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專題練26 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歷史專題練26 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含解析(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精品資料
………………………………………………
………………………………………………
基礎組 時間:30分鐘
(共4題,每題15分,共60分)
1.[2016·衡水二中周測]材料一 下圖為1941年流傳于美國的海報《美國,睜開你的眼》。畫面中只有一個人的頭部特寫,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寫著“一切照舊”,而畫面背景中象征著法西斯的烏云已籠罩在了他的頭上。
材料二 1942年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兵役法修正法案》,廢止了其中關于禁止派兵赴西半球以外的規(guī)定。到戰(zhàn)爭結束,美國陸軍人數由戰(zhàn)前的500萬增加到1000萬;海軍由
2、不足50萬人增加到460萬人,擁有的各類艦只由幾千艘增加到91000艘,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陸軍航空隊服役人數由30萬增加到230萬,作戰(zhàn)飛機由1500架增加到70000架。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該海報在美國流傳的背景。(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征兵政策變化的原因及影響。(9分)
答案 (1)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美國面臨法西斯戰(zhàn)爭的威脅;美國國內“孤立主義”傾向嚴重,對戰(zhàn)爭威脅無動于衷。
(2)原因: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卷入二戰(zhàn);《聯合國家宣言》發(fā)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影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增強;加速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為戰(zhàn)后美國
3、爭奪世界霸權奠定基礎。
解析 第(1)問,由材料中的時間信息可知二戰(zhàn)已經全面爆發(fā),從材料一中的信息看,此時的美國面臨著法西斯的威脅,但其并未意識到危險,聯系此時美國對外政策的特點回答。第(2)問,結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的相關知識回答“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從美國參戰(zhàn)對二戰(zhàn)及二戰(zhàn)后爭奪世界霸權的影響角度回答。
2.[2016·棗強中學仿真]材料一 二戰(zhàn)后,以矜持著稱的德國人,甚至會在田野里與野狗爭奪一塊發(fā)霉的馬鈴薯。通往農村的火車車廂外,常常扒滿了前去覓食的逃票乘客。由于貨幣作用降低,買東西必須使用購貨證,香煙成了搶手貨,往往成為物物交換中的計量單位和不等值物品交換中的“找頭”。不少國家,尤其是
4、周邊國家,對德國充滿敵意,視其為不可救藥者。而煤的供應停止,沒有電,使得許多企業(yè)、工廠、學校以及其他國家設施被迫臨時關門。德國進入真正的冬天。
——摘編自《德國的災難》
材料二 歐根·科貢的《黨衛(wèi)隊國家》一書,條理清楚地向讀者揭示了黨衛(wèi)隊的真相;雅斯貝斯的《罪責問題》一書,提出每個德國人都有道德罪行和抽象罪行,都應該進行深刻反思。聯邦德國成立后,阿登納以政府總理的身份呼吁“德國人民有責任作道德和物質上的補償”。1970年,時任總理的勃蘭特向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下跪,更是把懺悔文化推到了頂點。戰(zhàn)后初期,各地的小劇場、歌舞廳、報告廳等就開始涌現,僅柏林一地就有2000多個,大多沒有暖氣,饑腸
5、轆轆的參與者在寒冷中聽報告、看演出,樂在其中。同時法蘭克福取代萊比錫成為國家圖書出版中心,各地圖書館大增,短期內數量就翻了一番。
——摘編自《戰(zhàn)后德國經濟復興的原因》
(1)依據材料一,如何理解“德國進入真正的冬天”。(10分)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人類應該如何避免戰(zhàn)爭再次發(fā)生。(5分)
答案 (1)物資短缺;道德下滑;經濟秩序混亂;周邊國家敵視情緒嚴重;能源短缺,企業(yè)停產等。
(2)深刻反思戰(zhàn)爭;主動承擔戰(zhàn)爭責任;擺脫狹隘民族主義;建立和平友善的民族文化;采取和平協商手段解決國際爭端。(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解析 第(1)問,由材料信息可知,二戰(zhàn)后,德國物資奇缺,經濟蕭
6、條,周邊國家對其充滿敵意,能源缺乏、企業(yè)停產等,據此回答。第(2)問,由材料二信息可知,戰(zhàn)后德國有識之士對戰(zhàn)爭進行了深刻反思,聯邦德國政府主動承擔戰(zhàn)爭責任,據此并結合戰(zhàn)后德國為反思戰(zhàn)爭進行的努力以及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等知識回答。
3.[2016·衡水二中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日本在中韓兩國,英國在中國擁有特殊的利益,各自的利益在受到侵害時,將采取必要的措施。
(2)日英雙方為了保護以上的利益而和第三國開戰(zhàn)的時候,另一國將保持中立。
(3)在上述情況下,如果交戰(zhàn)中的第三國和其他一國或數國結成同盟進行參戰(zhàn)的話,日英將協同作戰(zhàn),媾和也將根據同盟國相互間的協議進行。
——摘
7、編自第一次英日同盟協約
材料二 在1921年召開的英帝國會議上,就英日同盟是否續(xù)約問題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對此,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說中表示:“日本是英國的舊友,在20年的同盟中,雙方甚有所益。當今英美關系極為和諧,我認為首先應該增強與美國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維持同日本的親善與合作?!?
(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二中“在20年的同盟中,雙方甚有所益”的理解。(6分)
(2)據材料二指出勞合·喬治對待美國、日本的態(tài)度,并結合國際背景分析原因。(9分)
答案 (1)英國利用日本在遠東牽制俄國,保障其在中國的利益;日本則借助英國力量加大在遠東(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擴張。
8、
(2)態(tài)度:首先與美合作,也不放棄與日結盟。
原因:一戰(zhàn)后,英國實力削弱,對美國有經濟依賴;美國實力上升,極力擴大在遠東的勢力;英國需要與日本合作抵制美國在遠東的擴張。
解析 第(1)問,依據材料信息“日本在中韓兩國,英國在中國擁有特殊的利益”并結合英日同盟對英、日兩國的影響來回答。第(2)問,依據材料信息“首先應該增強與美國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維持同日本的親善與合作”得出態(tài)度;原因結合當時英、美、日三國的實力變化和三國之間的關系作答。
4.[2016·武邑中學熱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盡管作為普遍裁軍一個部分的禁用核武器的協議并不提供最后解決的辦法,但它還是適合某些重
9、要的目的?!紫龋瑬|西方之間的任何協議,就消除緊張局勢來說都是有益的。其次,銷毀熱核武器,如果雙方都有誠意去這樣做了的,就會減輕對珍珠港式突然襲擊的那種恐懼。
——《羅素—愛因斯坦宣言》(1955年7月)
材料二 幾個世紀以來,許多偉人運用各種道德觀念來分析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非常奇怪的是……世界上數以百萬的人們似乎在探索那些新的倫理上的指導方針,好像他們過去從來沒用過,或者舊的已經沒有用了……在各個地方,人們現在正在新的恐懼的陰影下生活。因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種種后果現在更加顯而易見?!翢o疑問,我們正處于動蕩的時代,我們需要一種倫理,一種得以生存的倫理。
(1)概括材
10、料一的觀點。(不得照抄原文)(6分)
(2)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戰(zhàn)以來,核戰(zhàn)爭沒有爆發(fā)的主要原因。(9分)
答案 (1)觀點:東西方簽署協議,禁用核武器,反對核戰(zhàn)爭,維護世界和平。
(2)日本遭受原子彈襲擊的慘狀;雅爾塔體系下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勢均力敵;有識之士探索防止核戰(zhàn)的途徑,如呼吁新的倫理道德的創(chuàng)立;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監(jiān)督;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政治多極化趨勢的發(fā)展;人類共同利益的出現等。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第(1)問根據材料一中的關鍵信息“禁用核武器”“銷毀熱核武器”可知是防止核擴散,反對核戰(zhàn)爭。第(2)
11、問“原因”根據材料一、二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反核人士的積極奔走、核戰(zhàn)爭的教訓以及當今的經濟發(fā)展等角度考慮。
能力組 時間:30分鐘
(共4題,每題15分,共60分)
5.[2016·衡水二中期中]材料 20世紀初,民族主義已發(fā)展成為一種威脅歐洲安全的運動,其中有大塞爾維亞運動、泛斯拉夫運動、泛日耳曼運動、法國復仇運動及青年土耳其黨革命?!瓪W洲因而分裂成兩大敵對集團,地區(qū)事件演變成國際糾紛。1919年9月11日,美國威爾遜總統(tǒng)在圣路易發(fā)表演說:一戰(zhàn)“是一場商業(yè)和工業(yè)的戰(zhàn)爭,而不是一場政治戰(zhàn)爭”。
中國之所以參加“一戰(zhàn)”,是因為晚清以來,中國日益邊緣化,精英們在新的國際體系下尋求國家認
12、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為中國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歷史機遇——若中國加入一方成為戰(zhàn)勝國,必然有資格參加戰(zhàn)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會,挽回半個世紀以來喪失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一戰(zhàn)對中國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并隨著歷史進程的發(fā)展逐漸凸顯。中國戰(zhàn)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對西方的失望情緒日增,轉而效仿剛剛爆發(fā)了十月革命的俄國。以俄為師,繼續(xù)尋求國際化,幾乎影響了后來中國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編自《一戰(zhàn)全史》《中國與大戰(zhàn)》等
(1)根據材料,從原因方面,指出歐洲國家發(fā)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中國參戰(zhàn)的相似之處,并說明不同點。(10分)
(2)有學者說,一戰(zhàn)是20世紀中國的一個轉折點。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
13、,從社會思潮方面歸納這場戰(zhàn)爭對中國產生的重大影響。(5分)
答案 (1)相似之處:民族主義推動。
不同點:歐洲國家發(fā)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因于極端民族主義的泛濫、爭奪世界市場和世界殖民霸權的矛盾激化。中國參戰(zhàn)因于半殖民地國家的地位和社會精英的推動。
(2)社會精英對西方制度失望;向歐美學習的政治思潮逐漸被以俄為師取代;馬列主義在中國傳播開來。(若答出“新文化運動全盤西化的宣揚被中西文化互補的觀念所替代”同等給分)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中“20世紀初,民族主義已發(fā)展成為一種威脅歐洲安全的運動”和“必然有資格參加戰(zhàn)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會,挽回半個世紀以來喪失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等
14、信息概括回答。第二小問,結合歐洲國家和中國參加一戰(zhàn)的目的、結果等回答。第(2)問,從材料中的時間信息入手,聯系一戰(zhàn)后中國社會思潮的變化,從社會精英態(tài)度的轉變、以俄為師和先進思想傳播等方面回答。
6.[2016·棗強中學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 聯盟會員國如有不顧本約……所規(guī)定而從事戰(zhàn)爭者,則據此事實,應視為對于聯盟所有其他會員國有戰(zhàn)爭行為。其他會員國應即與之斷絕各種商業(yè)上或財政上之關系,禁止其人民與破壞盟約國人民之各種往來,并阻止其他任何……聯盟會員國或非會員國之人民與該國人民之財政上、商業(yè)上或個人之往來。
——《國際聯盟盟約》
從1934年開始,意大利軍隊不斷在索馬里與埃
15、塞俄比亞邊境挑釁,導致流血沖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亞向國際聯盟理事會提出控訴?!?0月7日,國聯宣布意大利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對意大利進行經濟和財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沒有包括石油?!骼锬釋οL乩照f:“如果國際聯盟把對意大利的經濟制裁擴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亞?!?
——馬世力《世界史綱》
(1)據材料,概括國際聯盟提出的維護世界和平的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全面評價國際聯盟的作用。(9分)
(2)試從成員國構成的角度,說明聯合國為何更具“普遍性、廣泛性”。(6分)
答案 (1)原則:集體安全;經濟制裁。評價:國聯雖對維護和平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從
16、國聯對意大利入侵行為的“制裁”有名無實來看,國聯未能有效地遏制侵略,維護和平;國聯受到英法等大國的操縱,成為其推行綏靖政策的工具。
(2)聯合國成員國多;世界主要大國都參加了聯合國;國際聯盟主要被少數西方大國控制,在聯合國中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則成為一支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解析 本題第(1)問第一小問關鍵是注意點出維護世界和平的原則;第二小問“評價”注意兩個角度,既要看到積極方面,又要看到消極方面。第(2)問關鍵是從題干中提及的成員國構成角度回答。
7.[2016·衡水二中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破壞和平罪、普通戰(zhàn)爭罪和違反人道罪對日本甲級戰(zhàn)犯提起公訴。
17、但近年來,日本右翼分子公然拿“東京審判”開刀,為日本戰(zhàn)犯翻案。
說法一 “事后立法”說
侵華分子田中正明散布“東京審判是無效的”。他在1986年稱,東京審判是“按國際法和習慣法中都沒有的‘破壞和平罪’及‘違反人道罪’等事后法進行的”,“是無視無法則無罪,無法則無懲的暴舉”。
說法二 “侵略定義未定”說
田中正明在1986年發(fā)表題為《東京審判史觀的虛實與毒害》一文。文中說:“東條和其他人在東京審判中錯誤地受到審判……連侵略戰(zhàn)爭的定義都沒有,是否構成犯罪尚屬未定,但卻把東條等人作為侵略者審判?!彼€稱,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承認自己是侵略”,“侵略定義可由各國自行解釋”。
日本國際法學會所
18、編《國際法辭典》中指出:“侵略,通常是指一國為實現對別國的要求而試圖以使用武力的手段來達到改變事態(tài)的目的的行為?!?
——摘編自《警惕日本——昨日的侵略與今日的擴張》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上述兩種說法分別加以批駁。(15分)
答案 批駁“事后立法”說:東京審判是有國際法依據的,1928年簽署的《非戰(zhàn)公約》明確規(guī)定“廢棄戰(zhàn)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這在國際法上奠定了“侵略戰(zhàn)爭就是犯罪”的法律基礎;日本是該公約的簽署國之一,對此是認可的。批駁“侵略定義未定”說:根據日本《國際法辭典》對侵略的定義,日本為占領中國而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正是一國為實現對別國要求而使用武力的行為,并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
19、的損失和傷害,是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
解析 對第一種說法的批駁可聯系1928年日本參與簽署的《非戰(zhàn)公約》的內容回答。對第二種說法的批駁,可結合日本《國際法辭典》對侵略的定義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事實回答。
8.[2016·武邑中學猜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太平洋地區(qū)的非共產黨國家正在實施的政治經濟方略是非常有希望的。我們將幫助他們實施。我們將信守條約的承諾。就我們在亞洲的地位而言,我們要極力避免亞洲國家過分依賴我們,希望由亞洲國家自己來承擔國內安全和軍事防務責任,除非存在某個核大國的威脅。
——1969年7月25日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關島談話
材料二 2009年7月22日,美國國務
20、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參加東盟外長擴大會議談到美國“重返亞洲”時說:“美國回到東南亞了。奧巴馬總統(tǒng)和我都相信,本地區(qū)對全球的進步、和平和繁榮至關重要。我們希望,就我們所面對的廣泛挑戰(zhàn)——從地區(qū)和全球安全到經濟危機到人權和氣候變化——與東盟伙伴全面接觸?!?
(1)關島談話是美國戰(zhàn)后亞洲戰(zhàn)略的一次重大調整。據材料一指出尼克松總統(tǒng)關島談話的核心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尼克松總統(tǒng)關島談話的背景。(8分)
(2)依據材料一、二,指出美國的亞洲政策發(fā)生的變化及影響這一變化的因素。(7分)
答案 (1)內容:在亞洲實行戰(zhàn)略收縮。背景:美國實力削弱;西歐、日本經濟實力增強,與美國三足鼎立;侵越戰(zhàn)爭陷入泥潭。
(2)變化:由戰(zhàn)略收縮到重返亞洲。因素: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中國影響力的增強;亞太地區(qū)經濟活力增強。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由材料“極力避免亞洲國家過分依賴我們”“由亞洲國家自己來承擔國內安全和軍事防務責任”可得出美國對亞洲實行戰(zhàn)略收縮;第二小問結合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在第(1)問答案的基礎上并結合材料二中的“美國回到東南亞了”即可得出;第二小問結合兩極格局解體后的世界形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