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回收論文垃圾回收論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垃圾分類回收論文垃圾回收論文(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談小學生分類投放\回收垃圾的習慣養(yǎng)成
[摘要 ]環(huán)境保護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教師、家長應注重孩子的道德認知,注重引導孩子參與“給垃圾找家”的實踐體驗活動,指導孩子體驗將可回收垃圾送往廢品收購站,提高用廢品換錢的活動樂趣,讓孩子在生活中養(yǎng)成分類投放、回收垃圾的文明習慣。
[關鍵詞 ]環(huán)境保護 垃圾處理 習慣養(yǎng)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珍惜資源、減少污染等環(huán)境保護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人們若能正確地將垃圾分類投放,回收、加工再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資源就能得到有效節(jié)約,自然環(huán)境就能得到保護,家園會更加美化。正確分類投放、回收、加工再利用垃圾是件既環(huán)保又能產生經濟效益的大事,是創(chuàng)建環(huán)境
2、友好型和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重要標志。
但令人惋惜的是現在多數人垃圾分類投放、回收再利用的意識淡薄,不會“扔”垃圾,不知道垃圾應怎樣從源頭開始分類投放,導致垃圾隨意丟棄于地上,混雜積存于垃圾桶,分類垃圾桶形同虛設。殊不知被處理掉的垃圾中蘊含著大量可回收循環(huán)利用的資源,收之或毀之則在于人們的一個舉動。因此廣泛宣傳、普及垃圾分類投放、回收再利用的環(huán)保知識,增強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的環(huán)保、節(jié)約、理財意識,改變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勢在必行。垃圾分類投放、回收習慣養(yǎng)成應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yǎng)。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方法至關重要。教孩子認識垃圾,學會分類“扔”垃圾、回
3、收垃圾,變廢為寶。我們要以孩子為本,將垃圾分類投放、回收習慣養(yǎng)成教育融入小學生品德教育之中,回歸到小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堅持家校合一、知行統(tǒng)一。引導學生在道德認知的基礎上積極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引導、幫助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環(huán)保理念、節(jié)約理念、勞動理念、理財理念根植于孩子的心靈,自覺養(yǎng)成終身受益的文明習慣,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教師、家長應注重孩子的道德認知
教孩子認知什么是垃圾,怎樣正確分類投放、回收再利用等基本常識,增強環(huán)保、節(jié)約意識。讓他們通過品德課、班隊活動、課后實踐活動等啟蒙養(yǎng)成教育。垃圾若能得到正確分類投放、回收、加工再利用,所產生的經濟效益
4、不可估量。垃圾可分為兩大類: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指的是經過加工還可以再循環(huán)利用的廢物。主要包括紙類:未嚴重污染的家用紙和其他紙制品等,塑料類:廢容器塑料,包裝塑料等;金屬類:各種類別廢金屬制品;玻璃類:廢碎的有色和無色玻璃制品;織物類:舊紡織衣物和紡織制品;電子垃圾:各種廢舊電器等。不可回收垃圾指的是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見的又分為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不易分解的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二、注重引導、組織孩子參與“給垃圾找家”的實踐體驗活動
教孩子認識投放各類垃圾的垃圾桶,學習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方法。告知孩子在社區(qū)、校園、公共場所一般并列擺放著一對垃圾桶,桶上標有
5、“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字樣,有些沒有標示字樣,則綠色為“可回收”,黃色為“不可回收”,如另加一只褐色或紅色垃圾桶是單獨投放有毒有害垃圾。我們可組織孩子在課余時間參與垃圾分類投放和回收垃圾的實踐活動。教孩子將看過的舊報紙、廢紙盒、袋裝牛奶空袋子、飲料瓶、廢棄的金屬用品、舊衣物、舊塑料等可回收的物品投放進垃圾桶,待積少成多后再送垃圾到“家”——廢品收購站。同時提示、指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實際,探究怎樣珍惜資源,學會節(jié)約、減少垃圾產生的好辦法,杜絕不該成為垃圾的現象發(fā)生。教師、家長要言傳身教,做好垃圾分類投放、減少垃圾產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示范、指導工作。
三、指導孩子體驗將可回收垃圾送往廢品收購
6、站,提高用廢品換錢的活動樂趣
可指導孩子將賣“垃圾”的錢存入自己的儲錢盒,供自己購買所需物品,合理開支。如果儲存的錢結余較多,可教孩子到銀行開設個人賬戶,學習儲蓄;班級可成立“回收垃圾實踐活動小組”。讓孩子在師長的引導幫助下,在愉快的活動體驗中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與人協(xié)作的能力,拓展知識面,學習理財。讓學生知道回收一噸廢塑料可生產0.37至0.73噸油;回收一噸飲料瓶可獲利潤8000元;回收一噸玻璃制品再生產玻璃,則可節(jié)約資源10%~30%,減少空氣污染20%,減少采礦廢棄礦渣80%;一節(jié)一號廢電池未經任何處理埋入地下,會導致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的價值,一粒廢紐扣電池隨意亂扔所造成的污染可使
7、600噸水無法使用,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刻不容緩。真正感悟到參與垃圾分類投放、回收再利用的實踐活動,從垃圾里搶回了資源,節(jié)約了資源,創(chuàng)造了財富,保護了環(huán)境,美化了家園。我們做了一件既環(huán)保又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好事。分類投放、回收垃圾的文明習慣將在孩子們日常學習、生活中逐漸養(yǎng)成,不亂扔、亂倒垃圾的行為由他律轉化為自律。
四、全面到位的宣傳措施
在日本,市民如違反規(guī)定亂扔垃圾,就是違反了《廢棄處置法》,會被警察拘捕并課以3萬-5萬日元的罰款。但現在,垃圾分類投放已經成為日本民眾的一種自覺行為,即使沒人監(jiān)督也會嚴格執(zhí)行。
&
8、#160; 這樣的結果與日本政府的環(huán)保管制和宣傳得力是分不開的。從幼兒園到老人各個年齡層在學校、社區(qū)、家庭、單位、野外等多種場所進行環(huán)境教育和環(huán)境學習。幼兒園的孩子都知道普通的環(huán)保知識,并以此來督促自己的父母長輩自覺遵守,所謂“小手拉大手”。時至今日,當時的幼兒已成為家庭的支柱,垃圾分類的習慣和環(huán)保意識也深深植根于每個家庭當中,然 后母親再手把手教下一代。幼兒園也采取各種措施不斷加強教育和宣傳,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認真分類精神,如要求家長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顏色圖案不同的包(書包、裝各種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裝餐具的包、裝毯子的包等),然后A包多少厘米長,B包多少厘米寬,C包
9、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內,等等。以培養(yǎng)孩子的認真精神、鍛煉孩子分類能力的第一步。
通過各種媒體進行的宣傳教育,雖然營造了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大家都知道有垃圾分類這回事,但真正懂得并實施垃圾分類的居民只占少數,許多居民甚至認為這是政府的“又一項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無法深入理解垃圾分類的原因和意義。長期以來,我們的垃圾都是由政府在默默地處理,除了少部分跟垃圾有接觸的居民外,很多居民并不知道垃圾被運往哪里,也不知道垃圾是怎么處理掉的。這種情況下讓居民去實施垃圾分類,等于是給他們“添麻煩”,也就不可能去認真配合了。各種各樣的垃圾分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但有很多居民是為領取免費的垃圾袋或各種禮品而去的,分類垃圾袋拿回家了照樣不分類扔垃圾。在開群眾座談會中我們了解到,有的居民按照要求將垃圾進行分類了,扔到樓下垃圾桶內又被混合收集了,分類的積極性大大受挫。
生活即教育,教育無小事。小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需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齊抓共管。我們應共同肩負起育人的神圣使命,努力成為孩子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與孩子共成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