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階段能力測試一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師說】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階段能力測試一 Word版含解析(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階段能力測試一
一、選擇題
讀某地一年中日落時間統(tǒng)計圖,完成1~3題。
1.該地在( )
A.①—②期間地球自轉速度加快
B.④—①期間日出時間逐漸提前
C.③—④期間白晝時間不斷變長
D.②—③期間正午桿影不斷變長
解析: 由圖可知,該地一年中日落時間相差很少,說明該地緯度非常低,應該位于赤道附近。地球自轉速度幾乎不隨時間發(fā)生變化;④—①期間,日落時間逐漸變晚,說明該地白晝在變長,日出時間會逐漸提前;③—④期間該地日落時間不斷提前,說明該地白晝在不斷變短;②—③期間太陽直射點從回歸線開始向赤道方向移動,其正午桿影先變短后變長。
答案:B
2.該地可能位于( )
2、A.阿根廷 B.中國
C.澳大利亞 D.巴西
解析: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該地位于赤道附近。該地日落時北京時間為五點半左右,兩地時間相差接近12小時,說明此地與北京經(jīng)度相差接近180,結合經(jīng)緯度可知其最可能位于巴西。
答案:D
3.該地的氣候類型最可能為( )
A.溫帶季風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
C.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
解析: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可能位于赤道附近的巴西,氣候類型最可能為熱帶雨林氣候。
答案:B
2015年7月1日華北地區(qū)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到附近圖甲所示區(qū)域進行野外考察,圖乙和圖丙是其記錄的天氣變化情況。讀圖回答4~5題。
3、
4.若MN為該日日出時的山峰日影,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Q地為夏季風的迎風坡
B.P地為冬季風的迎風坡
C.支流大致流向為自西南向東北
D.支流大致流向為自西向東
解析:7月1日北半球日出東北,因此M點位于N點的西南方向,華北地區(qū)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Q地為夏季風的背風坡,P地為冬季風的背風坡,河流支流與MN方向大致相同,流向為自西南向東北。
答案:C
5.若圖乙、丙分別表示沿PQ線、MN線的氣壓變化,則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P地陰雨,Q地晴朗 B.沿PQ線出現(xiàn)冷鋒
C.P地氣溫低于Q地 D.沿MN線出現(xiàn)暖鋒
解析:將甲、乙、丙三圖結
4、合可知,該區(qū)域受鋒面氣旋影響。因該地位于北半球,此處低壓槽位于鋒面氣旋的右側,應為暖鋒。
答案:D
下圖為某區(qū)域物質(zhì)、地形分布簡圖。據(jù)此完成6~7題。
6.下列地質(zhì)剖面圖中與甲地區(qū)相符的是( )
解析:甲地區(qū)為山地地形,且?guī)r層兩翼老、中間新,為向斜構造,故A圖符合。
答案:A
7.圖示區(qū)域( )
A.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
B.河流沿背斜谷發(fā)育
C.甲地區(qū)石油資源豐富
D.乙地區(qū)形成多處泉群
解析:根據(jù)等高線判斷,圖示地區(qū)以丘陵、山地為主;河流處為背斜谷;甲地區(qū)為向斜構造,石油多位于背斜構造中;泉多形成于斷層線附近。
答案:B
下圖中的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
5、79.6米,瀑布底部附近雨林密布。讀圖完成8~9題。
8.該瀑布的形成主要是因為( )
A.向斜槽部巖層堅實、流水堆積
B.背斜頂部巖層破碎、流水侵蝕
C.斷層兩側的巖體差異升降、流水堆積
D.斷層兩側的巖體差異升降、流水侵蝕
解析:該瀑布是因為地層發(fā)生斷裂,兩側巖體發(fā)生差異升降,后經(jīng)流水侵蝕形成的。
答案:D
9.瀑布頂部所在的高原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
A.針葉林 B.高寒荒漠
C.熱帶草原 D.落葉闊葉林
解析:根據(jù)圖示經(jīng)緯度并結合材料信息可知,該地位于熱帶地區(qū),瀑布底部分布有熱帶雨林。瀑布頂部所在高原由于海拔高,降水較少,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自然植
6、被為熱帶草原。
答案:C
柴窩堡湖位于烏魯木齊市南郊的天山山谷盆地內(nèi),屬于山間集水洼地型湖泊。下圖為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柴窩堡湖湖岸線變化圖。據(jù)圖回答10~11題。
10.柴窩堡湖湖水的主要直接補給源是( )
A.大氣降水 B.冰雪融水
C.各類徑流 D.冬季積雪
解析:由材料可知柴窩堡湖位于烏魯木齊市南郊的天山山谷盆地內(nèi),屬于山間集水洼地型湖泊,由此可推斷出其補給有天山的降水以及天山冰雪融水,該地還有冬季降雪形成的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補給,各類降水和融水形成的徑流是該湖泊的主要直接補給源。
答案:C
11.沿西北—東南方向逐漸向湖盆底部地勢變化的總體特征是(
7、 )
A.緩—陡—緩 B.陡—緩—陡
C.高—低—低 D.陡—陡—緩
解析:從圖中湖岸線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在同等水位下降的情況下,湖泊西北部湖岸線變化較小,中部湖岸線變化最大,東南部湖岸線變化最小,說明該湖泊西北部坡度較陡,中部最緩,東南部最陡。
答案:B
二、綜合題
12.讀世界某區(qū)域圖及A、B兩地降水統(tǒng)計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大分水嶺對甲河段水文特征的影響。
(2)說明該國內(nèi)陸地區(qū)人口分布很少的主要原因。
(3)簡述A、B兩地降水的差異及其原因。
解析:第(1)問,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可以確定該區(qū)域為澳大利亞東部地區(qū),大分水嶺對甲河段水文特征的影響主要從對徑
8、流總量、河流含沙量的影響等方面分析。第(2)問,可從氣候干旱、水源短缺、氣溫高等自然因素以及開發(fā)歷史、交通等社會經(jīng)濟因素方面分析。第(3)問,先根據(jù)降水柱狀圖分析其差異,然后從大氣環(huán)流、地形等方面分析成因。
答案:(1)使甲河段位于背風坡,降水減少,徑流總量減小,汛期水位降低;使河段落差增加,流速增加,侵蝕作用加強,含沙量相對增加。
(2)內(nèi)陸地區(qū)氣候干旱,降水少,土壤發(fā)育差,水源缺乏,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困難,高溫干旱的環(huán)境不太適合人類居?。粌?nèi)陸地區(qū)開發(fā)歷史晚,遠離海港,對外交通不便,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
(3)差異:A地降水總量小于B地;A地冬季多雨,B地夏季多雨。
原因:影響A、B兩地的大氣環(huán)流
9、有顯著差異。A地冬季受西風影響,降水較多,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較少。
B地受海陸性質(zhì)差異的影響,夏季多雨,冬季少雨;B地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受沿岸暖流的影響,全年降水較多。
13.下圖為我國溫帶季風區(qū)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判斷該山地森林植被類型,并歸納該山地森林植被的分布規(guī)律。
(2)推測近幾十年來該山地2 000 m以上森林植被比重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問,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山地林帶集中分布在海拔1 800~1 900 m的高度,再往上為過渡帶和高山苔原帶,說明該地區(qū)山地主要林帶為針葉林帶,且山地針葉林帶迎風坡和陰坡分布多。第(2)問,該山地2 000 m以上森林植被比重變化趨勢及原因應主要從全球氣候變暖對林帶分布的影響方面進行分析。
答案:(1)該山地森林植被為(高山)針葉林。
規(guī)律:集中分布于海拔1 800~1 900 m的高度,其他高度分布較少,2 000 m以上背風坡、陽坡缺失;同一高度迎風坡、陰坡所占比重大,背風坡、陽坡所占比重小。
(2)該山地2 000 m以上森林植被所占比重呈上升趨勢。原因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2 000 m以上氣溫條件有所改善,森林植被生長條件更加有利。