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高考歷史 專題十四 第39講 歐洲啟蒙運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3年高考】高考歷史 專題十四 第39講 歐洲啟蒙運動(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精品資料
第39講 歐洲啟蒙運動
A組
1.(2013江蘇單科,15,3分)某學者評價啟蒙運動說:“‘進步’實際上已經成為哲學家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他們堅信自然科學將會讓人類更有力地支配整個世界,而人類理性則引領每個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個繁榮、公正、平等的社會?!币乃氡磉_的深層含義是( )
A.理性思考引領社會進步
B.哲學意識支配世界繁榮
C.近代科學追求王權公平
D.啟蒙運動倡導階級平等
2.(2013山東基本能力,56,1分)法國史學家托克維爾在論述法國大革命時曾指出:“人們應當預見,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體事
2、件引導,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則和普遍的理論所引導?!薄俺橄蟮脑瓌t和普遍的理論”主要是指( )
A.君權神授思想 B.基督教思想
C.啟蒙思想 D.馬克思主義
3.(2012福建文綜,20,4分)法國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謠唱道:“把高個兒截短,把矮個兒拉長……”這種呼聲化為圖景就成了右圖所示漫畫,它表達的政治理念是( )
A.平等 B.自由
C.人權 D.博愛
4.(2012江蘇單科,13,3分)“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權威,不管這種權威是什么樣的。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酝囊磺猩鐣问胶蛧倚问?/p>
3、、一切傳統(tǒng)觀念,都被當做不合理的東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們”為西方近代思想發(fā)展過程中同一時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亞 C.馬丁·路德 D.伏爾泰
5.(2013大綱全國,37,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鳩(1689—1755)曾任波爾多市法院院長,后遍游歐洲,考察各國制度,潛心著述。他認為,專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權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個人一時的與反復無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專制君王依靠唯上是從的官吏做爪牙,借助龐大軍隊和嚴峻刑罰進行統(tǒng)治,可任意征收重稅、沒收個人財產。在此制度下,“人的命運與牲畜別無二致,只有
4、本能、服從與懲罰”。
——摘編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鳩傳》
材料二 嚴復(1854—1921)曾到英國留學,后在北洋水師學堂任職,意欲培養(yǎng)人才建設強大海軍。但官場腐朽,使他認識到辦理海軍教育無法施展政治抱負。1895年前后,嚴復深為民族前途擔憂,陸續(xù)發(fā)表文章,翻譯西方著作,評論史事與時政,鼓吹學習西方民主。
嚴復尖銳批判中國專制政體:“國君則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為法所拘”“不獨國主君上之權為無限也,乃至尋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實皆兼三權(刑、憲、政)而領之”,故無公正可言。他主張“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設議院于京師,而今天下郡縣各公舉其守宰”。他認為“吾國今處之形
5、,則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異族之侵橫,求有立于天地之間,斯真刻不容緩之事。故所急者,乃國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張通過鼓民力、新民德、開民智,逐步使國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編自王栻主編《嚴復集》
(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孟德斯鳩、嚴復反專制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與個人原因。(20分)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嚴復的主張在哪些方面與孟德斯鳩相同,有何主要差異。(12分)
B組
1.(2013天津文綜,3,4分)孟德斯鳩認為,共和政體是全體人民或僅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權力的政體;君主政體是由單獨一個人遵照
6、固定的和確立了的法律執(zhí)政;專制政體是按一個人的意志行使權力。他主張實行的政體是( )
A.民主共和 B.貴族共和 C.君主立憲 D.君主專制
2.(2012山東文綜,15,4分)“興起于18世紀初的美國文化,實乃啟蒙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撞擊融合后的產物。兩項運動有個共通之處——而這正是美式思維模式的根本?!边@里“美式思維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權威,強調個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視法制
C.崇尚理性,強調個人自由 D.反抗權威,重視法制
3.(2012浙江文綜,12,4分)東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傾向哲理思辨,有的傾向實際功利。其
7、中貫穿著講求實際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學派的訴求 ②王陽明心學的主旨
③智者學派的主張 ④百科全書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2安徽文綜,37,2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歐洲文藝復興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鄉(xiāng)在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在法國,決非偶然,它們顯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與制度的變遷》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義者阿爾貝蒂認為,財富的日益增長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家庭應當修建和裝飾自己的房子,擁有珍貴的書籍和健壯的馬匹。加爾文認為基督教學說必須
8、適應經濟生活的需要,每一個基督徒都可以通過自己在現(xiàn)世的勤奮勞作與成功來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啟蒙運動時期,法國有學者認為,經濟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則,那就是供給與需求。當政府對經濟行為干預最小之時,這些法則運行得最好。
——摘編自裔昭印主編《世界文化史》(增訂版)
材料三 當物質活動作為基礎性的東西決定精神與制度發(fā)展的同時,后者也通過影響物質活動的目的性和傾向性來制約物質活動,使物質生產方式服從精神(或文化觀念)的引導。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與制度的變遷》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分別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觀點及其共同精神。(14分)
9、
(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論證材料三闡述的觀點。(12分)
A組
1.A 題干中的哲學家即啟蒙思想家。他們認為人類通過自然科學支配整個世界,B錯;近代科學追求的是自由平等,而不是王權公平,C錯;“階級平等”在啟蒙運動中并未提及,因為資本主義私有制決定了階級之間的不平等,D錯;題干后半部分陳述了理性引領社會進步的思想,故A正確。
2.C 歐洲啟蒙運動宣揚主權在民、社會契約等思想,為法國大革命的爆發(fā)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故此題干中的“抽象的原則和普遍的理論”主要指啟蒙
10、思想。
3.A 本題考查對啟蒙思想主張的理解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題干歌謠及漫畫反映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根據(jù)題干中“把高個兒截短,把矮個兒拉長”并觀察漫畫中所反映的現(xiàn)象,可知法國大革命期間啟蒙思想的平等政治理念得以體現(xiàn),故A項符合題意。自由、人權、博愛與題干歌謠和漫畫表達的寓意不一致,故排除B、C、D三項。
4.D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及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解讀題干材料信息,理解其內涵。從材料看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權威和挑戰(zhàn)教會權威以及反對封建等級、封建特權等,這符合啟蒙運動代表人物的主張,故選D。A、B是文藝復興時
11、期的代表人物,C是宗教改革時期的代表人物。
5.答案 (1)孟:歐洲啟蒙運動興起,英國已建立君主立憲制,法國專制制度日趨腐朽,資本主義發(fā)展,社會矛盾尖銳;廣泛的調查與比較研究,英國經驗的參照,有政治法律實踐經驗。(11分)
嚴:西方入侵加劇,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封建制度沒落,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清末改革,民主革命興起;受過系統(tǒng)西學教育,立志救國。(9分)
(2)相同:將君主置法律之下;自由、民主;建立議會制度;實行三權分立;開啟民智。(9分)
差異:認為當時國家的獨立自由高于個體自由。(3分)
解析 第(1)問首先要明確二人生活的年代,然后分別概括當時歐洲與中國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基本狀
12、況?!皞€人原因”要根據(jù)材料中二人的生活經歷進行分析。第(2)問為比較題,其相同點要從材料中尋找二人思想的相似或相通之處,然后加以歸納總結。其主要差異要從材料二中提取關鍵信息,并結合當時中國面臨的民族危機綜合分析。當時法國并未出現(xiàn)民族危機,故孟德斯鳩不強調國家的獨立自由;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故嚴復提出“故所急者,乃國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B組
1.C 孟德斯鳩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他認為國家的權力應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國王只能行使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應當分屬議會和法院。結合材料中的“君主政體是由單獨一個人遵照固定的和確立了的法律執(zhí)政”等信息,可知他主張實
13、行君主立憲政體。
2.A 本題考查啟蒙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對美國歷史的影響,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撞擊融合”“共通之處”等信息。啟蒙運動主要反對專制王權和宗教神權,倡導自由與平等。宗教改革反對教皇的權威,倡導信仰自由,兩者的共通之處是反抗權威,強調個人自由,A項正確。B、C、D三項中的“理性”“法制”不屬于宗教改革的內容。
3.A 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辨析歷史事物的能力。墨家學派代表小生產者的利益,其學說講求實際功利,故①正確。王陽明的心學講求“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屬于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不講求實際功利,故②錯誤。智者學派追求功利,忽視道德,故③正確。百科全
14、書派追求科學與理性,并不主張追求實際功利,故④錯誤。據(jù)上述分析可知A項正確。
4.答案 (1)意大利最早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古典文化遺存豐厚;德意志處于四分五裂狀態(tài),羅馬教廷的精神控制與經濟掠奪;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程度較高,典型的君主專制激起了資產階級的強烈反抗。鼓勵追求財富;主張適應現(xiàn)世生活,提倡個人奮斗;反對政府干預經濟。人文主義。
(2)能結合材料和史實,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
得分
觀點
論證
表述
第一等
9~12分
論點正確能辯證認識問題
史實準確史論結合密切
思路清晰
表達確切
第二等
5~8分
論點基本正確認識不夠全面
史實基本準確史論結合不夠密
15、切
有基本思路表達不夠確切
第三等
0~4分
論點不準確
認識模糊
未能結合史實僅列舉部分史實
缺乏條理性表達欠通順
解析 本題以西方思想的變化為切入點,考查近代人文主義精神發(fā)展的條件及評價,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論證、評述歷史問題的能力。題目難度適中,開放性強。解答此題的關鍵是依據(jù)材料提取觀點,遷移所學知識,分析歸納、概括論證。
第(1)問第一小問緊扣“社會歷史條件”,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發(fā)生的經濟、政治條件等方面說明;第二小問根據(jù)“財富的日益增長”“在現(xiàn)世的勤奮勞作”“對經濟行為干預最小”等關鍵信息,回憶近代西方人文主義的精神內涵,歸納基本觀點及其共同精神。
第(2)問,解答時首先要準確理解材料三所闡述的觀點,即確立論點,然后再運用相關史實對論點進行論證。闡述論點時要能辯證認識問題,既要看到“物質活動”“決定精神與制度發(fā)展”,又要看到精神與制度的發(fā)展對物質活動的反作用。論證時運用的史實要準確,并緊扣論點,切忌只有史實沒有結論,或只有結論而缺乏史實支撐。表述時要注意邏輯嚴密,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