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在新一屆中國政府的外交理念中,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是一個高頻詞。如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中美兩國應該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是與會者關注的熱點議題。據(jù)此答復6—7題:
6.中美能否合作的關鍵因
8、素是?????????????
A.兩國的共同利益??? ??????????????????? ???????B.美國不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C.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兩國是否認同和平共處五項原那么
7.要化解中美矛盾,開展中美關系,美國首先必須
A.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外交????????????????? B.保衛(wèi)自己的生存和獨立
C.履行不干預他國內政的義務?????????? ? ????????D.平等地與他國進行交往
古往今來,中國都是一個崇尚和平的國度。追求和平是中華民族融入血液的內在精神。無論是儒家的“和而不同〞,道家的“兵者不祥之器、
9、非君子之器〞,還是墨家的“兼愛、非攻〞,無不深刻表達著中國人民對和平的珍視。據(jù)此答復8—9題:
8“和而不同〞的哲學依據(jù)是
A.對立統(tǒng)一原理????????? ?? ?????????????????B.新事物曲折中前進的原理
C.辯證否認的原理????????? ?????????????????D.量變與質變關系原理
9.上述材料說明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辯證統(tǒng)一的????? ??B.整體和局部是相互影響、相互決定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lián)結的????? D.追求真理要有一個過程
10“世界和平論壇〞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盡管起步較晚,但開局良好、前景廣闊。這說明
10、
①新事物力量是強大的,又符合人們求新求變的愿望 ②新事物符合客觀規(guī)律,具有遠大的開展前途 ③新事物是后來出現(xiàn)的事物 ④新事物的開展途徑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11.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開幕致辭中強調,要摒棄零和博弈的陳舊平安觀念,樹立“和平出平安、開展出平安、合作出平安、共贏出平安〞的國際平安新理念。這從哲學上啟示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
A.積極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B.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
C.從整體著眼,樹立全局觀念?????????????? D.發(fā)
11、揮主觀能動性
12.樹立國際平安新理念,從價值觀上說明
①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②正確的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開展 ?③先進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 ④正確價值觀對認識和改造世界活動起指導作用
A.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 D.①④
13.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午餐會上演講時候指出:“中國的外交應當緊緊抓住開展這把解決世界諸多問題的鑰匙,更加突出互利共贏,促進共同開展。加強同世界各國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和政策協(xié)調,不斷擴大同有關國家的優(yōu)勢互補和互惠合作,大力推進貿
12、易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進程。〞
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有關知識,分析評價上述材料。
【參考答案】
1.C? 2.B? 3.C? 4.C? 5.D? 6.A? 7.C? 8.A? 9.C? 10.D? 11.A? 12.A?
13.(1)主要矛盾原理,要求我們處理問題首先要抓重點和關鍵。在諸多的國際平安問題中,中國的外交應當緊緊抓住開展這把解決世界諸多問題的鑰匙。(2)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和變化開展的,要求我們用聯(lián)系、開展的觀點看問題。面對挑戰(zhàn),世界各國需要凝聚合作力量,突出互利共贏,促進共同開展。(3)事物是整體和局部的統(tǒng)一,局部功能影響整體功能的發(fā)揮,要求重視局部的作用和局部的力量。中國要加強同世界各國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和政策協(xié)調,不斷擴大同有關國家的優(yōu)勢互補和互惠合作,為世界的和平開展作出新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