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史 名詞解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古代文學史 名詞解釋(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古代文學史 名詞解釋
初唐四杰:
指初唐詩壇上的四位詩人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他們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滿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積著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氣。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有著共同的追求: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詩中始見壯大的氣勢,具有一種慷慨悲涼的感人力量。
上官體
初唐詩人上官儀,作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即重視詩歌的形式技巧、追求聲辭之美,代表了當時宮廷詩的最高水平,時人稱其詩為“上官體”。
大歷十才子
唐大歷時期的十位詩人,《新唐書》載為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峒、耿湋、夏侯審。歌頌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基本主題。也有反映真實
2、的作品。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xiāng)情旅思等,語詞優(yōu)美,音律協(xié)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偏重詩歌形式技巧。
格律歸整、字句精工也是他們作品中最明顯的特點。他們的作品體裁多用近體格律,很少能見到樂府歌行體。警句名聯在十才子的詩中俯拾皆是,說明他們均有較深的功底,所以時有驚人之筆。不過有時也不免顯露出雕琢的痕跡,從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雖有警句而全篇欠佳,這也是那個時代的風氣使然。
韓孟詩派(奇險詩派)
中唐貞元、元和時期,以韓愈、孟郊為核心的一群詩人,在理論上提出“不平則鳴”之說,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積極創(chuàng)新,追求雄奇怪異之美,后人稱之為韓孟詩派。
元白詩派(通俗詩派)
中
3、唐時期,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的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詩歌的諷諭作用,后人稱之為元白詩派。
新樂府:
即新題樂府,和漢魏樂府相對而言,確切的講新樂府就是用新題反映時事的樂府詩。元稹、白居易是其代表。
新樂府詩
中唐以后出現的一種樂府詩。宋朝的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說:“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于聲,故曰新樂府也。”它是由杜甫開創(chuàng),元稹、白居易大力提倡并創(chuàng)作,發(fā)揚光大而成的一種樂府體詩。其特點是“即事名篇,無所傍依”,只繼承“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民間樂府的精神,自創(chuàng)新題新意而不入樂。如,杜甫的《三吏》、《三別》和白居易的《賣炭翁》。
山
4、水田園詩派:
指以山水自然物色為主要表現對象或借景寫情的詩歌流派,它開創(chuàng)于南朝謝靈運,盛唐時期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人將這一題材的創(chuàng)作推向高峰。
邊塞詩派:
盛唐時期出現的以邊塞景物、邊塞戰(zhàn)爭、邊塞生活和詩人的獨特感受為描寫對象的一個詩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李頎等。高適、岑參成就最高,因而又稱“高岑詩派”,把中國文學史上的邊塞詩創(chuàng)作推向了高峰,影響極大。
陳子昂《感遇》
初唐詩人,對唐詩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的,他的詩歌內容有:
①.他是一個政治色彩很濃的詩人,借《感遇》來恢復風雅比興美刺的興寄傳統(tǒng),使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強
5、烈的思想性和干預現實的作用。
②.一部分詩歌抒懷言志之作,將匡時濟世的人生抱負化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揚壯大的感情氣勢。
感遇共38首。
王孟
王維與孟浩然并稱為“王孟”。王維、孟浩然雖都盛唐田園山水詩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們生活環(huán)境和性格氣質的不同,在詩的寫法和藝術風格方面是有區(qū)別的。
王維山水田園詩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寧靜之美,詩歌寧靜優(yōu)美而神韻飄渺。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更貼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寫帶有即興而發(fā)、不假雕琢的特點,詩語自然純凈,似比王維的詩更顯淳樸,詩歌呈現出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境界。如《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王維的山居歌詠擅長與表現空山的寧靜之美,而孟浩
6、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則表現了山水的純凈之美,語言清省。
文章四友
在初唐詩壇上,有四個人被時人稱為"文章四友",他們是:崔融、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四人的作品風格較接近,內容不外歌功頌德、宮苑游宴,但在他們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卻有時透露了詩歌變革的消息,有的還對詩歌體制的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從高宗后期起,即以詩文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審言成就最高,蘇味道和李嶠又以蘇李并稱。
沉郁頓挫
是對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風格特征的概括,所謂沉郁,指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指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復低回。
高岑
盛唐詩人高適和岑參的合稱,為盛唐邊塞詩歌代表詩人的專稱。
7、高適、岑參的詩以“悲壯為宗”。他們都積極進取,但長期功名失意。一再出塞謀求報國立功,對仕途坎坷和邊塞生活有著深刻體驗。所作主要以邊塞戰(zhàn)爭、塞上風光和仕途艱難為題材,善于運用七言古詩等體裁,表現報國安邊、治國安民的壯志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或抒發(fā)懷才不遇、功業(yè)無成的悲憤。其詩意氣豪邁,情辭慷慨,奇偶相生,手法多樣。這是他們共同的地方。
由于生活經歷、個性、文學思想和淵源等差異,高適、岑參的詩又有重要區(qū)別。高適善于反映戰(zhàn)士和農民的疾苦,暴露現實,筆調嚴謹,直抒胸臆,以常語感人;岑參擅長謳歌勝利,描繪奇境,抒發(fā)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語動人。
高、岑邊塞詩成就最高。近人以“高岑”并稱往往是因其邊塞詩。同
8、時,唐代邊塞詩派也被稱為“高岑詩派”。
七絕圣手
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游,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如《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笨畤@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采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yōu)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
9、漸》同樣為千古名作。
小李杜
“小李杜”指晚唐詩人李商隱和杜牧。清吳錫麒《杜樊川集注序》:“義山、牧之,世亦以‘李杜’并稱。”為了和盛唐李杜相區(qū)別,人們習慣地稱李白、杜甫為大“李杜”,稱李商隱、杜牧為小“李杜”。《新唐書。杜牧傳》說:“牧于詩,情致豪放,人號為小杜,以別杜甫云?!毙±疃挪⒎Q,主要因為他們當時的詩名大致相當,其實二者詩歌風格并不一致。
溫李
晚唐詩人溫庭筠和李商隱的并稱。他們的詩歌風格都承受六朝余習,色彩明麗,筆調柔婉,故有此并稱。溫李詩風在晚唐詩壇上有很大影響,還為宋以后婉約詞派開了先河。
溫庭筠與李商隱的作風、成就并不完全一樣。李商隱詩在諷喻時政和寄情深婉方
10、面,超過了溫庭筠,但用典過多,命意晦澀之病,又甚于溫詩。
吳中四士
吳中四士,則是以地域相同來稱謂同一時期的四位詩人的,他們都是江浙一帶的人, 古時這一帶屬吳郡。他們分別是:賀知章、張旭、張若虛、包融。四人因此被后人稱為"吳中四士"。他們的詩歌都寫得清新婉麗,自成風格。除包融外,都有名詩傳世。
沈宋
"沈宋"是指初唐詩人沈佺期同宋之問的并稱。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律詩形式方面所做的貢獻。他們的五七言近體詩歌作品標志著五七言律體的定型。沈宋都曾為宮廷詩人,所作律詩多為應制奉和之作,內容雖無甚可取,但詞采精麗,且數量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詩的粘對規(guī)律逐漸為一般詩人所遵守,
11、影響甚大,為近體詩的建立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元和體
有廣狹二義:廣義指唐憲宗元和以來各種新體詩文。認為元和以后流行的新的文風、詩風,是由韓愈等元和時的著名作家開創(chuàng)的,所以總稱之為元和體。狹義是指元稹、白居易詩中的次韻相酬的長篇排律和包括艷體在內的流連光景的中短篇雜體詩。代表作家:韓愈、元稹、白居易。
近體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中國唐代形成的講究平仄、對仗和葉韻的格律詩體。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近體詩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詩體,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無題詩:(1)李商隱用無題為名的愛情詩,稱無題詩。無題詩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
(2)無題詩的范圍,一般認為是整理抒寫不原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詩篇。包括以《無題》為題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為題“準無題”近三十首。主要包括兩種,即寄托說和愛情說。
友情提示:部分文檔來自網絡整理,供您參考!文檔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